苏科见状马上解释道:“皇上,臣不是来做做样子的!往后每战,臣带本部兵马打先锋!”
听到这,朱祁苼的脸色才稍微好了一些,最起码态度是有的,但话说到这个地步,无论对方的意图是什么,他都已经没话说了。
他也不可能真的让苏科去打先锋,万一苏科战死了,一国太子为大明战死,那哈萨克的人情就还的差不多了,大明日后对于哈萨克的影响力也会小很多。
“打先锋就不必了,暂且跟在朕身边吧,你一路赶来辛苦了,先下去休息一下洗漱一番吧。”朱祁苼说道。
苏科赶忙谢恩退下,朱祁苼看了看众将,继续道:“如今奥斯曼人分兵猛攻偏头关,正是全面开战的好时候,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传令三军!全军备战!给我狠狠的打!另外派人通知李云龙部!让他给我去看看长安城到底是怎么回事!”
正月里,吃了一顿饺子的明军,顶着冬日里的寒风向奥斯曼人发起了攻击,得益于开发东北时推广了棉花的种植,明军的将士们都有棉衣御寒,不过对于冬季极其湿冷的土耳其人来说,内蒙的冬天倒也没有太过影响他们。
大战全面展开,在受到明军猛攻之后,穆罕默德也反应过来,自己似乎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从而被明军猜到了自己的意图。
懊恼之余,他如今也只能拼死抵抗,只要拖住明军,他相信偏头关早晚能攻下来,而他远远没有想到,大明最精锐的火器部队,从一开始就没参战,一直在偏头关防着这一刻。
双方厮杀了整整一天,在付出了几万人的伤亡后,这场战役才算告一段落,风尘仆仆的回到帐中,朱祁苼端起一碗水喝了个干净,然后一擦嘴,看李秀秀正站在那,不由疑惑道:“怎么了?有事儿?”
“皇上。”李秀秀尴尬的笑了笑:“那啥,去传令的士兵说,找不到李云龙了。”
“找不到?什么意思?这家伙去哪了?他的部下也不知道吗?”朱祁苼有些莫名其妙。
“也不是单单找不到他。”李秀秀知道自己没说清楚,赶紧解释道:“是整个独立团都找不到了,似乎走的非常匆忙,看样子是已经朝长安方向去了。”
朱祁苼不由面露喜色,当即大笑道:“哈哈哈,好一个李云龙,鼻子果然比狗都灵,哪有好处都少不了他!”
又过了两天,李云龙在长安城北戴上奥斯曼人的头盔,看着部下道:“都给我在地上打几个滚!弄的狼狈点!说你呢!你看你那个脸干净的!哪有败军的样子!”
说完他自己带头在地上滚了几圈,将士们纷纷效仿,这段时间他在山西境内歼灭了近万奥斯曼军队,缴获的火枪倒是不多,但是衣甲当真不少。
于是,有趣的一幕出现了,近万奥斯曼军队朝着长安城狂奔而去,背后是明军的部队在追赶,正在修补城墙的奥斯曼人见到这一幕纷纷愣了一下,然后赶紧缩进城里准备御敌。
他们来不及多想,马上打开城门准备放友军进城,冲在头一个的李云龙眼瞅计划成功,大喝一声:“杀!”
“杀!”明军的呐喊声想起,措手不及的奥斯曼人瞬间被打的溃不成军,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城门就已经被明军控制住。
李云龙他们脱去衣甲以防友军误伤,后面的军队也在进城后直奔城内而去,没有管城门的战况。
独立团三万多人倾巢而出,几乎在一瞬间就涌入了长安城内,这让城内的奥斯曼军队根本来不及反应。
双方根本不知道谁是谁,也不知道对方有多少人,总之乱战成一团,到处都是喊杀声,直到明军的响箭在天空炸开,奥斯曼人也敲响了收兵的号角,双方才各自在城北和城南汇合了起来。
大家非常有默契的把长安城一分两半,不论是街道还是城墙,李云龙喊来张大彪,朝他伸了伸下巴道:“怎么说,有多少敌军?”
“不好说。”张大彪摇了摇头:“少不过两万,多不过五万,跟咱差不了多少。”
“嗯,和我猜的也差不多。”李云龙点了点头,继续道:“马上派人去城外盯住敌军动向,若是对方大军回援,咱就撒丫子撤,这么大的城,咱这点人守不住的。”
另一边,襄阳城头,沐琮手提长剑,刚过新年,他已经满了十岁,可能因为吃得好,身子已经有一米五那么高了,虽然还稍显瘦弱,但砍杀敌军毫不手软。
襄阳守将可跟这位还未席爵的黔国公比,而且他也指挥不动滇军,所以自打沐琮一到,襄阳的指挥权就归了他。
沐琮的滇军长期镇守云南,与土族多有交战,麾下老兵老将又多,所以战力相当不俗,但奥斯曼人同样都是连着打了好多年仗的百战之军,这一场守城战打的可谓艰辛之际。
潼关的柯潜同样不好过,川军的战斗意志虽强,但综合素质无法与辽东新军相提并论,而且在这可轮不上他指挥,见到那被一路绑到潼关的于大人时,柯潜整个人都是蒙的。
他跟在于谦身边,听着这位兵部尚书不停分析局势布置防守,只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突然有一天,奥斯曼人不攻城了,要知道,自打对方兵临城下那一天起,几乎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攻城,这突如其来的安静让所有人都觉得不适应。
事出反常必有妖,于谦跟沐琮这一老一少两名统帅,做出了同样的决定,马上派人去查探,这一探之下,便得知了一个重要情报敌军竟然退了!
“这不对。”于谦叼着烟看着地图道:“这么多日子了,奥斯曼人的炮火就没有弱过,他们打的就是活活轰碎潼关城墙的打算,为何突然撤了?”
说着他看了看柯潜,指着长安城道:“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长安城出事了。”
另一边的沐琮,也在聚精会神的听着他军中老将为他讲解,老将军指着山西一带道:“现在能够打长安城的,只有皇上钦点的李云龙部独立团,但他们只有不到五万人,如何敢打长安?”
“无论是谁在打长安城!我等必须拖住敌军!”这是于谦说的。
“敌军已退,岂有不追之理?”这是沐琮说的。
滇军跟川军纷纷倾巢而出,势要将奥斯曼人拖住,偏头关的楚云飞面对奥斯曼人的疯狂进攻叫苦不迭,扬天长叹:“云龙兄!你坑我!”
在得知李云龙部倾巢而出去了长安后,楚云飞就明白了一切,这时候,他就难受了,老子给你看着后背!你特娘的竟然吃独食!
眼瞅偏头关就要守不住了,楚云飞无奈下令,全军撤回山西,炸毁一路上所有桥梁山路,势要拖住奥斯曼人。
与此同时,郭登与杨杰也接到朱祁苼的命令,马上出兵支援楚云飞,整个战场所有的部队几乎都被调动了起来,只为支援李云龙这支三万多人的部队。
而李云龙并不知道这一点,他就算知道了也没辙,这长安城内也不是荒郊野地,大家不可能摆开阵势打一场决战,各种小规模巷战连着打了七八天,根本不见什么成效,再加上奥斯曼人的火器比他多,总的来说他还吃了些亏。
终于,在第十天的时候,奥斯曼人的大军回来了,无奈之下李云龙下令全军撤出了长安城,双方一边进城一边出城,在这之后,自襄阳跟潼关而来的明军也赶到了。
奥斯曼人不傻,潼关的奥斯曼军队在撤到一半的时候停了下来,等跟襄阳的奥斯曼军队汇合之后,双方兵合一处打了一场反击,这才撤回的长安城。
李云龙跟柯潜于谦沐琮三人汇合之后,大家一商量,现如今也没别的招了,只能围城。
而朱祁苼在得到这个消息后,马上下令楚云飞郭登杨杰的部队撤出了山西,把奥斯曼人的军队放了过去,并且自己亲率大军跟在后面,一起来了长安城。
就这样,双方的军队终于都合在了一起,长安城,将再一次成为战场战争的中心点。
第83章 大战在即
“我就纳闷了。”朱祁苼抱着碗羊肉汤一边吸溜一边看着沙盘,疑惑道:“这仗打了也快一年半了,老子撑得住,奥斯曼人凭什么撑得住?”
“百万人的大军,军费是个天文数字,本以为他调了大军回去守西边,这刚到长安,对方竟然又来了三十万援军?”
“再这么耗下去,整个西北非得割出去不可,你们倒是赶紧给朕想想办法。”
明军跟奥斯曼军队已经在长安城对峙将近两月,如今眼瞅惊蛰都过了,战争不仅丝毫没有结束的迹象,随着奥斯曼的援军到来,战争似乎又一次陷入了泥潭。
穆罕默德的使者已经不是第一次来找朱祁苼议和了,条件都是要大明割地整个西北,朱祁苼自然不能答应。
“双方皆是举倾国之力战之。”于谦拱手道:“臣以为,此战非一朝一夕之事,皇上还是不能急。”
“唉,于大人,我觉得你说的不对。”李云龙撇嘴道:“这奥斯曼人都特娘开始在西北种地了,眼瞅就准备常年跟咱们耗下去,咱还能就这么听话,真跟对方耗着?”
相似小说推荐
-
大明第一权臣 (六父) 番茄vip2021-03-07完结135.9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大明元祯十年,盛世隐忧。 北有蒙元挥刀霍霍,辽有金朝...
-
岳父大人,请受小王一拜 (法拉利趟地) 番茄vip2020-11-13完结44.7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大周朝末年,国家四分五裂,民不聊生。吴王落魄世子方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