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虫洞去明末 (天下无二汪)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天下无二汪
- 入库:04.13
……
萨哈廉带着仅剩的四百多骑兵,拼命的往回撤,天黑后,也只能找个避风的山洼地,点起篝火硬撑了一宿,第二天又是拼命往回赶路。
一大早遇上了科尔沁的土谢图汗,这边大小部落几十个,控弦三万余,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轻骑兵队伍,押着两万多的俘虏,这些人推着木轮车,肩挑手抬着大量的物资,这都是这次入关抢掠的收获。
都是老甲鱼,一看情形不对,立马撤退,什么盟友不盟友的,别扯有的没的,来就是发财的,事态不利,赶紧散伙走人,抓到手里才是自己的肉。
原本是想着追在大贝勒代善后面,有敌人拦路让他们先打个前锋,后面反正有黄台吉断后,这个位置最舒服。
土谢图汗心情还是不错的,这次没白来,抢一回管一年的,虽然也折损了数千人手,但是都是些炮灰部落,他自己直属的战士,基本没受多大损失。
眼看今天就能出山口了,到了草原上,可就是自己天下了,这坑爹的山沟子真特么钻烦了。
收到萨哈廉的警报,土谢图汗的好心情荡然无存,上万的东北军,居然这么厉害,硬生生就把同样人手的,正红旗上万人直接一战打崩,就剩这四百多骑。
第443章 想和东北军碰一碰的土谢图汗
土谢图汗想着,现在要么就打一下,硬冲过去,要么就直接绕道,不和东北军接触。
虽然燕山这么大,其他通道不是没有,但是要翻山越岭,肯定要抛下大批的物资。
那可不成!大冷天的,千里跋涉,辛辛苦苦搞到的钱粮,谁敢动,人头打出狗脑子来。
土谢图汗命令队伍全部暂停前进,召集所有头人,开个现场会,他准备统一下思想,趁着东北军昨天刚打过一仗,死伤惨重。这么远的路程,火药铳子打出去也难以补充。
今天三万铁骑一拥而上,干死这些想黑吃黑的混蛋。
萨哈廉为了面子,也没实话实说真实战况,只说是敌军上万,正红旗拼死作战,奈何东北魔军有妖法,天上还有怪物,非战之罪。
再一看这边这架势还是要打,他哪里敢停留,还是去投靠大汗吧,
这些鞑子舍命不舍财的德行,估计也没好下场。
萨哈廉惶惶如丧家之犬,从土谢图汗这里搞了些粮食肉干补给,只说事态紧急,要去通知大汗,告辞而去。
悲催的他,半天之后,又遇上了阿济格三兄弟,他不知道这三人也是带兵逃窜的,以为是黄台吉安排的开路先遣军,哭着喊着要大汗给正红旗做主,为他爹报仇。
差点被草木皆兵的三兄弟灭口。还是多尔衮坚持放了他一马,毕竟当年最艰险的时候,萨哈廉没瞧不起他们,关系还处的不错,又没像他那两个死鬼哥哥,铁了心的捧八哥臭脚。
三兄弟背后一番争执后,也就将出就错,假称军情紧急,让他自己去找后面的大汗汇报情况,一脸懵逼的萨哈廉压根不知道,自己小命在刀口上转了一圈,再次带着残兵败将往北狂奔而去。
他走了不要紧,三兄弟又是风中凌乱,老家也被抄了,事实上也和八哥反目了,前面还有人拦路,可咋办。
他们可没带汉人奴隶,全部是骑兵,物资可都用马骡驮着,就是为了跑的快些,免得陷入和黄台吉火并的尴尬局面,当时拔营而起的时候,用的理由还真是做前锋军。
当年野猪皮的一千五百亲卫军,可都在多尔衮名下,对他忠心耿耿。
其他的诸绅,肯定有黄台吉的人和眼线。故此三兄弟也是壮士断腕,把所有不可靠的人分散开,找个理由都安排了军务,65个牛录,硬是去掉了5个牛录安排他们守城,估计这五百多;
人发现不对劲后,也都去了八哥那边。
三兄弟每人两千骑兵,刚好一样多,互相都没意见。因为多尔衮手里的人实力最强,毕竟都是野猪皮当年南征北战的全八旗精锐,光是白甲兵就有五百之多。
加上平时很多事情,多尔衮看的比他们清楚,脑瓜子好使,所以三人组真正的决策人,就是他。
一番思量和争执后,三人组带兵加速前进,追上土谢图汗的后军,看看情况再说,毕竟按萨哈廉的说法,东北军打崩了正红旗,自身也损失不小。
火药铳子打一发少一发。从正红旗是补充不了的,这千里迢迢,茫茫大漠,又是这样恶劣的天气,人背马扛的又能运来多少。
等土谢图汗三万萌古骑兵冲阵后,跟在后面一冲而过不香吗?
万一有什么意外,了不得就退回来,反正三兄弟都是骑兵,燕山那么大,随便找条能通行的路,绕过去就是了,这六千铁骑一万多匹马骡,可是三兄弟的起家本钱,有这些武力在手,天下之大何处去不得。
打定主意后,全军加速前行,毕竟土谢图汗还有两万多走路的汉奴,再快能快到哪里去。
……
汪鹏这边从俘虏中拷问出大量的建奴入关后情报,虽然都是很简单的一些行动路线,人员安排的情况,结合历史,汪鹏已经大体掌握了这次建奴入关的过程和结局。
这个时空的已巳之变已经面目全非,开始都一样,中间少了袁大都督这个搅屎棍,孙承宗这个老江湖果然名不虚传,赵率教没死,满桂也没死。
连关宁铁骑也没在祖大寿带领下溃逃,京城保卫战打的有板有眼,勤王军也比历史上待遇好了很多,加上东北军通过军情局的操作,把辽东已经收复,建奴成了丧家之犬的消息提前释放,给予大明文武有力的心里支撑。
建奴在京畿之地远没有历史上一样,狂抢乱杀,满载而归。
反而在巨大压力下,分崩离析。这还真出乎了汪鹏的意料。
也不禁自得不已!
可惜没人知道,他到底为这个时空的汉人,做了怎么样的贡献,只能自嗨的不要不要的。
对于这次行动,内部当时还是有很多反对意见,都是担心千里远征,危险太大,后方是能通过电台联系,但是距离太远,万一有个差池,等援军到达,黄花菜都凉了。
来的虽是全军精锐,但第一线的也就这六个团,七千多人,敌军可是十倍与我,悬殊太大,包括参谋部一开始也不支持这个计划,觉得风险太大,而且没有必要。
众将都对武装索伦的计划,兴致勃勃,最后还是鹏大帅执意坚持出兵,上上下下才全力配合。
应该说汪鹏也是一意孤行,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些尝过人肉滋味的土狗,会有多么凶残。
历史上建奴六次入关,最后一次彻底不走了。就像走城门一样,如若无人之地,进进出出,肆意抢掠,光是济南一地,在被无耻文人多次篡改下的历史文档中,还残留的原话:
在崇祯十三年二月十一日,兵科抄出浙江巡抚熊奋渭提到济南情况“今春二月间,璘等在家闻变,奔赴济南,但见城中焚杀已空,残尸烧埋已尽,兄骨无存,仅得招魂。泣思百万惨屠,全家泯灭。”
“目击全齐皆灰,臭气道路,血积盈衢”仅仅在济南,就屠杀了百万人口!
这次汪鹏未能阻止,只能减轻的己巳之变,开局和历史上一样。
《东华录》记载破遵化的时候“巡抚王元雅自经,尽屠城中拒命者”。
第444章 做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不香吗?
《满文老档》记载的“良乡县,固安县,张家湾,香河县,招降不从,攻取后悉诛之。”
甚至就是投降他们的那些城池百姓,到最后也还是一屠了之。
《东华录》中记载“尽收迁安守兵及居民入永平。明军复攻滦州,纳穆泰等不能支,遂弃城奔永平。”
“硕托将城内归降汉官巡抚……悉戮之,并屠城中百姓,收其财帛,乘夜弃永平城而归”。
这里屠杀不仅是永平一城的百姓,包括前面投降又迁入永平的迁安居民和滦州居民。
我大清自己都承认的,就有屠杀遵化、迁安、滦州、永平、良乡县,固安县,张家湾,香河县平民,其掩盖粉饰未承认的自然还有许多,所过乡村屠杀的则已经不知其数了。
上千万民众被当成牲畜一样肆意屠杀,无数财富被掠夺,犹如恶魔横行人世间,而这个时代,汪鹏来了,虽然能力有限,没能阻止这次金萌联军入关,即使抄了建奴的老巢,他还是心有不甘,哪怕就他自己一个人,一杆枪,都要来杀这些禽兽。
只是他的执念,
不杀难平心头火!
必须的!!
……
热兵器时代,对后勤补给要求比冷兵器时代多了N倍,这六个团一天的战斗,打出去的火药铳子炮弹,如果按大明的官方采购价,就超过五六千两白银。只会多,不会少。
而千里迢迢的补给更是让这个时代的军队,难以承受大规模的军队远征。
路上运的粮草,除去武装运输队自己吃的,能送到前线的,十不足一。
故此在土谢图汗和多尔衮的军事常识里,这支东北军也应该是强弩之末,这场大胜后,应该主动撤离,带着战利品赶紧跑路,不然连回家的粮草都够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