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虫洞去明末 (天下无二汪)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天下无二汪
- 入库:04.13
由鲁庄主作为明面上的,出钱出人,召集车马人手,组建商队,马鼎文投入自家的几千两个人积蓄,和官方的凭证及路引,包括一路上和官方打交道的“介绍信”。
刘千户也把自己在登莱挣的两千两银子,全部投了进去,又给鲁泽文搞了个登州府正七品锦衣卫总旗的官方身份,配有腰牌官服绣春刀,还写了一份公文盖了章,万一遇到官方为难,可以用锦衣卫奉命便装办差的名义脱离困境。
有这两条线保驾护航,鲁泽文的商队那是风生水起,现款现银从红旗城运出上等的海盐,一路通关过城,直接运到真定府,已经提前联络好的对接商行,早早的就在境内官道驿站安排了刀客护卫接应,小股的匪人连边都不敢靠,这都是拿着制式武器,车队里还备了三十付甲胄的。
这些地方的坐地虎也是热烈欢迎,为啥呢?
只要六成的现银,其他的用人换,鲁泽文用煤矿招人手的名义,一个人头1两银子,抵盐款,但需要对方出具官方的路引,证明是良民过境。
这不就跟傻子送钱一样,真定府靠近河南陕西这些地方,已经有大量逃荒的人聚集,随便吆喝两声,发点杂粮饼子,就能拖来几千号。
能在当地玩私盐的,谁在县府都有自己人,出个路引就跟写个便条一样容易。
合作方又有正经的官方凭证,无须担心。
对当地的县府来说,有正经的理由,把流民弄走,对地方上也少了很多不安的因素。
别人招工都要青壮,这边要拖家带口的一家子都来,老少不问,男女不限,单身的汉子反而不要,这也打消了最后一丝顾虑。
对此,当地的官员也是非常支持,不但没有为难或敲诈,反而还会提供一些压仓的陈粮,当然这个要按新粮付钱的,回头做个帐,官面上库粮就是给难民熬粥吃了,私底下钱就按规矩分了。
吓,这下可把真定府的坐地虎乐坏了,这就眼睁睁的白捡的半价盐啊,也是很上心,第一次交易就搞了七百多户拖家带口的流民,三千多口,直接抵了四成盐款,双方都是皆大欢喜。
不是不想多带些人,一个是人再多点、粮就不够了。
二个是人要再多点、也就管控不住,不像现在,一家一家的编成组,男丁在外围,妇孺在内,老实听话有饭吃。还能帮着推车做饭。
第三,要是真的聚了上万人,绝对会被当流寇给剿了,就这穿府过县时都要提前打招呼,黑压压的一帮人,可不得把官老爷们吓坏喽。
这也是鲁泽文,为什么不自已去招流民,白白的花出一人一两银的原因。
一路穿县过府六七百户,三千多人,没有当地官府证明,你说你是招工?别闹了,老铁。
第295章 局势骤然紧张的登州府
鲁家商队一路风尘仆仆的赶回来,到了红旗城,又是一手点人头,一手收银钱,一个人4两、成本1两,路上吃饭花了不到1两,一个人头净赚2两。
相当于又把买盐、和人工费的本钱拿回来了,还只多不少,之前赚的现银,就是纯利润,一趟就是五千多两的纯利,三人合股时说好的,每人三成,一成作为商队掌柜伙计护卫的奖金。
于是众人都得利,商队也都效死力。到年底一封帐,干了九个月平均每个月来回一趟,三个股东每人分了一万四千多两。
刘千户连本带利收回来一万多两,给打点上司花了三千多两,给下属分了一千多两。
今年三人还打算再接再厉呢,可不能被新来的张总兵霍霍了。
“这些髡贼也是真稀奇,要是真有这样的实力,为国效力,挣个官身,封妻荫子不好吗?”
张总兵也是啧啧称奇,人生在世不就是名利二字,总要沾一样吧。
“这些人图什么呢?”
“为了杀建奴,打回辽东去!哈哈哈!”
刘千户当成个笑话,把汪鹏当时的理由说了出来。
“哈哈哈!”
张总兵也是忍俊不禁,骗鬼呢,这些髡贼,必有阴谋。
刘振的话,他当然是信的,两人之间既是同僚,又没有任何利益瓜葛,没有理由为这些髡贼夸大其词。
而且这些资料非常的详实,光看这些图纸就头皮发麻,除非把登州城头和水师战船上的千斤红夷大炮拖去,否则难以剿灭,但是一想到这山高林密的,怎么拖过去就是个难题。
再加上刘千户说的髡贼火器犀利,百步外就能伤人,真是块难啃的骨头。
算了,反正登州的官也没通报,何必自找苦吃,也当作没看见吧,不过这禁海令倒是麻烦,敌船现在有十艘,只是许久未见了。
张可大总兵,本来就在舟山总兵上带过水师,所以把陆上的营兵安排好后,就开始整顿登州水师,又调了一百原来水师的亲兵上船,把所有的近五十艘水师船队重新掌控在手里。
等熟悉了船况后,抽调出三十多艘船况不错的大船,连那艘修复好的帅船一起,编成了一支规模不错的主力战船队,其他的二十几艘,就作为日常巡逻船队。
每隔三五日就在在海上编队演练,也是铳炮隆隆,颇有气势,粮饷不缺,又没有运输任务,登州水师也慢慢的恢复战力,杨国林那个抱着亲哥大腿的废物参将为主官时,登州水师的闲散模样一扫而空。
屺坶岛仅有的三艘小苍山,和两艘刚入役的海沧船,明显落于下风。
虽然尚未起冲突,但是对方的态度越来越强硬,倒是显而易见。
收到汇报后,汪鹏立即安排在济州岛的舰队返航,并且将精挑细选的第一批三百匹战马,和相应的马具,先运到宣州堡大营,加强辽东第一师的机动力,12磅的陆战火炮和大量的火药铅弹、特殊化肥都一起运过去。
随船队去辽东的,还有四百红武军,汪鹏在耽罗岛只留了一百红武军,大部分还是作为红武分校的教官。
以及预留的新舰炮手,当然都是不晕船的。
陈昌平也带着两百黑虎军骑兵一同返回宣州堡,组建辽东骑兵独立营,作为目前辽东军最锋利的马刀。
这时已经是崇祯二年二月底了,宣州堡海边的冰已经开始融化,等舰队到达时已经勉强可以登岸。
有这六百精锐战力,抵达,此时的辽东已经有了汪鹏信赖的两千四百多人,完全可以应对建奴开春后必然到来的攻击。
鉴于登莱地区局势因为袁大都督的出手,整体形势骤然紧张,汪鹏不准备把红旗城已经完成训练的三千多新兵投入辽东,而是就地成立了登州师,下辖4个步铳营1个炮兵营、1个骑兵营。
其中三个步铳营分别驻守黑风寨,盐场区,屺坶岛。
红旗城保留一个步铳营,一个炮兵营、一个骑兵营作为机动。
此时新兵营里还有三千多新兵在训练,这些兵都以陕西河南的难民为主。
整个红旗城通过现银收人,从各个渠道在年前收了将近四万人。
其中愿意剪发入伙将近一半,这些人中精挑细选了三千多体格健壮,,服从性好的青年,开始新的训练。
红武学校也再次扩张,又多了4千新学员,整个学校已经不堪重负,于是又在离工坊区不远的山里,开始建设新的校舍,也是客家圆堡的式样,集防御居住仓储一体。
剩余的一万多人也都被后勤部和工坊分流完毕。
大部分只是想混口饱饭吃的难民,红旗城也不强迫,这些人被安置在了先开辟的三十处农庄,每处100户到150户左右不等。
由红旗城提供前期的口粮、种粮、生活物资、工具和防身的冷兵器,后勤部派出村长和民兵队长,带领他们自己集中建住宅,春耕,组建村里的自卫民兵队。
等收获时,一半收获要上交红旗城,对这样的安排,这些还想过几年再回老家的人,也是感激涕零。
升米恩、斗米仇。红旗城的人不是傻子,就连红旗城周边的二十五个村子,也知道自己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已经深深打上烙印。
各个村的村干部多次碰头之后,也是正式加入红旗城,全体主动剪发入伙。
已经习惯了吃饱穿暖,享受红旗城的保护,以前那种苦日子,一天也不想再去过了。
红旗城高层反复交换过意见后,也制定了百分之十的税粮,作为这些村庄正式纳入系统的标志。
这个和做工不一样,那个是你付出了劳动,也给了你报酬,两不相欠。
交了税,才是对集体真正有贡献的人,那么相应的福利也就开始覆盖这二十五个堡垒村,比如良种,比如耕牛,比如孩子免费入学,优惠的医疗。各个村的道路水利设施,都一件件的落实了下去。
整个红旗城系统现在登莱的直属人口,已经八九万人,也是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第296章 汗毛耸立,这是要开战吗?
战马可比人娇贵,海上长途航行,波浪起伏,狭窄的空间,让习惯了在草原上肆意奔跑的马儿们、很不舒服,烦躁不安。
陈昌平带着六百人,分在十艘船上,轮班照顾着三百匹马,两人一匹,昼夜替换,人马皆是疲惫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