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虫洞去明末 (天下无二汪)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天下无二汪
- 入库:04.13
那看似冰冷的三棱铳刺,以极快的速度穿透棉袄刺进肉体时,好像烧红的烙铁一样,猛地扎透这些人身体,并迅速的抽回。
三棱刺特有的三道长长的血槽,不会被剧烈收缩的肌肉夹紧,即使卡在骨头上,也没事,手腕使劲往左右一转就好。绝对不会出现,卡在敌人身体里拔不出来的尴尬。
随着铳刺的抽离,一个难以愈合的血洞,“呲呲”的喷出鲜红的热血,杀过人有经验的老兵,会在拔铳时顺带着一脚踢翻。
大部分没近距离杀过人的新兵蛋子,在机械的操作中,拔出铳刺的一瞬间,会突然呆滞一下,这种和练习铳刺术,铳刺草靶完全不同的手感,让人无比的颤栗,和一瞬间的失神。
于是悲剧了,往往会被喷出的鲜血,呲的满头满脸,虽然有面甲遮挡,但还是会被溅到眼睛里,一片血红,那种腥臭的味道熏得人只想呕吐。
换来的是队友们在铁面具后面沉闷的哈哈嘲笑声,菜鸟们也只能压下翻腾的胸腹,掀开面甲,用手套抹一下眼睛,佯装无所谓的,在尸体的衣服上蹭蹭沾血的铳刺,笑骂两声:
“大意了!俺没闪!”
随着两边队伍的汇合,整个外堡已经被彻底的清理干净,尸体都拖到街道上。
不留一个!全部杀掉!注意!是全部!军令如山!没有例外!
接下来就是最后的内堡,为了降低伤亡的风险,丙队的任务就是堵住内堡的门口,不要让人冲出来。
外堡墙上的红武军15名、黑虎军35名,合计50名远程射手们,居高临下的向两百步外的内堡,不断的打出点射,已经没人敢露头。
只能躲在屋内,隔着窗户和房门,不断的射出凶狠的利箭。
抱着拖延时间,等别的堡援军内外合围的建奴们,注定在想屁吃。
不要说已经六堡同时开始的进攻行动,就是六堡和外界沟通的五条山间通道,都被夜不收们彻底封死,没有滑雪板,没有雪橇,指望步行,估计累个半死也跑不出十里路去。
如果骑马,倒也能勉强通行,但是在茫茫雪原上,骑马的慢行的人不要太显眼,对夜不收来说就是个慢速靶子,一铳撂倒,简单的很。
如果说从森林里跑,别闹了,这种天气翻山越岭,都没人拦他,最大的可能是冻死在某个无人知晓角落里。
随着外堡的铳声渐渐的停止,内堡的建奴们彻底绝望,预期的救援没有等到,外堡的奴才们估计也都凉了,这下真没了指望。
内堡门口那一排大盾,和不紧不慢的排铳,让这些当年的渔猎民族,清醒的知道,这是在围猎,而自己就是被围在圈里的野猪和猛虎,空有一身本事,敌人卑鄙的不和你面对面的搏斗,就是远远的围上,用箭矢,哦对,是火铳,不断的在勇士们的身上制造流血的伤口。
这套路如此的熟悉,而成为猎物的下场让人不寒而栗。
从窗户、门缝的空隙,这些残余的建奴惊恐的发现,同样装备的敌人,再次涌进内堡,在那奇怪的大盾遮掩下,仿佛眨眼之间,一下子多了三倍的人手。
排铳在短暂的停止后,随着一声尖利的哨声,再次一排排的轮射进内堡的房屋窗口、木门。
“砰!砰!砰!”
清脆有节奏的铳声,就像是死神脚步,一声声狠狠的踏在建奴们的胸膛,让人憋闷的只想大喊大叫,减缓恐惧。
三轮排铳打过,盾阵缓缓的接近这内堡的四十几间砖瓦房,两三百的队伍看起来人数并不多,但是这些人都是沉默的开铳、前进,黑色的铁面具下没有呼喝,没有呐喊。
只是机械的前进,开铳。
“砰!砰!砰!”
靠近房屋投掷距离后,一颗颗比黑虎军标配的掌心雷,小上一圈的化肥手榴弹,被工兵们点燃药捻后迅猛的扔进窗户里,门洞里。
在那短暂的瞬间,临死之前的建奴都好奇的看着这个木柄铁疙瘩,呲呲的冒着白烟,有小建奴还想捡过来看看新鲜。
短短的一两秒,红光骤亮,
“轰!轰!轰!”
一连串震耳欲聋的巨响让人肝胆俱裂,滚滚浓烟突然从屋子里喷涌出来。
屋子的大门和窗户全部炸的四分五裂,屋内再无一丝动静,只有从门口不断流出的污血,在流出温暖的屋内后,迅速在极寒的温度下冻结成黑红色的冰棱,刺目的黑红!
知道逃不过这一劫的牛录额真,大声的喊着什么,声嘶力竭。王柏树也止住了队伍的继续攻击,抓紧时间上铳药铳子。
虽然带着薄棉手套,避免直接触碰冰冷的铳上金属,这可是会瞬间黏上去,强行挣脱会撕下皮肤的。
毕竟不如裸手操作方便,射击速度也下降了一半,从标准的一分钟3发,降到了两分钟三发。这还是专门经过强化训练的结果。
当然建奴更是不堪,建奴特有的强弓,是一种筋角复合弓,是用牛或者鹿的筋、牛角、竹,木,鳔胶,桦皮等几种辽东常见的材料复合制成,弓曲长1米75以上,挂上弦也在1米6左右,相当于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身高。
弓身极长,弓稍儿反曲,就是弓的两端梢向前反。为了增加弓臂韧度与弹性,要勒牛角、铺牛筋,在弓胎外内贴牛角片,外侧铺牛筋丝。最后牛角磨成片,左右弓臂各贴一片。
这种弓的主要特点是拉力大,初拉费劲,拉开后反而会省劲,便于控箭瞄准,配上各种不同战况下的精铁箭矢,威力奇大。
在这种强弓面前,大明官军手里的鸟铳就是渣渣。也只有昂贵的、配置不多的,大部分在家丁这种精锐手中的鲁密铳,在射程和威力上能够抗衡,但是射速上又被甩出几条街。
所以建奴的三板斧,一个是甲胄奇多,披甲率惊世骇俗;
一个是仆从军转换阵营后,过的比大明官军要吃饱穿暖的多,建奴的军法简单的很。
勇敢者赏,怯懦者杀!
是真杀,当场就杀。
第274章 建奴约战,玩单挑?
在大明军中一触即溃,逃跑比前进速度快无数倍的渣渣兵卒,到了建奴阵营,反而凶狠的像是换了个人,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为什么?还有没有一点廉耻?还有没有一点大义?
这个真没有!老朱家的天下,跟这些最底层的兵卒有什么关系?
出来当募兵就是挣钱的打工人,而打工人的最低要求,不是奢望高工资,而是希望按时发工资,这句话有没有毛病?
本来就不算高的工资,还被上面当官的,只要过手都要拔点毛,好好的一只肥鸡,最后到手时变成了鹌鹑,这也忍了。
就这还能拖上个四五个月,甚至一年的,你说要是15号发薪拖到30号,就已经让人很恼火了,你拖这么长时间,还不能催,一个人去会被打个半死,说你违反军纪。
非要聚众一闹就灵,就像现代的一些私人小企业,老板装腔作势要狼性团队,结果给员工吃草,面对个别员工狠如狼,当集体罢工时又怯如鼠,装可怜,色厉内荏。
到了建奴这边,只要是战兵,最少一件厚实的棉甲,内加铁片那种,大明积累多少年的盔甲,大半都扔给了建奴,加上沈阳城外,连绵数十里的军器工坊,源源不断的产出,这里没人敢在军器上玩花招,创业期的建奴在这些关系到自己小命的事情上,是真舍得杀人的,管你什么大匠小匠,敢糊弄爷,就杀你全家,当你面杀。
有了相对于以前更好的装备和武器,只要剃了头梳起金钱鼠尾,换上一身建奴的军服,很多时候不用怎么拼命,大明的军队就崩溃了,这仗打的多爽。
(你看这又扯远了,向各位老板道歉)
建奴武器装备里,最重要的就是这种强弓,射的又准又狠,在盾车的掩护下,靠着仆从军顶在前面,一波集火狂射,基本上就能解决战斗,真遇到敢死战的,等建奴的白甲巴牙喇这种人型坦克一出马,也就彻底终结。
而在辽东冬季极寒条件下,这些弓就悲剧了,这种复合弓都是用特制的胶水层层粘合,零下二十度时,
胶水发脆、开弓就跪!
除了胶水还有木头和竹片,只要是这种原料的弓体,都是有孔隙的纤维结构,在极寒条件下必然会失去弹性,完全没有了原来的犀利。
所以刚才的对射,一直是建奴被压着打的抬不起头,不是不想在屋外结成阵列齐射,一个是被外堡墙上的远程燧发铳定点射杀,一个就是弓不行,这是物理特性,非人力可以弥补。
而这正是汪鹏坚持让队伍不顾严寒,发动冬季攻势最根本的原因。
敌人的弱点和短处,就是我方的机会,能最大限度的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
何乐而不为!
随着新奠堡牛录额真,声嘶力竭的大喊,这四十多间屋子里倔强的箭矢停止了发射,射也没什么鸟用。
一个年纪在这个时代,可以算是老年人的建奴老男人,没穿甲胄,只穿着棉袍,空着双手,从一间最大的屋子里慢慢走了出来。
看没人朝他开铳,摊着双手,往我方大阵又走了几十步,到了一个喊话不算太费劲的位置停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