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有虫洞去明末 (天下无二汪)


  从现在开始,一切的衣食住行都由红武军负责,你们也就成为红武军的第一批仆从军。”
  这些话才让台下的官奴婢们有所触动,互相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今后,你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红武军的指挥下,努力工作,认真劳动,我会在你们中间挑选出最优秀的人才,协助红武军继续解救岛上的全部官奴婢,要把他们也全部纳入红武军的体系里来,从今天开始,你们只有一个称号,那就是“耽罗独立军!”
  我将对你们施行军事化管理,出则为军,入则为民,一日三餐,顿顿吃饱,衣服鞋袜全部配发。
  对你们只有两个要求:一是绝对服从红武军的指挥,二是必须说汉话写汉字。
  从今往后,这座岛恢复天朝认可的耽罗之名,取消“谚文”这种低劣的语言,你们中间掌握汉语对话和汉字书写的,会被迅速的提升级别,享受更好的待遇。”
  台下的不少人都露出狂喜之色,别看现在这帮人衣衫褴褛,鞋子都没有,满手老茧,浑身污垢,当年都是正儿八经的大族子孙,最不济也得是庶出旁门。
  都是从小就学习汉字汉语,虽然已经多年未用,但是这个就像母语一样,印象深刻,稍微练习一下,就能回忆起来,这和西方人从零开始学中文的艰难程度不一样。
  他们都已经跨过了最难的从0到1的阶段,有些学习能力强的,现在洗洗手,一笔汉字书法,也要比汪鹏那种小爬爬好看无数倍。
  “下面是人员安排,注意听好了,能说汉语的走到台前来,其他人不要动。”
  一阵嘈杂过后,有十分之一的,五百多人站到了最前面,在红武军士兵的指挥下,站成一排,有男有女,男多女少。大概也有五十多个女人。
  自然有人前去登记,问清楚姓名年龄,每人发了一个带别针的白袖标,袖标上面有红色汉字和阿拉伯数字的上下两排编号,从0001到1000,汪鹏准备了不少同样的袖标,这次才发一半,这些人就是被直接任命的十夫长。
  从这些人里再次挑选了五六十多个汉语最好的人,这些人就是新的百夫长,汪鹏这边只要派出十名出自黑风寨的老资历后勤兵,充当千夫长,每人带五六个百夫长就能彻底控制这五千多人。这十名后勤兵,直接向沈凌云负责,接受任务。
  首先是由千夫长给手下的百夫长,每人发了一根全部漆成红色的哨棒,然后带到指定的地方站好,让他们记住自己的位置,再让他们轮流去挑选自己熟悉的十夫长,每人挑十个人,领到刚才的位置站成一列纵队。
  等人手全部挑选完毕后,出现在汪鹏面前的,已经是能顺利指挥的五六百人团队。
  后勤兵们有用小车推来两车下午赶工,用汪鹏带来的速干漆,漆成两头各有一尺黑色的哨棒,发给这些十夫长们。
  这下可就真成了一堆用棒子的棒子了。汪鹏止住了想仰天狂笑的冲动。
  接下来就简单了,每个十夫长,轮流去把自己的家人和相熟的亲友聚到一起,每人挑选十人左右,场上的五千多人,很快完成了编组。
  互相确认后,轮流在千夫长的带领下,到粮库去领粮食,县府名下的酱坊也被打开大门,一盆一盆味道上头的大酱,被从酱缸里装出来。
  有嘴馋的,不敢碰盆里的酱,只敢偷偷舔手上沾上的残酱汁。
  又是一堆新的大帐篷,被汪鹏偷偷放进一间仓库里,安排人拖到官奴婢的聚集区,崭新的大行军锅,和从城里无人的陶器坊搬来的大量粗陶大碗人手一个。
  对付这些人,说的再多也抵不上一碗热粥!


第247章 新兵训练 州牧求援
  每个十夫长都安排着一半人做饭,一半人搭建帐篷,这可是底部有防水垫的帐篷,简单的支架撑起来后,一个帐篷住十个人会有点挤,但是谁会在乎呢?
  总比四面透风,潮湿阴冷的地窝子强百倍吧。
  旌义县城有个对居民非常致命的缺陷,因为靠近海边,地下水质很差,挖出来的井,水量挺大,就是很苦涩,用来做生活用水还能勉强凑合,喝起来就难以入口,而最近的能正常饮用的淡水河,在城外五六里的地方。
  平时县城里大户和讲究人家的的饮用水,都靠官奴婢们用专门的拉水牛车,从河边运来。
  而城市贫民和官奴婢的日常使用的淡水,基本上都是“无根水”。
  在营地里空地上刨地为坑,放入木盆木桶接雨水,雨季时绝对够用。
  而冬天却是是少雨的季节,只能在苦井水里抓把沙土,搅拌搅拌,澄清后勉强入口。
  而汪鹏指导开发出来,可移动组合式过滤装置,在众人难以置信的目光中,就像神器一样,一桶桶的浑浊的苦井水,倒入高高的木桶,从下面打开的竹筒里,出来的就是清亮适口的甜水。
  这种看似简单的,但和这些官奴婢们息息相关的技术,让这些人对红武军的实力又高看了几分。
  不限量的饮水,不限量的煤炭供应,不限量的米粥、大酱,温暖避风的帐篷,干净整洁的衣服,厚棉袜和布鞋。
  让这五千多口被剃成光头的男女老少,度过了一个梦幻一样的时光。
  舍不得穿这么干净的衣服,乌黑的脚都不敢往一尘不染的敞篷里伸。
  大伙儿吃过饭后,都用配发给自己的大锅烧上热水,好好的清洗了一下自己已经看不出肤色的身体,从头到脚,也没人在意旁边的人是男是女,都在认真仔细的清洗着自己。
  用的是黑风寨已经自产的硫磺皂,很粗糙,洗破皮的地方被腌的生疼,没人当回事。
  可不能把那么干净的衣服鞋袜弄脏了,可不能把那么干净的帐篷弄脏了。
  大伙儿不顾外面的寒风,一个帐篷的男女老少,就这么轮流在外面互相帮着擦洗身体,哭哭笑笑,笑笑哭哭。
  洗到全身发红,再用配发的毛巾,擦干身体,换上干净的衣服鞋袜,这一刻恍如隔世,重新活了回来。
  第二天一大早,汪鹏和沈凌云带着队伍来到官奴婢的营地时,这里已经大变样了,习惯早起的人,一起动手,把围墙上的骷髅都取了下来,埋在自己之前住的地窝子里。
  营地里能用的木材、干草都整整齐齐堆在一起,各家帐篷也再次拉开距离,一个百户一个区域,中间留下过道,妇孺们在烧开水,青壮们已经在十夫长,百夫长带领下,站好队列。
  汪鹏一眼看去很是满意,也没多说,就是安排后勤部把工作担起来,保证这些人的衣食住行。
  孙大海带着士兵,给这些青壮们做了简单的测试,最后把这些青壮分为三个团体,一个是体能还凑合,勉强可以当成辅兵用的两千多人,直接抽出来,组建新兵营,训练传统的鸳鸯阵。
  体能次一点的一千多的人,当成后勤兵,每天在后勤部的指挥下,改造清理整个县城。
  剩余的老弱妇孺,也没让他们闲着,捕鱼,舂米、淘米、煮饭、制作饭团等等。
  一天三顿,顿顿管饱,每天晚上一个时辰的汉语教学,也是努力认真。
  城里残留的居民也都被集中起来,全部实行配给制,城里所有的物资全部收归红武军所有,人员编入工匠和劳力队,在后勤兵的指挥下,生产军用民用物资。
  大户们在城里的院子,也全都被征用,相关剩余物资也都被搬运到了一起,都是那种低矮的格局,被后勤部挑了几个院子,改造成工坊。
  新的兵营和集体宿舍。这些建筑正在重建,县城的破烂城墙也被重新改造,在城外挖掘壕沟,挖出来的泥土用来加宽加厚城墙,
  城墙上也重新修建女墙,马面,箭楼,石头泥土都不缺,粮食也够。
  加上铁制工具在手,旌义县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
  这些新兵,都是以鸳鸯队为最基本的单位,制作了木长牌、圆牌和标枪,主要以长枪手和弓手作为攻击力量。济州岛上弓箭不缺,城里还有专门的制弓工坊。
  官奴婢的鸳鸯队,是两名盾牌手,一个队长是旗枪,四名长枪手,四名弓手,一个伙兵,是纯冷兵器部队,除了没有铠甲,已经比岛上的官军强多了。
  缴获的两百多件皮甲全部发给了队长级的。(济州岛牲畜多,皮料不缺,多为半身皮甲。反而没有棉甲,铁甲也只有将官才有)
  不提汪鹏带着队伍紧张的训练,和整体县城的改造。
  再说济州观察李正熙,济州判官朴仲泰两位大人,在济州城里已经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旌义县逃过来的大户、士兵、商户带来的信息一片繁杂,有说旌义县监金明昌和县判官一起战死的,有说判官死了,金明昌降了的。
  倭寇的人数也是各种说法,有说上千的,有说数万的,只有县府逃出来的甲兵,说的是倭寇只有五百人左右靠谱点,但是州牧和州判都不信。
  派出了几波探子,不管白天还是黑夜,还没看见旌义县城墙就都被弄死。
  现在重金悬赏也没人敢去送死。州判只能动员济州城的所有能动员的壮丁,好赖也把城墙占满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