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爬上去了,没有从中间的机枪射击孔钻进去,虽然能进,但是有点窄,他不喜欢把事情做的那么勉强。
所以一直爬到炮楼的顶部,那里也有一个岗位,那是专门掌管探照灯的,一段时间就照一圈那个。
可惜他在也照不了探照灯了,因为他的脑袋像探照灯一样转了一圈,然后软绵绵的倒下。
手里拿着把刺刀,连枪都没拿,陈潇就蹑手蹑脚的从楼梯往下走。
这个时代,楼梯都是木头的,脚步重一点,能发出的声音都很响。
但是陈潇没有发出任何声响,从炮楼顶部,一直到炮楼的第一层,一共14个人,一枪不发,全部干掉。
果然有发电机,脚蹬的,日军每过一段时间,底下的人就会蹬动那个发电机。
上面的探照灯就会亮起来,亮起来后,上面的那个人就会转动探照灯查看四周,配合的非常默契。
发电机旁边有一捆电线,应该不算很长,但怎么也有几十上百米。
也有备用灯泡,毕竟这个时代的灯泡其实不耐用,一不小心就烧了,所以日军通常都会备有备用灯泡,及时更换,免得被八路军占了便宜。
电线少了点,灯头少了点,灯泡少了点,但收获基本满意。
把发电机,灯泡电线和枪支弹药全部收起来后,陈潇就打道回府了。
他打算,连夜把那个水车给装上,连上发电机开始享受电灯生活。
和尚正在路上,迈着两条大腿赶路,至于说去弄匹马,别想了,这个时候马不是你说想抢就能抢的,想弄就能弄的,又不是每个人都是陈潇。
在总部医院,刚立了大功的田小雨也碰到了人生的转折点。
第58章 朱医生的怒
总部的医院,主要业务是收治伤兵。
但是作为百姓的子弟兵,八路军的总部医院对老百姓也是开放的。
所以经常会有附近的老百姓生病了,送到这里来。
但是很多时候,像这种野战医院,对老百姓的病帮助并不是很大。
因为这很多都是侧重于这枪伤刀伤炸伤之类的伤痛,侧重于伤口缝合以及用磺胺防止感染。
而对于老百姓生了病方面,应对的就没有那么专业。
毕竟好的医生,大多都去重庆那边。
比如,今天一个老百姓送来个孩子,就让医院束手无策,可能如果陈潇在这里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因为这孩子得的是感冒,不过就是严重些罢了。
感冒这个东西啊!
一般老百姓都会得,一般都会是抗一抗就过去了,过几天就好了,实在好不了了,才会去看大夫。
这个时代治感冒可不要去那些西医医院,药贵不说,还不是很有效。
离二战不远的一战,战死才一千多万人,但一场发源于美国的大流行性感冒,就弄死了欧洲三四千万人,这在我国是不敢想像的。
毕竟我国人口如此密集,如果感冒能在我国流行得这么狠,死的怕不得有一两亿。
一战时,西方对感冒这种病可以说除了放血疗法外,还没有什么比较好的办法。
直到阿司匹林的出现,至于这种药出现的时间,有人说好早了,1899年左右,但真正确定疗效并投入生产是1934年左右。
这种药第一个作用是镇痛,用于感冒虽然没有什么疗效,但可以让人不会那么难受,第二个作用是抗炎,对一些细菌引发的炎症有些疗效。
但对于感冒来说,最重要的是这个药的解热作用,这才是对感冒起作用的地方。
这个作用,与喝碗浓姜汤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无非都是发汗,可能发汗的作用都还没有姜汤好。
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到了二十一世纪,现代医院里都说,感冒是吃药好不了的,根本就没有治疗感冒的药,只有缓解感冒症状的药而已。
而且后来还发现,如果十八九岁以下的孩子在得了病毒性感染疾病时服用这种药,就有可能会得瑞氏综合症(一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有较高的死亡率),所以二十一世纪的医生绝对不会建议给十九岁以下的孩子使用这种药物。
而这个时候,在我国有这种药物的大多都是上海等大城市,像根据地这种穷地方是不可能会有这种东西的。
正是因为感冒这个病,老百姓一般都是自己抗一抗,实是抗不过了,就已经是抗不住了。
通常这个时候,一般都会去县里的医馆,让大夫瞧瞧,开一方汤药,实在抗不到县里,就这么烧死了,那也是命!
因为县里都太远了。
不说这个年代,就算是陈潇没穿越前的那个年代,他朋友的老岳父,还不是因为一场感冒引发的肺炎去了。
所以,别看在现代稀松平常的一个感冒,在这个年代也是经常要人命的。
朱医生看了看孩子的眼睑,再用听诊器听了听肺部,再看了看孩子的咽喉也没有发炎,然后对背着孩子来的老汉说:
“只是感冒发烧,虽然有点严重,但我们现在没有治疗感冒的药。
如果在上海,我可以弄来阿司匹林。
但这里,恕我无能为力了。
你可以把他先背回去,有什么情况可以再来找我,我记得你家里不远。”
本来朱医生想让他们住下的,可一想还没床位了,只好让老汉先把人背回去了,抗一抗应该能抗过去的,毕竟这么多年老百姓不都这么过的么。
老汉愁得求朱医生:“医生……”
朱医生赶紧扶住老汉:“老伯,是真没办法。
不是我有办法不用,是实在没办法!”
都说到这份上了,老汉哪怕再不愿意,也只能背着孩子往外走,一边走眼泪一边往下掉。
“娃啊!你爹打鬼子没了,现在你要是也走了,你爷可咋办!”
“爷,额没事,就是浑身骨头疼,头疼,想睡觉……”背上那七八岁的娃强撑着安慰哭泣的老人。
田小雨正抱着陈潇送的那本笔记迎面走来,老远就看到老汉哭着背个娃走出来,忙问了句:“老伯,这是怎么了?”
老汉看她一身护士服,也是白的,还以为她也是医生,喜出望外,像是抓了根救命稻草:
“你也是大夫?额孙子说是得了个什么感冒,刚才那大夫说医院里没有那个药,治不了。
让额带娃回家,可回家咋办呢嘛!
大夫,你也是大夫,你能治不?”
感冒?
她回来这几天都在打听陈潇的一切信息,然后就是看这本钢笔抄的笔记,在惊叹陈潇就算是用钢笔也能画出那栩栩如生的草药图外,她还把一些东西看进心里的。
当然说背下来就不太可能了,但在心里有个比较深的印象,还是可以的。
刚好,这个感冒,就在老百姓常见病的前一部分。
试试?
她伸手探了探孩子的脑袋。
嗯!有点烫,这是书上说的发烧了。
“小孩,你咳嗽吗?喉咙疼吗?”小朋友这个称呼这个年代还没有,一般都直接叫小孩。
那娃费劲地抬头看了她一眼,见是穿白衣服的后才弱弱说了句:“不咳,也不疼。”
不咳喉咙也不疼,她赶紧把自己手中的那本笔记给翻开,翻到感冒那几页,细细找了找,然后再问:“那你觉得冷吗?头疼不疼?身上其他地方疼不疼?”
老汉赶紧说:“你个女娃大夫,会不会看病,额孙子身上热得就像个炉子,你还问他冷不冷?”
田小雨刚想起自己刚刚还摸了小孩的脑袋觉得好烫呢!
却不料小孩却说了:“冷,越来越冷,头疼、骨头疼,肚子疼。
爷,额又想拉肚子了……”
田小雨一听明白了:“这是风寒引起的感冒!”
赶紧把他们带到茅房,然后对等在茅房外面的老汉说道:“这感冒可能我有办法,你们一会在门口等我一下!”
说完兴冲冲地跑去找朱医生。
“你说什么?”朱医生大怒:“你向一个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医生要那些巫师神棍用的草药?
田小雨,你是在侮辱我吗?”
【民国时期,中西医之间斗争非常严重,初期大家还平分秋色。
就算是西医可以开刀,用磺胺粉也只是降低感染风险,直到1942年青霉素的大批量生产,西医才把中医给压下泥潭里。
解放后虽然因为贫苦老百姓的原因领袖支持过中医,但中医没能抓住这个最后的机会培养人才,经济发展后面对可以开刀动手术与开发更多药物的现代医学开始落伍】
第59章 喝面糊汤
田小雨没有想到,自己只不过是来问朱医生有没有麻黄,甘草之类的药物。
毕竟她才来医院不久,不了解医院里面到底有什么药。
却没想到,她刚开口问,然后朱医生就挺诧异的看着她问要这些东西来干嘛?
她哪想那么多,就直接掏出那本笔记本,翻到刚才自己查找的那几页感冒的病例和用药上。
“刚才我问了那个小孩儿,问到的答案症状表现就是风寒感冒。
而这里说了,风寒感冒这种,来一味麻黄汤就可以了,这里就记录有麻黄汤的药方。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宋杂货铺 (最后一颗麦穗) 番茄vip2021-06-15完结47.6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身背巨额债务的王思恒跳楼时意外绑定神奇杂货铺系统...
-
反穿越调查局 (码字的李世卿) 纵横VIP2022-02-28完结总推荐 7.3万历史是一本账,欠了是要还的……一群守卫历史长河的热血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