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留了几个人在山上看着那些还没有来得及扛回去的猎物,其他人七手八脚的把能扛动的,全都扛下了山。
第二回过来,人就多了,全生产队的人基本上都来了。
吃肉啊!
整个生产队的人都被惊动了,所有人聚在大食堂,等着分猪肉。
“我滴个乖乖,十几头野猪,光是那头最大的,最起码得三百多四百斤。
当家的,你猜有多少肥肉?”
王二媳妇儿想着肥肉,流着口水站在王二边上,打量在地上的野猪。
打猎的时候生产队里面的老人没有帮上忙,但是刮毛开膛清下水的时候,还是老人比较手熟一点。
毕竟,没吃过猪肉,也见过杀猪嘛!
王二笑了笑,正想跟媳妇儿表自己的功劳。
突然,大食堂门外的晒场,一辆卡车快速的冲了进来,村口站岗的民兵也在车上跟了回来。
“命令,民兵全部集结。”
第403章 我们这块骨头很硬
跳下卡车的,除了那个在车卡斗的民兵之外,还有一个人从副驾驶跳了下来。
是个下士,学校的正规下士。
现场所有人瞬间一片寂静,吴铁牛反应的很快,马上吹响了子弹壳哨子。
“民兵队,全体集合。”
听到命令,在场所有人猪肉也不分了,32个民兵,瞬间集结完毕,其余人围在周围,但很快自觉的给他们让出空地。
“报告,第31生产队民兵队,应到32人,实到32人。
请指示!”
一条胳膊的吴铁牛同志,用仅剩的最后一条胳膊敬礼。
对面下士回了个礼:“学长,任务紧急,就不寒暄了。
民兵队留俩人看家,就留下生产队长和副队长吧!
其他人检查武器,马上登车!”
最后一句,是大声喝出来的。
没有应答,民兵队迅速做出行动,虽然没有进行过登车训练,但是爬一个车斗,对于现在这些人来说,费不了什么事。
毕竟上山下河,打虎,摸虾,对民兵来说不算是个啥。
甚至还爬十几米高的树木去套马蜂窝来补充蛋白质,爬个车,还不是正常吗?
吴铁牛同学还想问清楚发生了什么:“下士,出了什么事儿?
别看我只有一条胳膊,要是还有大战,我还能打。”
那个下士不知道,就算知道也不敢说,只是抛下一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过上头的命令是集结所有生产队的民兵。
要明天天亮之前集结完毕。”
抛下这句话之后,马上爬上卡车的副驾驶,本来就没有熄火的卡车,马上调转车头,在大雨中慢慢消失。
“山雨欲来风满楼,当初打小鬼子,两个师团的时候, 都没有这么紧张。
到底什么情况?”
吴铁牛喃喃自语, 但声音几不可闻。
32个民兵, 被调走了30个,还剩两个人看家。
他猜应该是所有生产队的民兵队都会留下两个来看家,抵御野兽, 毕竟就算是国内到了五六十年代,依然还有老虎进村吃牛。
牛都能吃, 更何况是人。
所以, 留下两个民兵两条枪看家是必须要的。
王二媳妇儿找到吴铁牛:“队长, 俺家当家的,这是去打仗?”
担忧之色, 溢于言表。
吴铁牛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我也不知道,可能是, 也可能不是。”
“不过你放心, 学校打仗, 一般来说, 伤亡不会很大。
我们上回,消灭了日军两个师团, 七万多人。
在校长的指挥下,伤亡甚至都没有1000人。
所以,你大可放心。
黄老汉, 继续回去分肉,另外, 你才50,再给你找房媳妇怎么样?”
完了, 对围在周围,跳望着大雨中一脸担忧的众人喊了声:“看啥?回去分肉, 这么多肉放在这里,放臭了怎么办?
早点把肉拿回家腌起来熏好,等民兵们打仗归来,就算是腊肉,咸肉也得吃上一块儿。”
黄老汉其实没有50,还差两年呢!
他带了两个小孙孙,一路从中原逃入川, 逃荒嘛!
这辈子肉没吃过多少,杀猪倒是见过不少次,终归是比其他人有经验的,听到生产队长的话后, 拎着菜刀回去分猪肉。
站在案板前,黄老汉突然抬头说了一句:“队长,如果打仗还用人,算上俺一个。
俺今年才48,身板硬朗的咧!
俺儿饿死了,俺都还能撑过来,还能带着两个小孙孙活到这。
好不容易有了田地,有了种地的地方,有了吃大米饭的地方。
俺可不想这种好地方没了,俺可不想,就吃了两个月大米饭,就没了。
俺两个小孙孙还在上学,穷人家有学上管饭还不用花钱,只有这么个地方。
俺一个人伺候不来30亩水田,生产队互助活动帮俺把水田给种完,还说等收割了也要生产互助活动。
俺老了,享福享不了几年,但俺两个小孙孙还小,他们还要长大娶媳妇儿。
他们还要吃大白米饭,他们还要种30亩地。
队长,要打仗,缺人算我一个。
俺拼了这条命,也要守住这些家当。
天底下把俺们穷苦人当人的地方,不多了!”
黄老汉平淡的说了好大一堆话,但是大家都知道,他说话的时候虽然平淡,但是却很认真。
人到了一定岁数,就不是为自己活了,就是为了子孙后辈,也算是责任吧!
就像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是为我们而活的,等我们大了,有了孩子了,那就是为了父母子女而活。
正是有这样的传统,这个民族,才一代比一代变得更优秀。
家里面有孩子的,显然大多数也非常同意黄老汉的说法,不就是拼命吗?
以前不敢拼命,是因为没有希望,现在看到了希望,当然敢拼命。
本来王二媳妇一脸担心的,听完黄老汉的话之后,想起自己家还有三个小孩。
对呀!
如果打仗打不赢,自己家的田地,自己刚得到的房子和孩子们去读书的机会。
不就没了吗?
田地是根,房屋是家,孩子读书是出路,生产队夜校的时候,队长曾经说过的。
如果日本人或者什么人打过来,眼前一切的美好生活将不复存在。
那么自己的孩子有可能都活不下来,就算活下来了,依然要跟着自己去逃难,然后等到有一天逃不动了,被饿死。
作为一个母亲,王二媳妇儿也觉得,王二如果战死,他的那支步枪应该由自己继承。
女人上战场,女人扛兵在滇边州的生产队里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他们都知道校长他老人家的家底,不过是一开始禅达医学院的40女学生,后来才碰到那二十多个男学生,六十多个人起的家。
然后才有,现在这么大的基业,反正对于她们这些穷苦老百姓来说,女人又不裹小脚,能跑能跳能扛重担,拿上杆枪,训练训练也能杀敌。
因为生产队的制度是这样的,纵然民兵队32人是专业的每天训练的,但其他人也不是放羊,生产队所有人依然要进行军事训练。
每七天,就有一天进行军事训练,现在就算是王二媳妇,也清楚的知道该怎么样瞄准和开枪,怎么样压子弹和退膛。
每半个月有一次实弹打靶,每次五发子弹。
王二媳妇的枪法还算可以,虽然比不上正规民兵,但如果王二战死,她纵然枪法不算太好,也敢去玩命的。
虽然民兵队男女参半,但男人们身后几乎都有女人,也几乎都是这种想法。
这就是这几个月的思想教育得出的成果,女人也能顶半边天,男人有的责任和义务,女人也有。
男人能干的活,女人也能干。
纵然滇边州这里一百多万迁来的灾民,大多数都是女人,孩子和老人,但只要自强不息,就算是女人,孩子和老人,依然也能守护自己的家园。
他们受的就是这种教育,所以,纵然这里一百一十多人里面有八十多人是女人,但是经过教育,经过平时的训练,一旦给她们发枪,她们也是具有一定战斗力的,最起码也是敢拼命的。
特别是那些有孩子在学校里读书的女人。
但不管是谁,从地狱来到天堂,又有谁会愿意舍弃天堂的生活?
谁来也不行,不管是日本人,还是英国人?
“队长,还有俺,如果需要人,只要有枪,俺也能顶上!
训练的时候你也看到了,我枪法还算可以!”
“队长,我也行……”
“队长,两个月了,我的力气恢复了,你知道的,我枪法挺好的,就是以前考核的时候,力气小了点。
这两个月我吃的好,力气恢复了。
下回要人,算我一个,打完仗回来你再给我相一个男人,打完仗攒的阴德肯定保佑我生十个八个大胖儿子。”
在场的人七嘴八舌的跟生产队长提了一下,下次要人,自己也能上,然后就拎了分给自己家的肉回家去了。
她们不担忧吗?
其实很担忧,但是从大灾大难中走过来的她们知道,有些东西你怕也没用。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宋杂货铺 (最后一颗麦穗) 番茄vip2021-06-15完结47.6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身背巨额债务的王思恒跳楼时意外绑定神奇杂货铺系统...
-
反穿越调查局 (码字的李世卿) 纵横VIP2022-02-28完结总推荐 7.3万历史是一本账,欠了是要还的……一群守卫历史长河的热血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