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孙楚的战斗
刘备收兵回去,他再次带兵去平定南蛮之乱,南蛮王孟获很是狡猾,他吃了一点小亏就跑了。
刘备因为没有带参军,他也怕吃亏,刘备也就选择了收兵,当时是章武三年二月。
这样西边的战斗才能算是真正落下了帷幕,刘备这里也算是吃了点小亏。
秦汉那里打得热闹,其他的呢?他们能闲着吗?显然是不能。
袁绍这里这么多年都是粮草欠收,出征之事还是有些力有未逮,不过孙策呢?他也不能闲着。
孙策召开朝会,在孙楚泰安二年五月,孙策听说刘备北伐关中了,他动了花花心思。孙策的想法就是要西征,攻打蜀地。
孙策还是非常骄傲的,他不认为自己需要结盟,一个常败将军大耳朵刘备,怎么可能配和他这个常胜将军孙伯符结盟呢?他要灭了刘备,之后形成一个南北朝。
对于孙策不去北伐袁魏,这大家就都能接受。不过孙策想御驾亲征,这次大家不同意了。
孙策总是御驾亲征,孙楚群臣都不想孙策出什么问题,孙定毕竟都还没到二十岁,顺利接过孙策的大位也是不容易。
最后几经讨论,在泰安二年六月,孙策以弟弟孙诩为主将,鲁肃为参军,老将黄盖为先锋,带领大军四万,各位偏副将无数,前去攻打巴郡。
这时候刘备还在北伐呢,镇守巴郡的是大将陈到,他手里有精兵一万五千。
孙诩的脾气和孙策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他听说刘备麾下名气最大的刘备三兄弟都不在,剩下的都是无名鼠辈,他堂堂江东小霸王的弟弟不敢攻击?
那不就丢人了吗。
(孙诩也就认识刘备三兄弟了,最多加上一个黄权。)
鲁肃建议孙诩稳一点,孙诩对于鲁肃的话还是听了的,他扎稳了篱笆然后按照惯例讨敌骂阵。
陈到自然就是没听见你讨敌骂阵嘛,于是乎到了六月底,孙诩就要攻城了。
老将军黄盖主动请战,孙诩自然应允。黄盖今年已经年岁不小了,他每一次出战都把他当成最后一战来打,打得确实非常努力。
云梯,冲车,撞城锤,老将军从二十多岁开始跟着孙坚打仗,到了现在他已经打了四十年仗了,这经验就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了。
陈到还是非常厉害的,他和卓赝,吴班坐镇巴郡,黄盖几次都差点要占据城头了,到了最后还是被打退了。
大战从六月打到了十月,刘备已经从关中收兵了,这巴郡还是岿然不动。
当然了陈到这里的一万五千精锐已经只剩下六千多人了,孙诩的四万大军也就剩下两万多了,他也得考虑应该怎么打了,这么拼下去,就是打下巴郡他们也守不住了。
就在这个时候,张飞带着援军来了!
刘备带兵去打孟获了,他给了张飞一万人马,让他去援助巴郡。
张飞那是什么脾气,他到了就直接冲阵了,孙楚的部队没有防备,毕竟他们也不知道刘备的援兵到了,在他们眼中巴郡城里也就剩下那么数千人了,怎么可能出战呢?对此他们也是防备不足。
可是一这么不足,就出了大问题了,一下子军阵就被张飞给冲烂了!
孙诩和孙策一个脾气,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张飞厉害,他是知道,可是你怎么滴?就一定比我强吗?
于是孙诩使大枪出战战住张飞,不过他能耐是不错,但是比起张飞还是差了不少。打了六七个回合孙诩就不行了,这也是一招不如一招!
孙诩打着呢,他也想,完了,这次是生有处,死有地,这张飞别看他已经快到知天命之年了,没想到和自己这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打,自己还不是对手。
孙诩也想了,自己还没有儿子的,妻妾给自己生的都是女儿,自己就这么绝后了?
这越想越多,越想越远。打仗能容得了这个?
更何况孙诩本来就不如张飞,张飞一枪打击中了孙诩的左臂,孙诩一疼,感觉更坏了!
就在这时候,突然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吴王殿下速去,黄公覆在此!”说完黄盖手持双鞭出战战住张飞。孙诩一看不用死了,也没人会想死的,孙诩直接跑了!
平心而论,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北伐,大家普遍认为刘备手下没有什么能人了。
所以孙诩西征像一些猛将,甘宁,黄忠什么的,他都没带,孙诩自己才最厉害的那个,其他人都不行。
黄盖今年都已经六十好几了,要是年轻那会儿,没准能在张飞手下多走几招,可是到了现在,黄盖老了,他在孙诩手下都未必能走上十个回合。碰到张飞这也存在可比性?
不过黄盖也想明白了,他都六十多岁了,还能活几个六十多岁?
这时候不如保下这个潜力无限的吴王殿下呢!
黄盖这是一人舍命,万夫莫敌,他和张飞硬是打了七八个回合,身体受创多处,结果被张飞所杀!
孙诩保住了,不过这四万人马,最后回去的已经不到一万人了,南楚败的不可谓不惨!
黄盖死了,这是孙坚当年四老将的第三位了,现在除了硕果仅存的老将韩当,其他人都死了。
孙策对此是不胜哀痛,给黄盖赐号靖哀,并且给黄盖之子黄柄一个当阳侯的爵位,并且给了他一个安国将军的官职,对于黄盖也算是够意思了,黄柄没什么能耐就是给了很好的地位,和不错的待遇。
对于吴王孙诩,自然孙策不能不罚,也不能不罚。于是孙策给孙诩的处置就是罚俸一年,闭门思过一个月。
孙诩对于黄盖这个老将也是非常敬仰的,老将军为自己而死,他愿意接受这种惩罚。
泰安二年就这样在西征失败中结束了,到了三年,南楚这里只要不是太特殊的情况。
他们从来都不缺粮草,孙策在春耕之后怎么能不想出征呢?
于是孙策在泰安三年二月的朝会上,他又提出北伐之策,孙策的理论是袁魏欠收已久,最近有些缺粮,不趁这个机会找点便宜做,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而且徐州守将淳于琼,豫州守将张郃,淳于琼自大,张郃没有什么太多的名声,这时候不北伐,等着袁魏灭了曹秦再北伐吗?那不是滑稽可笑吗?
虽然很多人都不同意北伐,但是孙策的权威,只要他一心想做就无法阻挡。
于是乎孙策在泰安三年二月底,孙策留下孙诩,鲁肃坐镇江东,孙瑜,马良坐镇荆州,周瑜坐镇江北。
他亲自率领精兵五万,民夫五万,号称二十五万大军,以大将黄忠为先锋,诸葛瑾为参军,陆远随军浩浩荡荡出征豫州,对付张郃。
第110章 陈铁入豫
孙策大军既然攻入了豫州,张郃这里自然是要用心抵挡了。
说实在的袁绍这一世几乎都是一直在得胜,就是偶有波折袁绍也没有遇见过什么太大的失败。
所以袁绍麾下的大将大部分都是比较骄傲的,张郃他也是一样。
孙策这个人是挺厉害的,而且他也是少年成名。可是在张郃眼里孙策的名气都是在打南方得胜的,南方有什么厉害的人吗?
孙策打了一个豫州,陈铁都不在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所以张郃不认为孙策能有多厉害。
不过韩猛是见过孙策的能耐,知道孙策的治军能力,他不想出去主动攻击,目标就是守城。
不过张郃作为镇北将军,豫州刺史。在豫州这事完全是他说了算。
张郃认为他的功绩不够,居然还能作为镇北将军,封疆大吏,这容易让人不服啊。
张郃决定出战,留下了荀堪,司马朗等文人守城,张郃和韩猛分兵两路埋伏准备偷袭孙策。
孙策这里也知道豫州拥有大军七万呢,而且还有河北大将张郃,怎么可能不出战呢?
而且张郃是河北名将,他没有什么厉害太大的功绩,出战是一定要的。
孙策自己兵马也不少,估计张郃是不会直接发动大兵团战斗的,那样太危险了,容易满盘皆输,张郃就是要功绩也不能那么赌,张郃就只能玩偷袭战了。
到了二月底,张郃为了贪功,他看着孙策的大军奔着汝南来了,他带一万精锐去埋伏了,按着孙策按照他的习惯他在先锋过去之后一直在队伍的最前面。
张郃一想,孙策在最前面,他张郃也不差,他也认为孙策是没有什么防备的,想着去偷袭孙策,干掉他更好。
张郃带着他的部队就直接杀出来了。孙策这里也是外松内紧,他习惯打头,他既然知道,自然也会对此有些防备。
张郃出现的第一目标自然是孙策了,孙策一死南楚不就停滞了吗?
他们也没有这么出色的国君了,这是最好的机会了!张郃大枪对着孙策就来了,孙策的大枪也是直接迎战。
张郃是不错,伏击的地点也挺好,但是孙策有了防备,伏击的效果就没了,伏击战变成了很正常的遭遇战。
张郃的能耐和孙策比起来,差了些!
结果打了十个回合,张郃有些挺不住了,再看他自己手下的士兵越来越少,遭遇战,他手里一万人,孙策手里几万,自然是打不过的。
相似小说推荐
-
反穿越调查局 (码字的李世卿) 纵横VIP2022-02-28完结总推荐 7.3万历史是一本账,欠了是要还的……一群守卫历史长河的热血特工,...
-
昭周 (漫客1) 起点VIP2022-03-01完结6.87万总推荐林昭带着上辈子的记忆,在东湖镇再世为人,然而他面对的处境却并不是十分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