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穿越调查局 (码字的李世卿)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码字的李世卿
- 入库:04.13
国尉杜卓沉吟片刻,说道:“老臣赞同平原君的看法。北疆的兵马绝不能轻易调动,否则边境一乱,等于两头都出了大麻烦,到时候顾此失彼,更难处置。”
“那你的意思呢?”赵王问道:“果真是要征调新兵吗?”
“恐怕只能如此了。各地贵族豢养的私兵武装,外加各个郡县内十三岁以上的男子,只要不是缺胳膊断腿的残废,悉数征召入伍!”杜卓的白胡子微微抖动,沉声道:“依老臣看,尽快召集整编新的部队,除了救援赵括大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防范秦军进一步的入侵,全力保卫国都。”
赵王不禁微微一愣,旋即又明白过来,讶然道:“你的意思是说,这次秦国真的有可能困死寡人的四十万大军,然后继续进兵邯郸?”
杜卓点了点头,语气显得非常凝重:“我王明鉴,眼下是不能不做这个最坏的打算啊。咱们即便在短时间内集结出新的部队,但如果想驰援长平前线,解救赵括他们,也只能通过太行粮道这一条路,前往百里石长城那边才行。若老臣所料不错,此时秦国人肯定也从别的地方调集了兵马,于长平战场的外围区域构筑坚固防线,以阻止我们援兵的去路。一旦救援进展的不顺利,被敌人包围的数十万大军恐怕支撑不了多久的。”
赵王的面庞上犹如罩了一层含霜,看上去苍白而冰冷。他很想直接否定掉杜卓的这个判断,但他也非常清楚,经验丰富的老国尉所言不虚。
就眼下的恶劣局面而言,即使他手上再多出大批兵马,也未必能成功突破秦军的阻击阵地,接应赵括等人突围。而且说不准,还会一不小心又掉进了对方设下的陷阱之中,造成更大的损失。
到了那个时候,莫说长平大败、邯郸不保,可能整个赵国都要跟着万事休矣了。
两下权衡,那四十五万主力固然重要,但自己的安危更是不容有失。鱼与熊掌二者兼得,自然是最好的情况,可如果真要二选其一的话,那么任何东西都比不了他赵王金贵。
思忖了片刻,赵王长叹一声,闷哼道:“无论怎么样,召集新军都势在必行。一方面,尽快加强邯郸的防御力量,以备不测,另一方面,还是要想办法给赵括提供支援,起码得送些粮草过去,让将士们有力量突围自保!”
第六百二十一章 新任主将赵晶
在赵国的朝堂会议之上,赵王最终定下了应对危机的基本策略:战力强悍的北疆军团暂时稳住不动,全力盯紧蠢蠢欲动的异族势力,朝廷则另外紧急征召十三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适龄男子入伍,同时,下令动员调集各地贵族豢养的门客私兵,共同组建新的部队。
根据司徒府的粗略估算,以此等集结力度而言,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全国范围内大概可以汇聚八到十万新战士。尽管由于年龄放宽、征召仓促等原因,新军兵员的素质肯定远远不如之前的那四十五万大军,以这样的部队实力,想去突袭秦国人的阻击防线,解救正在被围困的赵括他们,肯定是力有未逮的。但是,若将这些人用来拱卫都城邯郸,那么无论是人数规模,还是架子气势,总归还算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心理安慰。
至于说究竟由谁来担任这支新军的总指挥,赵王一时间又有些犯了难。能打仗的将军几乎都跟着赵括上了前线,而老将军廉颇则因为积劳成疾,再加上心情沉重郁结,一回来也立刻病倒不起,根本无法重新上阵。
所以此时放眼朝堂,居然再没有合适的人选去统领新组建的部队。
他沉吟片刻,最终将目光落在了赵晶的身上。赵晶之前颇受赵括的认可和赏识,无论能力还是眼光,都属上上之选,而且此人没有任何朝堂派系的根基,算是他着力培养的少壮派嫡系中的代表人物。
尤其是此次长平大战,赵晶思路清晰、临危不乱,居然能够在白起的手里全身而退,带领麾下兵马整建制的平安撤回邯郸,足见此人也有不俗的军事才能。
想到这里,赵王暗暗有了主张。他当着大臣们的面,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打算让赵晶坐这个新军团的主帅之位,不知众人意下如何。
说实话,目前赵国朝中也确实再无其他可用的大将。朝堂上那为数不多的几个高级武官,要么是文臣半路转行的,要么是年纪太老,早已失了勇悍锐气的,一想起之后有可能要面对战无不胜的秦国铁军,谁也没有胆量主动跑出来接这个差事。
于是,大家对于赵王的这个想法,都没有当即表现出什么明确的反对意见,基本上等于是默认了赵晶这个临危受命的新主将。
赵王见众人没有异议,便随即宣布了旨意,由赵晶统领原先从战场上带回来的那三万兵马,另外再加上即将征召的近十万新军,一边拱卫都城邯郸,一边寻机增援被困在长平战场上的主力部队。
朝堂中的这个新变化,很快就传到了公主府。晋阳公主赵琦听说此事之后,气得险些把桌案给掀了。一来,她愤懑光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硬生生把廉颇努力创造的对峙局面给彻底搞砸,致使四十多万大军身陷险境、前途未卜;二来,她没想到王兄竟然如此沉不住气,不经过深思熟虑,就草率做出重大决定,让一个来历不明的家伙,执掌了关系赵国命脉的核心兵权。
要知道,眼下长平战局危在旦夕,那边一旦出现崩溃,赵国立刻就会陷入到风雨飘摇的凶险境地。而在这关乎国家存亡的重要时期,仅存的军队几乎全部落到了赵晶的手里,之后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谁也不敢保证。
赵琦越想越忧心,连夜入宫面见赵王,恳求他收回成命,另从嫡系王族中选拔合适的人才,全面执掌军令。
然而,性格固执的赵王却并没有把妹妹的话听进去,反过来还严厉斥责赵琦,说她小肚鸡肠,只在意个人好恶,不把大局放在心中。当初正是因为她出的馊主意,让典府直接插手军粮调配,这才导致赵括在粮草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冒险攻击秦军,进而无力阻止突围,令全军身陷险境。
这番评价,直接把晋阳公主骂得愣在了当场,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赵琦万万没有想到,王兄不但不反思自己和赵括求胜心切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反倒先埋怨起她的不是,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文过饰非、本末倒置。
不过,出于对王族的忠诚,赵琦还是忍下了所有的委屈,坚持围绕着大局,继续尝试着劝说王兄。她俯身拜倒,谦卑的接受了赵王的训斥,并表示愿意承担所有罪责,只是有一个问题希望赵王能够引起重视,切莫轻率忽略。
赵琦提出来的那个重要问题,就是关于赵晶这个人的可靠程度。
赵晶虽然也姓赵,但他毕竟不是赵氏王族的血亲,在眼下这个要命的时期,手握重兵的他,究竟该如何保证对王室的忠诚呢?
关于这个问题,赵王显得胸有成竹。他冷冷一笑,亲口说出了自己早已经想好的解决办法——让汾阳公主赵雅直接嫁给赵晶。
当初,赵王为了奖励赵晶发明大炮的功劳,同时也是为了笼络这个年轻才子,就曾动过让他成为汾阳驸马的念头。只不过那会儿因为赵琦极力反对,同时又冒出个赵亮横插一脚,婚娶之事便有些不了了之。
时至今日,赵琦妄图拿忠诚问题来质疑对赵晶的任命,身为一国之主的赵王随即反将一军,重提汾阳公主的婚事。
面对这一招,赵琦顿时有些招架不住。如果说当初她还能利用朝堂之争来阻止妹妹下嫁赵晶,那么眼前的局势,恐怕再也难由她说了算。
你不是担心赵晶不是自己人吗?那好,就把你妹妹汾阳公主嫁给他,让他变成你妹夫,这样不就成一家子了吗?不就再也没什么好顾虑的了吗?
赵王清奇的脑回路,一下子彻底打败了晋阳公主。也不晓得这位王兄到底会不会算账,又是给兵权,又是拉入王室,天大好处都让赵晶占了,这分明就是在成就他,却哪里有半点拉拢制衡对方的作用呢?
可是眼下赵国的形势岌岌可危,赵王为了稳定局面,已然失去了所有耐心,根本就容不得任何人质疑他的决定,所以,即便是地位超卓的晋阳公主,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轻易顶撞冒犯这位糊涂王兄。
赵琦无可奈何的应承了几句,推说回去再跟妹妹赵雅好好讲一下,然后便借口请王兄早早歇息,告退离开。
出了王宫,晋阳公主并没有急着回府,而是转道前往平原君赵胜那里,打算寻求这位素有威望的叔父帮助。
然而可惜的是,老奸巨猾的平原君并没有认同赵琦对于新主将的看法,相反的,他还不住拐弯抹角的劝说公主,以后尽量少插手朝堂之事,尤其是不要轻易违背大王的心意,否则很容易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赵琦险些被对方气得七窍生烟,当即起身拂袖离去,跟自己的叔父不欢而散。
吃了一硬一软两个钉子的晋阳公主,并没有就此放弃,她回到府中想了整整一夜,终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设法直接干掉赵晶。
相似小说推荐
-
开局和李世民断绝关系 (清流乐) 番茄vip2021-03-29完结34.3万字 ·7340人在读卫王李嵩开局被太子陷害,遭李家皇室抛弃。幸得系统相助,奋...
-
汉谋无双 (结草成林) 塔读VIP2022-01-25完结3557总银票“为师授你人生修炼秘诀。”“师尊请讲.”“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