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昭周 (漫客1)


齐宣比林昭大两三岁,也就是说今年也才二十五六岁而已,如果是在先帝朝,他这个年纪做京兆尹,的确有些不合时宜。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皇帝陛下面色平静,淡淡的说道:“那林昭比你还小上几岁,现在已经是越国公,平卢节度使了,大郎才干不比他差,一个京兆尹如何就做不得了?”
齐宣低头苦笑。
“林三郎能够做节度使,是凭借战功,自范阳作乱以来,臣……实在是百无一用,万不敢领受。”
“朕让你去做,你便去做。”
皇帝起身,把齐宣重新拉回了椅子上坐下来,这位皇帝陛下深呼吸了一口气,声音沙哑:“大郎,你也做了许多年官了,有些话朕不跟你说,你也应该明白。”
“长安城…现在还不姓李。”
皇帝声音低沉,开口道:“姑父在长安,你现在去长安,还能够坐稳京兆尹这个位置,你如果不去,京兆尹这个位置就会拱手让给外人,朕……”
“朕现在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你我是一家人,是兄弟。”
皇帝拍了拍齐宣的肩膀,声音低沉:“你……就当是帮一帮朕这个兄长,如何?”
齐宣低着头,没有说话。
一旁的大长公主也站了起来,走到了兄弟两个人身边,她看着齐宣,轻声道:“宣儿,成都尹与京兆尹平级,你既然做得成都尹,京兆尹想来也不会太难。”
“你现在回长安,顺道还能把为娘也带回去……”
长公主拉着齐宣的衣袖,微微叹息:“娘……想念长安城已经想了好几年了。”
说到这里,她低眉道:“先帝的帝陵,我也好几年没能去了,你带为娘回去,为娘也能去看看先帝。”
丹阳长公主与先帝是一母同胞,当年先帝还是楚王的时候,长公主便常常在楚王府里玩耍,哪怕后来楚王殿下做了皇帝,仍旧对自己的妹妹宠爱有加,兄妹关系一直很不错。
丹阳长公主被迫移居西川这几年,心里最挂念的,就是没有能够去兄长坟前,与兄长说说话。
听到这里,齐宣沉默许久,最后才对着皇帝低头行礼:“臣……遵陛下旨意。”
“京兆尹这个位置,十分重要。”
皇帝伸手拍了拍齐宣的肩膀,开口道:“你赶回长安之后,朕过些日子也要回长安去,到时候,大郎你这个京兆尹,可要护着朕一些。”
“咱们是一家人,姑表兄弟。”
圣人声音沙哑:“与外人是不一样的。”
听到这句话,齐宣只觉得头皮发麻,他恭敬低头,咬牙道:“臣…定当为陛下竭尽所能,不负陛下重托!”
“有大郎这句话,朕便放心了。”
皇帝拉着齐宣的袖子,微笑道:“等回了长安,朕请大郎在太极宫喝酒。”
齐宣唯唯诺诺,有一句话答一句话。
皇帝陛下跟这个表弟说了一阵话之后,又跟自己的姑母说了一会儿话,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长公主府,在周振的陪同下,回行宫去了。
而丹阳长公主母子两人,毕恭毕敬的把皇帝送出了府门,对着远去的马车恭敬行礼。
等马车走远之后,齐宣才抬起低着的头,看向自己的母亲。
“阿娘,陛下他……”
大长公主微微摇头,开口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咱们回屋里说。”
齐宣点头,扶着自己的母亲,回到了公主府的书房里。
他给母亲倒了杯热茶,这才开口道:“母亲,搬迁朝廷的事情,孩儿都不曾听林相提起,怎么陛下这样着急让孩儿回长安赴任去?”
长公主接过茶水,从一旁的抽屉里取来一封书信,放在齐宣手边。
“这是你父亲今天才从长安寄回来的,信里大概的意思,也是让你回长安任京兆尹。”
说到这里,长公主微微低眉,开口道:“看来先帝建立起来的司宫台,至今仍然好用,这些刚送到成都府的私信,陛下早已经看过了。”
齐宣接过信,大概看了一遍,然后又看向自己的母亲,微微低头。
“阿娘,现在长安已经没有朝廷的禁军了,孩儿就是回长安去,又能做什么?”
“你爹在长安,怕什么?”
丹阳长公主低头喝了口茶,开口道:“现在,西川…这里才是最不稳定的地方,咱们这个时候回到长安去,有你爹在,谁都不敢把咱们母子怎么样。”
“所以为娘才让你应下这件事。”
大长公主毕竟见过三朝国事,眼界见识都要远超那些看不清事情本源的局外人。
“你回到长安,有你爹在,有你那个太学的舍友在,任谁都不能把你怎么样,你这个京兆尹的差事,可以踏踏实实的干下去。”
“只要你这个京兆尹做得好,陛下回京的之后,都有许多倚仗你的地方。”
齐宣低眉不语。
大长公主扭头看向齐宣,缓缓说道:“宣儿,你回去准备准备,咱们后天就动身离开成都府,返回长安去。”
齐宣苦笑摇头:“母亲,成都府里也有很多事情,孩儿要去政事堂,等林相再任命一个成都尹,孩儿与他交接差事之后,再动身回长安。”
“成都府能有多少事情?”
大长公主低声道:“长安城才是大事!”
“你要尽快回到长安去,那里才是你大展拳脚的地方。”
大长公主低头,叹了口气:“宣儿,长安禁军已经所剩无几,将来我们这些姓李的,可能还要倚仗你这个京兆尹。”
“去长安罢,去见你的父亲,去见林三郎。”
大长公主神情复杂。
“去看看长安,以后会是什么模样…”


第七百一十章 多有操心事
转眼间,永德七年进入了尾声。
今年的长安城,格外寒冷,三天的大雪之后,积雪封路,城外已经很少行人。
不过随着天空放晴,长安城里,有坊丁武侯以及城防营的人,在京兆府的指挥下清扫道路积雪,城里的街道上已经到处都是行人。
此时,王师入驻长安,已经有两三个月时间,一些地方上的州郡,已经开始向长安城送奏书以及公文。
而此时的长安城,尚且没有朝廷,也没有六部,只有一个被军政府赋权的京兆府,根本没有办法处理这些文书。
按照道理来讲,此时的朝廷还在西川,这些公文送也应该送到西川去,这些州郡之所以送文书到长安来,多少有了一些投机的念头。
他们…在赌长安会不会有一个新天子。
最开始的时候,这些送到长安的文书,还要由京兆府转送西川,但是到了后来,因为实在是太过麻烦,也太过耗时,三位节度使一商量,干脆就给西川递了一道奏书,由宰相曹松在长安另成立一个临时的政事堂,处理这些政事。
除此之外,长安还行文各地,命令他们一切公文,俱送诸西川,暂不送长安,何时转送长安,另行通知。
随着朝廷收复关中以及长安,也陆续有人拿着地契房契,回归长安城,拿回了自己在长安的产业。
只要是拿着大周朝廷开具的地契,京兆府那边一律发还了产业,这也让不少人口回流,长安城开始慢慢恢复元气。
任何一个时代,都不缺乏聪明人。
从三位节度使“入主”长安之后,每天都有不知道多少人想要拜访三位节度使,也有很多读书人,争着抢着要到节度使府上做门客。
而在三位节度使当中,只有王甫接纳了一些有功名的读书人充当幕僚,而林昭与齐师道,都没有怎么接纳门客。
不过这段时间,不少与林昭同年同科的进士,以及一些越州的士人,到长兴坊登门拜访,对于这些同科同年同乡,林昭还是给了点面子,一一见了的。
这些人,在政治上天然与林昭亲近,如果合适,将来也会是一些堪用的力量。
腊月二十七,长安城里路上的积雪基本上已经清扫干净,十几个护卫保护着林昭的马车,离开了长兴坊。
马车从长兴坊一路到了长安西面的延平门,马车刚刚在延平门门口停下,一个袖口绣了半枚铜钱的年轻人,便在林昭的马车旁边弯身,低头道:“公爷,西川的车队,还有小半个时辰才能到延平门。”
林昭微微点头。
“不着急,我等一等。”
这个袖口上绣了半枚铜钱的年轻人恭敬低头。
“属下明白了。”
当初,林昭在平卢军军营之中遴选了十七个年轻人,各自给了半枚铜钱,组建了属于平卢军的情报系统,如今近一年时间过去,这支铜钱卫已经基本上成型了。
十七个少年人当中,有四个被淘汰了出去,剩下的十三个人,组成了这个情报系统的高层。
而这十三个人,每一个人的袖口上,都绣了半枚铜钱。
现在,铜钱卫正在趋向等级化,用铜钱多少来区分等级,铜钱越多,等级越低。
而等级最高的,便是这十三个半枚铜钱的年轻人。
这支情报系统,在林昭全力给予资源的情况下,正在飞速成型,相信再有一两年或者两三年的时间,它就能真正成长起来,成为一个类似司宫台的组织。
当然,现在的铜钱卫还略显稚嫩,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情报工作,距离司宫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