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屏见过殿下。”
大皇子李炎,今年也才十八岁,面容看起来还有些稚气未脱,不过他表现的却是颇为成熟,见到齐师道之后,连忙上前把齐家父子扶了起来,惶恐道:“姑祖父这是做什么,折煞孙儿了。”
他又看向一旁比他大不了几岁的齐屏,也是渐渐摆手:“小叔也莫要行礼了,平白折了我的寿数。”
天家贵族之中就是这样,有时候年龄差距不大。但是辈分却着实差了不少,齐师道的夫人丹阳大长公主是皇帝李洵的亲姑母,齐师道自然就是李炎的姑祖父,是他的爷爷辈。
进到了节度使府的客厅之后,齐师道请自己的这个“大孙子”坐在上座,但是李炎死活不肯,推拒了一番之后,齐师道也没有客气,大咧咧的坐在了主位上。
不过座次毕竟还是没有完全按照辈分来排,最终李炎坐在了齐师道的左首,而齐屏也是在右首。
坐下来客套了一番之后,李炎抬头看了看齐师道,终于开门见山的说道:“姑爷,侄孙在太原府苦苦劝说了王甫数月,王甫终于肯答应出兵一同南下征讨叛逆了,不知道姑爷这边…”
他小心翼翼的问道:“是如何想的?”
“范阳叛军犯上作乱,胡作非为,还在长安建立伪朝,天下人人得而诛之。”
齐师道回答的毫不犹豫,他沉声道:“先前我朔方军被突厥人绊住手脚,无法动弹,如今突厥人已经撤兵,朔方出兵平叛,理所当然。”
“姑爷真赤胆忠心也。”
李炎抚掌赞叹了一句,然后开口道:“相比那位王大将军,姑爷答应的要痛快多了。”
大皇子呵呵笑道:“除了朔方与河东之外,南边的剑南节度使以及西边的北庭节度使等等,侄孙都派人去了信,如果吐蕃人能安分一段时间,那么我大周还可以多出近十万的平叛兵力,到时候破康贼指日可待。”
说到这里李炎顿了顿,然后面带笑容,继续说道:“再有就是东边的青州行军总管林昭,先前因为战功,已经被朝廷封为平卢节度使,这一次青州也会配合两位大将军一起,戡乱平叛!”
李炎毕竟年轻,城府不如中年人深沉,说到这里,他的神色已经有些激动了。
坐在主位上的齐师道,低头思索了一会儿,突然他抬头看向李炎,缓缓问道:“敢问殿下,河东王甫出兵几何?”
李炎面色僵了僵,然后开口老老实实的回答道:“王大将军说,他愿意出兵三万。”
河东节度使不像范阳朔方那样是大军团建制,整个河东节度使在官方的编制就只有五万人。
当然了,节度使总揽一地军政,背地里王甫究竟有多少兵马,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明面上编制五万,再加上这两年抗击匈奴,河东军也有损耗,他们能出三万人,已经十分不错了。
齐师道微微点头,表示这个数目自己可以接受。
“既然河东出兵六成,我朔方也可以出兵六成,留下四成兵力守卫边疆。”
朔方军正规编制是十万人,出六成就是六万了。
说到这里,他看向李炎,缓缓说道:“请殿下转告王大将军,让他尽快到领主来一趟,本将与他一起订制起兵的计划。”
李炎面带微笑,开口道:“这个不难,王大将军很快就能到朔方蕾。”
“再有一点。”
齐师道有些疲惫的揉了揉眼睛。
“这些天我在灵州,听说了一些关于殿下的风言风语。”
他睁开眼睛看向李炎,不等后者开口,就不咸不淡的说道。
“王甫如何想的我不知道,殿下如何想的我也无权过问,但是齐某…”
他看向李炎,面无表情。
“妻儿都在西川。”
第六百零六章 各怀心思
连远在青州的林昭,都知道了李炎可能会在北都称帝的消息,距离更近的齐师道自然不会不知道,他跟那个河东节度使王甫可不一样。
他是皇帝的姑父,而且是嫡亲的那种,现在他的夫人丹阳大长公主还在西川,他的长子齐宣甚至在成都任成都尹,在这种情况下,齐师道当然会对李炎出言警告。
这位大皇子闻言,讪讪一笑,对着齐师道恭敬低头:“大将军误会了,侄孙为了劝服王甫大将军出兵,所以娶了他的女儿,因为这件事,太原府那边的人才会误会,传出了一些风言风语。”
他微微低头,开口道:“侄孙是皇室正宗,只要替父皇办好了差事,将来未必就没有机会成为储君,绝不会干出那些无父无君的事情。”
齐师道面无表情,开口道:“大殿下怎么想都不要紧,关键是看大殿下要么做。”
李炎有些尴尬,低着头一时间不知道说些什么。
而齐师道是个有些古板的性子,也不太会主动跟别人讲话,因此在节度使府的客厅里,出现了一段尴尬的沉默,最终还是一旁的齐屏咳嗽了一声,缓缓说道:“朝廷的意思是,让朔方军与河东军,连同青州军一起讨伐逆贼,是不是……要派人通知林总管一声?”
有齐屏出面解围,尴尬的场面一下子舒缓不少,李炎连忙接话,笑着说道:“小叔可能还不知道,那位青州的林总管,刚被父皇下诏升了官,现在已经是平卢淄青节度使了。”
说到这里,李炎顿了顿,继续说道:“父皇为了表彰他的功勋,还册封了他为越国公。”
向齐师道王甫这些边军大将军,对于西川的消息并不怎么灵通,而李炎则不一样,他现在明面上的身份是朝廷派来北疆的“使者”,因此最重要的就是消息灵通,他人虽然在北疆,但是却能够时时刻刻收到朝廷里的消息。
“越国公…”
皮肤微微有些黑的齐屏,张了张嘴,咋舌道:“这林昭与我大兄交好,我在长安见过他许多次,记得年纪也就是跟我仿佛,怎么现在…竟成了大周的国公了?”
林昭与齐屏的大哥齐宣,还有周尚书家的公子周德,当年是一个宿舍的三兄弟,其中林昭跟齐宣的关系还要更铁一些,齐宣比林昭大两三岁,而齐屏的年纪刚好跟林昭差不多。
坐在主位上的齐师道,看不出脸上有什么情绪波动,他沉默了许久之后,缓缓说道:“林昭在棣州的战报我曾经看过,他以一万人出头的守军,便大破范阳静塞军两万多人,几乎把静塞军全歼在棣州城下。”
“另一支进攻幽州的恒阳军,在青州军手下也没能讨到好处,两万多人只剩下不到两万人,狼狈逃回关中,这种战功……”
“已经超过当世所有大将。”
齐师道这句话并没有夸张,林昭在青州守卫战之中消灭了叛军有生力量两万多人,并且占领了范阳九州全境,这个战果是非常大的,要知道在即便范阳军起兵攻打长安的那一年多时间里,面对河南府与长安禁军的抵抗,范阳军主力也没有损失过这么多人。
上一次范阳军大量折损,还是在潼关之下演戏,故意送炮灰给潼关守军。
即便是那一次,当时的潼关守将司马烁,也被朝廷封了个卫国公,只不过司马烁刚得到这个国公没有多久,就在灵宝原战死了。
除了司马烁之外,当世的所有节度使,所有大将军,都没有能够取得林昭这样的战功。
齐师道顿了顿,没有再继续说下去,他心中浮现出了当初在长安见到的那个少年人,声音有些沙哑:“现在朝廷需要林昭这种救时之臣,给他个国公很正常。”
说到“救时”这两个字的时候,齐师道心中生出了一些波澜。
当年也是时逢乱世,大周社稷在灵皇帝手中几乎民不聊生,天下间反贼四起,但是有一个读书人,带着自己的小书童入世,辅佐身为庶子的楚王李沅登鼎帝位,随后辅佐新帝大治天下。
当时那个读书人,被人称为“帝师”,也被人叫做“救时宰相”。
而现在这位越国公林昭,与当年那位宰相,很是相像。
齐师道缓缓吐出一口气,不再思索这件事情,而是看向自己面前的两个后辈,开口道:“我朔方已经准备的七七八八了,只等约定好时间,就可以起草讨贼檄文,起兵讨贼,现在关键要与河东的王大将军一同商议起兵的时间,以及进兵的方式。”
“再有就是……”
他低头喝了口茶水,继续说道:“再有就是,青州那边的林国公,也要有人知会,大殿下如果不愿意舟车劳顿跑一趟青州,我便让犬子去一趟青州,与林国公约定好发兵的日子,定下战略之后,便可以讨贼了。”
这个时代没有即时通讯,因此如果两个兵团相距太远,如何统一信息就是个天大的难题,像朔方与河东两地距离比较近,还好处理一些,两处都与青州相距很远,这就比较麻烦。
这种情况下,大家基本上不可能有什么配合,只能约定好发兵的时间之后,然后各自见机行事。
大皇子先是微微低头思索了一会儿,然后开口道:“这样罢,明后天王甫大将军就能到青州来,等您跟王甫定下来日子之后,侄孙立刻快马赶去青州,亲自见一见这位林国公。”
“此去青州,少说也有两千多里路,等大殿下到青州去再动兵,太过拖沓了。”
相似小说推荐
-
汉谋无双 (结草成林) 塔读VIP2022-01-25完结3557总银票“为师授你人生修炼秘诀。”“师尊请讲.”“无...
-
大唐之八岁武神 (神级吃鸡高手) 番茄vip2021-08-04完结104.2万字 ·1.4万人在读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称帝,突厥颉利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