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军汇报完毕。
公孙敖面带微笑,总结道:
“从战果上看,本次守城战,杀敌4336人,阵亡319人,战损比是12:1,我们还射死秦军万人将1员、千人将2员,妥妥地完胜,是大胜,可喜可贺。”
公孙敖环顾一下众将:
“从今天整体防御情况看,各城打得都很好。在防守上,各军将都能够靠前指挥,很好地贯彻了战前会议的意图,战术发挥得当,士卒作战勇敢,配合紧密,取得傲人的战果。各军要继续发杨今天勇猛顽强的势头,把后面的防守做好。”
公孙敖顿了顿,接着说道:“说完我军,再回头看看秦军。从秦军进攻的势头上看,秦兵纪律严明,组织得法,单兵素质高,作战勇猛顽强。”
“秦军的大型攻城设备还没全部到位,一旦秦军拿出浑身解数来,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
“从整体上看,秦军今天明显是试探性进攻。即使是试探,也暴露出我们的一些弱点,让我们付出了一定代价,值得好好总结经验教训。”
众将聚精会神,看着公孙敖。
公孙敖指着田迹说道:“从今天进攻的态势来看,秦军明显将西城作为了攻击的重点,投入的兵力和攻击的力度,都是各城里最大的。”
“尤其在进攻城门的时候,显示了秦军的基本攻城套路。秦军很好的利用了愤輼、修橹,掩护步卒接近城下,然后架云梯攻城,加上秦军的弩箭密集,压得我军抬不起头来,致使我军没有及时调集兵力,造成秦军部分登城。”
田迹心里一阵紧张,担心大将军怪罪。
但公孙敖却将话锋一转道:
“好在田迹将军现场指挥,加上护军都尉周印,及时派上环首弯刀突击队增援,才将登城秦军歼灭。虽然及时控制住了险情,但也暴露了我们的弱点。”
说到这儿,公孙敖点着田迹道:
“田迹,说说看,这期间我们有什么教训和经验呢?”
田迹上前道:“回禀大将军,此次万胜门处的险情,主要原因是末将对城门处的防守力量安排出现了纰漏。”
“在秦军的劲弩下,我瞭望哨被射杀后,没有及时发现和补位,致使那个区域的观察成了盲区。直到秦兵登城时,才发现那里的缺口。”
“今后,我打算加强城门附近的防守,将后备力量重点配备在城门等重要部位。同时,对观察点和武器配备,再进行强化,加强区域游动力量的使用,做到哪里有紧急情况,就顶在哪里,这些是我们下一步避免此类问题发生的关键所在。”
公孙敖点了点头:“嗯,看来你对这次出现的问题,了如指掌,也制定了应对措施,这样基本可以避免类似情况的出现。”
听口气,大将军显然不想过度追究田迹的这个失误。
这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在全面取得防守战胜利的基础上,以总结为主,突出表扬,但同时,举起鞭子摇一摇,给下边敲敲警钟,这样,才能在有效地激励士气的同时,把问题妥善解决。
果然,公孙敖接着说道:
“虽然西门出现了险情,但总体来说,西城还是打得不错的,战果也令人满意。”
“尤其射死了秦军一名万人将,造成秦军信心的瓦解,使整个战局顿时改观,秦军的攻势不得不草草收场。对此,当记大功一件,传令嘉奖射敌将的将领和士卒。”
田迹上前叉手行军礼道:“多谢大将军。”
公孙敖冲着田迹摆了摆手,示意他归位后,接着说道:
“此外,对于新式武器的使用,这次也很有效果。尤其斩将弩收获颇丰,这是战前没料到的。看来,这玩意真是个好东西,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后要好好利用它。”
“接下来,每个城头将斩将弩的配置再加倍,除了射敌将,也可以全天候对秦军的大型设施、重点部位,持续攻击,保持我们远程火力的优势,使秦军不敢放手进攻。”
“还有这次的环首弯刀突击队,也派上了大用场。看来这近身格斗,弯刀的优势比长剑明显,督促工师加紧再多打造一些,配备给城头士卒每人一把,专门对付登上城头的秦军。长矛,叉铲,也要多配备,攻击云梯。”
众将一一记了下来。
【作者题外话】:为大家推一本好书,一曲江湖的《一剑长歌》,书号是833607
个人感觉这是一本传统玄幻的小说,可是与传统玄幻又有些不同,虽说打斗与爽点不缺,但个人感觉,这更像一本修心的小说。
这本书中目前看来,我就看到了命运,希望,善恶等等,而且正能量慢慢,三观很正,可总感觉藏了很多伏笔,总有一些意外让我觉得出乎意料。
而且小曲儿的文笔真的优秀,对人物的刻画拳拳到肉。
第一零四章 人道救助
西城守将田迹道:“大将军,我们此次守城,弓弩箭矢损失较多,需要多补充。至于标枪、长矛等兵器,打扫战场收回来很多,足够使用了。”
公孙敖道:“刚才的战果汇报,我也注意到了,你们西城消耗的箭矢最多。一方面,说明西城战况激烈,形势紧张,只能想办法靠密集弩箭压制敌军进攻;另一方面,说明你们士卒的射术,急需提高,每一支箭射出去,都要有目标才行。”
田迹道:“大将军说的是,下属回去后抓紧练兵。”
公孙敖随后吩咐军需官道:“给各城补充兵器,尤其箭矢,要多少补充多少,没有箭,还怎么打仗。回头,再去找一下工师,让他们抓紧多生产前线所需军器。”
“喏,大将军。”
各将纷纷道:“多谢大将军。”
随后,公孙敖将话题转回到主题,说道:“通过今天的交战,秦军的进攻特点,我们也算基本摸清了。”
“一是集中兵力猛冲,形成集团梯次进攻,以期重点突破;二是,会以城门处为进攻重点,那里是城防的薄弱部位;三是弩箭射程远强度大,起压制城头的作用;四是他们很会利用和依靠大型攻城装备。”
“尤其是大型攻城装备,今天秦军的临车、箭屋(注1)、攻城车还没到位,一旦投入使用,下一步我们防守的压力会更大。”
“所以,各城守将回去后,要加紧布置如何防守这些大型装备的进攻,多利用我们的城墙、护城河、强弓劲弩、新式武器的优势,针对性地调整布防,灵活使用战术,争取下一次防御战的胜利。”
“最后一点,再强调一次,各军要严密堤防秦军的抵近侦查,预防秦军偷袭、夜袭,在水路上,要每天巡查强化水路安全,不得有任何疏忽。”
众将皆齐声唱喏。
公孙敖询问大家:“各位将军,还有什么问题吗?”
见众将没人应答,公孙敖刚想结束军事会议,只见陈平起身道:
“大将军,在下有一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公孙敖见陈平有话,稍一犹豫,便道:
“陈司马,既然有话,请讲。”
陈平上前施礼后道:
“大将军,在下建议,即刻派使者到秦营,知会其一件事。”
“何事?”
陈平:“允许秦军近城墙前,收拾秦兵尸体和救助伤兵。”
公孙敖猛地一愣,看着陈平道:
“陈司马的意思是,秦兵可以来阵前收尸?”
陈平没去在意公孙敖的表情,平静地说道:
“是的,大将军,虽然自古以来,交战双方都没有这样的惯例,但我们可以优先实行此方法。”
陈平这项提议,比欧洲为制止战场上野蛮行径通过的《日内瓦公约》,早了近两千年
公孙敖和众将一时都不解,看着陈平。
陈平不慌不忙,解释道:“前提是前来的人不得带兵器,不得收捡任何兵器,不得窥伺城内。打白旗,穿白衣,结队而行。这样我们保证不对其进行攻击。”
公孙敖问:“此为何意?历来战场上都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杀死就摆在那,秦军还要割对手的头回去邀功呢,我们为何要允许他们收尸救伤呢?”
陈平已经从公孙敖的口气里感觉到隐隐的不快,就放缓语气道:
“大将军,您仔细考虑一下。这几千战死的秦卒,躺在城前,护城河里也到处是秦兵尸首,天气渐暖,时间一长,瘟疫疾病就会盛行,这样势必会传染到城内,一旦蔓延,后果不堪设想。”
众将里面,有人频频点头。
“其次,自古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秦军远征,是不义之师,我们魏国,素以仁义感召天下,允许秦军收尸救伤,正体现了魏王的胸怀和仁义。”
“秦人有死后归乡的习俗,我们允许他们运回尸体,本身就是对秦军道义上的感召。”
“再次,对于战死的秦卒,秦军只能就地掩埋,这就避免了温病的盛行。而对于受伤的士卒,秦军只有两种可能,或者运回国内,或者在军中修养。”
“不论哪种情况,都需要占用数倍的秦卒,也需要消耗粮食和资源,这样,无形中就折损了敌军的战力,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之八岁武神 (神级吃鸡高手) 番茄vip2021-08-04完结104.2万字 ·1.4万人在读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称帝,突厥颉利可汗、...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起点VIP2022-01-01完结 30W收藏61.93万总推荐魂穿越到大明最后一个皇太子朱慈烺的身上,以一个狠字贯穿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