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大明第一帅
- 入库:04.13
阿济格头脑简单,一点政治头脑都没有,做事更是一塌糊涂,让人生气,原本是一旗之主,生生的被皇太极撸掉了,这次居然又干出这等蠢事来,不仅丢了战利品,连七哥阿巴泰都战死了,多尔衮恨不得拿鞭子抽他脑瓜子几下,让他变得机灵点。
正白旗的诸将纷纷上前劝阻,让他们兄弟不要伤了和气,二人则是赌气的将头偏在一旁。
正在这个时候,朱慈烺率骑兵大军一路追到了关外,见对面又来了一部人马,心中有些惊讶,他现在身边只有这八千骑兵,火枪兵和天雄军还没赶上来,所以不敢贸然发起冲击。
明军近万骑兵,黑压压的一片一眼看不到头,让清军不知道后面到底还有多少人,也不敢贸然出击,双方就这么在关外对峙了起来。
“是明国的太子!”阿济格身边的一个鞑子将领见明军中飘扬的龙旗时,忍不住惊恐道。
阿济格等刚出关的清兵已经吓破了胆,如果不是多尔衮和几千正白旗精锐在,估计早就开始跑路了。
多尔衮见阿济格等将领被吓成这副模样,心中更是恼火,他挥手招呼了身边一个鞑子将领,让他上前传话。
对面一个清将策马跑了几十步上前道:“对面是明国的太子吗?我家主子乃大清正白旗旗主,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想找你上前说话!”
“多尔衮?”朱慈烺没想到在这里碰到这号人物,虽然听说过多尔衮的大名,可他却对这位连嫂子都透的人丝毫提不起兴趣。
朱慈烺看了眼对面军阵中的多尔衮,没有回答对面清将的话,而是对着身边的赵景麟道:“有没有把握干掉那个盔甲炫酷的鞑子亲王?”
“亲王?”赵景麟闻言一惊,看了眼远处的多尔衮,眼中变得渴望了起来,他跃跃欲试道:“让卑职试试!”
赵景麟取下挂在身上的线膛枪,开始装填子弹,准备好一切后,策马走到一个骑兵的身后,找好了黑枪的位置,偏着头开始对着多尔衮瞄准了起来。
赵景麟深呼吸了两次,盯着眼前这个鞑子二号人物,缓缓的扣动了扳机。
只听啪的一声,多尔衮身边的一个甲喇章京应声倒下,他周围的众将和亲卫都吓了一跳,连忙将多尔衮护的严严的。
多尔衮却是丝毫不慌,只是眉头微皱,对明军的无耻有些意外,同时他不明白明军的火铳为什么能打这么远,这足足有二百步的距离啊。
一路被明军追的如丧家之犬的正蓝旗固山额真阿山道:“睿亲王,明军的火铳很远很毒,额驸和饶余贝勒就是死在他们的偷袭之下的,请您务必小心啊!”
多尔衮眼皮一跳,脸色很不好看,他看了眼明军,轻哼了一声,寒声道:“收兵!”
见清军撤兵,明军骑兵中一阵欢呼,朱慈烺叹气道:“唉,可惜了!”
赵景麟则是低着头,心中愧疚,同时暗恨,这么好的机会没把握住,真是.......
黄得功洪声道:“殿下,还有部分人口和物资被鞑子运出关了,我们要不要继续追击?”
朱慈烺也在考虑,要不要等后面大军到了一起杀出关外,先救回百姓,再抢一波鞑子的东西。
孙应元立即制止道:“殿下,不可追击了,现在在鞑子的境内,我军追的太猛了,后勤粮草已经跟不上了,即便是从迁安本地补给也需要几日时间,根本保证不了。”
黄得功嚷道:“那我们就跟鞑子学,以战养战,打到哪就抢到哪!”
孙应元则是反驳道:“这片土地不久前是我大明的土地,以后我大明肯定也会收复的,用鞑子的卑鄙手段,我做不到,我想殿下也做不到!”
黄得功被他反驳的没有话说了,论文化水平,孙应元甩黄得功九条街,论讲道理,更是甩他十八条街。
黄得功并没有和孙应元抬杠,他认理不认人,只要有益于国家和百姓的事情,他都能接受。
朱慈烺在沉默了一阵子后,终于开口道:“传令,撤军!”
即便会合几营人马可以收复关外一些土地,可收复以后呢?怎么守?
不说以大明暂时的实力守不住这片土地,即便几营人马收复的时候也会损失不少,毕竟在关外,鞑子有火炮,勇卫营却没有。
朱慈烺遥望这片大地,眼神变得越发的锐利,他朗声道:“总有一天,孤会率大军再入关外,亲手取回属于我大明的锦绣河山!”
第132章 班师回朝
九月十二日,明军返回关内,清军也开始返回盛京,第三次清军入关就此结束。
在这场浩劫中,大明损失重多,被掳掠百姓高达十八万,虽然被夺回了十多万,但还有数万百姓被早早的掳掠出关了,其他金银财帛等物资更是不计其数。
大明多地受到清军扫荡,经济受到最大的摧残,百姓苦不堪言,清军同样损失惨重,在大明丢下了数万颗首级。
在出了冷口关回到迁安后,附近地方的一些官员和守军将官们纷纷前来拜会皇太子,朱慈烺只召见了永平监军刘景耀,其余人一律让他们跪在行营中的龙旗下。
刘景耀虽然是永平监军,却不是太监,这让朱慈烺有些惊讶,大明自永乐朝开始确立了宦官监军制度,监军基本都是太监,这刘景耀倒是个特别。
随后,朱慈烺了解到,刘景耀是天启二年的进士,现任山东按察使佥事同时监军永平。(明朝的山东省不仅是后世的山东,还包括辽东一带,范围很大。)
朱慈烺与刘景耀简单的聊了一会儿后,就让跪在龙旗下的一群官员去干活,统计记录被俘百姓的姓名籍贯什么的,并负责安抚救济。
至于缴获的物资和财物,都由勇卫营和新营负责整理往京师押运,当地官员和守军提供车辆后,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大量物资被运走。
朱慈烺专门召开了一次军议,将此战斩首的首级仔细分了一下,然后才写成战报派人送往京师。
最后,神机营、神枢营、天雄军的将官们脸上都洋溢笑容,乐呵呵的从大帐中出来了。
九月十四日,朱慈烺在修整了两日后开始领军回京,在路上他收到京师传来的消息,兵部尚书张凤翼和宣大总督梁廷栋,二人畏罪服用大黄药过量,在几日前相继死去,朝廷下诏定二人大辟之罪,抄没家产。
九月十五日,冷口大捷的捷报传入京师。
报捷的骑兵挥舞着捷报奔驰在京师的主街道上,大呼道:“捷报!冷口大捷,我军追击奴贼三百里,在冷口斩敌七千级,救回百姓十二万!”
“捷报!冷口大捷!皇太子阵斩老奴第七子阿巴泰!活捉降将巢丕昌!”
捷报送到内阁后,立即引起了一片震动,崇祯皇帝亲阅读捷报,一字一字的读了出来。
“哈哈哈!阵前斩王,真是大捷啊!”崇祯哈哈大笑着,感觉此时身上的每个毛孔都舒适无比。
群臣纷纷附和,献上华藻的贺词,开启了拍马屁的各种姿势。
几日后,皇明时报在最新一期专版报道了此次大捷,内容大夸特夸,拼命的吹,将此次大捷赞上了天,标题也是一个比一个震惊。
各版还有更详细的报道,不仅有每场战役的过程介绍,还有几大营主将英勇事迹的专栏介绍。
在皇明时报的推动下,整个京师沸腾了,人人口中都是皇太子之名,勇卫营、神机营、神枢营三营之威连新营和天雄军的名声都打出去了。
京师各个报亭周围早就黑压压的聚满了人,听着中间唱报之人在那摇头晃脑的读着内容,不时的发出一阵喝彩。
当朱慈烺带着众将回京之时,永定门两旁早已站满了京师的老百姓,都想要一睹皇太子的风采。
此时的朱慈烺已经被传的神乎其神了,什么真龙转世,什么真武大帝下凡,紫薇帝星转世,这才让如此糜烂之局有此转机。
巳时正点,在礼部官员的指引下,大军陆陆续续进入永定门,密密麻麻的迎接人群也爆发出一阵欢呼。
德胜大军旌旗招展,遮天蔽日,天子仪仗在众旗中如同天帝銮驾驾云而来。
朱慈烺并未坐在天子仪仗中,而是站在兵仗局为他专门打造的巨大双层战车之上。
在战车之后,是众多的大鼓车,鼓手们熟练的敲着行军鼓点,雄壮行军鼓乐声甚至掩盖了礼部的凯乐。
在激情的行军鼓乐中,几营将士昂首挺胸的走在主街道之上,特别是前阵的勇卫营,他们身穿闪着寒光的铁甲,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铁靴敲打在青石路面上,发出一片整齐的轰响。
大军如此气势,让围观的百姓们更加欢腾,更有百姓狂热的高呼:“向英雄们致敬!”
策马走在最前面的黄得功满是自豪,他扬起有力的右臂,大声喝道:“大明万胜!”
“万胜!”
“万胜!”
前列的勇卫营众将齐声呼喝,声震数里,顿时让围观的百姓热血沸腾,激情四射。
路两旁一些脸色涨红的少女们尖叫着挥舞着手绢,手都快摇酸了。
勇卫营的年轻士兵们虽然依旧整齐有序,却有不少人眼珠子微微一转,偷偷看向这些少女,当他们走近这群尖叫的少女身边时,又都纷纷变得一本正经,目不转睛的绷着脸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