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大明第一帅
- 入库:04.13
这些缴获仅仅是战场上的缴获,和良乡城囤积的各种物资比,只能算微不足道,清军在城中囤积的粮食、草料、布匹等,可以用堆积如山来形容。
朱慈烺秉承优秀的传统,将能带走的全部带走,他派人将这些战马、盔甲、兵器等军用物品统统运到新城,给那些新兵使用,新营的士兵对于这些东西可缺的紧。
至于城中的囤积的物资,最终只留下部分粮食和布匹纷发给被解救出的百姓重建家园用。
良乡城中的百姓,都自发的重建家园,至于从其他地方被掳来的百姓,有的已经陆续返回家乡,有的则是亲人丧尽,无家可归。
对于这部分人,朱慈烺决定让他们去新城,良乡距离新城不到百里,走的辛苦一些一天就能到。
在安抚好了百姓后,朱慈烺这才吩咐亲卫向宫中报捷。
这个时候,朱慈烺也接到了龙骧夜不收有关清军的动向的情报。
阿济格的主力已经到了六十里外的涿州了,当阿济格收到扬古利传信的时候,他正在攻打涿州城,等他拿下涿州城的时候,良乡的扬古利已经败了。
扬古利战败之后,在极短的时间内收拢了一千三百名步兵和四百名骑兵,尽管还有将近两千人马,但扬古利却不敢再回头攻打良乡。
他甚至不知道当时自己为什么要坚持和明军死磕,眼看着八旗勇士一个个送命,自己着了什么魔怔了?要坚持消灭这部明军?
扬古利很想自抽自己几个大嘴巴,然而一切都迟了,丢失了那么多的八旗勇士和粮草物资钱财,就这样回去见了阿济格肯定难逃一死。
于是扬古利将这一腔怒火都发泄到了大兴城南面的几个县城上,在大兴城南部四处转悠,连续屠了几十个村镇,杀死数千百姓,总算把怒火发泄了一番。
扬古利率领两千清兵大肆洗劫大兴城南部几个县城,如蝗虫过境,抢到了不少粮食和钱财,又抓了近万名百姓,这才稍稍放心,带着残兵和阿济格部回合了。
当阿济格见到颇为狼狈的扬古利时,气的拿着马鞭狠狠的将他抽了一顿,扬古利身上被抽出条条血痕也不敢反抗,只能咬着牙承受着,他将此次的耻辱都记在了良乡的那支明军头上。
朱慈烺得知了这一情况之后,也是无可奈何,阿济格部已经拿下了涿州,两者距离太远了。
现在的勇卫营损失惨重,也无力再南下了,而且据龙骧夜不收得到的消息,阿济格最少还有三万大军。
扬古利在大兴城南部大肆烧杀抢掠,又产生了不少难民,听说朝廷的军队在良乡打败了清军之后,不少人纷纷向良乡里逃窜。
朱慈烺大开城门,对于难民来者不拒,一率收留,将他们安置在良乡城中,多余的人同样打算带到新城。
同时朱慈烺下令,在良乡城中选拔青壮,组成城防军保护良乡城。
勇卫营不可能一直驻扎在良乡,良乡城需要有自保的能力。
第七十章 捷报入京城
崇祯九年七月二十二日,中午。
一队东宫亲卫报捷人员策马奔进京师,他们手中舞着捷报声嘶力竭大叫:“大捷!大捷!良乡大捷,勇卫营斩首奴贼七千余级!”
“大捷!大捷!良乡大捷,勇卫营阵斩奴贼四个甲喇章京,十八个牛录章京,解救百姓十万余人……”
“大捷……”
报捷的骑兵从北京城外城的永定门进入,沿着中轴线永定门大街直入内城正阳门,再入皇城承天门,一路高喊,全城轰动!
住在内城的兵部尚书张凤翼闻言,立刻让管家备轿前去兵部,结果到了兵部,发现报捷的人并没有来,他呆了片刻,立马骑着马直入皇城进宫面圣。
张凤翼一点也不恼怒报捷的人为什么不按流程先将捷报送到兵部,因为他听到了勇卫营三个字,他知道那是皇太子直领的军队,压根不需要走他这兵部。
当东宫亲卫将捷报送入午门时,守门之人无不目瞪口呆,把手午门的一个太监连忙将捷报用篮子钓上城墙,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交给了司礼监秉笔太监曹化淳。
曹化淳接过捷报,迅速扫了一眼,心中狂喜,迅速朝乾清宫奔去。
此时的乾清宫已经乱成一片,地上散落着一大片奏疏和奏章,崇祯皇帝的怒吼声不断从殿中传出:“整整十八天,贼奴如入无人之地,南下涿州,东破平谷,连破十数城,这帮入卫的总兵居然没有跟奴贼交过一次手?他们想干嘛?想当曹操吗?”
崇祯皇帝愤怒不已,接连怒吼:“京畿遭此灾难,各路总兵皆是无能之辈!朕要处死他们!”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虽然崇祯没这特效,但足以令乾清宫中的宫女太监们心惊胆战。
他们无不浑身发抖,紧闭着嘴巴大气不敢出,唯恐引起皇帝不快,被拉出去打死。
曹化淳到了乾清宫前,见里面的崇祯皇帝龙颜大怒,在犹豫了片刻后,见里面的怒吼声停了下来,这才跑了进去,他举着捷报大声叫道:“陛下,大捷啊!”
见一向稳重的曹化淳像个猴子一样跳了进来,崇祯眉头一皱,怒道:“鬼叫什么?什么?你刚刚说什么......大捷?”
崇祯皇帝见曹化淳满脸笑意,心中紧张不已,忍不住道:“真有大捷?哪里的大捷?”
曹化淳可不敢将捷报藏在身后让崇祯猜一猜,他当即回道:“皇太子报捷:良乡血战,勇卫营斩首奴贼七千余级,阵斩奴贼四个甲喇章京,十八个牛录章京,解救百姓十万余人……旷世大捷啊!”
崇祯皇帝哆嗦地接过捷报,他将奏疏看了一遍又一遍,生怕错过一个字,越看越觉得呼吸急促,原本紧张的面容也逐渐的舒展开了。
“好!好!好!”崇祯皇帝大呼三声,在乾清宫中走来走去,释放着压抑己久的情绪,心中亦有万千语言难以言说。
这份捷报来的太及时了,大明现在太需要这场提升军民士气的胜利了!
这个时候,值日太监来报,几个阁臣和六部大臣请求觐见。
崇祯皇帝兴奋的表情立刻停滞了下来,脸色闪过一丝冷色,这些个朝中重臣,在大敌当前之时屁本事没有,此时有捷报传来才过来赶场子凑热闹。
不过碍于祖制和自己的纳谏的名声,崇祯皇帝还是召见了他们。
众位大臣在见完礼后,兵部尚书张凤翼马上开口道:“陛下!臣建议诛杀入卫勤王的九路总兵!”
崇祯一听就愣住了,说道:“张爱卿为何这么说?”
兵部尚书张凤翼怒道:“陛下于四日下旨责令各路总兵八日内入京勤王,可现如今已经过了十八日了,各路总兵早已到了京师附近,却迟迟不敢与清军大战,因此臣建议诛杀几个总兵让他们有所压力!”
张凤翼身为兵部尚书,名义上管着各路总兵,现在出现这种状况,只能把罪名扣在各路总兵身上了,不然被有心人抓住不放,他这兵部尚书难辞其咎,辞职坐牢是跑不掉的。
崇祯皇帝并没有说什么,脸色显得有些疲惫,过了一会才说道:“杀了他们,我大明北镇还有将军可守吗?”
崇祯皇帝虽然心中也是气愤,却也无奈,之前还说要处死那些无能之辈,也不过是个气话而已。
现在的九边军队,虽表面听从朝廷召唤,但其实已经开始自成体系,逐渐向军阀部队转化了。
特别是辽东镇,早已形成了利益团体,朝廷每年往辽东扔几百万两银子,可他们只守不攻,也不建设城防,把钱都塞进了自己的腰包,将官连士兵的军饷都贪掉。
如此腐败,朝廷又不能撤掉他们,一旦断了辽饷,哗变事小,投敌事大。
辽东若是没了,清军将会肆无忌惮的从关宁防线长驱南下,后果将不堪设想。
礼部尚书姜逢元道:“或许是各路援军没有统一指挥,才导致几路总兵不敢轻举妄动。”
姜逢元这一说,使得几个大臣纷纷卖力的点头赞同,虽然他们知道不是这个原因,但大家都心照不宣,不想与边军撕破脸皮。
“太子几日间斩建奴万余级,朕打算让太子总督各路援军,大家以为如何?”崇祯说着将捷报递给了内阁首辅温体仁。
温体仁姜还是老的辣,不知给崇祯灌了什么迷魂汤,没用几天又获得了崇祯皇帝的赏识。
几位大臣迟疑了,感觉皇帝有些儿戏,先不说这份捷报水不水,光是让不到十岁的皇太子当总督就有些说不过去,各路总兵会听他的?
温体仁接过捷报看了眼,老眼顿时大了一圈,尽是不可思议,而后他眼中精光一闪,道:“陛下,自古太子不将兵,臣以为还是让他人去做妥当一些。”
礼部尚书姜逢元和吏部尚书谢升闻言,皆感觉温体仁这老东西狠毒。
帝王都担心有人觊觎自己的皇位,尤其是作为二把手的皇太子,为了防止大权旁落,历朝历代一般都不会让太子领兵。
即使皇帝御驾亲征去打杖,让太子监国,也会在其身边安排自己的亲信,名为辅助实为监督。
温体仁这么一说,是在变相的提醒崇祯,要提防着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