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大明第一帅
- 入库:04.13
朱慈烺在战报之中详细的说明了作战经过,并向崇祯皇帝请罪,私调勇卫营离开驻地。最后也说出了自己的分析与打算,并请求他继续作战。
崇祯皇帝看完之后,立即就是精神一振,一扫刚才的颓废,面露喜色,忍不住说道:“五千勇卫营斩敌三千,太子真是用兵如神!”
温体仁见情况不对劲,连忙道:“陛下,皇太子虽有功,但私调兵马出城,还斩了前去质问的朝廷官员,这可不是小事啊。”
崇祯皇帝冷冷的看着他道:“你们是说太子斩了前去质问的朝廷官员,那么是谁派人去向太子问罪的?”
温体仁一听崇祯皇帝的语气,感觉不对劲,然后给刑部右侍郎张忻使了个眼色。
张忻见状,只能硬着头皮道:“是臣派的人......”
崇祯皇帝一拍龙案,喝道:“你是什么东西?胆敢向皇太子问罪,这是朕的家事,不是你刑部的事情!”
张忻被劈头盖脸的一骂,有些不服气,于是道:“古人云,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皇太子私斩勋贵,乃是大罪.......”
崇祯皇帝冷笑一声道:“大罪?你这是哪朝哪代的律法?我皇明的法度可不是如此,杨廷麟,你身为翰林编修,博学古今,告诉他皇明的法度是什么!”
杨廷麟大声道:“太祖皇帝之《皇明祖训》,曰:凡皇太子,或出远方,或离京城近处,若有小大过失,并不差人传旨问罪,止是唤回面听君父省谕。
若有口传言语,或是赍持符命、或朝廷公文前来问罪者,须要将来人拿下,磨问情由,预先备御,火速差亲信人直至御前,面听君上宣谕。是非明白,使还回报,依听发放,其诸王及王之子孙并同。”
不得不说,朱元璋还是非常疼他的子孙的,担心皇子皇孙受到奸臣所害,才留下祖训玩的这么一出。
刑部右侍郎张忻听完直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浑身颤抖,太祖洪武皇帝的祖训,他怎敢违背。
崇祯冷眼看着他道:“传旨,刑部右侍郎张忻,不懂法度,尸位素餐,私自传讯皇子,不可饶恕,着锦衣卫摘掉乌纱,押入诏狱,永不复职!”
张忻早已像一滩烂泥一样趴在地上,盯着地上金砖的眼睛空洞无神,绝望无比。
温体仁闻言,心中大震,感觉捅了大篓子了,想要救张忻,连忙道:“陛下,张忻是有过错,可皇太子毕竟先杀了勋贵,失了法度,太祖皇帝曾言,几个世袭勋贵除了谋逆其余皆不可杀,只能交给法司举奏,并不许擅自拿问。”
崇祯皇帝默不作声,只是盯着温体仁看了半晌,看得温体仁莫名其妙,同时很不舒服,只好低垂着头颅。
半晌之后,崇祯皇帝才悠悠地道:“温卿,朕原以为你是个事事知晓的能臣,却没想到也是个半吊子。”
温体仁听到皇帝的这句考语,心中一颤,同时很是不解,于是道:“陛下何意?臣不甚明了。”
崇祯皇帝摇了摇头,看向杨廷麟道:“杨卿告诉他吧!”
杨廷麟在崇祯说温体仁半吊子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要说什么了,他高声道:“太祖皇帝所言不可擅自拿问的勋贵皇亲指的是:皇后家,皇妃家,东宫妃家,王妃家,郡王妃家,驸马家,仪宾家,魏国公家,曹国公家,信国公家,西平侯家,武定侯家,并无成国公家!以上各家皆由太祖皇帝亲自指定。”
温体仁一听,脑子轰然一响,他终于知道皇帝为什么说他半吊子了,自己还真是知前不知后。
同时他恨自己为什么不把《皇明祖训》从头到尾精读一遍呢,自己两次都栽在了这上面。
到了现在,温体仁才真正体验到伴君如伴虎的感觉,也对崇祯皇帝护犊子的性子太低估了。
崇祯皇帝继续道:“温阁老身为内阁首辅,还是多管管朝廷的大事吧,皇家的事情就别掺和了。”
“是......”温体仁失了圣心,突然像是老了几岁,见崇祯皇帝没有降罪,只好低头谢恩告退。
温体仁走后,崇祯单独留下杨廷麟询问了下朱慈烺的情况。
杨廷麟道:“太子殿下无恙,他对臣说,不久后就会将三千奴贼的首级送到京师西市铸成京观,振我国威,让百姓不再对建奴产生恐慌!”
崇祯皇帝听后精神一震,说道:“太子此法甚好,准了!”
随后,崇祯皇帝下旨,皇太子私斩勋贵,功过相抵,暂令其继续领军作战,但不许离开京师百里范围。
翰林编修杨廷麟御前表现极佳,授太子宾客,擢升为刑部右侍郎。
杨廷麟从七品翰林编修一跃成为正三品的刑部右侍郎,只觉得头脑发晕,片刻醒悟后立马领旨谢恩,同时心中感慨万分。
这《皇明祖训》上的内容还是当初皇太子每日学习的时候经常请教自己,自己才仔细研读的,否则他哪会记得这么仔细啊。
按理说正七品的官员担任正三品的官职会引人非议,崇祯皇帝处理的却很到位,同时授予杨廷麟太子宾客,属东宫大臣,秩品也是正三品。
在杨廷麟走后,崇祯皇帝背靠着龙椅,神色暗淡下来,心道:“是朕错了吗?当初朕要是准了太子的请战,大皇兄的德陵也许就不会遭此劫难了........”
※※※※※※※※※※※※※
有人好奇本书为什么全程喊“陛下”而不称呼“皇上”?
明穿三误区:
第一,明朝太监自称奴才,其实明朝太监自称奴或者奴婢,清朝太监才称奴才。
而且奴才在满清算‘高档货’,一般人还没资格自称,只有满族重臣才能在清朝皇帝面前自称奴才,汉臣只能自称臣。
第二,把奏疏和奏章当奏折、折子,奏折这玩意清朝才喊的。
第三,称呼皇帝为皇上,皇上是满清经常称呼的,明朝以前包括明朝通常情况称呼为陛下、圣上或万岁,万岁也是宋朝以后的特称,在此之前并不限于皇帝,反正极少有称呼汉人皇帝为皇上的。
由此可见,现在古装电视剧害人不浅,什么狗屁编剧都能写剧本.......
第五十八章 伪军为先锋
自从石景山首战大胜后,朱慈烺并不满足,又传令龙骧夜不收四个哨分散侦查,关注周围清军的动态。
自从知道第一哨的千总杨其礼被皇太子教训了之后,龙骧夜不收侦查起来更加的认真了。
在第二天的时候,夜不收第二哨在良乡附近发现了大量的清军探马。第二哨传出消息后,其他三哨的夜不收迅速合拢,对良乡城附近的侦察活动更加频繁。
同时对清军探马进行清理,只要附近的清军探马一出现,就立刻被龙骧夜不收发现了,偷偷的干掉了。
在石景山东侧的勇卫营大帐中,勇卫营的主要将官都齐聚一堂,朱慈烺正端在主座上查看着京畿的地图。
这个时候,龙骧夜不收第二哨的千总返回了大营,亲自向朱慈烺报道:“启禀殿下,鞑子大军已经攻破了房山和良乡,奴酋阿济格正南下涿州方向,只留下奴将扬古利所部万人留守良乡城。”
朱慈烺点点头,随后看了一下地图,道:“即可整军出发,向良乡城进军!”
第二哨的夜不收千总道:“殿下,留守良乡城的都是建奴的八旗精锐啊!”
还未等朱慈烺说话,一旁的黄得功叫道:“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朱慈烺立刻瞪向他,黄得功以为自己君前失仪说了粗话,连忙讪讪一笑。
他殊不知,朱慈烺是因为他抢了自己的台词而恼怒,李团长这句极具装逼特色的话,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说出,没想到却被黄得功给抢先了!朱慈烺怎能不气?
朱慈烺生气之余,道:“让炮兵营回京城将意大利炮......不,将佛朗机炮和红夷大炮都拉过来,老子要轰他娘的!”
帐中诸将闻言皆是呆呆的看向朱慈烺,谁也没想到这位斯斯文文的皇太子居然也会说粗话.......不过,我喜欢!
※※※※※※※※※※※※※
八旗军是由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三个组成的,很多人都误称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这次大举伐明,清军一共出动十万大军,不仅仅是八旗满洲,还有八旗蒙古,以及还未成建制的八旗汉军。
距离石景山三十里外的良乡清军大营中,扬古利右眼跳的十分厉害,他已经两天没收到谭泰部发来的消息了。
因为等待谭泰部的汇合,扬古利已经与阿济格部相隔了两天的路程,直到第三天,扬古利才忍不住派人去石景山打探谭泰部的下落。
扬古利脱去了最外层的棉甲,不停的擦着额头的汗水,这么热的天,让身穿三层重甲的他很是难受。
八旗军的特长是野外作战,并不善于防守,在攻下了良乡后,并对良乡城进行了大肆劫掠后,就将大营驻扎在了城外的一片高地上,只派少许清兵在城中看守洗劫的财物。
扬古利的亲兵找来了一张从附近富商家中抢来的凉席,铺在地上请扬古利休息一会儿,并端来了一碗凉水。
扬古利刚刚坐下,还没等他喝一口水,只见一个清兵探马来报:“禀报额驸,石景山的后队人马被明军全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