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大明第一帅
- 入库:04.13
如今卢象升、洪承畴等能战之臣,此时都在中原剿匪,一时间不容易召集回来,只能选京城附近的一些总兵出兵勤王。
提到各地总兵,朱慈烺心中暗恨,建奴十万大军千里绕道蒙古破了独石口,现已进关直入京畿。按照行军的速度推算,应该在五月底出的兵,整整一个多月消息才传入京城,九边的总兵是干什么吃的?
说到勤王的事,大臣们总算有了话题,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最后定下议案,并当场发出圣旨。
着兵部传檄各地总兵进京勤王,同时京师戒严,命皇太子朱慈烺严守京师,成国公朱纯臣巡视居庸关,内臣李国辅守紫荆关、许进忠守倒马关、张元亨守龙泉关、崔良用守固关。
让自己守城,却让毫无用处的朱纯臣去巡视边关,真是让人无语,朱慈烺对崇祯皇帝的安排很不满意,但却不能当场反对,他很烦躁。
朱纯臣也同样烦躁,他像个孙子一样缩在一旁,没想到还是被崇祯皇帝点名了,虽然不是让他领兵作战,但那也是前线啊。
七月初四日,兵部发下加急咨文,令大同总兵王朴、保定总兵董用文,山永总兵祖大寿,山东总兵刘泽清,山西总兵猛如虎,关、宁、蓟、密各总兵祖大乐、李重镇、马如龙尽数领军入援。
限咨文到日起八日内到京,若违限期不到,抚镇均当请旨处分!
回到了钟粹宫,朱慈烺叫来李廷表,将他狠狠的训斥了一顿,问他关外建奴这么大动静,怎么没听到他锦衣卫的情报?他上次截留了从兵仗局马献祥家中抄出的四十万两银子,用于李廷表发展情报,就发展成这样?
李廷表跪伏在地,连忙解释。他也很郁闷,最近时间他一直把精力放在京城,配合朱慈烺的抚民,已把京城内的情况了如指掌。
近半个月才布局派人前往流寇泛滥的几大省份以及辽东一带,情报才刚刚展开,谁能知道建奴居然千里绕道蒙古直扑京城。
朱慈烺知道清兵的六次入关,也大概知道年份,只是不清楚具体几月几日,想想也不能怪李廷表,毕竟时间太短来不及布置,李廷表自从投靠自己后已经做的很不错了。
朱慈烺努力平复着自己的心情,这才道:“派人去打探建奴军队的动向,我要知道详细情报!”
李廷表告退后,朱慈烺又传令龙骧夜不收,向昌平一带运动,侦察军情。
朱慈烺很清楚,不管是军事还是政治,想要击败敌人立于不败,知己知彼是最基本的手段。
第四十四章 皇陵被毁
朱慈烺就在这样烦躁的情绪下过了半个月,期间,他几乎住在了宫外,每日巡视京城九门的防御。更多的时间来往于勇卫营和兵仗局,监督军队训练和催促火器生产。
最近,朱慈烺又收到一些很不好的消息,朱纯臣那个蠢货还没到居庸关,清兵就已经拿下了居庸关。并且在七月十七日,清兵自天寿山后突现昌平城下,攻打昌平城。
建奴擅长细作,昌平城中有两千朵颜蒙古兵被建奴细作策反,作为内应打开城门,清兵攻陷了昌平,总兵巢丕昌投降。
一个总兵的投降,令大明朝野震惊,崇祯气的要诛杀巢丕昌的九族。巢丕昌当然不会傻傻的在那等着被诛九族,在投降的时候就跟条狗一样缩在阿济格的身边。
不过令大明挽回颜面的是,昌平城中也有很多官员坚决拒降,最终力战而亡,他们分别是:户部主事王一桂,保定通判王禹佐,守陵太监王希忠,判官胡惟忠、吏目郭永、学正解怀亮、训导常时光、守备咸贞吉等人。
自从清兵攻陷居庸关后,朱慈烺多次请命,带兵前往昌平抵抗清兵,崇祯皇帝皆是不允。
朱慈烺并没有死心,再次来到了乾清宫,但守值太监不让朱慈烺入内,说崇祯皇帝有旨,不准太子朱慈烺入内。
朱慈烺无奈,双膝跪倒在乾清宫前,大声高呼:“父皇陛下,奴贼乃虎狼之辈,万不可放其入内,儿臣愿领兵,拒敌于昌平,以护大明子民,请父皇陛下恩准。”
但在大殿没有任何声音回应朱慈烺,曹化淳和王承恩都在劝朱慈烺。
“殿下,皇爷也是疼惜您,不愿让您涉险,您是大明的储君,万不可有失啊。”
“是啊,皇爷这些天也是寝食难安,您就别让他再添烦恼了。”
朱慈烺无动于衷,乃在高呼,清兵的每一次入关劫掠都会对大明造成重大灾难,数年难以恢复。他要阻止,凭借这五千勇卫营将士,虽不能赶走这十万清兵,但也足以对他们造成巨大的杀伤与困扰。
清军长途跋涉,如果身边有一支有威胁的军队,肯定会派兵防范,不敢大肆劫掠。毕竟清军最怕的是被人断了后路,被明军各路大军合围。
朱慈烺跪了半天,也喊了半天,嗓子都喊哑了。七月正直盛夏,天气酷热难当,加上紫禁城宫殿众多,通风极差,温度比外面更高更热。
朱慈烺只觉胸口发闷,嗓子眼儿发咸,眼前一黑,晕倒在地。
他这往地一躺,比后世那些碰瓷的大爷还利索,这可吓坏了曹化淳和王承恩,只见王承恩高声喊道:“不好了,太子殿下昏倒了,快去请太医,快将殿下抬进去。”
崇祯知道清兵已经攻破昌平,随时都会攻打北京城,心情很乱,加上太子近日搅闹说要带兵出战,让他更加的烦躁。此时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大乱,他暴躁的想要杀人。
崇祯皇帝怒气冲冲的走了出来,可迎面看到几个太监正抬着不省人事的朱慈烺,崇祯皇帝的心立时就乱了,这可是他最重要的皇子啊。
崇祯皇帝立刻大喊:“快传太医!皇儿,你这是何苦呢,父皇怎么舍得让你去前线呢,那些奴贼可都凶的很啊。”
不多久,几位太医连忙敢来并且做了诊治,一位太医道:“陛下请放心,因为天气酷热,加上太子殿下长时间未进米水,所以才中暍(中暑),只要在阴凉之地休息一会儿就没事了。”
崇祯皇帝听完之后,刚放下一点心,就见外面急急忙忙的走进几位大臣。这几个大臣见到崇祯皇帝后,跪伏在地,挥泪大哭道:“陛下,大事不好了,奴贼在昌平大肆抢掠财物和粮食,还焚毁了先帝的德陵,奴贼大军现在已经南下直逼西直门下了!”
崇祯皇帝听后,一屁股坐在了身旁的椅子之上,德陵可是他的哥哥天启皇帝朱由校的皇陵。天启皇帝生前待他一向极好,给他的信王府足足比别的王府大了两倍,就这样天启皇帝还嫌自己亏待了这位五弟。
“大皇兄陛下,臣弟对不住你.......”崇祯皇帝眼角流泪,痛苦的哀嚎着,还未说完,只觉得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椅子上。
“陛下!”众位大臣见此情景眼都直了,纷纷喊道,一日内皇帝和太子都倒下了,这让群臣极为的恐慌。
坤宁宫的周皇后得到消息后立刻赶来,守护着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
听到清军逼近北京城下,皇帝和皇太子昏迷了,去巡视边关的朱纯臣还不知道死没死,曹化淳在安置了崇祯皇帝后,连忙前往京营,以司礼监秉笔太监兼御马监首领太监的身份暂领京营,加强京城各门守卫。
朱慈烺在昏睡了半日之后就醒了过来,但此刻双目无神,脑中一片混乱。
朱慈烺此时是在坤宁宫中,身边有二妹坤兴公主还有三弟朱慈炯陪伴,还有两个宫女一左一右拿着檀香扇卖力地为他扇风。
“大皇兄,你醒啦!”年仅六岁的坤兴公主朱媺娖睁大了眼睛看着朱慈烺,兴奋道。
口齿不清的朱慈炯也在一旁一字一顿道:“大皇兄......”
朱慈烺坐起身来,看着身边的皇妹朱媺娖和朱慈炯,疑惑的问道:“皇妹,我怎么在母后这儿了,母后人呢?”
朱媺娖道:“太医说你中暍昏倒了,母后就将你送到了坤宁宫照顾,让我守着你,她自己去乾清宫照顾父皇去了。”
朱慈烺皱眉道:“父皇怎么了?”
“父皇也昏倒了,不知道什么原因。”朱媺娖还小,并不清楚这些事情。
朱慈烺揉了揉朱媺娖的头,道:“你和三弟去玩吧,皇兄坐着休息一会儿。”
“好!谢谢大皇兄!”
朱媺娖奉命守了半晌,早已无聊至极,此时听到大皇兄的话,欢快的应了一声,然后带着朱慈炯跑出去玩儿了。
朱慈烺坐在床边,看到两个已是满头香汗的扇风宫女还在卖力的扇风,于是摆了摆手让她们二人退下休息一会儿,独自在那想着那些操蛋的事情。
第四十五章 勇卫营出兵
周皇后接到太子醒来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从乾清宫赶到了坤宁宫。
看着朱慈烺那毫无往日光彩的面颊,那双无神的眼睛,周皇后默默的流下了心痛的泪珠。
她轻声安慰道:“太子,你父皇也是为你好,担心你的安危,母后知你有本事,可你手中的勇卫营只有五千人,城外的新营也是刚刚编练,想要成为可战之兵还要很久,你拿什么来抵挡建奴的军队呢?”
朱慈烺没有说什么,他知道跟周皇后说这些没用,只好道:“听皇妹说父皇他晕倒了,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