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大明第一帅
- 入库:04.13
汉军旗打头阵的步兵几乎毫无阻力的冲到城门前,几个人抬的木桩在声声号子下有节奏的撞击着城门,每撞一次,便有墙灰石子扑簌簌掉落。
眼看着清军猛烈的攻城,高阳县令惊慌道:“孙阁老,您还是从南门撤离吧,南门没有鞑子兵。”
孙承宗重重哼了一声道:“老夫绝不会逃跑,誓与高阳共存亡!”
孙承宗知道,这是奴贼围三阙一战法,就是想让他逃跑,鞑子好利用骑兵的优势追上去活捉,逃跑被捉,那种耻辱的死法,他孙承宗绝不会去做!
他的次子孙鉁坚决道:“孩儿和父亲大人一样,愿与高阳共存亡!”
孙承宗的其余几个儿子也齐声道:“孩儿和父亲大人一样,愿与高阳共存亡!”
这句话掷地有声,看着十几个儿孙们,孙承宗干涸的老眼有点湿润了,他不是矫情之人,既然决定了阖家守城,就不会多说一些无用之话,很快开始了部署城防。
清军强攻高阳的攻势极为的猛烈,高阳守军已经感到很吃力了,坐镇城中的孙承宗令次子孙鉁集结所有家丁,又出钱在城中另募丁壮,凑齐五百之数,一并交与典史鲁之藩统一调配。
不多时,天上忽然降下大雨,让攻城的清军感到很意外,寒冬时节,忽然下起了大雨,真是诡异......
即便天气诡异,但清军依然没有放弃对高阳的进攻,在冷风骤雨中,高阳城的攻防战更加的残酷了。
战斗进行了一个时辰,高阳北城下堆满了八旗汉军的尸体,雨后的温度在持续的下降,冰冷的雨水夹杂着雪片,将地面上的血水冲出一大片红色。
全身铁甲的清军甲喇章京,将一双眼睛隐藏在头盔的阴影之下,冷眼看着前方的战事,汉军士卒在各营牛录章京的督促之下,顶着漫天雨雪继续冲击着高阳城墙。
高阳城头的抵抗十分激烈,在这种雨雪天气下,由皂隶和百姓组成的高阳守军仍旧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意志。
※※※※※※※※※※※※※
十一月二十二近午,保定府博野地界,临近高阳县七十里。
在通过保定府治的官道上,蹄声如雷,烟尘冲天,黑压压奔来了不知多少的骑兵。
沿途避难的行人都连忙退到路边,心惊胆战的看着这些装备精良的陌生骑兵,唯恐是鞑子的人马。
在看到大明的旗帜,知道对方是官兵后,众人更是小心,很多人远远的躲开了,一些腿脚不利索的直接哆哆嗦嗦的跪下了,十分害怕被这群官兵杀良冒功、劫财害命了。
数千骑兵速度不停呼啸而过,并未理会道路两旁的跪伏的百姓,让百姓们大大长呼了一口气。
正当百姓们起身议论之时,忽觉得大地震动,前方黑压压的又是一片旌旗招展的军队行来,这次的阵势比刚刚的骑兵阵仗足足大了数倍.......
百姓们再次跪伏而去,低头偷偷抬目,小心的打量着这大队人马,只见这些军爷个个身着鲜红衣甲,满是彪悍之气,更难得是军容严整,一看就是百战精锐,也不知朝廷从哪调来的军队。
“那是龙旗!”一个百姓低呼道。
众人微微抬头看去,只见中军之中,一辆宽大的战车之上竖立着一杆高数丈的织金龙纛。
“是天武军!这是皇太子殿下领军北上了!”一名商旅兴奋道。
在百姓们的议论声中,天武军踏着积雪阔步而行,丝毫不理会那刺骨的寒风。
龙辇的帘子掀开,朱慈烺问道:“徐盛,我们到哪了?”
徐盛道:“殿下,前方就是博野县城,这里距离保定还有八十里。”
朱慈烺点点头,道:“天色不早了,就在博野城外安营扎寨吧,别进城扰民了。”
“是!”徐盛一挥手,让传令兵策马奔走传令。
“停止前进!就地安营!”
命令传达各部后,在健马嘶鸣中,数万大军立刻停了下来,沿途只有传令兵和战马响鼻声,再无其他声音,显得很是训练有素。
第264章 请战、誓言
如此声势浩大的大军到来,让博野县守军脸色大变,一时间城楼上的铜锣敲的咣当响,搞的城内鸡飞狗跳的。
天武军各部在远离官道的宽敞地方安营扎寨,这里不仅宽敞,还有一条河流,下营的位置非常好。
过了一段时间,在搞明白对方是天武军后,博野县令特地前来大营觐见朱慈烺,朱慈烺则是让人将他打发走,并告诉他,大军不要当地百姓的一粒粮食,让他放心。
博野县令一脸懵逼的离开了,直到走出大营他才回过神来,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兴奋。
自从鞑子入关,每当有官兵路过,博野县令都是担心受怕的,唯恐客兵要粮,博野县没粮提供还要挨官兵抢,这次皇太子路过,若是要粮而自己又拿不出,那就要掉脑袋了。
对于皇太子这尊杀星,博野县令早有耳闻,这两年朝廷邸报上列出被他斩掉的大小官员就有近千人,自己这个小小七品知县,皇太子想杀的话,不过是勾勾小指头而已。
“皇太子真乃仁君,天武军也是仁义之师!”博野县令感叹了一声,兴高采烈的回城了。
守城官兵看到县令回来,也是长长松了一口气,站在城墙上等待的县丞,甚至已经在城中为县尊老爷定好了一口上等棺材......
........
在中军大帐内,顶盔披甲的天武军各将围坐在帐内,听着龙骧夜不收传来的情报。
杨其礼道:“据本部所探,奴酋多尔衮领着左翼军已经进入了山东境内,保定府内的鞑子主要是建奴右翼军的镶红旗和镶蓝旗,由奴酋岳托和济尔哈朗统领,人数有四万多人,满洲披甲兵一万余人,鞑子得知我天武军到来,已经陆续结集到一起了。”
朱慈烺点了点头,他对岳托的情报还是了解的,这货是礼亲王代善的长子,镶红旗的旗主,因为拥护皇太极有功,被封为和硕成亲王,后来又被皇太极给整了,降为贝勒。
这货虽然是多尔衮的侄子,却比多尔衮还大十几岁,再过一个月就四十整了,也算是半个老东西。
杨其礼又道:“高阳县内正有一股鞑子在攻城,高阳城内没有守军,怕是要被破了.......”
原本聚精会神听着情报的茅元仪身体剧震,他猛的站起身来,吓众人一跳。
茅元仪喝道:“奴贼有多少人?”
被他这一吆喝,杨其礼也感到莫名其妙的,没好气的道:“满洲披甲兵一千,八旗汉军三千,共计四千!高阳县境内还有一股五千人马的鞑子兵动向不明,看行军方向应该是要南下。”
茅元仪对朱慈烺抱拳施礼道:“殿下,末将愿领麾下兵马,前往高阳救援,将这股奴贼杀个片甲不留!”
众人一惊,很是不解,姓茅的今天怎么这么激动,不就是个小城吗,又不是保定这种拱卫京师的重镇,他居然要领着一个旅五千人去救,想立功也不带这样玩吧?
朱慈烺沉吟道:“你想去救高阳县是因为孙阁老吧!”
茅元仪颤声道:“是,孙阁老于末将有知遇大恩,末将将其当做是恩师,请殿下成全!”
说着,茅元仪放下了以往的傲气,对朱慈烺行了个大礼,跪伏在地,再次请求朱慈烺准许其救援高阳。
众将感慨,这出生书香门第的老东西平时狂傲,不把大家这些粗人武将放在眼里,没想到还有这么忠诚的一面,是个爷们!
周遇吉开口道:“殿下,末将同意茅旅帅的请求!”
朱慈烺沉吟了片刻,道:“准!把你的辎重旅也带上,凑一万人,解决完高阳的事情后,顺便把高阳境内准备南下的五千人也给灭了!”
茅元仪激动道:“多谢殿下!”
站起身后,茅元仪感激的看了一眼周遇吉,立刻离开了大帐,集合部下准备出兵。
朱慈烺原本只想派出一些骑兵去救援的,大军已经连续赶了近二十天路了,特别是进入北直隶后,更是顶着风雪连续急行军,早已疲惫不堪了。
按照时间来算,孙承宗怕是救不了,朱慈烺前段时间就传令过锦衣卫的情报人员,以皇太子的名义请孙承宗南下避开清军,但被他拒绝了。
孙承宗还回书一份给朱慈烺,大概意思是:如果臣畏奴而逃,那大明将会有更多的官员弃城而逃!
对于这位责任心极强的三朝元老,朱慈烺很无奈,他或许救不了孙承宗了,但卢象升他一定能救下,因为卢象升的绝死之地,巨鹿一带已经被孙应元收复了。
※※※※※※※※※※※※※
当茅元仪进入高阳城时,战事已经结束,城中满目疮痍,到处都是尸身和血迹。
茅元仪像是丢了魂,在高阳城里东游西荡,冒冒失失撞开熟悉的孙府庐舍,这里到处挂着挽幛,白花花一片,像是被积雪覆盖。
“师相呢?师相何在?”茅元仪轻呼道。
他自呓道:“师相一定在书斋等我,请我喝一碗粗茶,一起品评新近磨就的诗文......”
茅元仪趔趄着一头栽进书斋,只看到一个浑身缟素的年青人静静站在那里,容貌生的和师相一样剑眉星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