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朱大典被撤职,让朱慈烺有些猝手不及,原本他是想考核过朱大典,再利用朱大典的漕运总督一职拿下淮安府和扬州府,改革两淮盐税制度,现在看来,还得缓一缓了。
  盐利牵涉的利益太大,其中不仅有东南士绅,还有两京勋贵、官员甚至是太监们的利益,如果贸然动手,整个东南都能炸锅了。
  因此,崇祯几次催促朱慈烺在南直隶收税,朱慈烺都不着急,要么就不收,要收就干的彻底一些,磨磨唧唧的每年收个几十万两银子,还给自己找麻烦,没意义!
  曹化淳似乎对朱慈烺很注意,他一直关注着心头恍惚的朱慈烺。
  封赏完毕后,朱慈烺在皇城中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庆功酒宴,一大群天武军将官们在席间互相敬酒,人人脸色带着无比兴奋的神情,
  朱慈烺和曹化淳单独坐在一桌,一老一少在低声交谈着什么,曹化淳的脸色时不时的变得十分精彩。


第225章 扩军调整
  送走了曹化淳后,朱慈烺开始了对天武军各部进行扩军和武将军职调动。
  皇帝的恩典固然要领,可朱慈烺更是要让众人明白,每个人在天武军中的位置,到底是谁说了算!
  目前天武军满编是两万人,下辖三个旅、一个军直属重炮团、一个军直属骑兵加强团,皇家第一旅驻扎在武昌,皇家第二旅防守中都并随驾朱慈烺,皇家第三旅驻扎在太平府。
  除了天武军,朱慈烺手中还有十八万已经练操数月的屯田兵,还有十几万从滁州府、安庆府、池州府等地正在招募等待分田的。
  特别是第一批招募的屯田兵,经过将近一年的训练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战斗力,上过战场的三四万屯田兵更是已经成长为真正的军士。
  朱慈烺决定将上过战场的几万屯田兵充入天武军,天武军扩为三个师,每个师两万人,和之前的配置一样。
  三个师的番号为天武军皇家第一师、天武军皇家第二师和天武军皇家第三师,分别由黄得功、孙应元、周遇吉掌管,所有将官根据各自军功升职。
  新扩建的天武军,各师的兵种配备,火枪兵占五成,骑兵占三成,炮兵占一成,其余一成是夜不收、医疗兵等兵种。
  为了使天武军配置更合威力,充分发挥战斗力,朱慈烺还给每个旅配备了一个固定的辎重旅,负责后勤,不仅要运送军粮,还要保障充足的弹药供应。
  辎重旅从屯田兵中选拔优异者,遇到战事随军作战,各旅正兵有伤亡时,即可从辎重旅中选出有军功者补充成为正兵。
  天武军所有士兵都使用自生鲁密铳,也就是燧发枪,每个士兵的标配:一支带三棱刺刀的火枪、五十发纸筒定装子药、两颗手榴弹,子药和手榴弹都用一个防水的牛皮包装着。
  江南军器总局和凤阳的几个军器局,通过半年的发展,现在每个月稳定生产自生鲁密铳一万支,各种火炮三百门,盔甲五千套,现在存货也有不少,完全够装备四万人的。
  除了三个师,天武军原本的军直属皇家重炮团也升级为皇家重炮旅,依然由万俊杰掌管。
  皇家重炮旅全部配备重型火炮,其中十八磅红夷大炮三十门,十二磅红夷大炮一百门,八磅红夷大炮二百门,最差的也是大佛朗机炮,并配备二百架迅雷铳,炮兵每人配备一把左轮枪。
  原军直属皇家骑兵加强团与曹变蛟的三千骑兵合并为天武军直属皇家骑兵旅,由曹变蛟担任旅帅,原皇家骑兵团团总李少游升职为天武军第二师第一旅旅帅,执掌一旅。
  骑兵旅则分为重骑兵和轻骑兵两种,不过天武军的重骑兵和传统的重骑兵慨念不同,重骑兵所穿的盔甲和轻骑兵差不多,只是胸甲略厚一些,战马的正面、头部和颈部都装上铁甲,这样重骑兵同样拥有很强的机动和速度。
  所有骑兵都配置一支燧发枪、一支带护手盘的长矛、一把马刀、一支左轮手枪、一颗手榴弹。
  朱慈烺还让凤阳总兵杨御蕃按照天武军的标准单独成军,从屯田兵中选拔士兵组建一支两万人的军队,军队番号为安武军。
  在庐州守城战中,杨御蕃手下两万守军几乎全军覆没,他誓死不降,让朱慈烺很重视,在与之交谈了一日后,决定将他收入账下。
  随后,朱慈烺又对军法部进行了整改,在军法部正式成立一支法务军,相当于后世的宪兵队。
  天武军成立至今,之所以能取得赫赫战功,其中很大的因素是因为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朱慈烺清楚,随着军队的扩大和组成复杂,在军队内部,也同样需要一个监查机构,来管理监督军队的违纪行为。
  军法部之前人员并不多,在各团只有几名军士监督,力度明显不够。
  此次成立的法务军,法务兵都是由最早加入天武军又没有犯过错误的老兵组成,属于那种思想觉悟很高,而且对天武军的名声和荣誊都非常重视的人。
  法务兵的任务是处理包括天武军在内的所有违法乱纪士兵,还有冒充官兵扰民的流氓无赖。
  法务兵拥有抓捕、审问、处罚的权力,朱慈烺又规定,任何士兵都不得与法务兵发生冲突,必须服从法务兵执行任务,否则都按违纪处理。
  朱慈烺对锦衣卫增加了一个职权,保证天武军内部的安全,甄别和抓捕敌方的情报人员,阻止敌方人员在天武军控制区内的破坏活动。
  目前李廷表掌管的锦衣卫的情报网络已经覆盖了整个大明,想做到这些并不难。
  在扩军调整命令下达后,天武军各部力争在三个月内,完成三个师的整编,并形成有效稳定的作战系统。
  天武军的这次扩军,难度最大的是骑兵,目前天武军骑兵总数量已经扩展到了两万,所需战马数量也是极大的,除了天武军原有的六千骑兵,加上曹变蛟带来的三千骑兵,还需要一万多头战马。
  好在剿灭左革五营的老营和马军缴获了不少,约有几千匹,剩下的则由凤阳马场提供。
  大明自开国后,朱元璋和朱棣都是戎马一生,非常重视养马,大明将唐宋以来的养马制度汇合起来,创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马政制度。
  明朝的马政主要分为官牧、民牧和从边境马市跟游牧民族以茶换马。
  很多人有个误解,南方没法养马,其实蒙古人征服宋朝以后,在中原各地乃至江南,都建立了养马牧场,中原的马或许不如草原上的马体积大,但耐力却比草原马强上一线。
  草原上的马长期吃草,马肚会往下坠,质量差的草还会伤马的胃,而中原的马,吃着五谷杂粮,马肚子部分长出来的肌肉很是漂亮,马的力量和耐力也是超凡的。
  大明通过马政的发展,官马保有数增加到不亚于唐朝的水准,在明成祖全盛时期边镇军马约四十万,京师驻军则有马十六万,官督民牧马匹二十万万,驿马八万,官马总数就有九十万。
  自明成祖后,大明国势渐弱,马政发展的也一塌糊涂,对民力耗费极大,在明末的时候,全国的官马差不多只有全盛时期五分之一不到。
  凤阳马场原本是大明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的马场,如今被勋贵和卫所军官糟蹋,已经基本废掉了,好在每年还产一些马,勉强维护天武军的骑兵。
  在朱慈烺的计划中,骑兵也是重中之重,他想打算出一支人员数万的铁甲洪流,除非孙和鼎率先研制出机关枪和后装式线膛枪,如果这两种神器出来,就没骑兵什么事了。
  朱慈烺知道训练骑兵不容易,所以在遇到曹变蛟时,把他强行要了过来,曹变蛟别的本事不怎么样,训练骑兵和指挥骑兵作战那是一流的,带出来的骑兵猛的一逼!
  曹变蛟告诉朱慈烺,骑兵难练,特骑士的身高臂长都有讲究,而且好马难找,成为战马更难,养马的开销也是极大的。
  一个骑兵的开销相当于五个精锐步兵的开销,光是吃料草,一匹马一天就要花费银八分,一年就要近三十两银子,等打仗时需要的麦豆与干草等马料就更多了。
  困难虽然有,朱慈烺却不怕,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叫问题,他直接下令在南直隶开辟出几个马场,专门养战马。
  新开的马场占地很大,而且地方都是靠近河流,土壤肥沃的地方,这让为国为民的杨廷麟心疼了好一阵子。


第226章 处置俘虏
  完成扩军调整后,朱慈烺正在为另一件事头疼,这次俘虏的那些流寇怎么处理呢?
  在出战之前,朱慈烺考虑过许多种结果,也考虑过会有俘虏,但偏偏没想到,俘虏这么多,足有四万人!
  流寇的战斗意志比鞑子真是差多了,鞑子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明知不敌,也会咬牙苦战,战死为止,主动投降的大多是八旗汉军和蒙古兵,满洲兵极少投降,其实他们知道,即便被投降了也难逃一死。
  流贼作战,一向是仗着人多势众,就跟群殴一样,顺风吼,逆风跑,一旦不敌就立刻撒丫子跑路,跑的人多了连督阵的老营都不敢阻止,怕在混乱中被弄死。
  一些腿脚不麻利跑不掉的流贼当场就跪了,扔了武器向官兵磕头投降,让人舍不得杀。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