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大明第一帅
- 入库:04.13
这三司分别掌管政治、刑狱、军队,因为三权分立让各个衙门互相推诿,导致行政效率极其低下,正统三年,朝廷设湖广巡抚,使得三权归一,行政效率大大提升,随后又设地方总兵官,并将武昌路改为武昌府。
武昌府下辖九县一州,武昌城内衙门云集,省级的三司衙门,还有武昌府级、江夏县级官署都在,因此被称之为“湖广会城”。
十月下旬,朱慈烺进入了武昌。
在乘船过江之前,徐盛下令龙舟之上所有人下船,十里之内不许有任何闲杂人出没,龙舟由勇卫营的亲卫掌舵。
勇卫营亲卫们在龙舟上乘坐了十二个时辰无事后,徐盛才请朱慈烺上船渡江前往武昌。
朱慈烺上船之后,忽然下令让龙舟沿着长江顺流而下,不走预定的汉口渡江,而是改走二十里外的天兴洲。
朱慈烺走天兴洲,完全是出于安全着想,武昌的长江河面宽三里,天兴洲是长江里的一个小岛,距离长江两岸不过一里,即使发生意外,也能上天兴洲上避难,避免在水中扑腾。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朱慈烺在太平府渡江就遇到这种情况,就是靠长江中的江心洲捡回一条命,此次他自然更加注意。
自从朱慈烺逐渐废除卫所制,因利益受损想杀他的人到处都是,可以说很多人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朱慈烺清楚,以后自己要收拾士绅和勋贵,必然还会得罪更多的人,想杀他的人能从应天府排到顺天府,自己以后一定要加强安全护卫,时时提防着暗算,千万不能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第211章 楚王
距离武昌城北门十里外,官道上有一个迎官亭,湖广巡抚方孔照正率领湖广各文武官员、士绅宿老在此迎驾。
为了显示湖广官员的热情,巡抚方孔照还特意请了一个仪仗乐班在一旁吹吹打打,等待着皇太子的仪仗,很是喜庆。
在众官等待了两刻钟后,前去江边迎驾的礼仪官策马匆匆赶来,道:“巡抚大人,皇太子的船队沿江东进了!”
巡抚方孔照满脸疑惑道:“皇太子改变行程做什么?”
偏沅巡抚纪浩言和几卫武将脸色微变,额头隐隐冒汗,暗道皇太子是发现了什么吗?
两刻钟后,一个勇卫营的亲卫策马而来,洪声道:“皇太子令旨,众官前往东门迎驾!”
方孔照只好带着众官员去东门迎官亭等待,众人边走边议论着,偏沅巡抚纪浩言心中不停的打鼓,皇太子改变路线了,埋伏在江中的那些水底龙王炮就没用了,怎么办呢!
湖广的官员们在东门又等待了将近一个时辰后,只听前方步声如雷,一大片列阵方阵的铁甲军队黑压压而来,足有万人。
那种气势让湖广文武各官皆是骇然,有如此多的强军,难怪皇太子能将十万流贼击败,追出千里。
很快的,大军便到了东城的迎官亭前,各部停止前进,一千勇卫营护送龙辇继续前进,湖广众官见到龙辇后这才欣喜着上前见礼,仪仗乐班开始了吹吹打打。
得到消息的武昌百姓们纷纷到东门前,沿着官道护城河一直到城内的楚王王宫,都布满了迎接和看热闹的人流。
朱慈烺从龙辇中走出,随便说几句场面话后,便让大军进城,前往楚王府驻跸。
湖广有不少藩王,其中在武昌的是楚王,也是湖广最有钱的藩王,第一代楚王是朱元璋的第六子朱桢,目前已经传到了第九代了。
说起这个第九代楚王朱华奎,还颇有些故事,他的生世曾经被质疑,有人说他是隔壁老王家的孩子。
第八代楚王生前没有儿子,死后留有遗腹子,是王宫中一个宫女所怀,还生下了一对双胞胎。
其中一个就是楚王朱华奎,朱华奎年幼时是叔叔辅政,代理宗藩,他长大亲政之后,对有过错的宗人严厉打击,引起了楚王一脉宗人的强烈不满。
万历三十一年,素以强悍著称的楚府宗人辅国中尉朱华赿,因事被楚王朱华奎训斥,于是联合同宗二十九派人到京师告御状,说现在的楚王是个冒牌货,是一个姓王人家的儿子,并不是皇家血脉。
冒充皇家血脉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件伪楚王案很快闹大了,万历皇帝震怒,派钦差专门去调查,最终也没查出什么,没证据就只能口水了,因大臣们党派不同,卷入争论,最后引发了朝廷党争。
搞到最后,万历皇帝直接宣布不查了,还把挑事告御状的朱华赿一家废为庶人,关入了凤阳高墙。
楚王朱华奎劫后余生非常气愤,收拾了同宗一大批人,还指使手下把与自己结怨的湖广巡抚赵可怀殴打致死,很是强横,这事情也就慢慢过去了。
.......
明朝的藩王府邸就是一座城中城,不仅占地面积极大,还有一套专门为藩王服务的机构和从属于藩王的散官、校尉、内侍等,人数多达数千人,他们都有相应的俸给、口粮和公食。
明太祖朱元璋怕自己的后世子孙挨饿受穷,于是定下制度,这笔费用由朝廷的国库和承担。
自明成祖靖难之后,尽管朝廷一直采取削藩政策,但看在亲亲之谊上仍然保留了不少优待政策,主要表现在给予田庄一类的丰厚赏赐。
到了嘉靖的时候,明朝藩王宗室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十几万,朝廷每年需要付出庞大的财帛米粮,供应宗室们的生活,成为国家财政上的一个沉重负担。
万历初年,全国财政支出约是一千八百五十四万两,其中支付给各地藩王宗室的禄粮的就有五百五十二万两左右,占比29.76%!
藩王的庄田分为两种,一种是皇帝赏赐的,一种是自己花钱买的。
皇帝赏赐的庄田面积很大,也不用交税,但收入也很少,因为这些庄田都是由地方官员控制并收税的,每亩地一般征收0.3-0.5两银子,但只交给藩王0.015-0.03两,地租收入绝大部分都被这些文官和当地大地主豪强们给瓜分了。
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有封地二百万亩,看起来很多,应该能收不少租子,实际上每年只能从帮他征税的官员那拿到四万两银子。
万历皇帝的弟弟潞王有四百万亩封地,是所有藩王中最肥的,但每年一共也只能得到六万两银子。
那藩王们那些银子怎么来的呢?除了几个特许收点杂税的藩王,其他藩王大多是自己花钱买地,再用买来的地自己收租子,自己做总代理,每亩地收的0.3-0.5两银子地租都收入自己囊中,避免了被官员捞油水。
但这地也不是那么好买的,王府必须要和官僚大地主们争夺竞价,所以说,藩王们看似潇洒,其实也是有苦衷的,福王这种后封的王,手里资源少,买的地只有六千亩左右。
楚王一脉却不同,在武昌府发展了二百多年,无论是黑道白道都通吃,经过八九代楚王的努力,楚王名下大约有二十万亩私有田地,也就是自己花钱买的,不算封地,每年这些地的租子能拿到十万两白银左右。
明末的时候,宗室们的数量已经有几十万人了,朝廷财政越发困难,只有在宗人府上了玉蝶的宗室人员才有工资拿,那些在宗人府没排上号的宗室们只能在家干等着。
长时间没有朝廷的接济,这些宗室的生活困苦不堪,饥寒交迫,还无门控诉,一些人甚至走向了犯罪的道路,他们冲击地方衙门,殴打侮辱当地官员,甚至伪造官印,冒支禄粮。
很多人外表看似光鲜亮丽,但内心的苦只有自己懂。
第212章 向楚王行礼?
在楚王府门口,两扇高大显赫的朱漆镶铜钉大门尤为显眼,在大门两旁还有着两尊高达丈许的石狮,更是显得威武不凡。
王府台阶下,已早已站着一群王府的内待从人,他们正簇拥着一个穿着红袍的男子。
当仪仗来到楚王府前,朱慈烺走下龙辇时,那名穿着红袍的男子立即迎了上来,躬身施礼道:“臣参见太子殿下!”
湖广巡抚方孔照在朱慈烺身边小声提醒道:“殿下,这位是楚王世子。”
朱慈烺点点头,道:“世子免礼!”
楚王世子大约三十多岁,身体微胖,长得白白净净的,为人有些雅气,在朱慈烺看来,他更多的是傻气,看着还算比较顺眼。
朱慈烺身后的一些亲随和武将心中忿忿,楚王那老东西让世子来迎接皇太子,自己却躲在王府,这楚王的脸挺大啊。
世子见完礼便领着众人向王府内走去,除了湖广各大员、楚王府的内侍、校尉、左右拥护等一群人,黄得功和徐盛等一大群勇卫营亲卫也随之浩浩荡荡的进入了楚王府。
王府内的规格和皇宫颇为相似,也在中央建立前中后三大殿,在各殿两厢周边有其他宫室、宗庙、书院、仓库、等房屋,这些建筑比紫禁城中的规模要小一些,不过比朱慈烺曾经住过的端王府要阔气的多。
朱慈烺在紫禁城中住了好几年了,见惯了规模宏大的宫廷建筑,对楚王府的建筑并没有多大感觉。
一行人通过端礼门,进入承运殿,这时楚王朱华奎正坐在金座上,二十多个楚王府的属官分站在两边,还有一些太监、侍女、校尉,一共差不多六七十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