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由于天气大旱,河水湖泊水位低,水渠高,想要灌溉到田地必须要引水。
  在大明各地,一般都是用水车来引水,水车又有许多种,最常见的就是龙骨水车。
  龙骨水车因为形状犹如龙骨,才得名“龙骨水车”,历史悠久,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龙骨水车固定在堤岸的木架上,结构以木板为槽,通过踩动使轮轴转动,带动槽内板叶刮水上行,清灌于地势较高的田中,因此也成被也称为“翻车”和“踏车”。
  除了用脚踏转动,还有用手摇、用牛拉,甚至利用流水动力作用产生动能,灌溉面积可达二三十亩地。
  朱慈烺对于龙骨水车的灌溉能力不敢恭维,想着用什么更高端的灌溉工具,他看像杨廷麟道:“杨卿,还有没有灌溉能力更强的水车工具?”
  杨廷麟道:“回殿下,臣在一本杂记上曾经看到过一种名叫“兰州水车”的大水车,其灌溉能力非常的强,一架大水车可浇六七百亩的农田,而且不需要人力操作,可昼夜运作,只是造价不菲,一架要一百多两银子,比龙骨水车贵了近十倍。“
  朱慈烺笑道:“听起来很不错,造价比龙骨水车高了十倍,但灌溉能力却足足提高了几十倍,算起来不是很划算吗?你放心去造,要多少造多少,钱不是问题!”
  杨廷麟笑了笑,自从殿下进了凤阳府查抄了贪官劣绅,现在确实不缺钱了。
  朱慈烺从徐光启翻译的《泰西水法》一书中还看过一种叫龙尾车的水车,相比龙骨车,龙尾车不仅省力效率也极高,一人可抵十人之力,一车可抵五车灌溉,龙尾车一人一日可灌田三四十亩。
  龙尾车是西方的一种升水机械,机械原理是阿基米德螺旋运动原理,内部构造严密,需要一定的几何学知识才能揣摩清楚。
  朱慈烺也只是想想,现在时间紧迫,这么个玩意只能以后让人摸索,物理学、几何学他也计划着如何向大众普及。
  经过几天的努力,凤阳府的挖渠灌溉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当朱慈烺再次巡视淮河两岸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淮河两岸原本荒芜的大片土地上,沟壑纵横,无数架高达十米的巨大水车坐落在淮河边,非常的壮观。
  根据杨廷麟的介绍,这些高大的水车就是兰州水车,是一个进士在嘉靖三十五年时发明的,大明许多地方都在用,就是造的没这么大,多数是两三米高。
  朱慈烺感叹不已,这个兰州水车和后世的摩天轮非常相似,很是梦幻。
  巨大的水车在淮河边,利用淮河的水流推动水车上的刮板,驱使水车徐徐转动,水车上的水斗则依次舀满河水,缓缓上升,当升到轮子上方中间时,斗口顺势翻转乡下,将斗中河水倾入水槽,河水经过水槽导入田中的水渠,再由水渠引入田间。
  看着田中哗哗作响的水中,屯户们的脸上也都洋溢着笑容,有了这东西,他们再也不怕旱灾了。
  “好!”朱慈烺很是高兴,又问道:“打造水车的工匠们呢?他们的工钱发了没有?”
  杨廷麟呵呵笑道:“请殿下宽心,一文钱都不少,臣亲自监督发放的!”
  朱慈烺点点头,很是满意:“那就好,田地开垦的差不多了,尽快准备春耕吧,因为最近这些事,春耕的已经推迟了半个多月,不能再拖延了!”
  杨廷麟躬身道:“是!臣立马去办。”
  看着一望无际的田野,还有那数千架高耸的大水车,朱慈烺心中满是自豪。


第188章 春耕
  凤阳府中,各地疏浚了水渠,又建了许多大型水车,还开挖了灌井,虽然消耗人力和物资数目极大,好在各地引水灌溉己没多大问题了。
  在凤阳府信任知府杨廷麟的组织下,凤阳府举行了盛大的春耕仪式。
  淮河岸边,锣鼓轰鸣,鞭炮齐放,各式各样的吹拉弹唱随处可见。
  在一个现场搭建的祭台前,朱慈烺领着凤阳府各州县官员焚香祀奠皇天厚土,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祭奠完天地后,朱慈烺学着后世电视剧里的雍正皇帝,亲自扶犁在地里走了一遭,引得围观的官员和屯户们纷纷称赞叫好。
  杨廷麟也发表了重要讲话,敦促各个屯户们努力干活,等到夏收时能有个好收成。
  又按照程序折腾了一会儿,春耕仪式才正式结束。
  屯田兵们这时候停止了操练,开始帮家里人干活,他们都是屯户中的顶梁柱,这种大活离不开他们。
  春耕时节,凤阳府各地都开始了紧张的耕作,各地已经有不少地方在春耕来临之际就完成了耕作,只有八卫一所新开垦的地最迟,因此他们鼓足了劲劳作赶进程。
  除了每个屯户一头牛,一些农具和种子,每户每个月还能领两石粮食,直到秋播时才停止发放,以供屯户平时家用。
  屯户人人兴奋,官府分田、送牛,还分粮食,这真是做梦都梦不到的事情啊,老天真是开眼了啊。
  这些屯户大多是家中没有地的佃户,平时给地主种地缴租子,一年到头种出的粮食还不够缴租的。
  开始看到官府的告示,很多人都有些不相信的,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让家中男人报名参军,就算分不到地,家中食量大的男人也有个吃饭的地方,给家里减轻许多负担。
  没想到这一次大胆的尝试,让这些屯户收到了巨大意外的惊喜,在这些屯户的宣传下,周围的各府的百姓听说后皆是心动。
  每亩地只收两斗租子,其他什么税都免了,有这么好的事情谁还愿意给地主种地遭受剥削啊!
  在春耕开始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凤阳府各地的人流量骤增,特别是凤阳城的府衙前,每天都有许多人挤在那,想要知府杨大人能分一块地。
  原本百姓们想去皇城前找皇太子的,奈何连皇城外的禁垣都进不去,禁垣周围每天都有数千名高大威武的军士十二个时辰不停的轮班巡视,寻常人根本进不去。
  越来越多的百姓涌入凤阳府,杨廷麟无奈,前往皇城找皇太子商议如何处理此事。
  朱慈烺呵呵笑道:“杨卿这就难办了?凤阳府不是还有一些下等地吗?组织百姓去垦荒就是了。”
  杨廷麟道:“殿下,那点地完全不够啊,周围各府来的百姓们太多了,足有几十万人啊,都等着分地呢!”
  朱慈烺道:“继续招募屯田兵,先招募登记下来,田地过段时间再分,凤阳府还有几百万亩的下等地没开垦,可以把他们变成民屯田,分给那些没有成为屯田兵的人家,每户四十亩,凤阳府的下等地先用着,还有那些没种庄稼被没收上来的地,也都分了!”
  杨廷麟不解道:“那招募的屯田兵,他们分哪里的土地呢?”
  朱慈烺笑道:“自然是周围其他各府的土地!”
  各地卫所制度崩坏,七成以上的土地都被卫所军官侵占,这地不收回来不是浪费吗?至于剩下一些军户占有的土地,朱慈烺没打算动,那本来就是人家的。
  收回来的土地,再分出去,不管是军屯还是民屯只有土地使用权,没有交易权,也就是不能卖,只能自己用,还得种粮食。
  朱慈烺打算慢慢将土地国有化,想要避免土地兼并,也只能将土地国有化禁止买卖,由朝廷分配调控。
  虽然这个难度很大,但也必须要做,土地兼并问题是一个王朝灭亡的重要因素,如果放任不管,不着手去解决,只会是掩耳盗铃。
  朱慈烺叹息道:事情慢慢来吧,能收多少算多少,未来几年天灾更重,波及面积更广,想要扛过去,粮食产量必须提高。
  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一旦遇到天灾粮食减产或是绝产,一年都能要人命,更别说明末的连续七八年旱灾,甚至陕西一些地方持续十几年的旱灾。
  封建王朝的救灾制度主要分为灾前预防、灾中救助和灾后救济三个阶段,灾前预防就是兴修水利,其实主要的环节就是各地官府官仓事先屯粮,遇到天灾再开仓放粮食救济。
  明末这个时候,许多地方持续了几年的天灾,各地官府的粮仓里连个老鼠都没有,哪里还有粮食赈灾,当官的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百姓饿死,或是聚众造反抢大户。
  杨廷麟离开皇城回到府衙后,立刻在各地张贴告示,招募预备屯田兵,不过这次名额仅限十万人,还得等待一段时间再分田。
  ※※※※※※※※※※※※※
  北京紫禁城,文华殿中,崇祯皇帝正看着朱慈烺先后发来的几本奏疏。
  先是关于凤阳八卫一所的事情,朱慈烺写的内容虽然不多,但所附带的证据十分的充足。
  崇祯对朱慈烺在凤阳斩杀那么多文臣武将很是不满,暗道这逆子真是太大胆了,才刚到凤阳几天就搞出这么大的事情,杀了一千多个人,他怎么敢的?
  内阁众臣也是心惊,这个小杀星还真不得了,宿州杀了几十个贪官没过几天,居然又在凤阳杀了几百个,幸好当初将他送走了.......
  崇祯很想下旨训斥一番,当他看到朱慈烺在宿州和凤阳抄家所得物资时,忽然间大发雷霆道:“这些贪官污吏,真是国之蛀虫!一个小小的从五品知州居然就身家百万,比朕还富裕,真是该杀!”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