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之后,小镇内的居民没有听到外面又任何动静,他们才大胆的打开门,走出房屋,只见大街上依然如故,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多了很多身穿蓝灰色军服,头戴黑色三角帽的士兵,也不知道他们是哪一国的士兵,但看他们肤色,大部分都是东方人。蓝灰色军装士兵的人群中,还夹杂着几名身穿绿色军装和白色军装的人。
除了多出一群兵之外,小镇最高建筑物上原本悬挂的荷兰国旗掉在地上,变成任人践踏的垃圾,旗杆上飘扬着一面蓝底红黄日月旗。
码头上,多出了许多大小船只,有的船悬挂着日月旗,有些船却是悬挂着骷髅旗。有人走到小镇外,发现西面的城堡也变了样,原本威武的城堡上多出好几个破洞,城堡上的荷兰国旗早已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也是一面日月旗。
“日月旗?难道是大明又打回来了?”一名华人摸了摸自己脑后的辫子,心中忐忑不安的想着,自己要不要散开辫子,准备蓄发换装。
一名大胆的华人上前一名士兵:“你们是大明的军队?”
“不是,我们是华夏军。”那名战士回答道。
“那为何挂日月旗?”
“我们老大不在,还没有人定下国旗图案,就暂时先用天地会的日月旗取代了。”
“原来是天地会啊!反清复明?”
那名战士笑了笑,并没有直接回答:“我们反清,但复明不复明就不知道了,那是上面的事情,我们只严格执行上级命令。”
攻克了帕纳里克镇,就意味着已经控制住纳土纳主岛。至于荷兰人命名的纳土纳主岛,被苏三娘和黄德美抛弃,根据当地华人对这座岛的命名,起名为曾母南岛,周围的群岛也就命名为曾母南群岛。
“虽然我们只占领了一片小岛,但毕竟意味着我们已经有了立国之本,既然要立国,那就应该维持岛上的治安。首先,我们要对这里的人口进行统计,给这里的人上户籍。”吴如孝提出了建议。
“我们都是一群武人,老大又不在,应该派谁来管理这块土地?”苏三娘觉得有些头疼。让她带兵打仗,冲锋陷阵,是她的长项,可是要管理地盘,她是一窍不通。
同样的,黄德美等人谁也不懂得该如何管理。
“我们把小镇上的华人和土人都召集起来,找出几个领头的人来。”罗大纲提出建议。
小镇上的华人和土人都被召集到城堡外面的一块草坪上,苏三娘首先开始讲话:“各位,你们不用担心,我们是华夏军,来到这里,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国家,这个国家目前就暂时叫华夏国,这里是我们的第一块地盘。我们首先要了解这里的情况,你们有谁是族长还是说话能有分量的,都站出来,和我们说一下这里的情况。”
几名华人头领模样的人站了出来,一名华人自称姓张,名叫丙福,张杰绪的第六代子孙,潮州张氏,按辈分下来是丙字辈。
“张丙福是吧?你们先祖张杰绪留下的后人,在这里的还有多少人?怎么都没有一个能说话的?”苏三娘问道。
“先祖建立了张氏王国,可是他逝世之后,几个儿子自己内乱,闹矛盾分家,总共就豆腐干大的一点地盘,还要分家,张氏王国自然是四分五裂。所以荷兰人来了之后,根本没人组织抵抗,我们只能向荷兰人投降。我们分家之后,有的人去了婆罗洲了,也有去了新加坡了。目前还留在岛上的张家后代,还有十几户人家,分散小镇外面的各座村子里面。不过能成为村里老大的却没几个,毕竟张家已经衰弱了。”张丙福说着,摇了摇脑袋,对张杰绪死后,张家后代的不争气觉得非常失望。
按照潮州张家的辈分排行,为:占春丙培锡进杰焕基忠。
张杰绪是杰字辈,这张丙福是丙字辈,是张杰绪的第六代子孙。在岛上的,还有辈分更高的占字辈和春字辈,也有培字辈和锡字辈的张家后人。
小镇内人口只有几百人,岛上华人有七千多人,大部分的人都散落在岛上各地村子内。
华夏军开始对已经改名为曾母南大岛的纳土纳大岛进行人口普查和户籍登记,并对人事进行了任命,荷兰名字的镇名被抛弃,这座镇被改名成石塘镇,由张杰绪后人张丙福担任了镇长。对其他村子也进行了任命,原来的族长或者里正,任命为村长。
相邻的几座村子合并为一个乡,由村民们投票,选出一名乡长。
接着,苏三娘提出土著人的问题:“这里土著人的人口一共有多少人?他们信仰天方教可不行的,我们军人要吃猪肉,他们禁止吃猪肉,在他们面前连猪都不能说。”
张丙福回答道:“岛上的土著人不过一千多人,两千人都不到,而且岛上的土著人也没有都信仰天方教,只有少数人跟了那些外来的土著兵信了教。”
经过张丙福的解释,苏三娘才了解清楚,原来那五百苏丹土著兵都不是这座岛上的人,是荷兰人从婆罗洲带来的文莱苏丹和万那苏丹土著兵。至于岛上的天方教寺院,那也是应那些苏丹土兵的要求所盖的。
小镇里面最高大的建筑物,就是那栋天方教寺院了。寺内的阿訇也成了华夏军的俘虏,华夏军把天方教寺改成当地镇政府,而华夏军司令部则设在堡垒内。
假如陈新元在这里的话,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把天方教寺改成养猪场,俘虏的阿訇,就让他成为养猪专业户好了。
“那些土著人躲在山上不肯下来,我们建设需要人手,如果他们不服王化的话,那我不介意出兵灭了他们,把男人全部抓过来当苦力。”苏三娘提出修建炮台的建议。
——
张氏王国资料太少了,为了尽可能的接近真实,笔者专门去查了潮州张家族谱,辈分是真实的,名字只好杜撰了。之前罗芳伯的孙子,那是真实名字,但罗芳伯的孙女没有查到名字,笔者只能胡乱起了一个。和顺公司那几个当家老大,全部为真实人名。
傍晚加更一章。
第66章 加尔各答
在海上漂泊了半个多月,陈新元乘坐的商船终于再次看到陆地。
湛蓝色的海水逐渐变成淡绿色,站在船头,可以看到前方出现一片广阔的河流入海口,滚滚恒河水流入印度洋,挂着各种国旗的船只,从恒河入海口驶入。
“马上就要抵达加尔各答了,如果有在这里下船的,收拾一下行李。要去埃及的,也在这里换船,我们的船是要绕过好望角的。”船长通知所有乘客。
“我就是要去埃及,从埃及换船,走地中海,先去法国和普鲁士,欧洲大陆应该开通火车了吧?从巴黎坐火车到英吉利海峡,再坐船比较快。”陈新元对船长说道。
“有火车了,法国是一八三二年修建了铁路,普鲁士是一八三五年修建了铁路,连接普法的欧洲国际铁路也在这几年内完工。不过,火车还是没有船舒服,火车上的空间太小,每节车厢彼此不相连,你要坐头等车,一节车厢就是三间互不相同的房间,坐在里面,没有到站的时候连走动的地方都没有。”船长回答道。
船长知道陈新元是伟大的科学家,于是很耐心的向陈新元介绍了现在欧洲的铁路情况。
通过船长的介绍,陈新元才了解到,当年的火车还十分落后,三等车,也就是硬座车,有四对车门,每一对车门内是两排面对面的座位,人上了车之后,就面对面坐在座位上,一排四个人,四间包间之间没有隔板隔开,转过头来可以看到其他包间的乘客。
二等车,一节车厢就是三间隔开的房间,每一间房间都有左右两扇车门,到站的时候打开车门上下车。包间和包间之间彼此不相通,每一间包间内面对面坐六个人,中间有茶几,可以放东西,吃饭,泡咖啡,二等车的座位是沙发椅。
一等车,也就是卧车,也是三间隔开的房间,每间房间都有左右两扇车门,里面放着两张柔软的床铺,中间一张茶几。
当年的火车没有卫生间,哪怕是一等车也没有卫生间,内急的时候,只能等车到车站,打开门下车去解决,解决完了再上火车。
另外,当年也还没有连绵成片的铁路网,有很多地方还没有通车,乘坐火车,也只能是分段乘坐,譬如说,陈新元坐船从埃及去了意大利,在意大利可以坐上火车,但是无法直接从意大利乘坐火车抵达普鲁士,也到不了法国,乘坐一段路的火车,前面就没有铁路了,必须下车换乘马车,通过一段山区,进入法国境内,在法国乘坐火车可以去普鲁士。
那个年代的火车很小,一台蒸汽机车只有几吨到十几吨重,一节车厢的重量不会比后来的小轿车重。直到1850年以后,火车的重量越来越重,逐渐出现了后来人们常见的那种样子的火车,到了那时候,开始有了餐车、一等软卧车,二等软卧车,两节车厢的连接处能够通过,人们才能从这节车厢走到另外一节车厢。
陈新元看着地图,问道:“从奥地利去普鲁士不是更近?为何还要绕到法国去?”
船长说道:“现在奥地利和普鲁士关系很差,两国为了领土,经常打仗。”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 (孤帆一渡) 番茄vip2021-08-29完结51.8万字 ·8657人在读他曾北伐突厥,率领三千铁骑驰骋茫茫草原,于营帐中将突厥的...
-
大汉至尊之我为卿狂 (河南的石头) 番茄vip2021-12-29完结17.3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贺朝恩,苏贞祥,青龙白虎二兄弟,生于乱世,正是英雄人物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