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走上前去,抓住一颗铁疙瘩的长木柄,拿在手中翻转了半天,问道:“这又是什么厉害的洋兵器?”
萧朝贵回道:“回教主,方才石(达开)兄弟已经交代过小弟了,说这是手榴弹,后面有个盖子,只要拧开盖子,里面露出一根弦。拉了弦之后投掷出去,就能爆炸!这东西威力堪比洋炮的开花炮弹!一炸可以炸翻一大片清妖!”
“好东西啊!”洪秀全拿着手榴弹感叹一声。
杨秀清把刚才石达开给自己的清单呈上去,洪秀全接过清单看了一眼,叹气道:“虽然陈爵士送来的都是好武器,只可惜数量还是少了点。”
“教主,那陈爵士让石兄弟回话说,因为我们没有银子,这些货都是赊账的,他自然不可能给我们提供太多武器。还需要等我们打下几座清妖城池,有了银子,陈爵士那边才会给我们大量供货。”杨秀清回道。
“也不知道陈爵士那边会不会同时动手?”洪秀全心里还是希望自己在动手的时候,有人帮助自己吸引火力。
萧朝贵笑道:“教主,那个陈爵士不过是一个洋翰林罢了,他哪有胆量动手。不过教主不必担心,有此人的路子,我们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洋枪洋炮!”
杨秀清也拱了一下手道:“教主,属下也看过一点洋人的兵书,这洋枪兵战阵讲得其实是一个勇字!因为两军对垒,双方排着整齐的队形以洋枪对射,可不是贪生怕死之徒组成的军队可以做到的!所以我们要借用拜上帝教之神勇,告诉教徒,杀清妖死后可以上天堂!而我拜上帝会的信徒,人人笃信而无畏,只要有一万洋枪,足以横扫百万妖兵!”
“那好!杨兄弟,从即日起,你就按照洋人的战阵,对我们的人进行列队训练。”洪秀全点了点头道。
“教主,只需半年,杨某一定给教主练出一支无敌强军!”杨秀清信誓旦旦的保证道。而且在半年之内,还能吸收到更多的拜上帝教教徒。
“可是我们子弹不多,更何况若是训练打靶,恐怕会惊动官府。”
“无须训练打靶!只要列队射击,以新式洋枪的威力,清妖根本冲不到跟前!哪怕是八旗的马队,遇见我军洋枪,不过只是移动的活靶子!”
而就在拜上帝教商讨何时准备造反的时候,远在香港的陈新元正在同自己聘请的校长大人在交谈。
“左某知道,公子为何要支持那洪秀全,此人老夫也是见过,只不过是陈胜吴广之徒,最多不过是黄巢闯王之流!根本成不了大器!公子只是利用此人帮打满清朝廷,等他们消耗了清廷的元气,公子再出兵吧?”左宗棠摇着扇子笑着道。
陈新元根据自己知道的一点可怜的历史知识“判断”说:“洪秀全此人起兵之后,必然会先拿下广西,之后向湖南、湖北进攻,然后沿着长江顺流而下,攻打南京。到时候,朝廷肯定会把主力调往江南对付洪秀全。”
“这就够了!”左宗棠笑道,“公子不是已有数条大洋舰,还有数百运输船?只要洪秀全在广西一起事,公子便先拿下台湾,拿下台湾之后,立即沿着海岸线北上,从天津登陆,即可攻入京城。”
第122章 炼油工业课
洪秀全那边在发展太平天国,陈新元这里却没有急着扩招军队,而是一面以发行报纸,以舆论来对蛊惑人心,同时发展工业。
“我们在婆罗洲的橡胶工厂已经奠基了,在一年内即可开工生产橡胶,可以年产橡胶五万吨。”肖柏拿着刚刚从婆罗洲送来的信向陈新元汇报。
“目前在兰芳,我们有六千户胶农,一户人家可以种植两千一百棵橡胶树,每一棵树一年可以产橡胶四公斤,一户胶农一年可以产橡胶八吨左右。六千人,一年的天然橡胶产量只够我们工厂消化的,更何况,现在大部分橡胶树还未长成。”陈新元看着兰芳王国的种植园报表说道。
至于文莱苏丹,已经向兰芳王国投降了。虽然文莱苏丹在婆罗洲岛上是一个小苏丹,但是陈新元对文莱那一小块土地却十分感兴趣,因为陈新元知道那块土地下面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苏丹土王肯定是不能再保留了,但是当地的土人已经投降了,那就对他们进行汉化教育好了。
“马上给罗元亨写信,让他准备在文莱苏丹的土地上挖掘油井,开采石油,然后我们要修建一座大型炼油厂。至于炼油技术,我这里可以派遣几名技术人员过去。”陈新元让肖柏立即给兰芳王国回信。
随后,陈新元开始培训一批炼油技师。
培训炼油技师,并非是在工厂教的,而是在华夏大学化工学院里面直接开始对学生授课。陈新元自己也兼任华夏大学化工学院院长,自己还是化工教授。
华夏大学化工学院1848级学生徐寿和华蘅芳坐在教室里面,他们都是江苏人,徐寿,1818年2月26日出生在江苏无锡县社岗里,是一个比较贫苦的农民家庭。徐寿的祖父审发务农的同时兼作商贩,家境日渐富裕。徐寿的父亲文标大概是徐家的第一个读书人,但不幸的是年仅26岁过早去世了,徐寿时年仅4岁。母亲宋氏含辛茹苦,将他和两个妹妹抚养成人。在他17岁那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在此之前,他已经娶妻,并有了一个儿子。
徐寿为了考科举,可是喜欢钻研格物的他,八股文对他来讲真的不合适,虽然他很有才华,但几次科举都名落孙山。
当徐寿看到《香港文汇报》的时候,对上面介绍那些西洋科技的文章很感兴趣,于是年龄已经30岁的他,毅然放弃了科举,在上海坐上一艘开往香港的轮船,去了香港大屿山,成功考取了华夏大学,成为华夏大学化工学院的一名学生。
而华蘅芳却只有15岁,他和徐寿是忘年交。华蘅芳从小就师从当年著名的数学家李善兰,李善兰也是才华横溢,从小就学《九章算术》和《几何原本》等书籍,但李善兰也是不善于八股,因此几次考秀才都未能考中,至今年近40的李善兰还是一名童生。如今,李善兰爷来到华夏大学,毕竟他看过了《香港文汇报》之后,觉得去华夏大学的物理学院和化工学院,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华夏大学可以获得深造。
上课钟声响起,李善兰、徐寿和华蘅芳等人已经坐在教室里等候了。这个班级,有大约五十名学生,都是在清廷参加科举失败,连秀才都考不上的童生,但是这些学生都有他们的特长,不是精通数学就是精通格物,所以他们认为只有来华夏大学才有前途。
上课钟声响起后不过几秒钟,一名年轻男子就从教室前门走进,走上了讲台。
“同学们好!”这名男子站在台上。
“老师好!”所有同学全部站了起来。
“各位同学,想必大家也都认识我吧?我不仅是你们的化工老师,而且是你们的化工学院院长,化工系主任!”陈新元环视了一圈道。
“各位能够通过初级的考试,又通过了化工学院的考试,在基础数学方面,我知道你们各位的水平,都还过得去的!否则也不会坐在这里听我讲课。”陈新元笑眯眯的说道。
这些学生能够坐在化工学院的教室里面,都是通过了两次考试:第一次考试是最基本的考试,只考最简单的识字,只要识字,会写字,就能被华夏大学录取,不过录取的新生都是安排在基础班,基础班上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初中课程。而通过初步考试的学生,可以直接参加高等考试。
所谓的高等考试,主要考的是数学、物理和化学的基础知识,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对于当年的中国人来讲,能够通过高等考试的人是少之又少。
而徐寿、华蘅芳和李善兰这一批在满清连秀才都考不上的读书人,在通过了华夏大学初级班考试之后,连初级班都没有去上,直接去参加华夏大学高等考试,结果他们一下就通过了考试,顺利成为高等班的学生。
陈新元的讲课水平很高,毕竟在前世的时候,他就是一名化学教授,他的学生都是博士硕士之类的,今天让他来将普通大学的课程,简直是轻车熟路。
虽然台下这些学生的才学远不如陈新元,甚至还不如当年的西方大学生,但是陈新元对这些学生却十分重视,因为他们都是中国未来的科学家!在这个读书只教八股的年代,这些学生能够自学数学、格物,从而通过了华夏大学高等考试,被高等班录取的学生,都是一群天才!只要给他们良好的教育,必然能够成大器。
只不过陈新元并不知道,真是历史上的徐寿是江南造船厂的首席工程师,是第一个造出轮船的中国人,而且他在江南制造局还负责生产无烟火药、雷汞和高爆炸药,是中国近代伟大的化学家和机械学家。
至于年仅15岁的华蘅芳,在真是历史上也是不得了的人物,当年洋务运动之后的清朝,需要进口硝酸才能生产炸药。而华蘅芳则打破了硝酸只能进口的迷信,自己造出了硝酸,而且还造出了中国第一颗载人气球。
而李善兰,是华蘅芳的数学老师。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 (孤帆一渡) 番茄vip2021-08-29完结51.8万字 ·8657人在读他曾北伐突厥,率领三千铁骑驰骋茫茫草原,于营帐中将突厥的...
-
大汉至尊之我为卿狂 (河南的石头) 番茄vip2021-12-29完结17.3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贺朝恩,苏贞祥,青龙白虎二兄弟,生于乱世,正是英雄人物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