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事之后再说吧,如今陛下病重,你就不能让陛下好生调养吗?”长孙皇后的脸上有些愠怒。
“皇后,臣禀告的事情正是跟陛下的病情有关。”
长孙皇后脸色一变,终于对杜如晦的话重视起来,“杜大人有什么要事禀告,快快说来!”
杜如晦深吸口气,说道:“禀皇后,如今陛下病重,臣忧心万分,认为当今大唐唯有一人可以查出陛下的病情,并将陛下的病治好。”
“此人是谁?!杜大人快说!”长孙皇后面露惊喜道。
“此人便是秦国安秦帝师,帝师医术无双,在大唐之中乃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拥有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的高强医术。”
“这……”长孙皇后犹豫起来,眼中既有担忧又有希冀。
帝师的大名她自然也是听过的,虽然和帝师没有见过几次面,但依旧给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加上这三年来二郎总是在她耳边念叨帝师的名字。久而久之,她对于帝师的许多事迹都已经耳熟能详了。
自然的,她也清楚帝师和陛下之间的矛盾,也得知了就在新近的这段时间里,房玄龄和杜如晦率领十万禁卫军前往首阳山规劝帝师回朝但失败的事。
她很是患得患失,帝师是否真的会出手救治陛下……
此时,杜如晦又道:“实不相瞒,臣先前患有消渴症,这消渴症乃是不治之症,可这让无数医师束手无策的消渴症落到帝师的手里,立马就能药到病除,不到三日的时间里,就让臣脱胎换骨,犹如新生。”
长孙皇后闻言,心中也有些意动起来。
“咳咳咳……”屏障之内,传来李世民虚弱的咳嗽声。
长孙皇后脸色一变,眼神逐渐坚定下来。
“那好!本宫就亲自走一趟首阳山,势必要把帝师请回来!不求帝师能留在长安,只求帝师能够治好二郎就好。”
说到最后,长孙皇后的语气不复先前的坚定,眼中闪过一抹忧愁。
帝师乃是开国元勋,如果没有帝师的话,二郎能否登基都还得两说,论资历的话,满朝文武没有一人能比得过帝师,论身份的话,单单是帝师二字,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而要说功劳……大唐之内,无人敢说功劳比帝师大的,甚至民间都有一种说法,说是满朝文武的功劳加起来,都不及帝师一人。
“皇后是否需要臣一同前往?”杜如晦问道。
长孙皇后摇摇头,说道:“不必了,你们刚从首阳山回来,如今又要前往的话反而不好,本宫……自行前往即可。”
话音刚落,长孙皇后就出了内殿大门,当看到满朝文武还在长跪不起的时候,眼中闪过一抹歉意,手一抬,说了声免礼,便满脸担忧地出了宣德殿。
满朝文武齐齐松了口气,龇牙咧嘴之下,相互搀扶着站了起来,眼中都有泪珠浮现,长吁短叹之下,生出无限的感慨。
对于这些养尊处优惯了的官员来说,这跪上一整晚属实是要了他们的老命。
这时,内常侍张万从内殿缓缓走出来,望了眼已经站起来的满朝文武,扯着尖嗓子喊道:
“传陛下口谕:退朝。”
“臣告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一众声音响起,满朝文武开始退出宣德殿。
内常侍张万看着满朝文武的离开,嘴中发出一声冷笑。
他能做到内常侍这个位置,察言观色已经成为本能,方才的满朝文武之中,有不少人的脸色都有些异样。看来,朝堂之上也并不是表面上的那么平和啊。
陛下这才刚刚病重倒下,还没驾崩呢,一些人就变得蠢蠢欲动起来了。
想到这,他眼中便闪过一抹挥之不去的忧色。
如果陛下真的驾崩的话,那他这个内常侍也就做到头了,到那时候,不光是他,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要掉头,恐怕整个大唐都要陷入腥风血雨之中。
好不容易才平稳下来的大唐,才过了短短三年,难道又要再次陷入动乱之中吗?
这……可如何是好。
不知为什么,这个时候内常侍张万竟然也想起了帝师。
虽然他并没有见过帝师,但常年服侍李世民,对于帝师的种种事迹听得比谁都多。
他惊讶地发现,此时大唐的命运,竟然就系在了帝师的手中,要知道,帝师已经归隐了三年之久啊,这这这……
他心中默默祈祷一声,希望秦帝师能够念在跟陛下的情分上,出手治好陛下吧,这是陛下之福分,大唐之福分,天下之福分。
第48章 门口外的篝火
卯时,清晨的晨光还未普照大地,只有地平线尽头显露出一抹橘红色,在夜幕的包裹之下,呈现出一种迷离的美。
首阳山隐匿在黑暗之中,深秋的季节已经异常寒冷,晨雾在松柏上面结成一条条雾凇,在漆黑的夜幕之中散发着晦涩的荧光。
首阳山庄的门口之外,有两座用于巡视周围的了望楼。
此时的了望楼底下,两团篝火正在燃烧着,释放着滚烫的热度,驱散周围的寒冷。
负责值班的镇国军坐在最中间,总共有四名,在他们的周围,还围绕着几十名穿着破烂的人。
这些人大多是年轻面孔,浑噩的眼中竟然罕见地带有一丝灵动的感激,他们正是定居在首阳山下的流民。
哦不,现在不应该叫流民了,有了固定住所以及稳定的长工之后,他们已经可以称之为佃农了,首阳山庄的佃农。
饱尝过彻夜寒冷的人,一旦得到些微的温暖,都会感受到百倍的希望和满足。
“你们都回去吧,秦帅是不会收你们的东西的,秦帅也不缺你们的这点东西。”
马元龙看着眼前不断燃烧的篝火说道,今晚正好到他值班。
“你们的好意秦帅心领了,但你们的东西就自己留着吧。”一名镇国军补充道。
自从秦帅让这些流民定居在这里,担任佃农,以及开采盐矿的长工之后,每天都有许多佃农带着自家的东西来到首阳山庄的门口,想要感谢秦帅给予他们的恩惠。
一开始,秦天朗还出来跟这些佃农交谈一番,说一番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云云,但时间一长,架不住越来越多的佃农前来送礼,秦天朗索性就闭门不见了。
十万多名流民,挨个来给他送礼的话,那他得抽出多少时间来应对,他懒得做这种既没有多大意义,又没有多少回报的事情。
“大人,俺们真的很感谢秦大人,如果不是秦大人的话,俺们说不定都饿死在路边了。”
一名憨头憨脑的年轻佃农说着,咧嘴一笑,双手往前一送,又道:
“大人,这是俺娘亲手织的鞋,送给秦大人,俺娘说了,秦大人对俺们有厚恩,俺们不能白吃秦大人的粮食。”
马元龙摇头一笑,说道:“不是说了,秦帅不缺你们的一双鞋,赶紧回去吧,天气怪冷的。”
实际上,在往常的了望楼下面是没有篝火的,值班的镇国军都穿的很保暖,加上了望楼上面防风措施做得很好,在上面压根就不觉得冷。
这两堆篝火并不是为了值班的镇国军设立,而是为了这些佃农设立,如果任由这些佃农在这里呆上一整晚,还真有可能活活冻死。
几十名佃农齐齐摇头,那名憨头憨脑的佃农又道:“俺们知道,俺们都知道,秦大人真的太好了,俺们以后一定努力干活,一天干八个时辰,不,十个时辰!”
马元龙摇头一笑,不再说话。
这些佃农大部分都是大字不识一个,且非常的执拗,非得要送礼,打也打不走,骂也骂不走,跟他们讲道理完全就是对牛弹琴。
所以啊,马元龙也任由这些佃农去了,反正这场的场景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每天都会有,且每天都不重样。
十万多的佃农,就算每天来一百个,那也不知要排到猴年马月去。
……
长孙皇后连夜乔装打扮一番之后,便带着几个贴身侍从出了长安,径直来到首阳山。
来到首阳山的时候,天还未亮,想来帝师还在睡梦之中。
而这正是她想要的效果,在山门之外等待着帝师醒来,如此才能显示出自己的诚意。这样,帝师答应救治二郎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只是……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情况似乎跟自己预料中的不太一样……
为什么?明明是卯时,山门之外却有那么多人围在一起?
细细观看一番,长孙皇后心中震惊了,这些佃农……竟然是来送礼的?
冒着严寒,宁愿在这里彻夜等待,也要给山庄之中的帝师送礼?
所谓眼见为实,听二郎说一百遍关于帝师的事迹,也不如她亲眼看一遍来的印象深刻,这还没见面呢,帝师的恩德就给长孙皇后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又是来送礼的?”马元龙看着缓缓走来的一行人,眼中闪过一抹狐疑。
这行人的穿着虽然朴素,但气质淡雅,看起来完全不像佃农,更像是大户人家的达官贵胄。
只是……达官贵胄在这种时候来这里做什么?
陪同长孙皇后而来的力士往前一步,行礼之后,态度恭敬道:“请问是马元龙马将军吗?”
相似小说推荐
-
大明:废材穿越做狠人 (公子好坏) 番茄vip2021-01-26完结53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后世柴废魂穿到明末穷书生身上,没有爹坑,身无长技,读书也...
-
财富大明 (琅琊老马) 番茄vip2021-04-01完结84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中等生穿越明末,成为崭新的崇祯皇帝。你问他如何开天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