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财富大明 (琅琊老马)


  李永贞吩咐:“走的时候杀掉他们,只有死人才不会乱说话。”
  徐弘基疑问道:“既然要保密,为何要约在官道旁的客栈会面?”
  “此处远离京城,不会轻易被锦衣卫和东厂盯上。而且,我等有必要顺道看下小皇帝改造后的皇庄。”
  徐弘基听后直摇头,如此重大的举动,还是不要节外生枝。
  突然间,他想起来了,负责皇庄建设的太监徐应元是魏忠贤的人,在魏忠贤一伙倒台之后,他并没有立即被牵连,仍旧在皇庄忙碌。
  看来福王府应该是联络到徐应元,拉拢他一起造反。
  徐弘基说道:“我等若悄无声息的走掉,或许不会出什么岔子。若是杀了店掌柜夫妇,恐怕会被当地官府盯上,甚至锦衣卫也会插手,反而暴露了行踪。”
  李永贞想了想,“罢了,反正行动就在眼前,哪怕小皇帝那边知道,到时候也来不及。魏国公,你先介绍下京城里的情况吧!”
  徐弘基轻轻抿了口茶水,说道:“小皇帝将五军都督府交给孙承宗,不止本公的官位丢了,都督府内几百个勋臣受到影响,世袭的官位还在,却丢了差事,没什么油水可捞。
  不止是都督府,六部、五寺、都察院,小皇帝的人上台,丢官者众多,无不是义愤填膺。”
  李永贞出言打断,问道:“勋臣们尚且有些家将仆从,那些丢官的人却手无缚鸡之力,又有何用?”
  徐弘基不同意他的观点,“那些人曾经位高权重,还是有些能量的。再加上勋臣们集合起来,少说能凑出万余人马。
  更何况,还有世子的姑父冉兴让冉大人,他的南城兵马司有军卒五千。待世子统帅各路藩王的队伍杀到城下,咱们里应外合,足以将小皇帝赶下台。”
  李永贞看了眼小福王朱由崧,问道:“世子,你以为如何?”
  朱由崧整日琢磨造反的事,已经有些急不可耐。
  “自然是越早越好!”
  李永贞替他补充道:“听闻小皇帝近几日要去天津的大沽口,我等可以趁他不在京城的时候行动。各地藩王约好时间,到时候一起举事,封锁小皇帝返京的路,再夺取京城登基称帝。”
  徐弘基应道:“那就选九月朔日,小皇帝应该刚刚抵达天津。而且,本公让人查过黄历,这一天行动大吉大利。”
  几人推演一番,觉得九月初一是个恰当的日子。按计划,皇帝这一天应该已经到了天津,次日会与东江总兵毛文龙、海盗头子郑芝龙会面,原计划还要在海上阅兵,然后去徐光启在天津的庄园视察,盘桓两三日启程返回。
  选择这个点行动,全国各地的藩王同时起兵,再隔断皇帝返京的路,加上京城有人里应外合,福王府胜算不小。
  徐弘基问:“世子殿下,还请透个底,让本公心中有数。”
  朱由崧不无得意的介绍道:“从北面的代王到南面的桂王,从东面的鲁王到西面的蜀王,大明朝有头有脸的亲王都会参加,包括陕西的亲王、襄阳的襄王、开封的周王都在其列。”
  徐弘基感慨,如此甚好!
  到了九月朔日,大明朝的十三省两直隶将会烽烟遍地,几乎所有的宗室会一起举起造反的大旗。
  四个人继续讨论,将造反的细节逐个落实,待他们完成全部任务,同时也酒足饭饱,这才分别起身准备离去。
  李永贞到了门口,还是觉得不放心。
  不行!客栈里的人一个都不能留。
  魏国公担心引起官府或厂卫的注意,那又如何呢?
  待他们查清楚,已经过了九月朔日,造反已成事实,还会怕锦衣卫吗?
  他招手喊过两名福王府的侍卫,附耳小声道:“去,杀了店里的夫妻俩,还有那个跑堂的姑娘!”


第73章 暂别黄宗羲
  文华殿内,朱由检与孙承宗、阎鸣泰正在讨论新军招募的事。
  孙承宗负责五军都督府,阎鸣泰是新晋的兵部尚书,他们是帝国军界的核心人物。
  巨幅地图前面,朱由检指着介绍道:“袁崇焕在义乌招募一万人,目前驻扎在杭州城郊训练。卢象升在顺义、昌平等京郊地区招募,人数同样是一万人,取名天雄军。
  孙传庭去陕西五原募集万人,取名秦兵,正在配合洪承畴、陈奇瑜平叛澄城的王二之乱。”
  孙承宗捻着胡须,点头道:“陛下安排甚是妥当,这些新军刚刚招募,需要苦练打磨方能成器。”
  “除了这三支队伍,朕还征召几支队伍入京,一个是辽东的关宁铁骑,一个是秦良玉的白杆军,还有一个是黔国公那边的狼兵。”
  孙承宗迟疑道:“白杆军担负平定云南、贵州土司叛乱的重任,黔国公沐家为国守卫南疆。尤其是关宁铁骑,还要留着对付女真鞑子,陛下万不可轻易调动啊!”
  “先生勿忧,朕每部只调两千人入京,让他们戍卫京城。”
  孙承宗没有再反对,他似乎看懂了皇帝的用意。无论是白杆军、狼兵还是关宁铁骑,都是大明朝的军队,皇帝此举看似小题大做,其实是避免这些队伍的军阀化。
  皇帝重视京营,让黄得功、周遇吉日夜操练。吩咐袁崇焕、卢象升、孙传庭募集新军,再调入关宁铁骑等几支精锐,其用意不言自明。他在固本强元,让朝廷拥有强大的中央军。
  “还有洪承畴、陈奇瑜平叛的队伍,虽然同样是新军,相信经历平定澄城叛乱之后,这支队伍会得到磨练,将来可堪大用。”
  兵部尚书阎鸣泰应道:“相信他们定然不负陛下期望,将来不但可以镇守关中,还能为大明守护三边。”
  朱由检问:“阎爱卿,平叛可有最新的消息。”
  “洪承畴最新的奏疏已经呈交陛下,贼首王二穷途末路,被困在澄城附近一座山内。”
  朱由检忙的脚不沾地,竟然还没打开看这份奏疏,当即吩咐道:“兵部告知洪承畴,叛乱的普通军卒及底层军官均可招降,务必在十日内擒杀王二。若任务按期完成,朕升任他为三边总督、陕西巡抚,召陈奇瑜返京任职。”
  阎鸣泰立即办理,现场留下皇帝和孙承宗。
  孙承宗不无忧虑的说:“陛下招募新军、训练新军,此乃大明强大的开端。只不过,边军若不能裁撤,加上新募的军卒,必然耗费更多的钱粮。”
  朱由检暂时不担心钱粮问题,原因是内帑一千多万交到太仓,加上最近抄了魏忠贤、崔呈秀、客印月等人的家,又赶上今年的秋税纷纷送抵京城,大明财政在短期内没有危机。
  但如果将眼光看远一些,孙承宗的担忧便很有道理。
  边军还在,又招那么多兵,开销会更大。
  朱由检问道:“关于取消军籍、裁撤边军的事宜,先生准备如何?”
  “老臣建议从距离京城最近的蓟州开始,需要召王在晋、李邦华等人相助。”
  “准了!”
  “只是……”
  朱由检见孙承宗面有难色,问道:“先生忧虑的是什么?”
  “军籍是太祖时期定下,大明朝的军户、匠户与农户严格分开,当兵的世代当兵,捕鱼的只能捕鱼。
  做厨子的哪怕做饭难吃,也只能做厨子。想当年,太祖皇帝不无骄傲的说,大明朝不花分文,养活百万大军。哪知道,今日……”
  “先生,今时不同往日,军籍必须废黜,让百姓自由选择,当兵,捕鱼,经商,还是做厨子,他们想做什么做什么。”
  “是啊,现在的军户,哪里还会打仗?军官占了他们的土地,把这些军户当奴隶看,一个人连肚子都塞不饱,又岂会想别的?
  只是,陛下取消军户,甚至裁撤边军,若果真将各城、各堡垒的军卒数量压得那么低,裁撤的这些人,还有他们的家属,有点安置不当,恐引起动乱。”
  朱由检道:“先生所虑甚是,朕已有所打算。这次魏忠贤、客印月等人倒台,京城附近收回大片的土地,再加上顺天府的十几处皇庄,只要是官府掌控的土地,全部用来安置边军和他们的家属。”
  孙承宗不住的点头,原来皇帝早有打算。
  “这些田地的信息,还有房舍、牲畜,朕已命户部登记整理,然后交给先生。请先生仔细测算,是否足够安置军户。
  至于配备的标准,先按每户二十亩地、一头耕牛、房舍一处。如果年满二十没有婆娘,朝廷负责。”
  孙承宗暗自咂舌,皇帝够大方的,甚至连媳妇都给找,你从哪弄来啊?
  “皇宫裁撤宫娥,至少一万人出宫,其中一些有封号的,应该遣散回家,让他们颐养天年。
  还有些普通宫娥,如若不愿去江南做工,又不愿意回家,可以就地分配给军户为妻,彼此生活能有个帮衬。”
  当然了,朱由检还是期望其中有一些热血男儿,偏偏就是想当兵。
  这种人更欢迎,可以去京营报名,择优录取,家里额外再给十亩地。
  孙承宗见皇帝考虑的这么齐全,顿时有了信心,拍着胸脯保证,“既然万事俱备,老臣吩咐王在晋和李邦华立即动身,蓟州的边军裁撤现在就开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