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一开口就震惊众人,他真正想去的是西安。
李国普一肚子的说辞没法说,皇帝总能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朱由检并非故意难为大臣,他有自己的深思熟虑。
同样的,他知道国都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也知道迁都所需耗费的巨大代价。
众人最大的疑问是:“为什么是西安呢?”
西安古称长安,八朝古都,从秦汉开始便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所在,按理说做国都再合理不过。
可李国普等人却不停摇头,他们的怀疑不无道理。
首先,西安的地理位置,以前的确是中心,关中平原是粮食产区,四面都可以防卫。
可时过境迁,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已经变得干旱、冰冷,气候条件远远差于中原,更不能与江南相比。
如果以此为首都,必然会造成人口的大幅度增加,以及驻防军队的增多,还有各地官员频繁往来西安。
要知道陕西已经干旱好几年,去年更是爆发四起大规模的民变。
那么,大量粮食如何输送到西安?军费开支是不是又要猛增?
其次,西安的群众基础不好。以前这里是中华的核心,但随着历史上汉人一批批南迁,包括晋代的衣冠南渡,北宋变成南宋,以及大批草原民族的涌入,西安及所在的陕西其实是多民族混居的局面。
明朝已经建立两百多年,统治的区域大概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山东、河南这样的,府县制度严格,地方管控有力,实行的有效统治。
还有一种便是陕西这种,在主要的大城市西安、汉中等地驻兵,但是在驻兵点之外皇帝的威望有限,实行的类似于点状防御。
有人说,潼关以东,那是大明朝百分百的领土。而潼关以西,大明朝靠的是驻兵,靠的是诸如驿站这种官方机构,皇帝权威在很多地方是被轻视,甚至藐视的。
比陕西统治更薄弱的还有云贵和四川的很多地方,大明朝的流官制度推行多年,但多数区域还是土司做自己的土皇帝,他们在领地内享有足够的自制。
这种状态如果无人改变,土司在原本历史上穿越了整个清朝和民国,一直持续到新中国建立。
朱由检最近夺取青海及大片的草原,实行的“亭长管辖”是土司制度的进化版,相对而言更容易控制。
但是在朝鲜、台湾等地,朱由检一步到位坚持府县制度,在统治权上不做丝毫让步。
西安作为首都,一个是地理位置不行,另一个是群众基础太差,完全不具备成为首都的条件。
朱由检问李国普,“遥想成祖皇帝当年,阁老觉得那时的北京城做首都具备条件吗?”
这句话又中要害,李国普想不到,拿祖训对付人,这是大臣劝谏皇帝惯用的伎俩,原来皇帝早学会了。
想当年,明成祖朱棣坚持将国都迁移到北京,原因是他反叛上台,在南京遭人恨,不如回到封地北平,做京城后改称北京。
中间经历了太多,单单是紫禁城的建成就用了很多年。那时的北京城残破,顶多只算个边关重镇,比今日的“西安”又能强到哪里去?
不等李国普回应,朱由检说出了答案“王守国门”!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句话没错,那时候明朝的主要敌人是蒙古,从南京出发太远了,安排一个统领重兵的将军,那是朱棣不能容忍的。他只能搬家到边关,亲自统领大军征讨草原和大漠。
现在呢,朱由检清醒的认识到,海洋战略决定大明朝的上限,而西北决定了大明朝的下限。
朱由检无比重视走入海洋、走向远方,殖民是大明朝接下来几十年的国策。
但西北是个火药桶,一旦有个风吹草动,都会牵扯帝国巨大的精力。
朱由检提出迁都“西安”,不是要削弱走向海洋的决心,恰恰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让国家可以安心开启殖民模式。
在去年,朱由检那么重视陕西,为陕西耗费大量财力、武力和人力,可依然没有阻止四起大型的民变。
在未来的至少十年里,陕西动乱与否是大明朝发展的晴雨表。
朱由检去西安的第一个理由便是如此。
几位大臣听明白了,他们赞同皇帝的论断。但是,完全可以有其它的方式,而不是非要迁都。
朱由检提出第二个理由,那就是真正的统治。
他要破除陕西“点状防御”的历史,让这个多民族混居的地方真正纳入大明的统治,让陕西和今天的山东、河南,以及南北直隶一样,成为帝国真正的一部分。
至于第三个理由,朱由检说出后分量更足。
现在的大明朝在加速进行民族融合,包括新征服青海、朝鲜及广袤草原,也包括已进行很多年的四川、云贵与两广的西部。
朱由检将国都调整到西安,距离西部、北部距离更近,对于民族政策的掌控更加灵活,如果连陕西都无法安定下来,让生活在这里的羌人、党项人、蒙古人真正的臣服,就不要指望其它地方取得理想的成果。
还有第四个理由,大明朝计划停战修整两到三年,但并不意味着军事方面可以松懈。
朱由检在打败女真、收服科尔沁后没有推行“精兵简政”,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继续补充,让京营的总兵力恢复到与女真开战前的状态,原因在于后面还有很多的战争要打。
以西安为首都,对于向西出玉门关,或者向西南面对藏地,以及向北去西伯利亚,都是当前能做出的最佳选择。
皇帝的话说到这里,大臣们不能只考虑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们必须承认,皇帝是对的。
但李国普发现一个问题,皇帝根本不想迁都,他只是想待在外面……轻易不回去!
那么,皇帝说这么多话是为什么?
第314章 草原大会
极北的草原上,距离格勒珠尔根城有三百多里,据说再走两天能看到贝加尔湖,传说中苏武牧羊的北海。
杨嗣昌与乌克善联合举行草原部落大会,参会者是外喀尔喀的主要贵族,以及附近几百里以内的小部落头领。
大明与科尔沁的联军已经抵达,在附近打了大大小小十余战,每一战都是大获全胜。
以前的时候,中原人听到草原骑兵两腿哆嗦,现在情形完全变了,遇到装备迅雷枪和虎蹲炮的大明骑兵,草原上的马儿两腿哆嗦,马背上的人更是被打服了。
这是现代科技的胜利,也是大明朝辛苦练兵的成果,杨嗣昌代表皇帝在这里立威,让远近各部落清醒的认识到,大明朝的武力是他们难以抵御的。
杨嗣昌在收服科尔沁人之后,将大汗奥巴为首的人送回皇庄,他收获更大的是乌克善,以及由科尔沁人组成的千余名骑兵,他们随着大明军队向北,弥补了明军在草原上的一些劣势。
乌克善是皇帝亲自任命的征西元帅,担负着向北、向西开疆拓土的重任,比杨嗣昌更厉害的是,他在完成任务后是有可能在大明朝封王的人。
杨嗣昌与乌克善联合下了一条命令,召集各部落头领在七日内赶到此地聚集,他们要传达大明皇帝的最新指示。
各部落没有新的出路,最为强盛的外喀尔喀刚刚经历惨败,派出的三万大军被明军打败,余部又在归国途中又被科尔沁的伏兵消灭。
不仅如此,他们的营地遭到科尔沁人的血腥报复,几乎所有男子在战争中死去。
给他们十年八年的发展,小孩子会成长起来,会有更多的子嗣生出,外喀尔喀还能在草原上驰骋,延续蒙古人最后的香火。
但明军不愿意给,他们同样担负很大的风险,在收服科尔沁后一路向北,没有给外喀尔喀任何喘息的机会。
要逃跑吗?一支以女人、孩子和老人为主体的队伍,又能跑去哪里?
当他们打也打不过,跑又不现实的时候,明军发出了召集令,让各部落头领聚集起来商议。
名义上是商议,其实更像是通知。
大明朝让大家来,拿出一个协议,估摸着和科尔沁、青海时差不多,他们的贵族会南下去大明国,过一种据说富足奢侈的生活。剩下的人里设立亭长,每人管辖500户左右。
当然了,大明朝会鼓动大家南下,暂时躲避年复一年的酷寒,以及看不到头的饥荒。
杨嗣昌态度很好,但事实摆在面前,他会妥善处置归顺的部落,绝不让其中任何一人委屈。
与此同时,如果哪个部落不服气,他依然需要军事力量打击对方。
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原本单纯的聚会,外喀尔喀的贵族们商量好了,他们要在商议事情的时候突然动手。
这些蒙古人觉得,只要干掉大明朝的主要将领,这一次的“征服”活动宣布结束,外喀尔喀远离中原,大明朝很难再派出一支队伍劳师远征。
当攻击发动的时候,杨嗣昌有点佩服陈奇瑜的先见之明,这些外喀尔喀人不会轻易屈服,哪怕他们部落里的男人所剩无几。
……
此时的映月湖北岛,朱由检没想到,自己合情合理的说辞,第一个发现自己说谎的不是别人,竟然是性情最为耿直的内阁首辅李国普。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大唐当元帅 (大唐镇国将军) 番茄vip2021-01-01完结104万字 ·9718人在读穿越大唐,许牧还觉醒了战神系统,原本准备靠着系统去建功立...
-
穿越大明做纨绔 (色即是空) 番茄vip2021-10-31完结25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为了救人,大学生叶凡不幸溺亡,醒来后发现穿越到了大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