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的天气冷的比较快,一场秋雨一场凉,相信用不了一两个月,第一场雪会如期而至。
祖大寿问身边的吴襄,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以前依仗手下的精锐骑兵,可是在昨日这场与女真的较量中落败。
吴襄没有被重点针对,伤亡不算多。但祖大寿的关宁铁骑是敌人的主要打击目标,经过激战后幸存的只有两千多,除去伤病最多还有一半能上阵杀敌。
这点人马别说攻城了,人家打开城门你都未必敢进。
皇帝限期破城的任务无法完成,出路何在?
吴襄建议,咱们老老实实归营吧,不管什么处罚,坦然接受便好。
“如果是砍头呢?”
面对祖大寿的问题,吴襄并不能否认这种可能性。
严格说起来,他俩罪过不小,直接导致袁可立伏击女真人的失败,继而是明军在辽阳大战中的被动,然后又与皇太极眉来眼去,在沈阳城外犹豫不决。
因为他们惨死的军卒甚多,难道还不应该斩首示众吗?
“不行,我等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投降女真,要么攻下沉阳立下大功。”
吴襄告诉他,“你说的是一条路,皇太极自身难保,你投降女真还有何用?再者说,就凭手底下这点人马,皇太极未必理会你。”
“你的意思是只剩攻破沈阳城一条路?”
吴襄手底下还有不少人,双方加起来倒是有点希望。
趁着皇太极带军离开,以及察哈尔军没有做好准备,我等速速攻城,希望能够立下大功,以求皇帝陛下宽恕。
军卒来报,察哈尔军统领粆图求见。
祖大寿与吴襄迎到营外,他俩见到了粆图,一个察哈尔人。
粆图与他们客套了几句,一同进了营帐。在这次与皇太极的拼斗中,受伤最大的是祖大寿的关宁铁骑,察哈尔军后来参战,女真碰到没多久便退了,因此察哈尔军的主力并没有太严重的损失。
粆图并不多说废话,问道:“祖将军与吴将军是否想要破城的首功?”
因为爵位,祖大寿称呼他,“国公请讲!”
粆图倒是不太在乎爵位,还是很客气的说:“我与叔父已在青海立下大功,被陛下册封公爵。因此,攻破沈阳的功劳送给两位将军,不知意下如何?”
祖大寿问:“国公这是何意?”
“并无他意,你有攻城器械,我有军卒,你我联手破城,功劳算两位将军的。”
粆图表明态度,不是来抢你的军功。但是,请将云梯、冲车、大炮贡献出来,我军的兵卒负责攻城,待城破后功劳归你。
这样一来,察哈尔军得到急需的东西,将军有了战功,皇帝那边也高兴,如此完美的结局不是我等共同期盼的吗?
吴襄给祖大寿使眼色,可以同意了,我们没别的路。
祖大寿一直提防察哈尔人抢功,没想到人家如此大度,根本不和她在乎。
这等胸襟,这种格局,祖大寿自愧不如。
粆图怕他拒绝,再次退了一步,说道:“我军可参照袁督师攻克辽阳,由察哈尔军佯攻,两位将军带领所部偷袭其它位置得手,如何?”
祖大寿再不答应说不过去了,人家情愿做你的助手,让攻入城池的荣耀加在你身上,还想怎么着?天底下有几个人这般帮忙的?
祖大寿握住粆图的手,双手摇晃了几下,很显然在最近连受打击的情况下,居然还有粆图这等实在人争着抢着帮忙。
他倒不是握手,现在还没有这个礼仪,只是压抑着激动表达谢意。
送信的人到了,传达皇帝的旨意。
因为是军营,皇帝特许可以站着接旨。
圣旨上说,沈阳城外一战虽伤亡惨重,却能与之死战而不退,无论是察哈尔军还是关宁军都表现的不错。
现如今,皇太极暂时偃旗息鼓,我军恰好要抓住这个时机,尽早攻下沉阳城,让皇太极无家可归。
圣旨命令,祖大寿为帅,统领吴襄部、察哈尔军共同攻城。
粆图很佩服皇帝敏锐的觉察,似乎是看透了祖大寿的心中想法,给他统帅权,让他放心的进攻,用攻克沈阳的战功抵消前面犯过的错误。
粆图并不担心察哈尔军被利用,皇帝虽然让他听命于祖大寿,却仅仅在攻取沈阳城这件事情上,不涉其它。
大战一触即发,明军并非最好的状态,城内已经常见人吃人的惨状,三天后的沈阳是什么样子的,皇太极会不会赶回来救援,到时候孰胜孰败,一切都还是未知。
第288章 负荆请罪
同样的战术第二次使用,察哈尔军的进攻让城内守兵非常吃力,当他们全力以赴的抵抗时,另一侧的祖大寿和吴襄发动进攻,成功的攀登城墙,发起一场近身肉搏战。
沈阳城内没有太多女真守兵,而且他们已经忍饥挨饿很久,战斗力较之往常降低了许多。
城门开了,祖大寿骑马到了街头,他看见倒在地上女真军卒的尸首,也看到家家户户紧闭的房门。
有军卒恶狠狠的踢开一家,却发现主人已经死去有几天。不是因为战乱,而是饿死的。
祖大寿直奔沈阳城内的“皇宫”,按照皇帝此前在信上提起的,他要保全皇太极及女真贵族的家眷。
一方面,祖大寿开始写奏疏报捷。另一方面,他命令把军粮分给百姓,以及沈阳皇宫里住的那些女人们。
吴襄对他说,总算不用死了,我等二人要感激察哈尔人的帮助。
可不是嘛,要不是粆图和岱青的鼎力相助,他俩无论如何也打不进沈阳城。
吴襄感叹,“我等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今想来悔之晚矣!”
祖大寿也不得不承认,“相比于察哈尔,身为汉人,却行鸡鸣狗盗之事,我祖大寿愧疚啊!”
“因我等离去,导致袁督师的伏击失败,数千军中兄弟受此连累。辽阳之战,两方势均力敌,正是因为我等不在,方才造成损失惨重。”
祖大寿也说,“围住沈阳,若是早早攻打,也不至于贻误战机,导致后来被皇太极袭击,还是我等之过错。”
再看人家察哈尔军,身为异民族,却讲究信义,夺取青海后交由大明朝统治,并协助出台长期稳固统治的办法。
等粆图和岱青率军抵达沈阳,二话不说就去进攻,没有任何小肚鸡肠的算计。
这是何等的胸襟,察哈尔人尚且如此,祖大寿与吴襄能不羞愧吗?
等到封锁“沈阳皇宫”,安置好城内百姓,祖大寿和吴襄到了城门口,他俩光着膀子,后背插了荆条,跪在地上等着皇帝前来。
朱由检是第二天方才抵达的,既然沈阳继辽阳之后归了大明,从战略角度考虑,他们再加把劲,便能将女真赶出这片区域,以前的营寨便不再需要。
在城门口,他看到跪地认错的祖大寿和吴襄。
朱由检没有理会,径直走了过去,只是吩咐身边的王承恩,让他们准备好了进城来见。
朱由检选择直奔皇宫,他要坐一坐皇太极的龙椅,尝试下与紫禁城的是否相同。
刚坐下没多久,王承恩禀告,祖大寿和吴襄来了。
“进来吧!”
两人还是光着膀子,背着荆条,这是战国时期廉颇见蔺相如的规格。
朱由检挥了挥手,别弄那些虚头巴脑的,摘下来,穿好衣服。
祖大寿和吴襄面露尴尬,还是照皇帝吩咐的做,垂手侍立在旁边,不知如何开口?
朱由检望着他俩,问道:“尔等知罪?”
两人跪倒在地,罪该万死!
“关宁铁骑为什么强?”
这个问题让两人一愣,在最近几年,关宁铁骑被认为是大明朝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出尽了风头。
朱由检仅仅抽调两千人,交由曹变蛟率领立下不少战功,每一仗都是大明朝压箱底的利器。
祖大寿想了想,回答:“关宁铁骑训练有素,马匹及配备都是最好的,又有城头上的大炮支援,因此每战都表现突出。”
朱由检却摇了摇头,问吴襄,“你说呢?”
吴襄回答:“关宁铁骑三军用命,无论将帅还是军卒都能同心协力,这是破敌取胜的关键。”
答案有点接近了,但是还有距离。
“关宁铁骑之所以强,一开始源于孙承宗孙先生当初说的那句话,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
祖大寿和吴襄都算辽人,辽人中最大的地主,在此耕种的都是辽人。
而关宁铁骑由这些人组成,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自己的,遇到女真来袭自然会拼了命守卫,这是关宁铁骑强大的原因,也能说明为什么外来军队总是想逃走。
问题出在他们的“尾大不掉”上,朝廷用于辽东的军费每年攀升,却不见他们有何收复国土的动作。
原因在于他们小富即安,自己小日子过好了,整日盘算怎么向朝廷多要军饷和赏赐。
长此以往,帝国财政将因此崩溃,辽东战事却难有进展。
更恐怖的,像祖大寿这样的将领越来越像军阀,他们有土地,有人口,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朝廷要倚仗他们,难免会滋生这些人的骄狂。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大唐当元帅 (大唐镇国将军) 番茄vip2021-01-01完结104万字 ·9718人在读穿越大唐,许牧还觉醒了战神系统,原本准备靠着系统去建功立...
-
穿越大明做纨绔 (色即是空) 番茄vip2021-10-31完结25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为了救人,大学生叶凡不幸溺亡,醒来后发现穿越到了大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