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可立摇头,祖大寿的手底下是关宁铁骑,除了两千人入关加入京营,剩下的是关宁军的绝对骨干,是他们非常稀罕的骑兵力量。
袁可立不想冒险,因为稳扎稳打足以取胜,何必多此一举?
祖大寿却道:“只要沈阳城还在女真手中,我军便不敢说大获全胜。辽阳城破,督师发现守军颇有实力,这说明什么?”
说明皇太极非常了解袁可立,他算准了袁可立会进攻辽阳,而不是沈阳。
因此在这里布置大量的守军,那沈阳的防卫便不会比这里强,很可能只是虚张声势。
袁可立依旧不同意,少了这五千骑兵,万一皇太极在此期间真的来了,那关宁军将缺失对抗的资本。
关宁铁骑可以出城,但只是滋扰地方,并不能走远。
在辽阳城向外的道路上,关宁军设下埋伏,到时给长途跋涉返回的皇太极一个惊喜。
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关宁铁骑要赶赴战场,否则行动不可能成功。
祖大寿出来时气坏了,这个袁督师只想着自己,没想过让将领立功。
夺下沉阳城,那该是多大的功劳,足够青史留名了吧?
这时,他看到吴襄过来,他们是实在亲戚,一个是吴三桂的舅舅,一个是吴三桂的父亲,两家联手便是大半个辽东贵族。
皇帝迁走辽东百姓,他们便失去种田的人,也算是失去了土地,重新变成只能靠朝廷拨付钱粮的纯粹军人。
当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并寻求解决办法的时候,发现好像已经晚了。
后来袁可立赶到,他们意识到彻底完蛋,这是个睿智的老人家,他会让将领更加像将领。
祖大寿有一种紧迫感,以前在辽东有兵有粮,他们是关宁贵族,借着打仗揽获钱财是潜规则,自己种田是大地主。
现在好日子到了,他们要想继续富贵,唯有立下更大的功劳。
祖大寿早已盯上沈阳城,在袁可立耐心轰炸辽阳城门的时候,他已经数次提出,能否派他奇袭沈阳城。
袁可立用各种借口拒绝,让祖大寿越来越不高兴。
关宁军的核心是他统领的关宁铁骑,既然有机会出城,不如就此别过,待攻下沉阳城,功劳远大于过错,相信皇帝也不会怪罪。
吴襄作为亲戚,也是与祖大寿相同背景的“军事贵族”,他愿意积极配合,他们两家联手,已经是一万多的兵力,攻下沉阳城不在话下。
第272章 五大优势
皇太极返回的速度超出想象,辽阳城的伏兵布置没多久,他已经率领三万大军杀到。
伏兵打了皇太极一个措手不及,无奈后继乏力,他们只是起到阻碍的作用,然后便需要退回辽阳城。
这时候,伏兵才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掩护他们撤退的关宁铁骑不在,那种层层叠叠的拦阻根本没有。
他们陷入苦战,最后死伤惨重,幸亏城内紧急派出大军接应,方才有部分人退回城内。
城里的袁可立气得半天没说话,祖大寿和吴襄竟自作主张去了沈阳,负责布置埋伏的孙应元发现问题后连忙汇报,袁可立只能紧急补救,将损失降到最低。
这原本是占据优势的伏击,结果差点把肉送对方嘴里。
袁可立一方面怪祖大寿和吴襄,是这两个家伙贪功冒进造成的恶果。
另一方面,袁可立进一步改观对皇太极的看法。不得不说,他是个杰出的将领,行军速度之快完全超出想象。
发生的已经发生,失去的也已经失去,袁可立迅速与手下将领商议,立即做出新的决策。
首先,全部兵力收回辽阳城内,加快城墙修复,做长期守城的准备。
其次,迅速向皇帝做出汇报,邸报由他亲自来写,告知皇帝稳步推进,辽阳城内的粮草足够两个月,根本不着急解围。
第三,派人告知祖大寿和吴襄,皇太极已经抵达辽阳,让他们小心谨慎,相机行事。
陈奇瑜作为主要的谋士,他认可袁可立做出的决定。尤其是针对祖大寿和吴襄,他们的行为目无军纪,理应受到严惩。
袁可立虽然生气,却不想逼反了他们,只能好言劝慰,让他们保住这支队伍。
……
行进中的朱由检已经抵达大凌河畔,这里有袁可立修好的浮桥,以及安排此处的守卫。
朱由检并不犹豫,命令军队迅速过河。
这时候,他得到来自辽阳城的消息,前两天还是个好像消息,明朝收复了重镇辽阳。
而今天便是失利,派出埋伏的军队受到重创,死伤三千余人。
更糟的是祖大寿和吴襄,完全不管军纪帅令,私自带领一万余人去了沈阳。
皇太极的大军兵临城下,继续向前很可能是一场恶战。
朱由检并不惧怕,论人数是对方的好几倍,装备先进的多,这种状态不能怂。
袁可立在信中言辞恳切,为自己的失利表示歉意,希望朝廷能降旨处罚。
同时,他反复提到女真骑兵在野战中的优势,希望皇帝能稳步推进,立足于不败之地。
朱由检不会处罚,他发出第一道旨意,表扬袁可立及属下攻下辽阳的壮举,参与此战的将士统统都有奖赏。
在旨意中,他同样劝袁可立小心,准确判断好形势,不要被女真人诱惑出城。
接着,朱由检派人带旨意寻找吴襄和祖大寿,表示不遵帅令的行为必须处罚,但是给他们戴罪立功的机会,不管是沈阳、赫图阿拉,还是什么城市,利用关宁铁骑灵动快速的特点,能打的打,不能打的就算,主要目标是搅乱女真的后方,最重要的是阻截皇太极主力的后勤供给。
安排完这些,朱由检要考虑向前进军的事。
最近这段日子,朱由检脑海中多次浮现皇太极的影子。他没有见过皇太极,但是看过锦衣卫画回来的图像。
他应该身材高大,腰很粗,肩很宽,挺长的一张脸,眼神特犀利。
这个对手不得了,在开战之前,朱由检认定对方不会有作为。
哪知道皇太极的表现让人惊艳,面对东侧的毛文龙和朝鲜军,他几乎是兵不血刃,利用自己埋好的伏笔,极短的时间完成战略任务。
所以当皇太极顺利回师的时候,像袁可立这样的老狐狸感觉不可思议,他怎么这么快?
还不止是快,最牛的是几乎毫发无损,把毛文龙打成那样,朝鲜国的城池一个接一个丢,女真居然不怎么死人,反而是掳掠不少的粮食、奴仆和牲畜,还有尚可喜等一帮汉奸投降。
也就是说,如果皇太极全部兵马返回的话,这是一支比出征前更强大的军队。
至少从前半段战事来看,皇太极的表现几乎满分。
朱由检面对如此强大的皇太极,他怎敢不小心翼翼。
他问过大臣一个问题,大明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又在哪里。
大臣们回答的很踊跃,但几乎都是夸赞大明朝,吹嘘皇帝,并没有清醒的认识自己的缺点。
朱由检最后做了总结,大明朝的优势很多,但关键的有五点。
第一,国力强盛。无论人口还是土地都几十倍于女真,这是帝国和地方的区别,通常情况下不可同日而语。
因为国力更强,大明可以有更多的军队,更好的粮草供应。
第二,民心所向。随着大明朝“永不加赋”、“放宽户口及地方管制”、“迁徙并妥善安置百姓”、“鼓励工商”、“打倒朱姓皇室”、“吏治改革”、“规范食盐售卖”等一系列措施,大明百姓对官府的印象已经极大改观。
反观女真,视汉人为奴仆,动辄打骂乃至杀害,这两年针对性出台“逃人法”,严厉打击逃亡百姓,彼此间谁得民心一目了然。
可以说,自从朱由检登基,在辽东努力经营的就是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三,水路占据压倒性优势。不管是环渤海,还是大凌河、鸭绿江等河流之上,明军水师的威力是女真难以比拟的。
所以,女真攻占觉华岛只能是冬天海面结冰之时。其余的大多数时候,大明可以借助水路优势,在调配军队、供应粮草方面随心所欲。
第四,朋友多敌人少。在外交方面,因为吞并察哈尔、结盟科尔沁,加上朝鲜一直以来的顺从,大明朝对女真形成包围之势,这个优势将严重的限制女真,让他们出门 就是敌人。
第五,科技与文化的碾压。朱由检上台后重视科研,在顺义皇庄建造军事、历法、制造业、手工业等各种科研基地,在徐光启等人与西洋传教士的努力下,已经取得很多的成果,经济上增加国家收入,军事上直接助力辽东战事,这是女真人难以比拟的。
有了这五点优势,朱由检仍然小心谨慎,因为大明同样有明显的短板。
朱由检想和手下的将领分享,认识自己的缺点,如何克服它,取长补短,趋利避害,这是他战胜皇太极的关键。
王承恩走了进来,在朱由检耳边说了几句。
朱由检疑惑道:“她怎么来了?”
第273章 五大劣势
来的是海兰珠,大明朝名正言顺的皇贵妃。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大唐当元帅 (大唐镇国将军) 番茄vip2021-01-01完结104万字 ·9718人在读穿越大唐,许牧还觉醒了战神系统,原本准备靠着系统去建功立...
-
穿越大明做纨绔 (色即是空) 番茄vip2021-10-31完结25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为了救人,大学生叶凡不幸溺亡,醒来后发现穿越到了大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