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专职负责通往各处的道路的修缮,以及其他的一些调度。
教育部,专门负责管理整个洛阳城的教育事务。
而且唐闲对整个洛阳城的教育进行了重新的规划。
可以说,经过唐闲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整个洛阳都督府的管理效率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
而且很多事情有了专职人员负责之后,工作就会做得更加细致。
唐闲还将后世的户籍制度引入了洛阳城,在整个洛阳城范围内进行了大范围的户籍登记。
算是对洛阳城的人口状况进行了一个大致的摸底。
唐闲的一番改革,李承干都是全程看着,毕竟这天下未来大概率是他的。
至少现在他这个太子的概率要大很多。
唐闲也不知道这个被他改得面目全非的历史,是否还会按照原来的轨迹继续前行。
晚上,唐闲将李承干叫到了院子里面。
“怎么样,最近都学习到了些什么东西?”
毕竟是李世民扔过来培养的接班人,好歹唐闲还是要给些面子的。
李承干最近跟着唐闲可谓是进步飞快。
以前跟着其他老师吧,总感觉讲得那些东西都是虚的,落不了地。
可是跟着唐闲可不一样,唐闲虽然什么都不说,但是做事情,讲思路这些都没有避开他。
通过唐闲的讲解,他自然而然的就将很多东西搞清楚了。
当然还是有很多东西不明白。
听到唐闲的提问,要是以前的李承干估计是张口就来。
可是现在他不敢了,尤其是面对唐闲的时候。
因为他亲眼目睹了唐闲教那些下属工作的时候,或者说是提问的时候,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想清楚了再说,不要信口雌黄,你们是给老百姓服务的,不是给他们添乱的。”
在至少数十人被唐闲一顿训斥之后,整个洛阳城的政府管理机构里面很多人已经有了一句口头禅“想清楚了再说……”
甚至是这句话很快就传出了政府的大院,整个洛阳城特别是那些商业主,完美的将这句话借鉴过来了。
而且这些人还更加露骨的拍着唐闲的马屁“还是唐大人那句话,想清楚了再说……”
一时间整个洛阳城竟然开始流传着唐闲语录了,这是唐闲万万没有想到的。
李承干这一想,思想就飘得有些远了。
唐闲见这小子半天不开口,再次催促道。
“在想什么,说话啊,不要怕说错,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李承干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
“第一,进行机构改革之后,整个洛阳城的管理机构变得职责清晰,老百姓办事情也知道去找谁了,再不像以前那样,老百姓办事都不知道找谁。”
第一条就看到了改革的好处,孺子可教也。
唐闲示意李承干继续。
“第二,各部门职责划分开了以后,政府的工作也变得更加清晰,可以更好的制定工作规划,为城市的发展做更长远的打算……”
这个话里面的很多词语李承干以前是不知道的,这都是最近跟着唐闲学习到的新词。
由于这些词非常的简单明了,所以基本上李承干理解了意思之后,很快就能拿来用。
加上如今的李承干也是经过不少高人教导,脑子里面的理论是非常丰富的。
现在有机会以旁观者的身份去看,去听,自然就能够逐渐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某种程度的结合。
李承干一口气说了十多条,这说明这些日子跟着唐闲学习他是真的学进去了。
心得说完了以后,李承干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唐……教官!”
“直接叫我唐闲就行了……”
“好,唐闲,有几个问题我想要请教你。”唐闲摆了摆手,示意他直接说。
“首先,你这样的机构设置之后,人员势必大幅增加,这就涉及到开支的增加,洛阳都督府如何来解决这个开支的问题。”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可是如果你去财政部多待几天回来,你就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不过既然问到这里了,我还是给你说一下。”
“就目前的这些情况来看,政府的收入主要是来自税收,这一块我们现在已经在加大整治,以往洛阳城的那些商户都是遭到不同势力的盘剥,他们缴纳了大量的保护费,而原本这些应该是属于政府的税收。”
“政府给商户制定税率,商户按时纳税,政府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这样一来形成统一的管理。
而且由于政府收税必然比那些恶霸门阀低得多,商户就能够赚到更多的利润,然后他们就能够把生意做得更大,从而贡献更多的税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第二,洛阳都督府这边已经着手收回盐铁经营权,以后这两样东西只能是洛阳府经营,这样一来又是一笔收入来源。”
“另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关系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生意,政府都可以成立商铺来进行经营,这些都算是洛阳府的收入。”
“总之,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构和制度之后,整个社会的效率就会提高,这样整体的经济就是向前发展的。”
唐闲的话里面信息量非常大,李承干跟着一边听,一边在脑海中设想这样的场景。
越想越是觉得唐闲这个人深不可测,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真是太多了。
接下来李承干再次提出了其他的一些问题,唐闲也都一一进行了解答。
“好了,时间也不早了,回去以后将今晚的谈话整理出来,给你老子弄一份回去,在你这里算是作业,我可不敢去给你老子讲课。”
听到唐闲这样说,李承干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唐闲有这么多的好主意,不给朝廷说了。
“好的,没问题,一会儿回去我就整理。”
“恩,你也跟着我跑了一个月了,接下来我有其他的事情要去做,不方便你跟着,你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到下面每个部门去学习,还要做事,暂时每个部门先呆一个月,只有熟悉了基层的工作情况,你才知道老百姓在想什么,明白了老百姓想什么,你也就知道如何去管理一个国家了。”
唐闲在说这些东西的时候,李承干都是非常谦虚的拿着本子在做记录。
以前李承干只是觉得唐闲是单纯的武力值厉害,没想到越是接触,越是觉得唐闲的可怕。
难怪自己老爹要自己多向唐闲学习,而且言语中颇为推崇唐闲这个人。
“我知道了,你放心,我会好好学习的。”
李承干拍着胸脯回答道,可以说是从来没有如此的郑重过。
第282章 扩张之路
第二天晚些时候,李世民收到了两份来自洛阳的上书。
一份是唐闲的,一份是李承干的。
李承干的这一份李世民暂时先放在了一边,他拿起唐闲的那一份看起来。
唐闲在这份奏疏中提出了剿灭吐谷浑,高丽,倭国的具体操作步骤和细节。
对付哪一个要用什么人,该如何进攻,这些都有了规划。
一份奏疏看下来,李世民心中算是有底了。
如果按照唐闲的战略设想,哪怕是现在手上没有如此先进的武器,同样能够取得战役的胜利。
李世民反复将奏疏看了几遍,在其中一些地方进行了批注,毕竟李世民也是这个时代最卓越的军事家,唐闲虽然是占了信息的先手,可是要说到实战,忽略武器装备的对比,大兵团作战,唐闲真不敢说就稳盈李世民。
将唐闲的奏疏看完之后,李世民这才拿起李承干的奏疏看了起来。
这一看不要紧,看完之后李世民打死都不相信这是自己的那个儿子能够写出来的东西。
整份奏疏看下来逻辑非常清楚,其中某些地方不全面的还有批注,很明显这是唐闲加上去的。
这样的话,这一份奏疏就必然出自李承干的手笔了。
这一下是彻底惊艳到了李世民。
李承干以前的上书他也看过,有板有眼的,很多时候都是刻意追求辞藻的华丽,在表达意思方面却欠缺了火候。
当时这一份奏疏看下来,风格与以前完全不同,整个奏疏可以说是用最简单直白的话在表达自己的意思。
而且意思表述非常清楚。
不仅是李世民,哪怕是随便来一个人,也都能够看懂里面写得是什么。
“没想到短短一个月,太子竟然进步如此之大,看来朕这一步算是走得无比的精明,之前那些老学究还担心太子被唐闲带坏了,终究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唐闲的才能岂是这些整天只知道咬文嚼字的老学究可以丈量的,洛阳府经过唐闲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整个城市变得生机勃勃,也需要不了多久,洛阳城的规模将会超过长安也说不一定。”
看到这一份奏疏,李世民那是心里非常的欣慰的。
他的皇位是如何来的,在大唐基本上人尽皆知,正是因为有这种情况,所以接班人的问题一直都是李世民心中压着的一块大石头。
现在李承干的成长,让李世民看到了希望,假以时日自己能够顺利交班。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大明做纨绔 (色即是空) 番茄vip2021-10-31完结25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为了救人,大学生叶凡不幸溺亡,醒来后发现穿越到了大明帝...
-
残隋演义 (木头视点) 番茄vip2019-07-31完结42.4万字 ·8446人在读《残隋演义》,以隋末天下豪杰和历史事件为脉络,重新梳理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