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帝国 (爱历史的小蜗牛)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爱历史的小蜗牛
- 入库:04.13
傅清沉默了许久,才转过身来看向姜朋满脸坚定的说道:“越是这样,我们就越不能着急,我们要等,等他们露出马脚。明日开始,你继续从赈灾粮一事入手,查下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将石达手下的护卫都派出去,暗中到各府去查,我就不信什么也查不到。”
“那各府内的账单怎么办?”
“由我来亲自查。”
“可这么多地方,大人如何一次查清楚?”
姜朋一脸不解的问道,各府都有各府的账单,想要查清楚就要一个府一个府的查,这样查下去,单纯依靠傅清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傅清脸上却神秘一笑道:“放心,我自有办法,这才是我给他们的措手不及。”
姜朋虽然很想知道傅清说的是什么,但也并没有多问,只是点了点头。
却听到傅清再次说道:“你那边,谭经此人是一个突破口,只要突破了谭经,很多事情我们也都会知道。
在干清宫的时候,关于湖州府官员的供词,我总感觉哪里少了一些,可有说不出来,你要多注意些。”
“是大人,下官知道了。”
二人的谈话很快便结束了,天色也彻底黑了起来。
随着浙江内的官员抱成一团,傅清等人在浙江的行动是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静等喻思恂等人露出马脚。
九月底,马上就要进入十月份了,漠北方向,随着卢象升的进驻,漠北开启了和奴儿干不同的模式,一座座大城在草原上被建造起来。
各部落已经全部归降了明军,卢象升将牧场按照朝廷的旨意,分发给草原之上的牧民,不再按照部落而划分,而是改为按人数划分。
这些被划分牧场的牧民,不用再向他们原本的部落族长等进贡东西,会有朝廷派遣的管理官员,负责向他们收纳赋税,然后上交各城。
至于吉根、特古纳等人,虽然成为了各城的城主,但是却没有任何的权力,城内的人员以及将士,全部由大明派遣的官员管理。
明朝对于吉根这些贵族势力也是非常慷慨的,为他们分发了大量的牧场,只是他们手中的勇士,都成为了各城的守军。
同时,每户牧民男丁都要服兵役、劳役,为大明效力,他们有些会被直接派往明朝内地,加入到明军各地大军当中。
崇祯更是将藏族喇嘛教迁移到了草原,采用清朝的办法,只要草原男子愿意成为僧侣,就会被免除劳役和赋税。
第820章 海贸
对于大明朝廷作出的动作,自然遭到了特古纳等部落贵族势力的反对,他们大声疾呼明军欺骗了他们,不仅没有兑现之前的承诺,还剥夺了他们作为大汗的权利,同时毁灭了他们的部落。
只是,他们现在反对却有些晚了,面对已经得到利益的牧民,他们自然不愿意再回到之前的生活,以前无论养多少牛羊马,都是要献给部落的。
现在则不一样,他们只需要向大明缴纳一定的赋税,虽然也很多,但比之前要好了许多,他们可以不用担心生命在收到威胁。
就这样,已经得到好处的牧民,面对他们昔日的大汗,第一次说出了反对两个字,面对这些素不相识的部落贵族,卢象升自然没有什么好感。
一开始,他刚刚来到漠北,就想要处理这些人了,只是因为这些人和朝廷有协议,自己不好动手,现在这些人先对大明动手了,他自然也就不客气了。
一下斩杀了上百名闹事的贵族,收回了他们此前被分发的牧场,这让原本不停闹腾的一些贵族,瞬间老实了下来,只能乖乖接受明军说出的条件。
不过对此草原的情况,还是要一段时间的融合才行,随着河套等地区的官道不断的被修建完成,各省的商人,也开始陆续向草原赶去。
对于卢象升,崇祯可谓是非常信任,无论做什么都是全力支持。
时间飞逝而过,很快,北京城的天空便降起了大雪,崇祯十一年即将就要过去了。
十二月初,北京城清晨,天空并没有下雪,但地上的积雪已经有了不少,京城内是人来人往,路两边满是来往的商贩,好不热闹。
一身便衣的崇祯走在大街上,身旁则是王承恩、曹变蛟、马懋才三人,崇祯走在前面,正不断的打量着四周的情况。
京城内百姓的生活是比之前要好了许多,只是崇祯依旧有些不满,对于来自现代的他来说,这样的生活是很难维持百姓生活的,现在局势已经稳定了,他要开始彻底变革了。
改革的第一步,那就是挣更多的钱,维持朝廷的运转,才能彻底的免除农业税。
想到这里,崇祯不由的对着身边的马懋才问道:“懋才。”
马懋才被崇祯的称呼弄的一愣,但还是及时了反应了过来,急忙上前说道:“皇上,臣在。”
“叫我公子就行了。”
“是,皇……公子。”
“目前朝廷设立的港口有几个?收益如何?”
马懋才略微想了一下,急忙说道:“回公子,目前还只有你亲自设定的一个,每年净流入大明的银子已有上千万两,朝廷收取的海贸税每年也有二三百万。
世界各地的商人都希望同大明建立长久的贸易往来,只是朝廷开放的港口并不大,所以极大的限制了海贸的发展。”
“我大明的什么货物是洋人最喜欢的?”
“瓷器、茶叶、丝绸,非常受到南洋商人的喜爱,且价格非常之高。他们主要是拿一些金银和粮食来换,且……”
马懋才将自己所知道的全部说了出来,给崇祯讲的非常清楚。
“我准备全面取消禁海令,你以为如何?”崇祯看了眼马懋才,边走边说道。
马懋才先是一愣,随即便是满脸欣喜,他早就有意上奏崇祯取消禁海令,只有这样,大明的海贸就能彻底的放开,到时候户部每年的收入将会大大提升,大明也将不会进入缺钱的地步。
“臣赞同,只是一旦取消禁海令,必会造成很多海贸走私的发生。”马懋才略微有些担忧的说道。
崇祯却摆了摆手,笑道:“难道现在就没有走私的吗?恐怕不少,只是有人在背后支持罢了!”
“皇子,这……”马懋才略带震惊的看着崇祯,他没想到崇祯竟然连这都知道。
崇祯叹息了一声,笑着摇头说道:“堵不如疏啊!昔日我们是没有强大的海上力量可以保证海贸的安全,甚至还会遭到海盗的袭击。
现在,水师、海军各大舰队都已经成立,且正在逐步形成战斗力,朕就没有什么好担忧的。
海贸对大明的发展非常有利,多同外界沟通,看看外面的世界,对我大明而言利大于弊。”
“皇上圣明。”
“回去之后,你写一份详细的奏折递上来,这件事已经拖了许久,不能再拖了。”
“是皇上,臣记住了。只是臣还有一事担忧?”马懋才有些犹豫的跟着崇祯说道。
“什么事情?”崇祯头也不回的问道。
马懋才小心翼翼的说道:“就是郑家,郑家船队在西南沿海依旧是强大的,这次设立的港口,是否要绕过郑家船队的势力范围?”
崇祯却突然脸色变得严肃了,只见他转身看向马懋才,一脸正色道:“不,这次不仅不能绕过郑家,还要在他们的势力范围之内,开设至少两个港口。
朕就是要看看,现在的郑家对大明到底是不是忠心的?”
“可是臣担心……”
“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朕会密旨给身在两广的洪承畴以及水师都督张大可,让他们做好准备。
不战则罢!一战要做到有必胜的把握。”崇祯一脸坚定的说道。
他的帝国,怎么会允许有人在里面称王称霸,现在的的大明岂是昔日可比的,比郑家强大几十倍的敌人他都击败了,更别说郑家了。
强大的国力是他自信的根本,否则他怎么会敢一次次主动发起战争。
逛着逛着,崇祯便感觉有些累了,在几人的保护下,返回了紫禁城,相比较于外面的热热闹闹,崇祯刚一回到紫禁城,便感觉静的让人有些难受。
崇祯只得将精力放在朝政的事情上,看向一旁的王承恩道:“最近有没有浙江传来的消息?”
“回主子,还没有。”
崇祯眉头一邹,喃喃说道:“看来傅清等人在浙江遇到了困难了,否则不会这么就都没有什么消息传来。”
见崇祯如此担心,王承恩不由说道:“主子,是否要派人去问一下?”
“不用,既然派他们去了,就要相信他们,恐怕现在的他们也停着急的,我们就不要催促他们了。”崇祯摇了摇头说道。
“是主子……”
第821章 傅清的焦急
正如崇祯所说的一般,傅清方面此时也是焦躁不已,距离他们来到浙江已经二个多月的时间了,依旧是毫无进展。
浙江内的各府官员铁桶一块,同时也特别警惕,只要稍有不慎被查出蛛丝马迹,立即就会有人站出来顶罪,这让傅清一时间有些难以应对;
朝廷方面,皇上虽然没有催促什么,但傅清一向举轻若重,这毕竟是监察局组建以来第一次出京做事,总不能空手而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