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帝国 (爱历史的小蜗牛)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爱历史的小蜗牛
- 入库:04.13
北京城门外,虽然是大雪纷飞,但依旧是人声鼎沸,百姓们盯着暴雪,出现在了京城街道的两旁,崇祯率领文武百官亲自来到了城门口,迎接张世泽等人。
不多时,远处,张世泽等人身骑高头大马,一身甲胄满脸威严的向城门这边走了过来。
队伍中有张世泽、吴唯英、曹变蛟等将领,以及上百人的明军将士。
“奏乐……”
礼部的官员一声令下,凯旋乐立即响彻整个城门内外,官员们全部整装以待。
张世泽既然看到城门口的龙撵之后,急忙带人向城门外跑去,一脸的慌忙之色。
来到崇祯的龙撵旁,张世泽直接从战马上翻身而下,带着众人跪了下来。
“臣张世泽率征北大军诸将领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世泽跪下,他身后的将领、将士以及周围的文武百官也全部跪了下来。
崇祯这时也从龙撵上走了下来,看着跪在地上的张世泽,急忙走了过去,将他扶了起来。
“爱卿,快快请起。”
“谢皇上……”
“你们也都起来吧!”崇祯这时朝周围的官员摆了摆手说道。
随后他再将目光看向张世泽说道:“爱卿这次漠北之战打的甚好,朕很欣慰,爱卿是我大明的第一功臣啊!”
“谢皇上夸奖,臣不得居功,全赖皇上统筹安排以及我大明将士用命,将军勇猛。”
“你啊!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谦逊,先随我回宫吧!朕正好有事要与你探讨探讨。”
张世泽的话崇祯很满意,倒不是因为张世泽将功劳推到他的身上,这种拍马屁的话对于崇祯来说听的太多了,早就厌烦了。
他高兴的是张世泽不再像之前那么直了,不知道拐弯,他有意将张世泽培养成朝堂重臣,不仅要动的骑马打仗,还要明白官场智慧才行。
“臣一切听从皇上的安排。”
崇祯拉住张世泽向自己的龙撵走去,把张世泽吓了一跳,急忙拒绝道:“皇上,臣不敢,臣还是骑臣的战马好一点。”
“今日朕就命你和朕同撵,不愿意就是违抗圣旨,怎么你想抗旨吗?”崇祯突然一脸严肃的看着张世泽说道。
张世泽被吓了一跳,急忙跪下道:“臣领旨谢恩。”
崇祯直接将张世泽扶了起来,向周围环视了一圈之后,二人缓缓登上龙撵,任由外面的雪花落在龙撵之上。
龙撵渐渐的向紫禁城的方向走去,崇祯坐在上座,张世泽坐在一旁有些坐立难安的感觉,不再像之前那般无畏和轻狂。
看着外面的飘雪,崇祯不由的感叹,时间真的是改变人最后的东西。
十多年过去了,自己也已经当了十年的皇帝,原本的少年,现在已长满了胡须,以前的自己杀一人会有愧疚之心,现在的他,死伤百万,也不会流下一滴泪。
“怎么,你害怕朕吗?”崇祯面带笑容的看着张世泽问道。
张世泽迟疑了片刻,随即脸色平静的回答道:“臣不怕,但又不敢不怕。”
“此战你能胜,朕很欣慰也很高兴,但朕也有忧虑,那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奖赏你?”
崇祯的话让张世泽精神一震,脸色变得煞白,低下头来,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
不知道该怎么赏?那就只有赐死,这便是功臣的最后末路,正因如此,张世泽才会如此害怕,不过他的心中也明白,崇祯这样和他说,就说明没有打算对他动手。
只是,他也要装出害怕的样子给崇祯看,只有这样才能安崇祯的心。
“朕和你说这些,是想听听你想要什么封赏?并没有吓唬你的意思。”
“是皇上,臣明白。臣已经是英国公府传人,公爵已经是我大明爵位最高,且我英国公府世受皇恩,不敢有其他奢求。”
张世泽话说完,崇祯没有开口,龙撵内就沉默了下来,陷入了平静当中。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龙撵驶入午门,进入到紫禁城内,偌大的紫禁城已经被白雪覆盖。
来到干清宫内,崇祯对旁边的王承恩说道:“将东西摊开。”
“是……”
王承恩将一张硕大的纸张摊开,上面则是一副刚刚绘制完成的漠北舆图,偌大的漠北各地山脉、城池、部落领地都被绘制的清清楚楚。
这份图是崇祯让上百名画师在半年之内,根据漠北现在的情况,以及之前的舆图相互融合绘制而成。
“过来。”崇祯冲张世泽摆了摆手道。
“是皇上……”
“看看这份舆图,以你对漠北的了解,这份舆图上可还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张世泽随即仔细看了起来,看了好大一会,随后摇了摇头道:“回皇上,除一些小地方不对之外,大部绘制的都非常详细。”
“以你对漠北各部的了解,我大明有没有可能控制住这片广阔的草原?”崇祯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张世泽问道。
张世泽此时的脑子有些乱,不仅是因为崇祯的问题有些突然,还因为崇祯刚刚所说的话,让他有些不能释怀。
“臣不知道,不过漠北各部已经彻底失去了抵抗我大明的能力,想要控制漠北,我明军目前还是可以做到的。
不过,臣以为蒙古人向来野性难训,不会轻易的服从管教,一旦明军势弱,他们就会立即起身反击大明。”
第791章 卢象升
崇祯与张世泽在干清宫内一直探讨到了下午,崇祯这才将张世泽放了回去。
一年过去了,张世泽从草原上回到京城,立下了赫赫战功,但见到崇祯的第一句话不是激励和赏赐,反而更像是警告,这让张世泽的心中多少有些不舒服。
一路上,任由街道上如此热闹,张世泽却提不起任何的精神,直奔回到府邸,英国公府内外正在张红挂彩,厨房也在紧张的忙碌着。
刚一到府门外,便有人一眼认出了他的身份。
“少爷回来了,快来人啊!少爷回来了。”
叫声如同落在平静湖水中的石子,在英国公府这座奢华的府邸内惊起一番风浪,整个英国公府彻底沸腾了起来。
这时,一个男孩身穿红绸福字棉衣从里面跑了出来,看着他,张世泽惆怅的脸上顿时露出笑容。
“爹地……”
“兴儿,大半年不见,都长这么高了!来让爹地抱抱。”
看着站在门外的夫人和手中的孩子,张世泽紧邹的眉头顿解,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时间如梭,冬季的到来,让北京城变得平静起来,无论是紫禁城、朝廷还是百姓,都异常的悠闲。
崇祯整日坐在紫禁城内,了无事事,看着城内的飘雪,显得有些孤寂。
新年很快便过去了,大明到了崇祯十一年,刚一开春,一道不好的消息便传来了紫禁城。
干旱,直到今年陕甘已经连续六年的干旱,春季干旱无水,导致大量的良田缺水干裂,大量农作物旱死,百姓们大半年的心血将付之一炬。
朝廷只得动用在西北的各大储粮仓库,并且紧急从各省调拨粮食。
陕甘历经战乱,人口本来就已经锐减,常常是百里无村,村中无人,许多人口也多集中在大一点的城池周围。
朝廷方面,崇祯将处理漠北蒙古的事情当成是大明第一要事,只是现在张世泽被调回,漠北需要一个能文能武的重臣才行。
四月份,大明进入到了夏初,天气也开始有些炎热,紫禁城内,王承恩等人跟在崇祯后面,正在后花园内散步,其中还有刚刚被从奴儿干调回的卢象升。
卢象升小心翼翼的跟在崇祯的后面,一声不吭,对于能从奴儿干调回来,他的心中很激动。
早在奴儿干的时候,他就听到朝廷的一些话语,说是要将他卢象升留在奴儿干。
这也说明了朝中的一些人对他的忌惮,毕竟他亲自平定了女真之乱,收复了大明偌大的领地,功勋卓越,一旦回来必定要有人让位才是。
卢象升对此虽然置若罔闻,但他的心中却不愿意一直待在奴儿干,奴儿干说到底不过是苦寒之地,竟是些蛮夷,在哪里做总督,还不如回京做个小官。
“卢爱卿……”
“皇上,臣在……”
“这几年在奴儿干,你辛苦了!”
“皇上严重了,为朝廷做事,臣不敢言苦。”
崇祯这时转过头来看向他,脸色严肃的说道:“奴儿干是苦寒之地,一年到头来也没有几天暖和日子,你又是南方出身,身体方面必然是很难适应。
然而,奴儿干之事,数你最为了解,你又是朝堂上仅有的文能提笔武能上马的人才,朕才一直将你放在奴儿干,希望你不要怪罪于朕。”
“皇上,臣不敢。”
“朕也知道,朝廷之上,有些言语对你不善,有些人担心你回京之后会影响他们在朝中的地位,数次阻拦你回京。
这些人啊!在朕看来,都是一些无能之辈,整日之后争权夺利,你万万不可放在心上。”
“是皇上,臣明白了。”
“不过朕这次还有一件事,目前还没有合适的人选,不知你的心中是否有合适的人选,举荐于朕。”崇祯看着卢象升,脸色平静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