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帝国 (爱历史的小蜗牛)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爱历史的小蜗牛
- 入库:04.13
“朕今天召集你们,就是希望你们不要有什么怨言,朕知道,你们都是大明层层选拔的人才,都想要身居高位。但现在朕让你们去当一些小小县令,你们可能有些不满。”崇祯停顿了一下,看着下面的新科进士。
众人一听皇上不说了,连忙便回答道:“皇上,学生等不敢。”
崇祯听完以后,则笑了笑说道:“有什么不敢的,朕也不会杀了你,朕这么做的意思就是,希望你们多去底层磨练磨练,你们是朕继位以来第一次恩科进士,朕希望你们将来能抗大粱,成为大明的顶梁柱,与朕一起振兴大明。”
众人一听皇上如此说,顿时明白了皇上的意思,心中的怨言也是减少了很多,当然有些人依然不满,但崇祯却不在乎这些,职位给你安排了。
三年后,干的好的晋升,干的不好的滚蛋,哪有那么多时间给你墨迹。
“皇上,学生等明白了,定不辜负皇上的厚望与栽培。”
崇祯听完以后,非常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嗯,不错,朕知道诸位学子都有爱国、报国之心。你们这就下去吧!最迟明日出发,路上不准拖延,朕会让锦衣卫保护你们。”
“是皇上”一听说锦衣卫保护,有些心存侥幸的不由的把心思放了下来,暗道保护我们,监视我们才是的吧!
当然对于他们怎么想,崇祯也不知道,也不会在乎,不过就算知道了,崇祯也会微微一笑。
第61章 王洽的出现
当中新科进士被安排出去以后,崇祯不由得放心了很多,河南等地的灾情终于可以缓缓了,崇祯舒展了一下自己的筋骨。
随后看向自己所写的名单,这份名单是崇祯明日朝会的内容,其中钱益谦已经被去掉,取而代之的温体仁。
但是至于李延儒的安排崇祯却着了难,不知道该怎么安排了。
据锦衣卫报告,自李延儒从草原回来以后,天天门庭若市,作为一个三品官,竟然成为了这么多人的关心对象,现在看来李延儒是各方势力拉拢的人物,所以崇祯也不确定该怎么安排了。
随后崇祯又看向桌子上面的举荐信,这是成基命举荐王洽的奏折,这个王洽本是万历年间的举人,在天启年间担任过右佥都御史,后被魏党迫害,辞官回乡。
对于这个王洽,崇祯也没有见过,所以怎么安排,崇祯决定亲眼见见此人再说。当即便命人宣王洽觐见。
而王洽此刻却在成基命的府上,王洽与成基命关系莫逆,王洽自辞官之后便回乡休养,对于朝堂之事也是失望透了。
直到新皇登基,以迅雷之势剿灭魏党,还天下一个太平,王洽那颗平淡的心再次骚动起来,恰巧这时成基命任内阁首辅,便想起了这位好友,随后书信一封希望王洽能够出山相助,而王洽正好有次意思,便来到了京城。
刚来到京城,各势力不明,皇上的态度也不甚明确,王洽只好等待,随着这么多天的观察,王洽发现皇上特别重视兵事,所以他就自己编写一份计划希望能够借这份计划出山,受到皇上的重视。
而成基命的举荐信也只是一个引子,现在的他就一直在等待着皇上的召见,随后献出自己的计划。
现在的王洽正在成府与好友成基命交谈,成基命看着眼前的好友,微笑着问道:“和仲一切可否准备好了?”
“阁老放心,都已准备好了,就等皇上的觐见了。”说完也是微微一笑。
成基命顿时有些好奇,连忙问道:“和仲怎么知道皇上会召见你?而不是直接任职。”
“当今皇上继位之后,铲除阉党,打力治理贪腐,改革兵士,做的无一不是圣君之事。
从这就可以看出来,皇上是一个知人善用的帝王,不会做出无缘无故任用官员的事。所以阁老推荐以后,皇上必定会召见我,看我是不是真才实学。”
“和仲就如此有把握……”
“嗯”王洽自信的嗯了一声,便不再说话。
谁知这时管家突然急匆匆跑了过来,慌忙对着两人说道:“大人,皇上召王先生入宫觐见……”
成基命一听,顿时有些惊讶,吃惊的看着王洽。王洽也只是微微一笑,随后抱拳说道:“阁老先稍作休息,王某去去就来。”
成基命也赶紧站起来说道:“和仲,好走……”
王洽跟随着宣旨太监不卑不亢的向皇宫走去,当来到干清宫的时候,王洽看到这么年轻的崇祯皇帝也是有些吃惊,虽然知道崇祯皇帝的年龄,但没想到他如此年轻。
但也不容他多想,连忙跪下说道:“臣王洽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正在看书的崇祯听到是王洽来了,抬头一看,顿时惊奇王洽仪表颀伟、相貌不凡,在心中满意的点了点头。
随后平静的说道:“爱卿请起,朕自继位以来还是第一次见到爱卿,爱卿果然是相貌不凡啊!”
“谢皇上夸奖,臣虽然远在家乡,但依然听说当今圣上,文韬武略皆高,实在是臣等的楷模。”
崇祯一听,顿时有些高兴,暗道没想到此人还挺会说话的,随即又一想,怎么两个人互相吹捧起来了。
连忙正了正心,说道:“朕在成爱卿的举荐信中看到,成爱卿说你甚为精通兵事,可否与朕说说?”
“皇上,此时是成阁老抬举属下了,臣万不敢当,臣也是稍有涉猎,这是臣所写的一份策划,请皇上查验。”
崇祯一看,顿时有些惊讶,暗道原来都准备好了,不错不错,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崇祯越看此人也是越发满意起来。
打开王洽的策划,抬头看去,只见上疏陈述十条;
严责帅、修武备、核实兵、衡将材、核欺蔽、惩睃削、勤训练、厘积蠹、举异才、弭盗贼。等来强化日渐堕落的大明兵事。
其中还提出军队屯田的建议,他在奏文中写道,“祖宗养兵百万,不费朝廷一钱,屯田是也。今辽东、永平、天津、登、莱沿海荒地,及宝坻、香河、丰润、玉田、三河、顺义诸县闲田百万顷……
乞敕诸道监司,按照先朝七分防操、三分屯垦之制,开始实行,则可以节省朝廷开支,使将士们衣食无忧。”
崇祯看到这里也是点了点头,深知大明此刻需要什么,如今大明九边十三镇,每年所需粮饷实在太多,大明实在是受其所累,自己每日睁眼闭眼就是钱,说白了还不是为了边关,为了组建新军。
如果能按照王洽的办法,那每年可以节省良多,自己也可以省下钱来,操练新军。
随后崇祯看向王洽,微笑着问道:“那如果依爱卿所奏,完成边屯自给需要多久能完成?”
王洽一听皇上发问,顿时来了精神,连忙说道:“皇上,臣以为只需要一年时间,便可完成。”
崇祯听完之后,静静地思考的一会,随后并没有正面回到,而且说道:“嗯,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王洽一听,顿时有些疑问,暗道皇上这是什么意思?“知道了。”
也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只说了声同意了,一时间王洽有些不深理解。
但还是回到:“是皇上,臣等告退。”
看着教教走远的王洽,崇祯在他的策划上,用毛笔画了几下,随后合了起来,然后又在名单上添上了一个名字。
王洽回到府邸以后,也是辗转发侧、难以入眠,无法理解皇上的意思,直到第二天早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
“谢皇上”一群大臣站了起来,崇祯将目光看了下去。
这时钱益谦率先站了出来,“皇上,老臣今已年迈,无法再帮皇上料理政事,请皇上准许臣辞官回乡。”
崇祯看了看在场的文武大臣,知道此时还是应该做做样子。
连忙劝到:“爱卿这是为何?朕不是说过不许了吗?爱卿乃我大明的肱股之臣,朕怎么舍得爱卿离开朕。”
钱益谦一听,心里顿时一震,但还是咬了咬牙,直接跪了下来说道:“如果皇上不许,老臣就长跪不起。”
第62章 钱益谦的落幕及周延儒的联合
崇祯看了看钱益谦,又看了看下面的各位大臣,只见此时并没有一个人替他说话,不由得感觉到了官场无情。
崇祯只好佯装无奈的说道:“那好吧!朕就准许你归养故里,来人赏白银千两。”
“谢皇上隆恩……”
千两白银对于这些当朝大臣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明朝的大臣已经习惯了皇上的节俭,与其说是节俭不如说是吝啬吧!自洪武皇帝到现在明朝没有一个皇帝不吝啬的。
钱益谦辞官被准许以后,一个人默默的走出了金銮殿,对于他来说一辈子就这样结束了。
自己的努力白费了,自己的内阁大臣梦破碎了,带着不甘走了,看着他萧条的背影,各大臣不由得转过身去。
但此刻的感情还没坚持多久,就都为他走之后留下的空缺而心动,现在来说朝廷一共三股势力争夺这个礼部尚书,一是温体仁,这个也是自己定下来的,二是成基命,举荐的王洽。三是钱龙锡,只是自己目前还不知道所推举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