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帝国 (爱历史的小蜗牛)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爱历史的小蜗牛
- 入库:04.13
辽东总督袁崇焕,私自隐瞒战功,诬陷同僚,立即革职查办,着锦衣卫缉捕回京,刑部大理寺审问之后,再做定罪。
参将刘光、参将吴三桂、副总兵曹变蛟三人,屡立战功,即刻晋升总兵衔。
着浙江巡抚卢象升,担任辽东总督,回京谢恩之后,便立即前往辽东就任,不得有误。
钦此谢恩”
王承恩宣读完圣旨之后,将目光看向场中的文武百官。
“臣温体仁领旨谢恩。”
“臣等领旨谢恩……”
此时的文武百官可以说是心思各异,他们自然是明白皇上的意思,皇上轻罚了温体仁,就意味着温体仁就这样渡过了这次的难关。
虽然众人心有不满,但是此时也不敢说什么,不过此时不敢说,不见得以后不敢说,温党这次遭受了致命性的打击,他们就不信,温体仁还能坚持多久。
温体仁现在冷风中,此时亦是一头汗水,他没想到皇上来了一个釜底抽薪,自己的党羽被瞬间给剪掉了。
这让温体仁一时间有些接受不了,想到昨天皇上的话,温体仁突然意识到了皇上真正的意思,不由得叹息了一声。
一旁的杨鹤,听到自己就任吏部侍郎的旨意,顿时都惊呆了,毕竟刚刚就任顺天府尹没两天,竟然又升官了,不由得有些兴奋。
“上朝……”
崇祯此时已经坐在了龙椅之上,百官也开始向金銮殿走了进去。
对于大多数的官员来说,他们已经意识到了,温党的时代过去了,但是温体仁还在,就意味着权利的中空暂时还不会出现。
此时的温体仁不再是一头猛虎,反而如同一块肥肉,所有人看着他屁股下的位置,不由得心里变的蠢蠢欲动了起来。
温体仁自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朝堂上的他开始变的异常低调,但是他想低调,很多人怎么会让他低调。
“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
崇祯坐在龙椅之上,看了看这一通圣旨之后,朝中文武百官的状态。如崇祯猜想一样,有人欢喜有人愁。
不过,崇祯也知道,这封圣旨之后,就意味着持续两年的成钱党与温党之争结束了,朝廷将会平静一段时间。
崇祯将目光看向李标等人,当即开口说道:“李标、刘鸿儒、吴宗达,新田法可设立出来了?”
吴宗达二人一听,当即将目光看向了李标,李标当即站了出来,对崇祯说道:“启禀皇上,新田法已经指定完毕,请皇上审阅。”
说着,李标将新田法从怀里拿了出来,交给了崇祯。
第268章 《新田法》的实施
崇祯接过有李标三人撰写的新田法,虽然和自己心里想的有一点出入,但还是点了点头。
“下朝之后,你们三人内阁二位大臣以及户部尚书倪元璐、户部左侍郎马懋才,先不要走,到干清宫与朕一同商议此事。”崇祯看着李标等人,当即将朝廷中几名重臣给点了出来。
“是皇上,臣等遵旨。”
众人答应之后,崇祯再次将目光看向百官,随后问道:“诸位爱卿,可有要事启奏?”
这时内阁大臣周延儒再次站了出来,对崇祯说道:“启禀皇上,刚刚就任的河南巡抚孙士美以及山西巡抚耿如杞分别启奏,自六七月份,北方滴雨未下,两省的农作物大量死亡。
山西除一些耕种番薯的土地外,其余农作物恐颗粒无收,山西巡抚请求免除山西省今明两年的税收。
河南巡抚报,目前孙士美前往河南各府巡查,发现各府已经再次出现了一些流民,孙士美上奏朝廷,希望朝廷能够早做准备。”
周延儒说完,正要退回去,这时李标也再次站了出来。
“启奏皇上,此前山东巡抚王从义也奏报说,山东同样是遭遇了旱灾,恐颗粒无收,请求朝廷免税。”
兵部王洽同时也站了出来,看着崇祯说道:“启禀皇上,水师都督张大可报,目前莱阳水师已经训练两年之久,但是朝廷对于打造战船的银两,一直没有拨发下去,张大可再次请拨银两。”
崇祯没想到,一下出了这么多事,北方旱灾他早有预料,至于打造水师,更是他当初提议的,这两年因为朝廷没钱,所以这件事他是一拖再拖,如今看来还只有再拖了。
崇祯这时将目光看向兵部尚书王洽,想了想,开口说道:“目前国库空虚,水师战船的打造先缓一缓,现在最主要的是解决北方的旱灾,自己河南流民的事情。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好的意见?尽管畅所欲言。”
随着崇祯的话之后,百官陷入了沉思,一个个不由得低下头来,说到底还是没钱。
“启禀皇上,臣以为南方尚且富裕,而且并没有受到旱灾的过多影响,臣以为可以适当的提升南方各省的税收。”
这时,周延儒再次站了出来,他要取代温体仁的位置,不只是需要朝中势力的支持,还要让皇上另眼相看,显示一下自己的才能。
“启禀皇上,臣也支持周阁老的意见,南方百姓皆为我大明百姓,理应为国举捐。”
“臣也支持……”
……
一瞬间,随着周延儒的说话,朝廷中,三分之一的人站了出来,表示支持到。
崇祯没想到,这才一夜之间,以前的墙头草,便站在了周延儒的一边,不过他也不在意。
不过,对于周延儒的提议,崇祯确是不屑一顾,加重赋税,加到的是老百姓身上,先不说被各地官员盘剥,就是真到自己手上的又有多少。
反而是那这样没有大批良田的士绅豪强,是不用缴纳赋税的。
崇祯这次重新撰写新田法,就是要将大量免税的土地给逼出来,让他们开始纳税。
不过,崇祯并没有做绝,而是留有很大的空间,每个人免税的土地有限,超过了你就要纳税,以后按土地亩数缴税。
崇祯思考了一下,并没有立即回复,而是将目光看向温体仁,当即问道:“温爱卿,对于此事你有何见解?”
正在低头不语的温体仁一听,当即站了出来,脸色严肃的对崇祯说道:“启禀皇上,臣以为南方各省虽遭受旱灾不重,但是也不宜加重税赋。昔日皇上曾命福建水师都督郑芝龙,从海外购进大批粮食,缓解了北方旱灾,臣以为如今也可仿造昔日的方法,命郑芝龙再次从海外购进粮食,乘水路运往山东等地,以备不时之需。”温体仁说完,当即退了回去。
温体仁的方法,也有很多人想过,但是朝中的文武也明白,经过郑芝龙去购买粮食,到时候还是郑芝龙拿大头,所以他们也不愿意被说成是郑芝龙的帮凶。
郑芝龙在福建以及福建沿海为非作歹,朝廷迟早有一天会清算郑芝龙,这也是很多大臣心中所明白的。
现在如果跟郑芝龙沾上关系,就算是为国也好,到时候被贴上助敌的标签,到时候可就难过了。
温体仁刚刚说完没多久,这时兵部尚书王洽便站了出来,毅然反对道:“启禀皇上,臣以为此事不妥,国库无银,就算找到郑芝龙,让其从海外购进粮草,郑芝龙必定会借此狮子大张口,从中牟利。
到时候郑家必定会借此壮大势力,朝廷以后对付郑家,必定会更加困难。”
两人的话说完之后,便都退了出去,一瞬间朝堂上不由得议论纷纷,所有人都在讨论这件事应不应该做。
崇祯同时也在权衡利弊,想到最后他觉得还是要支持温体仁的意见。
毕竟现阶段还是以稳定北方为主,北方一乱,到时候省的银子,恐怕要十倍拿出来。
至于郑家,等等再说吧!几年都忍下来了,再忍两年又如何,毕竟治大国如烹小鲜,有些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
崇祯想过之后,当即咳了一声,百官瞬间镇静了下来,将目光看向崇祯。
崇祯脸色严肃的说道:“这件事就按照温爱卿的意见去办吧!内阁拟旨,即日发往福建总督府,令福建总督熊文灿全力督办此事。
至于银两一时,传旨两广总督洪承畴,将两广地区今明两年的赋税以及盐税全部调拨福建,以做购买粮草之用。
至于河南,京城勋贵刚刚募捐了四万公顷良田,共计六十万亩,传旨河南巡抚孙士美,河南境内流民,愿意离乡耕种者,只要缴纳五年赋税,良田则归个人所有。
这件事由马爱卿亲自出马前往河南一趟,与孙士美共商议、督办此事,对于有些想转空子的,一定要严惩不饶。”
“是皇上,臣等遵旨。”
随着崇祯的说话,虽然有些人对于福建的事有些不满意,也只得忍耐了下去。
“退朝吧!”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则起身向干清宫走了过去,温体仁等人待崇祯消失不见了之后,这才跟随王承恩一起,一同向干清宫走了过去。
“臣等参见皇上……”
“都起来吧!站了这么久了,该累了。来人,给诸位爱卿赐座。”崇祯笑着对众人说道。
“谢皇上……”
众人说着,当即坐了下来,将目光看向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