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帝国 (爱历史的小蜗牛)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爱历史的小蜗牛
- 入库:04.13
锦衣卫千户这时将自己的腰牌拿了出来,然后对毛羽健抱拳说道:“毛大人,奉锦衣卫指挥使黄德黄大人的命令,请你前去锦衣卫协助调查。”
毛羽健一听,顿时笑了起来,然后不屑的说道:“调查,调查什么?”
“还请大人不要让我们为难。”千户一脸平静的说道。
“如果我要是不去了,你们准备怎么样?”毛羽健一脸生气的对锦衣卫千户问道。
“那就只有得罪了。”
毛羽健一听,顿时无奈的叹息了一声,随后恋恋不舍的看了看自己的房间,随后对锦衣卫千户说道:“走吧!我跟你们去一趟。”
“谢毛大人。”
说完,毛羽健走在前面,锦衣卫千户跟在他后面,只是他的手一直放在腰上的刀上,只要毛羽健敢逃跑,他就立马拔刀。
走出毛府之后,毛羽健更是站在门口,不停的看着眼前的毛府两个大字,此时的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结局。
对于再回到这里,他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所以此时只能多看一眼是一眼了。
锦衣卫千户也一直跟在后面,一句话也没有说,一句话也没有催。
随后,锦衣卫千户带着毛羽健,一行人的身影渐渐地消失在了这里。
而另一边,曹化淳和岳肃二人,此时已经是口干舌燥,外面的天也开始蒙蒙亮了起来,两人看着对方都很是无奈。
“咕、咕、咕。”几声公鸡打鸣的声音,将正在睡觉的黄德给吵醒了,看着已经开始发亮的天空,黄德赶紧向周围看去。
“现在是什么时间?里面怎么样了?”黄德揉了揉自己的眼睛问道。
旁边的千户一看,赶紧回答道:“启禀大人,此时是申时四刻,里面还和之前一样,没有什么动静,两方并没有打起来的迹象。”
“不等了,天快亮了,我们去收场吧!”
“是大人,行动。”
千户一声令下,周围的锦衣卫瞬间便出动了,只一会儿就将整个社报报社给包围了起来。
正在争吵的曹化淳和岳肃一看锦衣卫的人,顿时都是脸色一变,两人都不由的害怕了起来。
曹化淳害怕的是,这么多天的努力如果被锦衣卫给抢了,那就亏大了。
而岳肃担心的是,一旦锦衣卫插手了。那这件事就裹不住了,到时候自己肯定跑不掉的。
两人都在思索着眼前的形式变化,让二人庆幸的是,锦衣卫一来,并没有立即冲进来抓人,而是只将这里给围了起来。
两人相互对视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里的不甘,但是二人还是都不肯退让。
“锦衣卫指挥使黄德黄大人到……”
就在这里,黄德走了进来,周围的人都将目光集中到了黄德的身上,曹化淳和岳肃也将目光纷纷看了过来。
黄德看向二人,并没有丝毫的客气,而是一脸平静的说道:“两位大人,皇上有旨,让两位大人先去锦衣卫坐坐,等朝会结束之后,让我带领二位大人入宫觐见。”
第250章 整略田地
二人一听黄德的话,顿时都一脸不可置信的看向黄德,脸上都有些不好看。
曹化淳没想到的是,自己辛辛苦苦了一夜,最后竟然什么都没有办成,竟然被锦衣卫给摘了果子,他顿时有些不明白了。
不明白皇上这是什么意思?现在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马上真相就要查出来了。
皇上却突然让锦衣卫插手。想到这里,曹化淳死死的盯住了眼前的黄德。
另外一边的顺天府尹岳肃,此时也是一脸难堪,他也没想到,最后竟然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此时的岳肃心里已经开始沉了下去。
他和曹化淳两人,有很大的不同,曹化淳不怕这件事被彻查,而他怕,他做的这些事,虽然不是主凶,但是一旦被皇上查出来,他是跑不掉的。
“黄大人,这是什么意思?皇上怎么会知道这里发生的事情?”岳肃有些不敢相信的将目光看向黄德,一脸质疑的问道。
曹化淳此时也将目光看了过来,虽然他知道黄德不敢假传圣旨,但是他也想听听黄德会怎么说。
黄德一脸严肃的看向岳肃,然后说道:“岳大人,我只是奉命来传旨的,如果有什么事情?你可以等见了皇上再说。
剩下的,还请岳大人能够理解本官,不然本官可要得罪了。”
岳肃看黄德不想搭理自己,便不再说话,而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带两位大人回锦衣卫休息,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与两位大人接触。”黄德转过身来,对周围的锦衣卫命令道。
“是……”
黄德说完,随后一转身走除了社报,然后想远处走去,而他身后的众多锦衣卫,则跟随在岳肃和曹化淳的周围,护送着二人向锦衣卫南镇抚司走去。
走在京城的大街上,此时朦胧胧的亮大街上,已经开始出现了很多摆摊的小贩,他们整理着探子上所卖的东西。
慢慢的,街上也出现了一些人,一些卖吃的东西的人,开始吆喝了起来,大街上开始充满人气。
此时的紫禁城金銮殿内,朝会已经开始一会了,文武百官和崇祯正在商议着朝政。
让众人奇怪的是,都察院御史毛羽健并没有出现在殿内,毛羽健平时给众人的印象,是很少缺席朝议的。
就连自己儿子死了,他也是只在家休息了两天,可今天却没来,而且刚刚朝会开始的时候,吏部并不有将毛羽健休假的消息禀报皇上。
此时的吏部尚书何如宠也是一件迷茫,他并没有收到毛羽健祈假的条子,不过既然皇上没有问,那他也没说什么。
就在这时,内阁大臣李标直接出列,对着崇祯说道:“启禀皇上,此前陕甘总督孙传庭上书曰,陕西等地今年再次发生小规模旱灾,而今年正是陕西免税三年到期的时间。
陕甘总督孙传庭上奏请求朝廷,能够再免陕西赋税一年。”
李标刚刚说完,一旁的周延儒便站了出来,对崇祯说道:“皇上,臣以为不妥,北方多省已经被免除赋税三年,这三年来,朝廷的税收多依靠南方诸省,这导致了南方诸省压力倍增。
而且如今国库空虚,朝廷北方作战,连续失利,臣以为既然时间已经到了,当立即恢复北方税收,以解我大明燃眉之急。”
这时户部尚书倪元璐也站了出来,对崇祯说道:“启禀皇上,臣也支持周阁老的意见,如今国库空虚,北方已经免税了三年,所以……”
崇祯听过二人的话之后,自然明白二人的意思,如今确实是国库空虚,没钱,导致了他想调兵北上的计划,都不得不延迟。
这时李标再次站了出来,对崇祯说道:“启禀皇上,臣以为当继续对北方实施仁厚政策,北方经过三年的免税,恢复了一些元气,但是如今依然是贫困不已。
据当地各府县所报,陕西各地,大量的百姓,为了防止被饿死,将手中的土地贱卖出去,然后大量向南方迁徙。
如今不仅是南方各省,就是河南等地也出现了大量的流民。”
崇祯听过之后,扫视了一边众人,见没人在说话了,于是便点了点头说道:“这件事,既然孙爱卿提出来了,朕当初也答应他,只要他能够保持陕甘两地不乱,他的一些要求朕会答应。
既然这样,那就由内阁拟旨,朕批准了孙爱卿的建议,再次免除陕甘两地一年的赋税。”
“是皇上,臣等遵旨。”
崇祯刚一说完,众人便异口同声的说道。只是户部尚书倪元璐和户部左侍郎马懋才此时的脸色却不好看,二人此时正为钱财着急那。
虽然,崇祯答应他们帮他们搞定一些抚恤银的问题,但是大明还有很多地方是需要用银子的,所以二人对免除陕甘两地的赋税是不满意的。
这时崇祯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先停下来然后说道:“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土地的事,前一段时间,朕向京城里的各勋贵,借了一些田地。倪元璐。”
“臣在……”
倪元璐一听皇上叫到自己当即站了出来,百官也纷纷将目光看向崇祯,对于这些土地他们当然知道,但是却不知道皇上会怎么安排。
“这土地朕看了一下,大概是有一万六千公顷,合计起来就有二十多万亩良田,户部不是欠了牺牲将士很多抚恤银吗?
朕就把这些良田拿出来,交给你,有愿意要良田的。你就用良田来代替银子,发给这些战死将士的家里人。
还有就是一定要按照比市场价格低一半的价钱来卖给一些家属,不然朕绝不轻饶。”
“是皇上,臣领旨谢恩。”
“说起这个良田了,朕还有一件事要说。温体仁。”崇祯这时看着温体仁喊道。
温体仁此时正在发愣,没想到崇祯会突然叫自己,于是便赶紧站了出来。
“臣在……”
“你现在名下有多少土地?”崇祯笑了笑,对温体仁问道。
温体仁一听,顿时心里一惊,连忙看了看皇上,有些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但皇上既然问了,温体仁自然不敢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