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帝国 (爱历史的小蜗牛)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爱历史的小蜗牛
- 入库:04.13
“有吗?”崇祯茫然的倪元璐问道,他实在是想不起还有这份奏折了。
倪元璐一听,顿时慌忙的说道:“启禀皇上,臣确实上过折子,如果皇上不相信的话,可以请内阁首辅温阁老前来召对,臣在呈上皇上之前,曾给温阁老阅过的,得到了温阁老的支持。”
崇祯思索了一下,随即好像是有些印象,随即对二人摆了摆手说道:“不用了,王承恩,去将这封奏折找出来,朕要看看。”
“是皇上……”
王承恩说完,当即走了下去。现场便只剩下了崇祯自己跪下的倪元璐、马懋才二人,二人就这样跪着,没有崇祯的旨意也不敢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崇祯等待的已经有些不耐烦了,倪元璐和马懋才二人的膝盖也跪的有些发麻了。
“皇上,奏折找到了。”王承恩说着,将手中的奏折递了过来。
崇祯一看,果然是倪元璐呈上来的,只是上面有了温体仁的批阅,所以崇祯当时也没怎么注意,便将其压到了后面,准备改天再看,没想到却被人给收到了后面。
但是此时也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崇祯当即打开奏折看了起来,只见上面清清楚楚记载着户部的每一笔支出和收入。
对于倪元璐的办事认真程度,崇祯满意的点了点头,但是对于其中的一些账目,崇祯却邹了邹眉头,只是崇祯并没有立即说话,直到看完之后,崇祯将奏折合了起来。
“十万大军的抚恤,竟然需要如今朝廷一年的税收才能完成?”崇祯一脸不解的对二人问道。
“启禀皇上,如果按照大明之前的抚恤,自然是不需要那么久,但是皇上上次革新军制之后,对于抚恤银大大的增加之后。
而且新法规定,抚恤银不容许拖欠太久,所以也就导致了户部一下支出太大,户部便直接亏空了起来。”
“那这河南省每季度的二百万两银子的支出,是怎么回事?河南省身为中原粮仓,不仅纳税数量逐年减少,怎么现在还需要朝廷补充了?”崇祯再次对倪元璐问道。
“启禀皇上,这时因为河南去年遭遇旱灾,为了防止百姓流离失所,所以河南各地便向朝廷索要救灾款,这个是经由内阁批准的。”
倪元璐的话说完之后,崇祯沉默了下来,他本以为户部现在还有很多钱,现在看来,自己就是挣再多钱,都不够他们花的。
但是关于抚恤银的数量以及军饷的支出,是万万不能减少的,这直接关系到各地的战局和将士们的士气。
“那二位爱卿可有什么良策?可以筹集到这一百二十万两白银。”崇祯说完之后,一脸期盼的看着二人。
两人对视了一眼,当即沉思了起来,其实二人也没有什么办法,这种局面下,无非就是加税。
但是一旦加税的事提出来,一不小心就会被人家给戳脊梁骨。
想到这里,倪元璐当即对崇祯认真的说道:“启禀皇上,臣以为为今之计,只有将盐价调到以往的价格,才能迅速的将朝廷的亏空补充回来。”
“是啊!皇上,盐价过低,虽然有利于百姓,但是朝廷的收入确是大大减少。”
这时马懋才也说话了,毕竟这种挨骂的事,不能让倪元璐一人担着。
虽然二人提的建议很好,但是对于盐税的事,崇祯却并没有考虑过,因为一旦提高盐税,盐价暴增,到时候并不利于百姓生活,而且还会导致大量的私盐贩子铤而走险,这样反而不利于眼税的管制。
想到这里,崇祯当即严肃的对二人说道:“朕觉得啊!治理天灾这种事,主要还是先治人,像河南省这种事,明明可以自己解决的,但是却非要朝廷的补助才能生活,这说明什么?
说明人出了问题,人出了问题怎么办?那就要想办法治理,他们不是有困难吗?那就换个没有困难的人去。”
“是皇上”两人听过崇祯的话之后,只是轻轻的回了一句,两人没想到皇上不仅没有采纳两人的意见,而且还准备整顿河南这边的事情。
“现任河南巡抚是谁?”
“启禀皇上,是李仙风。”
“传朕的旨意,让李仙风回家种田去吧!另外,朕觉得,那个当初带领一县之地的民众,打退乱军的知县孙士美挺不错的!
朕看了这些年来,他在知县任上,以及担任知府期间,所实行的政策,都是非常好的,而且官声也不错,就先让他进京吧!
王承恩,你回头让内阁拟旨,操办一下这件事,朕要亲自见见这个孙士美。”
“是皇上,奴婢遵旨。”
说完之后,崇祯再次盯住倪元璐和马懋才二人,笑着说道:“至于这个抚恤银的事情,不一定非要用银子,还可以用田地和牛马抵扣的,至于田地的事情,这个我会先让人去想办法。”
“是皇上,臣等遵旨。”二人一听崇祯的意思,顿时明白了过来,连忙说道。
“好了,你们先退下吧!”
“臣等告退。”
说完,倪元璐与马懋才二人赶紧退了出去,刚刚走出干清宫,二人就擦了擦头上的汗水,松了一口气。
虽然二人对于这些事,有足够的把握,但是龙威难测,二人也是被吓了一跳。
同时,这也证明了,崇祯为什么要这么急切的想要解决这些勋贵的问题。
以至于崇祯在这个关头,要将镇远侯、阳武侯等人作为敲山震虎的对向,以此来震慑其他的勋贵,让他们老老实实就范。
而这边,当黄德走出紫禁城之后,由于崇祯的吩咐,便想到东厂的事情要尽早去解决,本来可以随便随便派一人去通知东厂的黄德,但是他却决定亲自前往东厂,见一见魏三。
东厂和锦衣卫是竞争对手,所以对彼此的了解是最透彻的,所以黄德知道魏三一直待在东厂,至于为什么要见魏三,恐怕这个心思只有黄德知道吧!
身为他曾经的手下,如今却比他活的好,不知魏三是该笑那还是该哭。
黄德一个人走在大街上,月亮高高挂在天空,黄德没有时间理会这明亮的月光,只顾得向东厂赶去。
当黄德来到东厂的时候,此时东厂的大门已经关闭,黄德只得亲自上前去敲门,经过一番确认之后,负责看守大门的东厂厂卫,终于明白了眼前的人,就是锦衣卫指挥使黄德。
第242章 东厂的行动,抓捕
于是,厂卫赶紧跑了进去,去通知魏三魏大人。
此时的魏三已经沉浸在睡眠当中,跟有些老人不一样的是,平时老人都是很难入眠,但是魏三确是比以前更加早的进入睡眠。
而且基本上没有什么重要的事,一般东厂的厂卫,是不敢打扰魏三的,因为魏三此前因为睡觉的事,已经杀死过了两名厂卫。
“魏大人,锦衣卫指挥使黄大人在门外,说要见你。”厂卫有些害怕的说道,但是里面却久久没有传来声音。
正当厂卫以为魏三已经睡着的时候,这时里面传来了魏三阴沉的声音。
“把他带到这里来。”
“是大人”厂卫说完,整个人如同解脱了一般,赶紧向门外跑去。
“黄大人,这边来。”厂卫这时领着黄德向魏三的房间走了过去。黄德整个人跟随着厂卫,就这样一声不吭的走着。
此时的黄德心里还是非常复杂的,他与魏忠贤二人虽然侥幸逃过一命,但是如今确是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魏忠贤被毁了容,改名成了魏三,再也不敢见阳光了,只能待在阴暗之中,而自己则成了一个阉人,也被毁了容,只能带着这个面具。
虽然自己还有妻子、儿子,但是自己却不能与他们相认,甚至不敢去接济他们。
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该去恨谁,是恨魏忠贤那,还是把自己逼上绝路恨满朝文武,还是恨崇祯。他不知道,也不敢去想。
正当黄德心情复杂的时候,两人来到了魏三的住所,此时魏三的住所是开着门的,但是里面一如既往的漆黑一片。
厂卫站在门口,不敢在往前走一步,黄德看了看厂卫,随后自己独自向里面走去。
“你来这里干嘛?”正在黄德寻找魏三身影的时候,突然传来了魏三阴沉沉的声音。
黄德一听,顿时朝声音的方向看去,发现了魏三的身影,透过门外照射进来的一丝月光,只见魏三整个人躺在床上,面具将他的整个脸部遮盖起来,只能看见白色的那一边。
黄德这时恭敬的对魏三抱了抱拳,然后平静的说道:“魏大人,此来是奉皇上的旨意,特来通知魏大人,对于西宁侯府的事,皇上已经知道了。
皇上有些不太满意,特别是有些人,还说了一些叛逆的话,皇上的意思是,要么是这些人没必要留了,或者是东厂没必要留了。”
“你告诉皇上,我知道了,我会安排的。”
黄德听过魏三的话之后,并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笑,然后转身向门外走去,只一会儿身影便消失在东厂的附近。
直到黄德走出去良久之后,魏三这才睁开眼,他将自己的面具取了下来,露出里面触目惊心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