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帝国 (爱历史的小蜗牛)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爱历史的小蜗牛
- 入库:04.13
“什么?”毛文龙顿时震惊了起来,他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在后面的船上,他转身看向孔有德,想要问问他为什么自己的儿子在最后的船上,但是却没有说出口。
但孔有德仿佛知道了毛文龙所想,当即解释道:“大人,当时大军突围的时候,公子正在最后几个船上探查情况,没想到因为战况紧急,就没能及时赶回来,所以……”说道这里孔有德停了下来。
此时的毛文龙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抬头看了看周围的将士,刚才的话他已经说出去了,此时如果再去救自己的儿子,那这些将士还怎么看自己,毛文龙这样想着。
随即他又想到,就算自己现在反身去救他们,但是看着追来这么多鞑子战船,毛文龙明白,就算自己回身,那也不过是空添一些人命罢了,而且说不定还要搭上自己的。
想到这里,毛文龙依然痛苦不已,毕竟自己就这一个得意的儿子,不过他还是很快下定了决心。
他看了看周围的将士,然后大声说道:“传令全军,立即撤退。”
“大人,这……”孔有德和尚可喜纷纷一脸震惊的看着毛文龙,他们可是知道,毛承祚可是毛文龙钦定的继承人啊!就这样被放弃了?
“不必多言,执行命令吧!”毛文龙一脸绝情的说道。
“是大人……”
“快撤退,快撤退……”
于是明军在二人的带领下,开始纷纷向下游跑去。明军越来做快,在后面追击的鞑子聚集明军也越来越远。
终于,巴鲁看着明军远去的身影,当即大声喊道:“给我开炮,炸死他们。”
“砰、砰、砰。”一发发炮弹落在了水面上,在明军战船的后面溅起一片片浪花,明军向巴鲁摆了一下船尾,随后潇洒离去。
巴鲁无奈只能离去,想到皇太极,同时他的心里开始喘喘不安起来。
而身在最后的毛承祚看到自己父亲离去的身影,在高兴的同时心里又有些心疼,虽然知道自己父亲的无奈,但毛承祚还是有些抱怨。
“我可是你儿子,你最喜欢的儿子,你就这样把我抛弃了。”
毛承祚不甘心的想倒,随后便伴随着身下的战船,一点点的淹没在水中。
第205章 关于袁崇焕的论辩
逃出升天的毛文龙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兴,反而脸上一脸疲惫,整个人脸上充满了悲伤。
孔有德、尚可喜几人看到毛文龙的反应,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毕竟毛大人这次可是把自己最得意的儿子都给搭上了。
“返回皮岛。”毛文龙看了看海水,然后轻轻的对周围的吩咐道。
“是大人……”
于是一群人总算是摆脱了危险,快速的向皮岛赶去。
毛文龙的逃跑,让皇太极非常的愤怒,直接当场将巴鲁三人给斩首了,然后收拢周围的几座城池的兵力,加上此战剩下的满洲八旗,一名召集了七万大军,向东江镇杀了过去,誓要血洗整个东江镇。
毛文龙逃回到皮岛之后,也开始收缩兵力,并且派人严密的监视鞑子的一举一动,当收到鞑子继续召集兵力的时候,毛文龙顿时意识到了不好,暗道鞑子着急了,便赶紧差人向辽东的袁崇焕求援。
而此时的辽东,正处在一片哀伤之中,虽然周清的大军赶到了,但是边军精锐近十万的伤亡,对辽东的打击实在太大了。
为了防止鞑子再次来攻,袁崇焕当即命令周清率领京营将士,布防在辽东一线,大凌河堡、右屯堡皆布防了大量的京营将士。
大军布防之后,辽东的所有官员、将士便平静了下来,等待着朝廷的安排,还有论功行赏,毕竟出了这么大的事,朝廷的争论肯定是要比辽东火热多了。
果然,在袁崇焕的书信到达京城之后,震惊了整个大明,很多人开始纷纷上奏弹劾袁崇焕,甚至一些民间也要求朝廷罢免袁崇焕,一时间袁崇焕几年前的旧账被翻了出来。
崇祯三年四月二十五日,此时的北京城正下着蒙蒙细雨,所有人都在细雨中穿梭,此时来自辽东的一份信件也在负责传递的辽东将士的手里,将士顾不得蒙蒙细雨,骑马飞快的向紫禁城赶了过去。
“报,八百里加急。”将士跑到紫禁城的午门之后,飞快的跳了下来,对镇守城门的周遇吉汇报道。
周遇吉一看,赶紧将书信拿了过来,一看信封上面的东西,当即对旁边的将士吩咐道:“带他下去休息休息,我这就去进宫求见皇上。”
“是将军……”
于是,周遇吉一人拿著书信,快步的向干清宫走了过去,此时虽然临近中午,但是由于京城下雨的缘故,所以紫禁城内也没有什么人活动的踪迹。
干清宫内,只有崇祯一人,正在思考着什么问题,发呆的看着自己的前面。
突然,王承恩走了进来,对崇祯施礼道:“启禀皇上,周遇吉周将军有重要事情求见……”
正在发呆的崇祯,突然听到王承恩的声音,当即醒悟了过来,平静的对王承恩说道:“让他进来吧!”
“是皇上……”
没一会儿,周遇吉便走进了干清宫,看着前面坐着的皇上,赶紧跪了下去。
“臣周遇吉参将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嗯,起来吧!”
“谢皇上……”
“有什么事吗?”崇祯奇怪的对周遇吉问道。
“启禀皇上,辽东袁崇焕袁大人打开六百里加急,还请皇上呈阅。”说着周遇吉将手中的书信举了起来。
王承恩一看,则赶紧走了过去,从周遇吉的手中接下书信,随即交给了崇祯。
崇祯一看,连忙将书信打开,看了起来。看着看着崇祯也被书信内的数字给吓了一跳,近十万的边军精锐将士了,竟然就这么一战没有了,这让崇祯觉得不可思议。
崇祯陷入了苦苦沉思,整个干清宫随着崇祯的思考,再次陷入了平静。
“你先下去吧!”突然,崇祯摆了摆手,对下面的周遇吉吩咐道。
“是皇上,属下告退。”
说完周遇吉赶紧走了出去。
周遇吉走下去之后,崇祯脸色一正,严肃的对旁边的王承恩说道:“王承恩,你去将内阁和兵部的几位大人召进宫,就说朕有急事相商,让他们务必全部到来。”
“是皇上,奴婢这就去。”
“近十万啊!近十万啊!”王承恩走过之后,干清宫传开了崇祯无奈的声音。
从崇祯的角度来看,十万大军,而且全部都是边军精锐,对于大明的打击实在太大,此战之后,想要继续守住辽东,那就必须要从各地抽调精锐过去。
想到这里,崇祯不由的叹息了一声,各地目前虽然已经平静了下来,但是皆因有军队镇压,一旦将这些抽调出去,很难不保证李自成和张献忠之流,继续跑出来为祸一方。
崇祯看着袁崇焕的名字,暗暗责怪他办事不利,竟然如此轻易便中了鞑子的陷阱,完成这么大的伤亡。
这件事传出去之后,到时候只怕文武百官对他的弹劾又开始了。
正在崇祯胡思乱想的时候,内阁的三位大臣以及兵部的几位官员也都到达了午门之外,王承恩看到几人之后,赶紧将几人领了进来。
众人虽然一脸疑惑,皇上为什么会这时候召他们进宫?但都没有开口,因为此时朝廷的政局非常的奇怪。
首先朝廷内权势最大的就是温党,其次就是刚刚升任内阁的周延儒,以及钱成二党的余部,是由兵部尚书王洽来领导的。
而王洽最近颇受温体仁的打击,开始通过内阁想要逐步将王洽在兵部的权利给拿下来,王洽自然不肯,所以双方已经在朝堂之上,争斗了很久。
对于王洽来说,本来兵部的大部分权利就已经被皇上给夺走了,如今温体仁又来架空自己,那自己这个兵部尚书还有什么用?
不如直接和温体仁拼了,于是王洽就带领着以前成基命和钱龙锡手下的官员,与温体仁展开了博弈。
但是面对温体仁这个朝堂博弈的老狐狸,性情中人的王洽,自然不是温体仁的对手,如果不是崇祯在中间打了几次马虎眼,恐怕王洽早就被温体仁给整下去了。
在这里的周延儒和李标等人自然也不说话,两人虽然对于温体仁也有所不满,但也知道此时温体仁在朝堂之上的权势,没有皇上说话,是很难绊倒他的。
就在这时,兵部左侍郎汪庆百快步走到了温体仁的身边,悄悄的对温体仁问道:“阁老,你说皇上突然召我们进宫,所为何事?”
众人也听到了汪庆百的发问,也是一脸好奇,但还是佯装一脸平静,想要听听温体仁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但令他们失望的是,温体仁并没有说什么,而是摇了摇头笑着说道:“具体什么事?我也不太清楚,等下就到干清宫了,到时候自然知道了,汪大人莫急。”
“谢温阁老了。”
“汪大人客气……”
一行人来到了干清宫,直接走了进去,看见崇祯正坐在上面发呆,众人赶紧跪下施礼。
“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