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帝国 (爱历史的小蜗牛)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爱历史的小蜗牛
- 入库:04.13
在年前的一堆奏折中,最让崇祯关注的就是浙江巡抚卢象升、巡盐使陈子壮,两广总督洪承畴的奏报,三人都有直接上奏崇祯的权利,所以一般重要的事,崇祯都要求各地大员直接以密信的形式,直达崇祯这里。
在信中洪承畴表示,自己的广西军已经到达了广东沿海地区和一些府县,随时可以控制当地的形式。
而卢象升也同样将天雄军派了出去,等待着崇祯的圣旨,崇祯虽然没有在信中表明什么,但是二人都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而巡盐使陈子壮的书信则让崇祯充满了疑惑,那就是他在书信中表示,扬州当地盐会并没有什么问题,这就让崇祯有些疑惑了,因为在之前陈子壮的来信中,明确的向崇祯表示了扬州商会的问题,而且自己已经查到了一些蛛丝马迹,突然的改变让崇祯充满了疑问。
崇祯开始有些怀疑这封信是不是陈子壮写的,他将之前陈子壮的奏报拿了上来,发现自己并看不出两者的分别,于是便赶忙让王承恩召见几位大臣进宫觐见。
王承恩赶忙走了出去,刚一出去就看到了周清向干清宫走来,相互看了一眼,随后便各自离开。
“臣周清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周清一进入看到正在思考的崇祯,赶忙跪下施礼道,崇祯一听,连忙抬头一看,有些疑问说道:“起来吧!有什么事吗?”
“启禀皇上,福建总督熊文灿熊大人差人送来了一封书信,想要直接呈交皇上,并且还带来了一名女人。”
“熊文灿,什么书信?”崇祯疑惑的问道,崇祯听完之后,暗道难道福建那边又出什么问题了吗?
对了前一段时间的海盗袭边屠杀渔民一事自己给忘了,崇祯轻轻的拍了拍自己的头。
“皇上,这是书信。”说完直接递了上来。
崇祯则拿起书信看了起来,只见上面只是说明了这次带来女孩的来历,还有福建等地最近发生的的问题,其中提到的最多的就是郑芝龙郑家的势力。
在信中熊文灿说出了最近郑家的动作,郑家对于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私自与沿海的海盗勾结,对大明各沿海地区的渔民进行掠夺。
与郑家有关系的商人还垄断了福建附近的商业,包括海盐等物,都是由郑家说的算,朝廷的话在福建已经名存实亡。
看完熊文灿的奏报之后,崇祯的脸上露出了凝重的神色,虽然他现在很想对郑家动手,但是大明的水军力量实在太差,目前比较强大的就是莱湖水军,但是在郑家庞大的船队面前几乎是螳臂当车。
而陆地上的力量,虽然说郑家远远不及朝廷,但是一旦进入海上,郑家继续不停的向沿海地区发起袭击,那样伤亡只会更大。
想到这里,崇祯压了一下自己有些生气的情绪,将目光看向周清,对着他问道:“那三个人现在在哪?”
正在观察崇祯的周清,连忙说道“启禀皇上,这三人正在外面,臣已经让人将他们看管了起来。”
“嗯,你把那两个护卫放回去吧!让他们回去给熊文灿传话,就说朕已经知道这件事了。
至于另外一个姑娘,则将她带到御林军营地,将她看管起来,就说朕有空会见她。记住没有朕的命令,尽量不要让任何人接触到她。”
“是皇上,臣遵旨。”
“好了,你下去吧!”崇祯摆了摆手说道。
“是皇上,臣告退。”
周清离开了干清宫之后,便赶紧向午门走去,他先是按照皇上的命令将护送徐秋秋的二人给交代走,随后便对徐秋秋说皇上今天没空,过两天再见她。
徐秋秋虽然有些迷惑,但还是跟周清一起离开了,在她想来可能皇上实在太忙了,所以过两天肯定会见自己的。
但是一路上徐秋秋还是不停地询问周清,皇上什么时候会见自己?周清哪里知道,只得敷衍徐秋秋说很快很快。
第148章 徐秋秋的到来,让崇祯开始考虑水师的建设
周清走后,崇祯看着眼前熊文灿的密信,陷入的沉思。经历了现代的繁荣之后,崇祯不由得想起的海贸两字,海贸的利润之高,崇祯是知道的,而且崇祯深知水军在未来的重要性,谁控制了海洋,就控制了全世界。
建立一支属于大明的海军被崇祯提上的日程,但是依然是钱的问题,建立海军比建立陆军的花费高几倍,而以现在大明的国力,去重新研究制造战船需要的花费,根本不可能。
所以这件事情,让崇祯决定加快解决盐、矿的问题,明年草原的决战和辽东的军饷,都再向崇祯张嘴要钱,所以崇祯决定在春天到来之前,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可缓解大明国库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让盐、矿所爆发的问题,不会在草原开战的时候突然爆发出来。
“皇上,几位大人到了。”正在崇祯思考的时候,成基命几人走了过来。
“臣等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都起来吧!来人,赐坐……”
“谢皇上……”
崇祯将目光看向几人说道:“本来叫你们来只有一件事的,但是朕刚刚收到了福建总督熊文灿的奏报,正好你们一块看看,有没有什么想法?”崇祯说完摆了摆手,示意王承恩将两份信拿给几人。
“是皇上……”
说完几人从王承恩手里拿过书信看了起来,几人发现第一封信是来自陈子壮的,只是说明了扬州的情况,并没有什么异常。
至于福建总督熊文灿的书信,则让几人意识到了什么,相互看了看,都没有说话,然后将目光看向了崇祯。
崇祯笑了笑说道:“几位爱卿来说说这第一封信吧!有没有发现什么不同之处?”
几人听完之后,相互对视了一眼,然后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因为陈子壮的第一封密报,几人并没有人看到过,所以对于这些也不是特别了解。
这时旁边吏部左侍郎吴宗达,则在众人的眼光中站了起来,他冲着崇祯说道:“启禀皇上,臣看出来了?这封信是伪造的。”
“什么。”众人一听,有些疑惑的看着崇祯和吴宗达,崇祯暗道果然被自己猜对了,但他还是平静的对吴宗达说道:“吴爱卿请说。”
“皇上,臣曾在礼部和陈子壮陈大人一起当过差,深知陈大人的为人和笔法,陈大人的字如同他人一样,往往都是下笔刚劲有力,而且通常一次将字写完。
而在看这封信,虽然字体与陈大人的非常相同,但是此人只是模仿了陈大人的字体,下笔确是非常轻,而且在模仿的过程中有修改的成分。
皇上请看,信中的这个“之”字,在最后一笔的时候,模仿者明显有些犹豫,导致没有一笔形成。”
几位大人一听吴宗达的话,赶紧仔细的看了起来,发现果然有些不对,崇祯听过之后也满意的点了点头。
看过之后,几位朝廷大臣的脸上都露出了凝重的表情,几人没想到,连堂堂的朝廷大员的笔记,都有人敢伪造。
“皇上臣等有罪,没能察觉到这封信的问题,请皇上责罚。”几人连忙向崇祯请罪。
崇祯则直接摆了摆手,依旧笑着说道:“不用,朕要不是仔细观察,也没看出来。多久了吴爱卿,果然是大明的柱国之臣,只一眼就看出了这封信的不对之处。”
吴宗达一听,赶紧谢道:“谢皇上夸奖,臣愧不敢当,臣也只是和陈子壮陈大人当过几年同僚才看的出来。”
“嗯,好了,这件事就不说了。说说这封信的问题吧!你们是怎么看的?”说完之后崇祯将目光转向几人。
“皇上,老臣以为对于这些敢于伪造朝廷大员手迹的事,应当严查,我大明早有律法,凡伪造官员手迹者,一律处死,严重者可抄家诛九族。”
这时成基命站了起来,狠狠地说道,对于这种事情无论是那个朝廷大员都是非常忌讳的。
“是的皇上,臣也以为应该严查。”成基命刚说完,钱龙锡几人也站了出来,表示支持成基命的意见。
崇祯将目光看向温体仁,温体仁示意,赶紧站起来说道:“皇上,臣也以为应当严查。只是当今最重要的应该是陈子壮陈大人的安全。
皇上明鉴,这字迹虽然可以模仿,但这印信和护送的人确是作假不得,所以臣以为这封信很有可能是,在护送之人休息的时候被掉包了。
这恰恰说明陈大人的处境,完全处在对手的监视之中,而写封信最有可能的就是扬州那些商会做的手脚。”
“嗯”崇祯听完之后,点了点头,这正是崇祯所想的,随后他对几人说道:“这件事让刑部去查吧!”
“是皇上,臣遵旨。”刑部尚书郑三俊这时出列说道,崇祯则将目光看向郑三俊,这个被推崇为“天下第一清品”的人。
此时已经年过半百,但是看起来却与那些五十多岁的人不一样,显得很有精神,而且看起来正气十足。
“这件事就先由郑爱卿去查吧!至于熊文灿这件事你们怎么看的?”
说完将目光直接投向成基命,毕竟他当年主张的招抚郑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