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丁奉求战,雷远只微笑着摇了摇头:“倒也无须勉强,且给其他几位曲长留些事做。”
丁奉躬身道:“是!”
两人对答间,贺松、邓铜、陈夏三人都至。
“有件事须得和诸位说清楚。”雷远劈头便道:“灊山中的本队或有不稳,我们必须尽快结束这里的战斗,赶回去收拾局面。”
没有什么好隐瞒的,战斗既然已经开始,作为骨干的几名曲长,有权力了解局势的变化和战斗目标的调整。
果然,这句话既出,军官们俱都吃惊。
贺松立即问:“本队出了什么事?”
“丁曲长临去之前和我说,小将军战死的消息,恐怕不可能长久地隐瞒,一旦被灊山本队中的某些人知晓,只怕要生出事端。”雷远慢吞吞地答道,随即问陈夏:“陈曲长以为呢?”
陈夏的脸色有点阴沉,身为陈兰部下的骁勇曲长,陈夏对自家首领的勃勃野心早就心知肚明,他很清楚雷远所说“某些人”是谁,更清楚如果自己的回答不慎,之后的情形就会大大不妥。
好在自从昨日知晓小将军战死以后,陈夏就一直在考虑自己的立场,到了这时候,他已经想明白了:既然首领将自己派到前线支援,那就做沙场武人该做的事,其他的那些,本就不是自己能接触的。
于是陈夏回答得并无犹豫:“此际大敌当前,灊山那边的事,我没想过,也不去想。”
“很好。”雷远赞赏地点头,再看看贺松和邓铜:“你们两位呢?”
“适才不是差点就宰了张辽吗?”邓铜狞笑道:“加把劲,干了张辽再说。”
邓铜显然是有点血性上头了。
雷远以为贺松性子谨慎,会再多问几句,甚至会有质疑。但贺松只环抱双臂,皱眉看看台地上的布置:“如果要尽快分胜负,那这里的布置就要调整。”
“哦?怎么调整?但请说来。”
“头一件事,台地后头那些房舍马厩什么的,立即拆掉,把木料都拿来修补栅栏,石头堆到台地边缘去。第二件事,栅栏的开口留的太少,影响反击时的兵力调动,我看,第一道栅栏要留两处,第二第三道栅栏至少留出四处以上开口。第三件事,台地后方还有二十多匹战马藏着做什么用?全部给我。台地上虽然狭窄,足够骑兵冲一冲了,到时候,由我领骑队从台地边缘包抄……”
贺松老实不客气地提了数条建议,随后郭竟又补充了几条;邓铜表示自家部曲中有不少胡人,骑术要比贺松所部强得多,应该由他来策骑包抄,这想法立刻被贺松驳回了,两人争论了几句,才勉强达成一致。
这个过程中,雷远反倒保持着安静。
虽然实际掌握着千余人的军队,但雷远清楚那是权谋手段的运用结果,他并未就此成为优秀的军官。而这几名曲长都是久历锋镝、百死余一的战士,在具体的作战细节布置上,雷远信得过他们,自己乐得藏拙。
再者,他也实在没有精力去参与这些琐碎细微的安排。从此前从军截击张喜那天算起,雷远已经有将近十天没有好好休息了,而且责任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紧张的情绪越崩越紧。雷远在冲击曹公本队时受的腿伤也一直没有得到将养,昨日上午反而重又撕裂渗血,痛了一晚上。刚才观战时站立得久了些,这会儿竟然有些乏力。
他看了看忙于仔细核对一个个细节的曲长们,慢慢后退几步,将手臂搁在栅栏上,稍微歇歇。
“小郎君!小郎君!”过了没多久,郭竟唤了两声。
“来了!”雷远走过去,发现曲长们已经讨论得差不多,甚至还在泥地上用树枝划拉出了一副草图来表示具体部署。
新的部属仍然将重兵后置,陈夏所部顶上前方,负责第一第二道栅栏;邓铜所部负责第三道栅栏;贺松、郭竟、丁奉所部和雷远的本部作为预备队。一旦张辽攻来,首先依靠箭矢、飞石之类在山道上杀伤之;然后凭借隘口和栅栏层层阻截后退,诱敌深入。
由于曹军后队受限于隘口石梯狭窄、不能及时跟进,因此他们的攻势必定会在某一个时间点由盛转衰,只要把握住这个时机,预备队就可以大举杀出。反击时,由贺松带领骑队直抵石梯尽头,再回过身来,配合其他各部,尽数歼灭台地上的曹军。
这个设想,与上一次战斗的过程是完全一致的。只不过,上一场是局势自然发展的结果,而这一次,想必将会执行得更加坚决些。
雷远看着草图,略微沉吟片刻。
他其实有些失望,本以为几名曲长一起想办法,能够有些更具针对性的奇策……结果并没有。也许这才是战场上的常态,能够考虑到的只是兵力布置、时机把握这些,更多的,那就只能归于变数了。
战争中的变数,永远是那么难以预测。哪怕最好的将帅,也不可能保证影响战局发展的每个因素都在自己预判之中,需要不断刷新认知、继而不断的改变原有部署。愿意承认变化、主动迎接变化、顺应变化之人,才能够跟紧局势,一步步地逼近胜利。
当然,也有人排斥变化,用种种精神激励来蒙蔽自己,坚定不移地按照既定方针继续指挥作战,并勒令下属也蒙蔽双眼。在雷远的印象里,前世有一位枭雄便是这般,后来他投身于运输行业,并且以日记出名。
“就这么办了。”雷远拍板:“尽快安排下去,曹军下一波进攻随时会开始,我们没有多少时间。”
“是。”曲长们一起躬身。
雷远不再多话,转而往此前自己登临观战的箭楼走去。
他真的需要休息一下。
极度的疲惫让雷远头痛欲裂、焦躁不安,丁立的牺牲更让他沮丧。然而局势如此危险,他又必须在所有人面前摆出神采奕奕和胸有成竹的姿态;必须让所有人坚信,他足以取代自己的兄长,带领所有人走向胜利。
想赢得胜利,绝不容易。适才一战之中,张辽所部的损失固然巨大,但雷远的部下也有一个曲长战死,五分之一的部队遭受重创,暂时失去了战斗力。接下来,张辽还能发起几次进攻?第几次的时候,他才会承认失败?
雷远踏上箭楼二层,靠着柱子坐下来,恍惚间,箭楼以外部队调动呼喝的声音越来越响亮。
箭楼是临时赶工制作的,背对隘口的一面没有挡板,是空的,雷远可以望见台地后方,那里依旧是连绵无垠的群山,因为是深秋的缘故,岩壁呈现出青黄斑驳之色,山体遮掩日光,在山间投下了大片大片的阴影。
所谓为将之道,当先治心,雷远明白自己还差得太多。便如此刻,眼前的重中之重分明是打败张辽,可他却又情不自禁地想到:王延与处在灊山中的本队汇合了吗?父亲雷绪的近况如何?在知晓了王延带去的消息以后,辛彬能够做出正确的应对吗?
经过此前的连番苦战,原本直属庐江雷氏的精锐,至少已经有三成折损,而三成聚集在擂鼓尖台地,辛彬所能掌控的兵力已经不多了……如果……如果他再遣人支援前线的话,陈兰之流一旦发难,他能应付得了吗?
雷远忽然觉得自己还是太紧张了些,其实不该急于让王延回去求援。
既然战斗的目标已经变成不惜代价、尽快击退张辽,那么援军来不来,什么时候来,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想要期待吴侯或者刘豫州的援兵,本就不太现实,而辛彬如果竭力抽调本部人手支援的话,反而会导致庐江雷氏在本队的力量虚弱,徒然给有心人留下可趁之机。
雷远对辛彬始终抱持着尊重的态度。这位辛先生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始终都是雷绪身后最可靠的助手,甚至堪称是庐江雷氏的支柱之一。
他也是实际在安抚照顾数万百姓的人,雷远能够想象得出,面临如此危急局面的时候,辛彬有多么艰难。
第六十九章 决断
自从雷远带领数百精锐疾驰支援前线,辛彬便催促着所领的民众百姓加快行进速度。这个时候,数万民众都已经深入到了灊山深处,所处的地势越来越高,越来越陡峭。
从王延所在的位置,可以看到群山层叠如障,雾霭翻卷如涛。远处有几座恍如插天利刃般的高峻山峰直入云层深处,山峰高处原有瀑布,因在秋冬枯水时节干涸了,只留下森白如玉的崖壁点缀其间。
平日里,这样的风景落在眼中,必会让人心旷神怡;但现在王延没有半点观赏美景的心思,他紧握双拳盯着辛彬,大口喘着气,竟然已经怒火冲头。
“现在是真正生死存亡的时候!辛先生,你就给句明白话,什么时候才能有援军?”王延厉声喝问。
这段山道虽非绝险,但也不宽敞,仅容行车而已。两人站在路边的谈话时,刚好一队百姓从他们的身边涌过,人数大约七八十,赶着几头牛羊,推着两部独轮车。王延凶神恶煞的吼声把推车之人吓了一跳,手一抖,车轮差点侧翻,其余人赶紧涌过去帮忙。
辛彬向那些百姓们挥手示意,随即略微提起衣袍下摆,往山道侧面的斜坡紧走几步:“我们且上来谈,莫要阻了他人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