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明世祖 完结+番外 (搬砖呢别闹)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搬砖呢别闹
- 入库:04.13
以至于到了眼下,调控市场价格的不是官方机构,而是所谓的牙行。
虽然牙行的开办都需要有官方凭证,可说到底也就相当于给朝廷找了个代理人,来管事的还是个人。
而随着民间商业的发展,管理制度的落后,也有很多私有牙行出现,慢慢脱离了官方控制。
市场的规矩成为大商人的私有物品。
朱见济觉得这样不行。
赚钱的买卖怎么能不掌握在朝廷手里呢?
再加上明朝不禁止官员涉及商业,也难怪明末会出现失控的东南财阀集团。
整个大明的市场,从开始到结束,都处在一种野蛮发展的状态。
服了!
于是朱见济又拿出自己的小本子,将建立市场监控体制提上了日程。
唉,
当太子真不容易,
每天都要为了让大明发展的更好而奋斗。
搞得朱见济每天不得不多吃几碗饭,生怕自己小小年纪就亏空了身体。
——————
第二天早朝,四川黄龙叛乱的首脑被压送京师。
这场叛乱三月份开始,四月份就结束了,在封建时代的消息传递速度下,让朱见济连担忧的心都来不及升起来。
因为在他于京城听说动乱消息的时候,地方上很可能已经搞定了乱党。
而那些叛乱头头的结局也是可以预见的——肯定死透了!
自古敢于破坏社会稳定的,不管起因如何,结果都不怎么美妙。
特别在君主**的古代,你敢于挑战天子权威朝廷统治,那么凌迟都是小事。
朱见济心善,见不得这种事,所以让人别在京城里处决犯罪者,拉去郊外搞定。
成天“推出宣武门斩首”的,那也是皇家的地方啊。
万一哪天朱见济骑着羊车锻炼身体,碾到一轮子血怎么办?
另外一件事,便是他通过这次叛乱,知道了一位此时的名将,方瑛。
方瑛并非勋贵,但在卫所制度下,也继承了父亲的指挥使职务,从正统到景泰两朝十几年,南征北战功劳卓著。
目前他身上挂着的职务,不仅有贵州总兵官,还有个中央后军都督府左都督的牌子!
朱见济正愁五军都督府缺少人才来顶大梁呢,现在就有人送上门了!
大臣中有人论功行赏,提议将方瑛召回京城,担任要职,与刚刚被任命不久,顶替坐大牢的石亨来管理团营的陈豫一起守卫京师。
景泰帝在儿子的暗示下没有通过这个提议。
因为朱见济觉得团营长官有于谦和陈豫,目前而言已经够了。
要是再插进来一个方瑛,那权力被分割的更厉害,反而不利于团营的管理。
而且一下子把团营长官换两个,人事调动频繁,对底下的士兵也不好。
都不熟啊!
朱见济更想要方瑛入驻都督府,正式挂牌营业,把半死不活的原中央军管处撑起来。
不然在没有强有力后继者的情况下,即便朱见济暂时阻拦了军事管理权向着文官手中滑落,也终将改变不了“以文统武”的结局。
方瑛眼下才四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完全一个能当两个使!
小太子记下了这个名字,并且期待着方瑛的到来。
虽然他已经见过了平江侯陈豫,但名将嘛,谁嫌多呢?
除了四川叛乱平定一事外,还有正统年间掀起了云南叛乱的头目思机发被抓的消息送来。
这人作为云南土司,正统时期就跟着他爸进行造反事业,过程中时叛时怂,把朝廷军队当那啥一样进进出出,最后终于惹毛了大明,逼得他从云南老家逃入缅甸,连老婆孩子都不管了。
现在好了,缅甸也不想继续收留这条流浪狗了,干脆利落的把他打包送回了大明,目前已经在压往京城的路上了。
预计再过一个月,他就能和今天被干掉的黄龙在郊外行刑地点实现血与泪的交融。
对此,朱见济仍旧心善。
为了避免以后再出现这种不好的事情,他决定在下朝后,把“改土归流”也记上小本本。
瞧瞧他多为偏远地区的大明百姓考虑!
“那位发明飞梭的老婆婆在哪儿呢?”
下朝后结束其他杂物,一来到皇庄,朱见济在接受了他忠诚的管庄宦官们拜见后,立马提出要见一下功臣。
四轮马车只能说是流行于中上层里,毕竟只有买得起马匹的人家才能坐上宝马,所以市场并不很广阔。
即便马车定价有些虚高还被权贵追捧,但它能给朱见济赚的钱也就那样了。
与之相比,这世上谁不穿衣服啊?!
你在古代裸奔,十有**要被暴躁的古代人民当街乱棍打死的!
人活着多少要块遮羞布,最差也得遮住脸。
所以朱见济用肚腩都能猜到皇庄布业的未来有多远大。
他用比之前那位老匠人更隆重的场面,更大方的赏赐,接见了这位替东宫集团开创光明大道的老妇人。
奖金严格按照开出的单子上发,足足的二百两,加上承载银两的精致盒子,价值还要往上提一些。
面对白花花的银子,老妇人虽然有了心理准备,但还是被吓到了。
此前制造出四轮马车的老匠人也在一旁围观,看着对方踌躇不前的胆怯模样,还出言鼓励她上前谢过太子恩典。
可以看出,朱见济发给他的一百两,几乎改变了这位老匠户的身心面貌,不但穿的衣服漂亮干净了,连在太子跟前喊一嗓子的胆气都出来了。
老妇人于是深吸了一口气,在万众瞩目之下,来到了朱见济面前。
她不敢靠的太近让小太子仰头看自己,隔着几步的距离便停下。
第七十八章 :缠足不是好东西
“也放皇庄里存着?”朱见济笑容满面的对着老婆婆说道。
老妇人激动的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摆,最后抓着衣服下摆,用力点头回应,“存着,跟老李头一样。”
“让太子殿下的人管着钱,俺们也放心……”
有老匠户的例子在前面,这些人对朱见济和皇庄管理的信任度还是很高的。
经历几个月的发展,太子殿下发给他们的盖了章子的小纸片,在皇庄里就是公认的流通物!
如果信任度继续往上涨,朱见济就可以在皇庄里提前试用纸币支付了。
而朱见济为了回报这些人的信任,再一次的请皇庄里的大伙儿吃了顿饭。
反正他是不会缺钱了的,多花点收买人心也没什么。
“敢问老婆婆哪里来的?怎么想出弄飞梭的?”
饭桌之上,吃饱喝足的人都放松了不少,朱见济便跟老妇人聊了起来。
老妇人咧嘴一笑,“俺是山东人,不过婆婆是松江府逃难来的,俺的织布手艺也是她教的……”
“俺靠着织布手艺,可是养活了五个孩子!”老妇人骄傲起来,嗓门大的让马冲神色大变,生怕吓到了尊贵的太子。
“要不是因为逃荒,俺家还能在山东发财呢!还好到了京城,遇到了太子,俺全家好日子又过起来了……”老妇人说起劲了,滔滔不绝。
马冲更加紧张了,感觉这老婆娘就是在自己脑袋上蹦哒,一个不小心就要泼他一脸的血。
朱见济毫不在意,只是闻言瞄了一下对方的手,发现这的确是一双常年纺织才会有的粗糙手掌。
他面色如常的点点头,“原来如此。”
松江府是黄道婆的老家,那边的纺织技术的确领先全国。
而老妇人所言,她婆婆少年跟着家人迁移到山东,又把带来的手艺传给了自己,到现在已经是几十年的老织布人。
有这么多的经验在,也难怪能弄出来飞梭。
但朱见济关心的也不仅仅在于老妇人的经验。
当他听到老妇人一家原本靠着织布手艺过着还算富足的生活,但因为近年的天灾还是迎来了破产逃荒,从小康之家沦落成了直隶地带的佃户时,面色更加严肃了。
小农经济如此的脆弱,
那么当他推广飞梭,冲击到原本市场的时候,习惯了男耕女织的普通农户家庭又该如何?
男同胞们还好,从古至今,男人总是更容易找到生活新道路的。
可女同胞们呢?
他可以把服务于家庭小作坊的女性拉入织布工厂,给她们提供工作机会吗?
朱见济眼神一瞥,瞧见了老妇人因为放松而探出下身裙摆的一对脚丫子。
对方不好意思的把脚缩了回去,还以为太子殿下这样的贵人是在嫌弃自己这双裹了一半的脚。
她尴尬的解释,“俺家有钱的时候,俺已经长大了,没好好学贵人的习惯,不是从小缠的脚,后面再怎么弄也只能这么大了……”
缠足这种陋习从宋代开始,到现在也流行起来了。
根据老妇人所说,即便她老家是山东一个镇子,其中有点闲钱的人家也都会为女儿进行缠足,模仿上流社会的“好风气”。
除了这情况的确引人效仿外,还有地域属性的加成——
山东可是孔圣人后代住的地方,曲阜都快成国中之国了。
这衍圣公的光环笼罩着,山东老百姓有不少都喜欢响应圣人号召。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明末有套房 (tx程志) 起点VIP2022-01-30完结286.52万字 9.54万总推荐明末乱世,天灾人祸,遍地烽火,血流成河。这是一个尸山血海血火交...
-
大唐:我被系统坑了一个爹 (米酒汤圆) 番茄vip2021-05-09完结69.2万字 ·5818人在读一朝身死,却借运重生于大唐,这辈子李翊只想偏居一隅,当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