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要做明世祖 完结+番外 (搬砖呢别闹)


  还是前面的理由,承平日久,除了粮食这种硬性产品要被控制在一定价格之外,其他的基本都会出现浮动。
  大量的钱币流入市场,货币也肯定会跟着贬值。
  这事情无法避免。
  西部地区那些收入迟迟涨不上去,可又要面对高起来的物价,基本都会选择去进工厂打工
  为了促进国内商业的发展,推动科技普及,朱见济在前几年就陆陆续续开放了一些工厂的开办权,并没有一直让皇室对之进行垄断。
  想当年的皇家纺织厂,现在也就在北直隶这边招收一些工人,给这边的人提供就业机会,更多的工作也是协调北方纺织行业的运转,让其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至于皇室的产业收入,则是有海贸、矿业等等来源,并不强求在纺织业上吸金。
  可以说,原本的“皇家工厂”在皇帝开放了办厂权后,经济上面的职能正在缓缓向着政治职能转变。
  只等以后市场继续变动,这样的转变会更加彻底。
  而民间自己开的工厂,则是为那些日子难过,或者想追求更高生活的人提供了新的道路。
  毕竟工厂老板一年可以获得的利润,远比种田的地主来的多,又有朱见济要求,部分老板起码是能给打工人多发点工资的。
  眼下的情况,便是一些农民过不下去,选择加入工厂。
  唯一的差别,就是皇帝还管得住这些人,这些事,肯帮农民工一把,让他们不至于羊入狼口。
  朱见济一直都在避免走上历史原来的道路,但没想到兜兜转转,仍旧如此。
  这就是历史的必然性吗?
  “所以为父现在搞摊丁入亩,一条鞭法,本意也是在减弱百姓负担的。”


第370章 :历史的必然性(下)
  朱见济说的新政策,都是关于税收方面的,也有利于增加国库收入。
  但在原来的历史轨迹上,这两样都是在国家缺钱之时,硬是被逼出来的新政。
  现在大明朝缺钱吗?
  要是缺钱,朱见济现在也不会充满闲情逸致的跟儿子讲话了,也不会把自己三十岁生日的庆典搞得花里胡哨。
  乾圣朝廷是很富裕的。
  而朱见济现在弄这两个,本意也的确是在减少百姓负担。
  农民“破产”,进厂子的确是个好出路。
  而一旦农民选择加入市场,成为市场化洪流中的一滴水珠后,只要不遇到恶意的外来压迫,手里触碰的钱币就会多起来。
  一条鞭法弄起来了,只要他们一次**满所有税额,其他的就不用再管,朱见济也要讲究朝廷信誉,不会再以别的名义找人要钱。
  从另一种程度上,让地方上打着朝廷旗号,自己收取摊派费和各种杂税的官员没能力再去发财了。
  而大明朝现在的经济模式主要还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要想进一步转型改革,也的确需要更多人加入市场之中。
  金银钱币不是到处都有的,而是通过市场交易得来的。
  想要这东西,就得把农家收成拿出去,变成商品才行。
  这个过程,就叫做农产品的商业化。
  “那摊丁入亩呢?”
  朱佑栎听他爹说完前者,努力消化了其中道理后,又迫切的发问。
  朱见济又是一阵呵呵,“你就没听说过,为父披甲上殿的事?”
  “还是那句话,治理天下的百姓,你得公平公正的对待他们!”
  “天下之事,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应该存在越是有钱,却越是不交税,越是没钱,就越是要交税这种事。”
  “如果我天天带着你的两个弟弟,而对你不管不问,春官高兴吗?”
  朱佑栎立马小脑袋狂摇,“不好!”
  “不能这样!”
  他可是太子,跟其他的皇子,哪怕是同母而生的都不一样,天生的家国责任,天生的父母偏爱,这些都得凝聚在他一人身上。
  这不仅是老师教他的道理,也是朱见济这个当父皇不断对他和他那几个弟弟强调的。
  皇家血脉需要感情来避免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但也不能只依靠感情。
  人心是天底下最靠不住的东西。
  所以朱见济已经在私底下跟老婆老娘说过了,等朱佑桂这些后面的皇子满五岁,就会为他们定好封地,朝廷先去那边做投资,为他们开发一段时间,等皇子年满二十岁之后就要去封国,不允许就在本土,以免让某些家伙来破坏皇家情谊。
  姚广孝这样的人,不能再出现第二个。
  对于皇帝这样的决断,杭太后和皇后王氏都很伤心,但又不得不承认的确需要这么办。
  朱佑栎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惊讶于父皇对自己的偏袒,后面看着新出生的皇三子朱佑榆都充满了大哥的爱心。
  在政治上定死了双方地位后,如果朱佑栎面对不可能跟他抢位子的弟弟还抱有戒心,将之视为“和自己争夺父母宠爱”的臭小子,那大明储君就不是早熟,而是心理变态了。
  在朱见济和王氏的疼爱下,朱佑栎有个完美的童年,倒不至于发展成一个纯正冷血的政治生物。
  “现在大明朝钱,被很多人拿去买地了,换个角度看,土地是不是跟财富差不多了?”
  朱佑栎想想,觉得这话说的有道理,于是点了点头。
  当一个物品能够承载大量财富之时,它其实就是“有钱”的另一种模式了。
  就跟后世人一说自己家里有几套房时,别人第一反应就是“你家真有钱”。
  “所以对那些大土地主,大工厂老板,要是不按照规矩去收税,老百姓就不会高兴的。”
  人的不高兴积累久了,总有爆发的一天。
  朱佑栎若有所思,“这跟父皇带我去乡下看那些蒙童上学,是一个道理?”
  有的时候天气好,朱见济会带儿子外出看很多东西,其中就有让小太子去乡下的蒙学馆体验了一天农村小学的生活。
  因为在此之前,朱佑栎问过他爹,为什么每年要花费那么多钱去补贴乡下,让那里的小孩子去读书。
  那也太亏本了,
  朝廷有钱也不能乱花啊!
  他爹不是一直跟他讲不能浪费的吗?
  朱见济笑而不语,第二天就把儿子安排去了京城附近的一所农会学馆之中。
  虽然小太子跟个金雕玉琢的福娃一样,站在一堆灰扑扑的小屁孩之间产生了不同画风,但还是有点效果的。
  起码朱佑栎会一边嫌弃,一边把蒙学馆发下来的,混合了腥味肉沫跟菜叶子的汤皱着眉喝下,而不跟别人抱怨。
  当然了,看出来人身份不同凡响的蒙学馆夫子本来是想给朱佑栎更好待遇,陪着贵人演完这场戏,早点送大佛走人的,可朱见济直接不理他,指使人把馆中一应事物都给朱佑栎招呼了一遍。
  他儿子从小身体就好,被亲爹这么折腾,除了体会到天底下还有这样的生活外,但没出什么问题。
  事后,朱见济就问儿子,除了身份和因身份带来的条件不同,他跟那些孩子有什么区别。
  朱佑栎诚实的摇摇头。
  他才不会去举一些幼稚的例子。
  没了太子的身份和特权,如果他出生在乡下地方,跟那些人的差别不会很大。
  “那你觉得,那些孩子就不配读书吗?”
  朱佑栎抿着嘴又摇头。
  朱见济拍了拍儿子的小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天下的人都有读书的权利,只是缺了一些钱,让他们难以进学堂罢了。”
  “国库里的钱,都是取之于民的,自然也要用之于民。”
  “大人顾及不了太多,难不成几个小孩子,朝廷就不能帮扶帮扶?”
  什么叫做倒贴钱给人办学堂没收益?
  朝廷执政,能跟做生意一样,还讲究获利多少?
  后面对自己不理解的国家财政支出,朱佑栎也不傻傻的去
  现在被他爹告诉了“公平”在治理国家上的重要性,朱佑栎又想起了这件事。
  “是的是的,你说得对!”朱见济继续鼓励儿子。
  说完这些国事,皇帝又关心起了太子的日常。
  “你姑姑姑父今年进京了,到时候为父把他家那位云中君接进宫,给你当个玩伴。”
  “你比王云要大三四岁,记得不要欺负人,知道吗?”


第371章 :王云(上)
  在孩子长到活蹦乱跳的四岁,一直带着老婆游山玩水的王华也终于愿意来到京城,加入仕途。
  当然了,主要原因还是他跟固怀已经把绍兴的山水欣赏得差不多了,加上以前的脚步经历,勉强算能把大明朝斜着穿了一遍,花花世界已经看久了,才能收心做做正事。
  由于他本就是太学毕业生,本身便有名望在身,所以有资格不参加今年的科举便直接去吏部报道。
  但王华没有同意。
  “我此前入郡学读书,本是因为在科举之上考运艰难。”
  “如今我有娇妻幼子在旁辅佐,自觉时来运转说不得要去科举考场上走一遭,与天下贤才拼上一拼。”
  虽然如今当年王华所说,乾圣天子在刻意扶持官方学校,扩大太学的录取率后,科举制的确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