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明世祖 完结+番外 (搬砖呢别闹)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搬砖呢别闹
- 入库:04.13
于谦更不用提了。
这样的手下,其实是不利于景泰帝统合整个朝堂,将所有人控制的“如臂使指”的。
“于谦可以重用,但不能使之执政。”
金濂在失去最后的力气前,只对朱见济说了这么一句。
于谦其人,太刚、太正,他是一个道德完人,是一个完全奉献给国家的人,但是这样的人,在官场是很稀罕的。
很多人都混不出头,要么自我放弃同流合污,要么坚持自我挂冠而去。
只是因为保卫北京的功劳,和景泰帝这个也算奇葩的皇帝,让于谦成为大明实际上的掌舵人。
金濂很欣赏于谦,所以必须让太子把于谦手里的权力重新拿回去。
朱见济哀伤的看着昏迷过去的金老尚书。
他心里何尝不知道于谦这样的纯臣居于高位,实际上是对对方不利的?
他热心的参与政事,以六岁的小胖墩之躯行走于内阁朝堂之中都不觉得尴尬,主要是为了强化自己的地位,增强影响力,但附带作用是有利于于谦的。
当施政者变回皇帝,其他受不了于谦的臣子就迷失了攻击的靶子。
“还请老尚书休息。”
给金濂掖了掖被子,朱见济才走到房门前拍了下。
一直在门口守着的马冲立马打开,迎接小太子出来。
金濂的家人也在外面等着,闻声抬头看向朱见济。
小太子还没收敛自己的哀伤,让金家人进去好好陪着金濂。
时间不会太久了。
朱见济走出金家,坐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上默默想到。
第二天清晨,户部尚书金濂宣告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这个消息传到宫里,景泰帝也颇为伤心。
他在心里对老臣子其实是有些依赖的,因为他希望可以通过任用老臣,来证明自己的正统性。
而金濂作为老臣中的老臣,一直行事清正刻苦,毫无埋怨,给景泰帝的印象很好。
朝野的其他大臣也很仰慕金濂这位五朝老臣,不管是在地方还是在中央,他一直都是一位恪尽职守的官员。
民间一些被惠泽过的百姓也自发为金濂挂起了白布,以示哀恸。
随后景泰帝宣布辍朝一日,命礼部谕祭,派遣了专门的官吏去金濂老家淮安为其造墓。一切费用由皇家承报,并且追封金濂为“沭阳伯”,赐谥“荣襄”。
这位宦海沉浮几十年,和朱见济接触不过两月的老人到底是享尽哀荣了。
再之后,景泰帝调任张凤作为新的户部尚书,另外批准了吏部尚书王直“告老还乡”的要求,让另一位尚书王翱独自管理吏部。
于是老迈多病的王直终于心满意足的收拾好东西返回老家,吏部的上司变成了对比他年轻,但也到了七十岁的王翱。
对此,朱见济也很无语。
景泰帝的官员组成中,老头子还真不少——
吏部原本只有王直管理,可王直上了年纪后,就一直希望退休放松,景泰帝是舍不得老臣的,于是调任王翱过来与其同为尚书,分担压力。
由此开创了六部有两位尚书的传统。
了解到这情况的朱见济更加无语。
他在金濂去世前的建议下,意识到不能够再等待自己长成后才去把控官员升落,需要找机会给景泰帝朝堂输点新鲜血液进去,不然没等朱见济大几岁,那些臣子就能一个接一个的先进棺材了。
正好景泰帝在金濂去世后,也需要调动官员成为户部新的长官,朱见济趁机提了几个建议,比如说把早就不想干了的吏部老尚书王直换了。
这样老头子高兴,朱见济也高兴——起码新的吏部尚书会比王直年轻有为点吧?
但他万万没想到,他的好爸爸早就把继任者安排好了。
景泰帝弄完之后还一副非常满意的样子,完全看不出是喜欢压榨老人的黑心领导。
对此,朱见济只能再找机会了。
再过了好几天,由朱见济挑选,景泰帝批准的“太子陪读天团”进入东宫,开始和小太子一块享受文华殿学习的洗礼——
景泰帝早就想给儿子找适龄的玩伴了,不然天天看着儿子坐在高凳上批阅奏疏,自己在旁边看有色书籍,良心也过意不去。
而且宫里也的确寂寞。
除了那两个跟着她妈一起被自己圈禁的女儿,内廷中没有小孩能陪着朱见济玩耍了。
景泰帝不觉得自己还能再磨合出一个儿子来,也不愿意见到儿子天天只和宦官待在一块,害怕培育出下一个朱祁镇。
于是当朱见济暗示他需要小伙伴拱卫的时候,景泰帝毫不犹豫的应下。
而朝臣们在听说陪读的少年郎全是勋贵出身的消息后,也是默默围观。
在他们看来,皇帝这是要扶持勋贵们了。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前几年不出手扶持,现在才借为太子陪读的名义拉拢他们。
也许是小太子的提议吧。
假装不经意的看了眼金台旁坐着的太子殿下,百官们又迅速低下了头。
只有被朱见济着重关注的张輗没来得及收敛表情,被他看出了不满之色。
这位老将军一直跟他哥过不去,这脾气也太坏了。
石亨那边倒是没有变化太多,该桀骜还是桀骜,仍旧是没有放弃让景泰帝给他“多赐田土”的想法。
也不知道他要那么多地干什么,京城的房价总不会像后世一样飙升,让他原地暴富。
看来是时候把卢忠找进宫问问了,让他在外面盯了这么久,总知道点情况。
朱见济眯着眼睛,过完了这次早朝。
第三十七章 :太子的伴读天团
回到咸阳宫,新到的几位小伙伴已经等候多时了。
其中一位身高特别醒目,三个少年郎排排站着,硬生生站出了一个“凸”字。
“我等见过太子殿下。”
柳承庆、徐永宁和张懋相继开口,对着朱见济行礼。
其中柳承庆十一岁,徐永宁十四岁,张懋九岁。
年岁上和朱见济差不了多少,但因为出身将门,基因优良,所以个个都比朱见济高不少。
好在这里是东宫,是朱见济的地盘。
身份的差距和身高互相抵消,小太子依然可以从容的招待自己的小伙伴。
“都随便一些,你们是来陪孤读书的,不是来伺候孤的,不必拘束。”
朱见济爽朗一笑,微胖的脸上充满了和善,跟个金童似的。
为了缓解小伙伴的紧张感,还有迅速拉进距离,朱见济还让马冲把早就准备好的糕点美食拿出来招待。
遵循古老的传统,饭桌上面是最容易让人放松交流的。
而这三位也是心大,虽然在来之前家里长辈千叮万嘱一定要在太子面前表现恭顺,千万不能把在家里养成的少爷脾气带去东宫,但在皇家糕点的诱惑下,什么嘱托也就一块吃到肚子里去了。
朱见济本来就年幼,只要他仗着这个优势卖萌,基本上不会有人对他升起警惕之心,更何况诱哄几个平均年龄才十一岁的小少年,朱见济根本不带怕的。
于是在刻意制造出的欢声笑语中,准定国公徐永宁率先停止了暴风吸入,摸着自己吃撑的肚子,大胆的和小太子说道,
“我叔叔还说皇宫大内处处危机,我看也不怎么样嘛!”
他这人一向胆大,还喜欢听行侠仗义的各种话本,于是对于“规矩”,就没有了多少敬畏。
毕竟在生活里,基本没谁敢招惹他。
就是他老爹徐显忠死的早,年少的徐永宁要继承爵位,还要再等个一两年大点才行。
“那些年纪大的人总喜欢多想,看见样东西就能恨不得把它来龙去脉揪出来,跟他们说话都废脑子。”
朱见济乐呵呵的应和。
徐永宁闻言一拍大腿,自觉找到了知己,“原来太子殿下也这么觉得?”
“要我说这世上哪里有那么多复杂的事?按着道理律法去办就行了。”
“更何况太子殿下一看就是好脾气的,哪里吓人了?”
“就是,太子很好。”
因为景泰帝恩典才得以承爵的小英国公张懋也点头附和,对朱见济释放好感。
他自幼的生活不好不坏,毕竟张辅生下他的时候年岁已高,对于大哥张忠来说,这个小弟的存在非常尴尬。
特别是张忠本人先天残疾,失去了承爵的希望,生下的孩子更是大多早夭,而这个老爹快七十生的儿子却是身体康健。
作为大哥,他很嫉妒自己的幼弟。
老父亲张辅虽然对他很看重,但到底没有太多精力去陪伴儿子。
对于小孩子张懋来说,他爹的年纪放在正常家庭里,都能给人当曾爷爷了,张懋贪玩的时候在英国公府里到处乱跑,也曾听到过有人给他爹说闲话,说“人老放空炮,隔壁老王造”之类的污言秽语。
虽然说这话的人被张辅愤怒的赶了出去,但已经懂点事的张懋还是被刺激到了。
所以情绪敏感的张懋跟他爹也不亲近。
可是当老父亲战死之后,张懋又开始怀念起他来了。
谁让他哥跟他关系不好,他的老叔叔张輗他们也只把目光放在英国公这个顶级爵位上面。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明末有套房 (tx程志) 起点VIP2022-01-30完结286.52万字 9.54万总推荐明末乱世,天灾人祸,遍地烽火,血流成河。这是一个尸山血海血火交...
-
大唐:我被系统坑了一个爹 (米酒汤圆) 番茄vip2021-05-09完结69.2万字 ·5818人在读一朝身死,却借运重生于大唐,这辈子李翊只想偏居一隅,当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