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明世祖 完结+番外 (搬砖呢别闹)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搬砖呢别闹
- 入库:04.13
身为国使,他们总不可能一直待在东方,让自家国王独守空房,遥望不归人。
重点是,现在进入了冬季,风向很好,适合他们南下返回欧罗巴。
巩珍仍旧作为大明使者,怎么把人带回来的,又得怎么把人带回去。
使者们依依不舍的跟住了大半年的使馆道别,顺手又捎走了能够随身的物件,充当纪念品。
除此之外,他们的包裹里还有厚厚的手札,记录了自己在东方的所见所闻,预备回去和人吹嘘。
真希望下一次,能够再来大明。
这里当真是个梦幻之国,就像这个国家的国旗和称号一样,化作不落的日月,照耀着世界。
而为了展示天朝上国的慷慨,朱见济一边说着只用珍品回赐,不足以慰问泰西使者远渡重洋的辛劳,一边送了他们由四夷馆紧急翻译成拉丁语的东方古文献。
四书五经摘取了一些容易理解的内容,以传中华圣人的教化,不过其中占比最重的一本书,叫做韩非子。
古时法家名著,专门教导君主如何强化王权,驾驭臣子的。
用直白的话语把来自东方的古老智慧传给泰西蛮夷,朱见济并没有犹豫。
他可巴不得西方的国王们加强王权了。
如果是在东方,以政治传统来强化王权,短时间内还真有可能制造出一个强国出来。
可西方体制有问题啊!
地方上林立的贵族、宣称代神传教的教会,还有永远的“自由民主”这权力哪里是说加强就加强的?
没有足够的条件就急吼吼的去学着人强化权力,春秋战国时那些企图变法却失败的国君已经证明了结果。
事情,是不能瞎干的。
一旦真有人尝试着走这条路,光是国内的艰难险阻就足够他折腾的了,王权和教权的矛盾会被激化起来。
让有了新航道的西方更加失去了去大西洋另一头探索的动力。
成功了,也能证明东方智慧的厉害,更利于大明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起“文明标杆”,掌握话语权。
“不过还是要防备一点的。”
在巩珍临行之前,朱见济再次拉着他谈话。
“炎洲距离泰西太近,而东西往来必经炎洲角,大明不能让商路要道落到别人手里。”
“你这次去,要在炎洲给大明占个位置,以供商品转运,得让大明来当这个客栈老板!”
朱见济在地图上把后世南非的位置画了个圈,“这个炎洲角,除了地理位置优越,气候与地中海也一致,更有金矿,花点功夫占了,于大明还是有利的。”
可惜,就是远了点。
国内的人口也不够多,如何进行大规模的移民,也是个问题。
所以朱见济打算等金洲那边发展的更进一步后,就在那儿营建造船厂,就地砍伐那儿的大树,制造船只,乘着印度洋的海流去往非洲。
现在,巩珍要确保的,就是大明对这个大陆角的所有权。
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想想就知道能赚多少油水出来。
泰西人手里没有世界地图,都是跟着巩珍的船队来的,指南针的变化以及船只航向,对住在船舱里的使者们来说,并不了解其中意味。
不过等多往来几次,他们就会知道这地方的好处了。
西方蛮夷的本性是看中就去抢的。
所以大明要先下手为强,并且要在那儿立稳跟脚,确保能够护住这块计划中的飞地。
“这次去,朕让你带了不少人。”
“队伍大了,航行速度也慢,爱卿要多辛苦一些。”
“那些多出来的家伙就可以扔到炎洲角,让他们去开荒立业的。”
多带的几千人,很多都是在官绅一体纳粮事件中的反对者。
他们的抗议力度不足以把自己全家送去刑场,但朱见济才不会就此放过。
流放万里,去海外发光发热。
反正这群人看重土地,为了自家的地都能对抗朝廷了,而南非此时正是不毛之地,适合开荒。
简直是天作之合!
直接扔过去,以中国人骨子里的种地天赋,以及比起其他蛮夷在困难面前更容易团结的特性和组织能力,朱见济相信他们会为大明开辟出一块新疆土来。
那会是大明最初的非洲基地。
而其中也有一些原来的官绅,属于知识分子,顺便还解决了下殖民地建立起来后的教育建设问题。
想想就很美妙。
“爱卿还要牢记一点”
说到最后,朱见济强调道,“航路,可以和泰西人分享,让他们顺着大明开辟的路线过来。”
“他们只需要沿着大明的车辙走就好了!”
“大洋对面的那片孤悬大陆,得让大明先去!”
新航路是欧洲人的外挂,在短短百年内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和市场,以及劳动力,使得西方文明能够弯道超车,把持住世界的脉搏数百年。
对此心知肚明的朱见济,哪里会让他们还把这外挂开出来?
好东西,当然得让大明先享用!
第294章 :沂国的新年(上)
非洲诚然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和各种疾病,但朱见济对大范围的统治黑叔叔是不感兴趣的。
以大明眼下的国力,能够吃下周边的海岛,把东太平洋和印度洋变成自家花园已经很撑肚子了,没必要再眼馋一个蛮荒的黑非洲。
所以他只要后世南非的那地方,把控住东西方交通的新要道,收点过路费,偶尔去那边开开矿就好。
而在这几年内,朱见济的主要目标要转移到东边的大海上去,争取组织人手登上新大陆,把那些高产农作物带回来。
人口想要迅速增长,需要依赖稳定的社会环境,也需要依赖足够的口粮。
“爱卿此去,还可以跟泰西诸国说一下佐安公主的事情。”
“他们这些年来不是在搞什么东征吗?朕不介意帮他们一把,等日后重建罗马,对西方来说,也算好事吧?”
虽然那边打仗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抢夺资源,可到底打着宗教的牌子。
打压回回教,扩大基督世界,恢复罗马帝国,如此光伟正的理由,怎么着也能诱惑几个家伙过来,帮大明分担一下军事压力。
大家一起快乐分赃嘛。
巩珍小心的把皇帝的嘱咐放到心里,然后再次从天津港出发,南下过金洲海峡,去往欧洲。
这个时间,已经到了一年的最后一月。
本该是一家团圆的时候,可巩珍还是要离开本国,进行一次长达半年的航行。
好在巩珍家里还有兄弟陪伴老母,他的儿子也已经长大了,足够奉养娘亲,让他的航海事业减少了不少牵挂。
这次去西方,一回生二回熟,应该不会再花费如上次那般的时间。
希望一年能来回个两三次,把这条航线稳定住。
不然航程太久,也不利于大明的海贸发展。
而在吕宋岛上,已经挂牌营业了三年的沂国也张灯结彩起来。
沂王朱见濡要在这里带着全家老小,度过正式就藩的第一个新年。
沂国对外宣称是建国三年了,可他们的国王却是今年三四月份才过来的,双方都不怎么熟悉。
朱见濡打算趁着这个机会,宣扬一下他作为国主的权势,拉进一下君民关系
吕宋岛上的移民,大多是从本土招募过来的破产农民和无业流氓。
前者还好,只要手里有块地给他种田,很快就能恢复中华民族朴实的样貌,和蔼、勤奋,成为国家顺民。
而且吕宋岛上的气候,根据太学里的教材说法,是属于“热带雨林”的那种,水热充足,土地肥沃。
以前这里的土著不种地,光是吃天生地长出的各种果实都能够饱腹,也就没怎么开发过这座面积不小的岛屿。
如此作派搁在大明老百姓眼里,简直就是暴遣天物!
自打在本土失去土地的农民来到这儿后,就沉迷在垦荒中不可自拔。
唯一的问题,就是吕宋岛多山地,不好大面积的耕种。
不过朱见濡对此接受良好。
山地多在眼下根本不是阻碍,毕竟移民就两三万,完全够用。
他苦恼的是移民成分的后者,那些被招募来的无业流氓。
这群家伙多为手脚健全的成年人,可惜生性懒惰,喜欢混日子,由此在国势上升期间的大明本土都过不安生。
当初上船来吕宋,也是馋朝廷给的移民待遇,其中甚至还有不少人,是拿了钱就跑,企图白嫖朝廷的。
如果不是因为朝廷抓捕的及时,他们还不会过来。
等到了吕宋,他们在最初还会为了生存而干点活。
现在沂国慢慢稳定了,开垦出来的土地也成了熟田,能够收获不少粮食,还建立起来了几个人口聚集的小城,便不由得暴露本性,又搞起事来。
吕宋从年末到年初这段时间,正是凉爽少雨之时,便于出行。
所以朱见濡光是在这个月,就收到了不少关于流氓们“走街串巷”,偷盗抢劫的消息。
虽然顶多抢点小东西,根本不敢动手伤人,可带来的影响,也是很恶劣的。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明末有套房 (tx程志) 起点VIP2022-01-30完结286.52万字 9.54万总推荐明末乱世,天灾人祸,遍地烽火,血流成河。这是一个尸山血海血火交...
-
大唐:我被系统坑了一个爹 (米酒汤圆) 番茄vip2021-05-09完结69.2万字 ·5818人在读一朝身死,却借运重生于大唐,这辈子李翊只想偏居一隅,当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