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明世祖 完结+番外 (搬砖呢别闹)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搬砖呢别闹
- 入库:04.13
现在把大宁城修复了,驻兵了,就拿这句来忽悠俺
除非是脑子坏了,沙不丹哪里会接这句话?
于是他抬起酒杯对李秉敬道,“皇帝只让我们在城外边居住,这里应该是皇帝的城池,不敢随便放肆。”
李秉抚须而笑,“首领当真是客气”
“老夫前几日巡查至大宁城,受了此地百姓的请求,才大胆邀首领前来一会。”
“如此突兀请求,首领千万不要怪罪啊!”
在大宁城修复期间,因为李秉一力主持,水泥路最先连通的也是宣府,于是朝廷决议,让李秉这个宣府巡抚兼职管理大宁城,等以后关外的旧城繁荣起来,再做他算。
所以李秉可以经常跟小太子书信往来,从东宫那里掏钱。
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大宁城怎么能迅速的恢复?
前段日子杜新的抱怨被朱见济记到了心里,随后便发书信给了李老头,让他想办法“帮”兀良哈多养一点羊。
天冷了,
大明的子民也是需要毛衣保暖的。
李秉觉得这个问题很好解决。
沙不丹都能意识到双方间的力量差距而选择乖乖接受,那作为一名传统的天朝上国官员,李秉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要求兀良哈去圈地养羊。
只是想到小太子此前给的手册里,多番叮嘱他一定要“徐徐图之”,温水煮青蛙,动作激烈了,容易引起对方反抗,让大家都爽不了。
李秉便打着巡视大宁城建设的旗号,打算对兀良哈来一场先礼后兵。
“这是?”
沙不丹被李秉客气的敬了几回酒,各种歌舞也让人迷醉,便逐渐的放开了胆子,觉得众目睽睽之下,自己还带着护卫在身旁,大明不会直接动手。
他开始打量起周边的人与物。
沙不丹注意到,旁边的很多大明将士,腰间都配了比起火铳还要精巧的新武器,好奇发问。
“这也是火铳,只是因为星火由燧石点燃,故而被太子赐名燧发枪”
李秉笑容和善的让一名士卒上前,为沙不丹演示了一下什么叫做“真理”。
只见那人完全没有过去使用火铳之前复杂的手段,单纯的将枪拿在手中,瞄准了前方的某个目标后,便是扣动扳机。
百步之外,被他瞄准的小木块应声而碎,看的沙不丹脸色非常不好。
只是一枪,那兀良哈的勇士们也能用弓箭做到这样的程度。
可弓箭要拉要发,射出去后威力还会随之衰弱,本身就比不上火铳。
而火铳
中国老早就使用火器了。
在蒙元攻打南宋的时候,蒙古人就吃了不少火器的亏,蒙元一统天下后,也研制过自己的火器,“火铳”也是元朝时期出现的武器。
更别提永乐时期,朱太宗还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火枪队”神机营。
蒙古人是了解火铳的,毕竟挨打了这么多年。
所以沙不丹知道,当需要起手时间而且瞄准有问题的火铳被换成这种中小型的,可以手持并且速发的新火枪时,能对蒙古勇士造成多大的打击。
而他望去,基本上人人都拿着把燧发枪,足以见得大明此时对于这种火器的研制已经走上了正规,可以量产,配给军队。
排队枪毙不是梦想了!
“沙首领看这燧发枪,感觉如何?”
李秉继续笑眯眯,问的沙不丹坐立不安。
“妙,妙极了!”
老沙局促的又喝了几口酒,感觉此时入口的酒水,远远没有之前那般浓烈美味了。
第139章 :神威将军炮
酒足饭饱,李秉又提议,带着沙不丹看一看他先祖生活的地方。
“大宁城自去年修缮,沙首领应该还没见过它此时的样子吧!”
李秉拉住沙不丹的小手,在对方半推半就之下,走出了舒适圈,来到了仍被太阳笼罩的大宁城城区。
沙不丹进城的时候就有见识过市区规划,并没有被大宁城内的水泥路吓到
连通关外各卫所的水泥路早就修好了,要惊讶也不至于放在这时候惊讶。
沙不丹只是配合着李秉,夸赞他作为这里的巡抚,一年之内把荒废已久的大宁城建设成这样,实在是大大滴能臣。
李秉谦虚的接受了,不过也表示这是朝廷关注,一年到头都打钱过来,方才撑起了城池的重建。
钱财并不是万能的,
但做事情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沙不丹听了心寒。
作为一名统治者,年幼时还在大宁城里住过,他知道建立起一座位于边境的雄城需要花费多少精力。
听到大明朝廷时刻对这边表示着关切,那它对兀良哈乃至于其他蒙古部落的态度,已经彻底显露了。
但李秉还在继续凡尔赛。
他带着沙不丹来到了城墙附近,带他参观了下大宁城的防卫措施。
沙不丹呼吸有些急促。
因为继燧发枪之后,他又在城墙上面看到了类似的东西,就像放大了很多的火铳。
这是大铳。
他以前骚扰大明边关去打秋风,见识过这玩意儿。
“这个看上去,与以前我见过的大铳不同啊!”
沙不丹迫切想知道那东西是不是和燧发枪一样,威力增加了。
“此乃陛下赐名的神威将军炮,听说发射起来,能轰炸到两百丈远的地方不过这也只是工部那边发来的数据,具体的嘛”
李秉拢袖笑道,“九边也没有尝试过呢。”
当然,如果有机会,李秉也想体会一下这些新式大铳的厉害。
可惜持续一年的“打草谷”行动见效良好,近来也没有胆大的蒙古部落犯边,让李秉只能失望了。
可亲眼见证了这玩意儿诞生的朱见济则是能够肯定,它绝对会给企图攻城的敌军带来巨大的杀伤力。
这种大炮,是后世著名武器“红夷大炮”的仿制品。
毕竟大炮的结构比起燧发枪来说有些复杂,制造它的材料也更加挑剔,这给一向自豪于自己知识储备量的小太子带来不少麻烦。
不过他有几百年的眼界加持,即便无法像燧发枪那样熟悉炮体结构,却也知道后世流行的大炮长什么样子
无数电视剧上的火炮,基本都是前长后粗的模样。
在燧发枪成功研制出来以后,朱见济便召集了工部的工匠,继续琢磨如何制造出大炮来。
以此时的大明情况,他们把大炮称之为“大铳”,后世影视剧里,那种固定在城墙上对人攻击的炮还没有出现,并且形制也不一样,炮体是直来直去的那种。
不过太宗皇帝对于研制“大型火铳”很有想法,还特意组织人手对其进行过改造。
如果这种政策坚持下来,大明此时的火炮应该会发展的更好。
可惜后面不是迎来了搞战略收缩的仁宣二帝嘛!
他们为了减少国家财政支出,从太宗朝的“穷兵黩武”中走出来,不但放弃了大明边关的众多卫所,破坏了太宗为子孙打下来的战略纵深,还废掉了各种“劳民伤财”的政策。
像研究大铳这种没用的东西,也被下令停止。
这让得知情况后的朱见济非常感叹。
虽然“仁宣之治”的确有利于国库攒钱,可钱赚来就是为了花的!
如果没有土木帝的意外,两位祖宗留下的遗产能顺利落到自己手里,那朱见济还能开心笑纳。
但现在
小太子只能祈祷太祖太宗把这两位打一顿屁股了。
毕竟放弃大明建国以来的尚武雄风,对于整个国家气质来说,是有影响的。
好在朱见济来的早。
他再一次庆幸自己没穿越到明末那种大乱斗战场后,便请来了当初参与过研究的老匠人,把自己关于大炮的想法说了出来。
就像那些制造过郑和宝船的老匠户一般,这群军工匠户也是有些本事在身上的。
当朱见济召见他们后,还有一个年老到牙只剩几颗的匠户激动的差点中风。
因为他以前就尝试过改良大铳的形状,让它更有利于火药的发射。
奈何朝廷不再提供资金,以大明匠户的身份,他也不可能凑出昂贵的研发费用,只能遗憾到了今天。
作为为官方服务的匠人,他们是被禁止接私活的。
没有了掌权者规定的工作项目,匠人们连微薄的基本工资都时有时无。
就在小太子找到他们之前,这群人还有不少挣扎在温饱线上。
匠户们,穷啊!
可朱见济有钱。
他对于自己能用的人,总是非常大方。
造船业的人才被他养的面色红润,军工匠人们也不会落下。
所以为了报答小太子的仁德,匠户们很努力的按照朱见济的思路,尝试着做出大炮。
直到今年七八月份,暑热正当头的时候,大炮宣布研制成功。
第一发就放在了皇城一个荒废的角落,观众席上站满了大明尊贵的君臣。
看着远处巨大的烟尘,景泰帝高兴的合不拢嘴。
他又不傻,
这种威力,能在战场上发挥多大作用,简直显而易见!
于是他下令工部赶紧的多做几尊这种形制的大炮出来,运去南北边关,对蛮夷们进行“友好交流”,并且亲自赐名,“神威将军炮”!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明末有套房 (tx程志) 起点VIP2022-01-30完结286.52万字 9.54万总推荐明末乱世,天灾人祸,遍地烽火,血流成河。这是一个尸山血海血火交...
-
大唐:我被系统坑了一个爹 (米酒汤圆) 番茄vip2021-05-09完结69.2万字 ·5818人在读一朝身死,却借运重生于大唐,这辈子李翊只想偏居一隅,当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