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新书 (七月新番)


  第五伦却不喜反忧,力劝张湛,应该缓一缓,切勿急躁。
  张湛觉得他在故意拖延,以为第五伦不愿分享成功经验,可实际上,第五伦还真不是敝帚自珍。
  “张君,我听闻天子恢复井田,最初是在封地新都国试行,据说时有嘉禾之祥,举效不错,遭翟义反虏逆贼而止。”
  “于是到了始建国年间,便将王田私属令推至全国,敢问张君,如今这国策推行得如何?”
  当时张湛就沉默了,还能如何?名存实亡呗。
  占田超过八顷必须分地给邻居这荒唐命令,因无法落实而被叫停。土地奴婢不准买卖还在坚持,虽止住了关内豪强的兼并欲望,但也让农民借不到贷,连卖身都没法卖,许多人被逼上绝路——这是张湛的看法。
  义仓、义钱和看上去很美的王田私属制一样,小规模实行尚可,一旦强行铺开,非但不会给本郡农夫带来利好,反而是场灾难。
  因为要让这举措不害人,要求实在太高。
  首先得有一个像第五伦一样,不图功利只为赚取人心的宗主,无偿为义仓义钱补齐缺口——能甘之若饴做赔本买卖的,若不是野心家,就是真圣人了。
  其次,这宗主还得颇具威望和信誉,能推行严格的监察制度,避免监守自盗。
  少了这两点,所谓义仓义钱,不过是给众人加了一道苛捐杂税。第五伦闭着眼都知道,最终肯定会整出“士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这种缺德事来。
  在第五伦力劝下,张湛勉强答应暂缓,但还是要推行。
  明年,也就是地皇元年,以临渠乡为试点推广;二年扩大到长陵县;三年到列尉郡;四年上报天子,让整个关中效仿;五年扩展到全天下……
  第五伦心中却暗想:“这大新,还撑得住五年么?”
  他也不劝了,一口应下,正好借着张湛这虎皮,强制临渠乡诸第将义仓、义钱搞起来。
  各家根据人口、家财给宗主第五伦交钱,由他授权亲信族人管理。
  这就是变相地向各族收税了,众人面面相觑后,还是答应了。毕竟第五伦也表示,若能如此,从下个月起,各家都可以推荐一到三名孩童来义学免费就读。
  义仓因为是粮食屯储占地方,故在各里分别设置。
  第七彪支支吾吾地表示,义仓可以接受,但可否在借时,收取一定的利息,不多,就十分之一……
  “十分之一以下,各家自行定夺。”
  第五伦道:“且隔年不还才准收。”
  就让这些鼠目寸光的家伙为了那点蝇头小利去计较吧,最后人心收归于他就好。
  这是他将临渠乡诸第经济一体化的第一步,想起这个第五伦就火大,给各族分享了曲辕犁和豆谷间作,结果因前者更适合小农的小片耕地,所以诸第兴趣不大,基本没推广。
  从今年种麦开始,第五伦要加派人手去各里监督了。
  一通议题下来,听上去都没什么大问题,众人纷纷举手同意。
  岂不知,在经过大半年发展后,他们已不是只在祭祀时凑到一块的亲戚。
  在临渠乡这行政机构之上,名为“宗族”的怪物脱胎而出,自成体系。有说一不二的领袖、有比拟律令的宗法、有相当于税收的义钱,就差一个暴力执法机关:军队了。
  “赵氏制田,以百廿步为畹,以二百四十步为亩,公无税焉。公家置士,主佥臣收,以御富民,故曰固国,晋国归焉。”
  “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齐人歌之曰:‘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
  第五伦想起跟扬雄学的这两个故事,想要化家为国,春秋战国的赵氏,以及第五氏的祖先齐国田家经验十分丰厚啊。
  他现在越来越爱随夫子上历史课了。
  “抄答案,谁不会?”
  ……
  与亲戚们议定后,被第五伦派去茂陵的第五福也回来了。
  “那些土产,都送到马氏了?”
  第五伦这大半年里,一直在以“马援生死之交”的名义关照他的儿女。虽然马氏富裕,但第五伦隔三差五就让人捎点礼物特产过去,诸如园圃的菜,林中的栗,有点酸甜的腌梨。
  “送到了,亲至府中庖厨放下,马氏淑女还让我带封信回来。”
  第五福将信交付第五伦,还想看热闹,被瞪了一眼才灰溜溜出去。
  第五伦拆开竹筒,素白的帛书藏于其中,上面是马淑女的涓涓细字,煞是好看——这不是给他的第一封信了,每送一次,她都会认真回信道谢。
  而今日更是有两份,看来费了不少心思啊。
  “善,今日能消遣许久了。”
  第五伦一乐,斜靠在榻上看了起来。
  马淑女的隶书风格秀逸多姿,结体匀整,内容一如往日的客气和滴水不漏。
  她讲述了家里的近况,说新酿了米酒,来而不往非礼,请第五伦也尝尝。最后问候第五伦安好,信尾则是谦逊的“妾扱地再扱地”。
  唯一遗憾的是,她的名第五伦居然还不知道。
  飞速看完又细细读了一遍,第五伦才拆开第二封,却猛地从榻上站起来!
  “牛马走马援,再拜言!”
  自从和万脩私奔后,失联快一年的马文渊,终于来信了!
  ……


第64章 大司马
  第五伦说不准,自己看到马援的信时,究竟是惊喜,还是惊吓。
  与其女娟秀的字迹不同,马文渊笔下隶书逆锋坚实,方圆兼备,甚至能看出几分不羁。
  信中先讲了他和万脩离开细柳亭后的逃亡经历,这一路去应是比较辛苦的,却被马援描述得十分浪漫主义:诸如沐浴在月光下策马狂奔潇潇洒洒,一路上利用武艺弓术,轻松狩猎野兽剥皮换粮,又在民风彪悍的威戎郡(北地郡)酒肆和醉鬼斗殴,最后竟不打不相识,反而收了个小弟。
  就这样一路向西北驰行,进入广袤蛮荒的边塞,他们最终落脚的地方,位于特武县。
  “特武,故富平县也。”
  马援在那儿有位牧民朋友可以投靠,所居草棚西面,越过清澈的黄河,能远远望见长城和卑移山(贺兰山)。
  “其山盘踞数百里,丹崖翠壁,巍然隆峻,上多青白草,遥望如骏马,大丈夫当骑此马!”
  第五伦摸摸下巴,大丈夫骑什么山,该骑的难道不是另一种“马”么?
  马援也走累了,就在当地帮朋友畜养起牛羊来,偶尔与万脩蒙上面,骑自行车马去邻县干些惩恶扬善的事。冬去春来,马援本就模样出众,加上万脩本领不凡,二人在当地得了点小名。时日一久,不断有流民和逃兵从四方赶来依附,到写信时,马援手下已有几十户人家。
  “几十户?那就是数百人。”
  第五伦不知该说什么好,第五里也就这么多人啊!果然,如马援这样锐利的锥子,不管放哪都能破囊而出。
  “就像我一样。”第五伦说这话时有些心虚。
  马援最后表示,希望能与第五伦相逢再叙。
  第五伦放下帛信,从马援的描述中,他闭上眼就能想象,那是狂野西部,帝国边缘的法外之地。
  白雪皑皑的雪山,郁郁葱葱的密林,一望无际的草原,清澈闪耀的大河,当然,还有荒凉的原野和热闹的城镇,长城外则是滚滚沙海。
  马援和万脩,就这样在边塞过上了劫富济贫、快意恩仇、没羞没躁的生活。
  一时间,第五伦竟有些羡慕,那种日子很适合马援,他珍惜地收起这帛信,笑道:“做一个荒野大镖客,也不错。”
  ……
  九月初时,导致许多百姓破家的秋算终于结束,第五伦奉张湛之命,去常安城中向纳言(大司农)交付赋税上计。
  轻车熟路进了城后,第五伦发现,两个月没来,常安城内简朴行动已经结束,贵族官吏再度我行我素,讲究起衣着和车乘装饰来。
  “果然是一阵风的运动。”
  第五伦做事一贯先私后公,他也没去纳言府,而是来到宣明里,每次入常安,都会留上一二日看望老师扬雄,这回也不例外。
  宣明里一切如常,唯一的变化是扬雄家。
  扬宅过去是里中最破落的房子,院墙和门扉多年不曾修整,屋顶上长满了草,进去一看简直是家徒四壁。
  可如今却面目一新,第五伦派人将宅院粉刷一遍,门扉涂了上好的黑漆。推门而入,脚下不再是坑坑洼洼的夯土,而是颜色偏深的平整地面,一脚踩下去硬邦邦的。
  这却是第五伦家的新产业,也不好说是水泥,称之为石灰砂浆更恰当些。
  先前第四氏被官府没收的石灰矿,如今在他的运作下,已经落入第五氏手中。第五伦让人烧制出石灰,和煤球烧剩下的煤渣磨细成末混合搅拌,制出的产物性能与水泥很像,加上用的是尾料,十分廉价易得。
  这玩意用来修建筑肯定是豆腐渣工程,但铺地绝对够。夏天时,第五伦假意邀请扬雄去列尉郡游玩,却派人来将一进小宅全铺成水泥地,又将台阶打掉,换成了斜度较小的坡,门槛也撬了。
  等扬雄回来后,发现家中地面变得十分平滑,第五伦还在门口给他准备了一辆四轮小车——酷似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坐的那玩意,还附赠一副羽扇。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