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新书 (七月新番)


  “想当年,历经四年楚汉之争,项籍自刎乌江,高皇帝还至定陶,驰入齐王韩信壁,夺其军,正月时,便在此即皇帝位。”
  刘永颇为自得:“虽然高庙不在长安,但我辖区内不但有丰沛故乡,还有高皇帝即位之地,岂非天意?”
  但刘永尤嫌不足,非得将自己的法理性再抬高些,遂派人去“请”鲁郡曲阜的孔氏来替自己背书。
  鲁郡太守名叫云敞,也算一位能吏,在前几年席卷山东的赤眉大潮中保全了曲阜不失。他和刘永一样接受了更始的印绶,但眼下绿汉崩溃,云敞为保鲁地平安,自然是予取予求,很快就将孔家人送到定陶。
  说起这孔氏,在汉、新两朝也算几度沉浮,刘邦虽然早年不喜欢儒生,甚至还往其儒冠里撒尿,但晚年却也读点书,驾崩前终究还是封孔子后裔为“奉祀君”,自此孔氏嫡系便有世袭的爵位。
  但政治地位也不见得高,倒是在学术上,出了一个孔安国,靠着孔宅遗书成了古文经的核心人物,但要论政治地位上的大兴,得到汉末了。
  成哀之际,天灾频发,儒者上书汉成帝,说现今天下之所以灾祸不断,是因为朝廷未能妥善安排先圣孔子的祭祀,致使上天发怒。于是孔子嫡系大宗顺理成章加封为“褒成侯”。后来又宣布汉朝也要搞“二王三恪”,既然殷商后代找不到,而孔子说过“而丘也殷人也”,于是就将孔氏再加封为“殷绍嘉公”,封邑一千六百七十户。
  如今来谒见刘永的,便是孔子第十七代孙孔安,刘永一见了他,就当着来捧场的东方群儒之面,痛骂起王莽和刘玄来。
  “老贼王莽,自诩通儒,却不懂得敬重圣人,乱改二王三恪之制,以运转次移为由,竟将殷后宋公降为侯!名为尊儒,实为废儒。”
  “而更始不学无术,继位以来,既不还于丰沛祭祖,更不敬圣人,于孔氏并无分封。”
  “唯孤不然!”
  刘永以儒道捍卫者自居,宣布要拨乱反正,重新加封孔氏为“殷绍嘉公“,将封户加到两千。同时追尊孔子为”褒成宣尼公“,正式将孔子作为国家的公神来祭祀,其地位和社稷神相等。
  一时间,汜水之阳颂声不绝于耳:“《公羊传》说,贤人的子孙应当有封土,何况是圣人。从前周成王以诸侯的礼仪葬周公,皇天动怒,雷电风雨成灾。过去孔子的庙宇只存在于阙里,子孙难免沦为匹夫,圣人的身份只享受平民祭祀,这不是皇天之意。如今陛下根据孔子素功分封其子孙,国家必得福佑,陛下名字将与天长存,承续汉统!”
  孔家人将曲阜的礼器搬来为刘永站场,乘着这热乎劲头,群儒与将相与共请尊梁王为皇帝。而梁王照例辞让,这才半推半就地继位,戴上了皇帝冠冕,年号为“建世”。
  登基后,按照惯例自然是大肆封官进爵了,刘永不蠢,认得清形势,没有遵循“非异姓不得封王”的祖训,发起王位来也颇为大方。
  “以翼汉大将军董宪为董王!”董宪这下可以心满意足了。
  “以故更始讨难将军苏茂为陈留王。”
  “以故更始水衡大将军成丹为淮阳王。”
  这两位与刘永毗邻,早就眉来眼去,随着更始崩溃,他们自然而然投靠了关东最强,还肯给王号的刘永。
  而接下来两家,势力更大,他们究竟会不会接受建世皇帝的分封,尚在两可之间。
  “故庐江太守李宪为淮南王!”李宪早已称王,如今两家临淮而望,刘永希望通过拉淮南一把,防止吴王秀一统扬州。
  “以辅汉大将军张步为齐王!”这张步亦是过去一年间,在琅琊兴起的豪杰,参加过吕母和赤眉,在吕母死、赤眉走之后,填补了齐地的空白,乘着天下大乱,拉起一支队伍。如今已拿下琅琊、胶东、东莱、北海、淄川、临淄六个郡,与刘永势力隔着泰山相望,硬实力不逊于他。
  但刘永还是希望放低姿态,通过王号笼络张步。
  天下形势已经很清晰了,随着绿汉、北汉因外、内原因崩溃,魏王第五伦已经成为天下最强的势力,占据最好的地盘,而刘永与公孙述属于第二梯队,其余人则排到第三批去。
  这里面还有个异类:盘踞汝南、南阳的赤眉军不容小觑,竟然搞什么共和,是豪右和刘姓死敌,若不合力对抗,只恐会被各个击破。刘永希望能将各路势力拉进来,共同组成联军以抗魏王、赤眉。
  刘永比刘玄强些,不见兔子不撒鹰,诸侯没有滥发,只给实力派,至于最后一个王号,更是他能否一统关东,成为唯一汉帝的关键:
  “故更始执金吾、吴王刘秀,更封为越王!”
  ……
  八月上旬,第五伦已将行在迁徙至此,为入洛做准备。
  他也从初闻“共和”的惊诧中缓过来了,赤眉搞了“五公共和”,跟后世似乎不是一回事,稍稍放心。但第五伦对赤眉更感好奇,让绣衣卫和司直府加派人手,去打听更多细节。
  其余势力的细作也要增加,很快就有大新闻传来:刘永称帝!
  “这南边刚没了一个汉,东头,却又多了一个汉。”
  第五伦都懒得数如今天下一共几个汉了,快能凑两桌麻将了吧?
  按照惯例,黄长、张鱼的情报部门要给这个新来的汉取个雅名,他们提议用“东汉”,毕竟在东方嘛。
  但第五伦却否了这名:“还是叫梁汉为妥……”
  他笑着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至于东汉,已经有了!”


第401章 王业不偏安
  新鲜出炉的梁汉皇帝刘永,没机会在吴王秀和淮南王李宪之间拉偏架了,七八月份,两个东南势力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战争。
  夺取丹阳后,刘秀以李宪不服从宛城朝廷为由,遣邓禹带着东拼西凑的丹阳兵四千人自丹阳西进,袭击彭蠡泽,大有收复豫章,和绿林恢复联络的架势。
  邓禹很快就迎来了淮南王的大军,敌众我寡,一路大败,追得他只能乘船满彭蠡泽跑。
  而此时,冯异亦在江东沿岸广布船寨,带着不肯打硬仗的豪强武装,摆出一副要袭击李宪都城庐江的意图,再次调动了淮南兵力。
  而刘秀本人则声西击东,带着八千人及搜集到的大小船舶上百艘,离开了作为遮掩的芦苇荡,从芜湖逆着西北风横渡大江。
  江淮用兵和北方不同,因为水系纵横,更有涨水时留下的无数湖泽,骑兵颇为不便,南来北往万万少不了的是船只。
  “这也是欲图淮南,必先定丹阳,降服群盗的原因啊。”朱祐现在明白,刘秀为何非要冒险进入江盗营中,推心置腹收服他们了,没有这群好水手,他们这些南阳来客,拿头和淮南的舟师作战啊!
  但丹阳兵和江盗虽被刘秀折服,不再天天闹事作乱了,但与驱使他们作战还有很大距离,还是吴王麾下安集掾马成提了一个主意。
  “倒不如募为奔命兵,说好利处,此去淮南,出攻郡县,若有不降者,就听任彼辈劫掠,人贪财物,则兵可招而致也!”
  这马成也是南阳人,县吏出身,参加过绿林军,被刘玄派到豫章做官,淮南攻豫章时他逃到了丹阳投靠,此人行事颇为狠辣,刚来就献了这样一条计策。
  但当时却被刘秀麾下朱祐等太学出身的人极力反对,认为那样会败坏军纪。
  还是亭长出身,当年专门抓贼的傅俊说了句老实话:“说得好似如今借豪强兵作战,军纪就好一样,区别不过是彼辈偷偷劫,劫到的财物人口还归了会稽诸姓。如今定下规制反而更好,江东虽然不易饿死,但难在土地广袤人烟分散,兵不好征,只有这样,才能有人效命打仗啊。”
  刘秀最终同意了此议,如今船上所载的都是“奔命兵”,摩拳擦掌要去富庶的淮南大抢一通。
  随着桨叶整齐划一地起起落落,刘秀拉住栏杆,朝远处的陆地远眺。
  他们已经靠到了大江北岸,正缓缓绕过一个林木茂盛的陆岬,小心避开那些长满松树的峭壁。前方不远处,是一条宽阔的支流河道。
  据江盗们说,此地名曰“濡须口”,江流至此,变得颇为开阔且多峡,按照老船家的经验。阔则浪平,多峡则无大风威胁,是天然的泊船之处,以往江盗去淮南抢劫,都繇此渡江,便能避开两岸七矶三山之险。
  冯异将淮南舟师吸引到其他地方了,但濡须口亦有淮南兵守备,然不过千余,被丹阳兵轻易击破。入了濡须口,就进入敌国之境,刘秀为了显示自己的信心,还若无其事地站在船头,与朱祐讨论此郡为何被称之为“九江”。
  “《禹贡》中有言,九江孔殷,东为彭蠡。,所谓九江,是大江流到彭蠡泽,因其地势低洼,水流散开来,形成数条分汊状水系,取虚数曰九。”
  “秦时九江本是横跨大江南北的大郡,入汉后,分南部为豫章,九江之名为昔日郡城寿春所继承,因此沿用……”
  所以才有了这名不副实的称呼,说起来,王莽当权时,这改名狂魔将九江改名延平,将豫章改名九江,算是难得名与实符的孤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