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在明末有套房 (tx程志)


  良久,他去找到全景慕。
  “父皇!”
  “今天有课业吗?”
  “有,需要上算学,还有女红!”
  “不学了,咱们父女一起去赛马!”
  “好啊!”
  看着女儿跟全旭一起骑着骏马,长扬而去,二娘只是觉得非常遗憾。女儿被养废了!
  因为年初,北非总督洪承畴的生母戴氏病重,没有等到洪承畴接到消息,这边病情加重,于是四月上旬去世。现在接到消息的洪承畴向朝廷告假。
  丁忧这事虽然全旭不太在意,不过洪承畴再三请求,全旭不能不批假,可是北非这个敏感地区,总督需要有能力的人。
  大明人才不少可是想要在北非镇住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二位,挑来挑去,只好让孙传庭出马。
  从本心上来说,孙传庭还真不想去,与卢象升不同,孙传庭则是另类文臣,他下马可治理地方,上马可管军,然而,事实上却私生活却非常奢侈,虽然不说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却也非常讲究。
  关键是他妻妾如云,两儿两女,其乐融融。
  就在孙传庭想上书推辞的时候,其门下冯如京却急忙前来劝阻孙传庭。
  事实上,在孙传庭看来,全氏大明朝像他这样的大臣,能做到部堂尚书已经是极限了,他也息了上进的心思,一门心思管好自己交通部的事情。
  因为交通部与其他部堂不太一样,需要经常出差,孙传庭的次子孙世宁出生,他没有在家,直到出差归来,儿子已经四个多月了,现在妾氏陆氏刚刚有了身孕,他更不想出任万里之外的北非总督。
  北非在孙传庭的理解中,就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人口也就两个府,甚至说不如一个大府。
  说是总督,其实也就像长安府或南京府、顺天府这样的知府,现如今大明本土发展越来越好,这固然跟大明的农民努力分不开,当然也离不开大明政府的政策支持,农业部提供技术、化肥、灌溉、病虫害预防、粮种培育等方面的支持。
  这使得农田单位亩产量快速提高,哪怕是不种植经济作物,种植小麦,除非遇到特大灾害,否则也有四五百斤的产量,比朱氏大明时期提高了三倍都不止。更何况,人均田地分得更多,老百姓的生活相对不错。
  特别是粮食产量的提高,粮食多的吃不完,家家户户都有百十只鸡鸭鹅,多的能有几百只,各种禽蛋肉类供应充足的很,这样反过来又会减少粮食的消耗。虽然说,粮食的价格低了,百姓的收入总体来说还是好过很多。
  “恩府先生!”
  冯如京一脸虔诚的道:“门下劝恩府先生还是前往北非赴任!”
  “可……”
  孙传庭说出了他的顾虑,说穿了大明现在的体制,不像从前,所有政治权力都在政务院,军权在总参,立法权在高院。三权分立,政务院比朱氏大明时期的内阁权力更小,采取了扁平化的管理。
  他虽然也是内阁大臣,可是这个内阁大臣不值钱了,足足五十多位。
  在孙传庭说完自己的顾虑之后,冯如京笑道:“恩府先生才四十五岁,正值春秋鼎盛,若前往北非为官一任,岂不是可以再更进一步?”
  当然,对于一个普通男人来说,四十五岁已经是尴尬的年纪,能成功就成功了,没有成功,也就这样了。可是对于官场中的人,特别是中高级官员来说,四十五岁确实是年富力强。
  “北非不过两府之地,甚至……”
  孙传庭话刚刚出口,马上就想到了北非管理着尼罗河公主的封地,同时大明已经准备出兵威尼斯,而北非则是前进的跳板,更是物资集散地。
  手握着将近两百万人口,其中三分之二都是李自成和张献忠麾下的农民军,也就意味着,孙传庭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左右战争的天平。
  此时,孙传挺恍然大悟。
  全旭真正的用意,只怕是把自己当作一支奇兵。
  看着孙传庭还在迟疑,冯如京急道:“听说这一次远征欧洲,陛下准备亲征,恩府先生莫要自误啊!”
  “如此看来,本官非走一趟不可了!”
  孙传庭的目光变了,变得异常犀利。


第八七七章 叛国想清楚后果
  孙传庭不知道北非的具体情况,可以肯定的是,北非那边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水平,远远落后大明本土。但是,百姓的生活水平,却远远超过了大明本土的百姓,甚至堪比大明的中产阶级。
  大明的中产阶级,是一个新名词,在孙传庭看来,这就是前朝时期的富户定议,在大明所谓的中产阶级,有三个指示:既家庭年收入超过三千两银子,固定资产超过五万两银子,家庭可投资资产一万两银子至两百万两银子之间。
  这个比例在大明占总户数的百分之十五,约为六百六十一万户。
  这部分人群,大部分都是眼界高,有超前眼光,或者说前几批跟着全旭经略辽东的那一部分人,在大明没有两百万两以上的家产,已经不能称为富了。
  可是无论怎么计算,与普通百姓是没有关系的。在这个时候,大明其实并没有建立健全的社会福利体系,唯一堪称福利的义务教育体系,其实也是驴粪蛋表面光鲜,事实上在全旭看来,大明的百分之九十的小学、百分之八十的中学以及百分之七十的大学,教师的质量是不过关的。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为此,全旭推出了后世的年人教育体系,在教师职称、学历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偿,鼓励老师进修。
  现在到处都缺人才,但凡有个中学毕业文凭,都不愁找到工作。
  孙传庭虽然没有详细的数据支撑,却可以想象得到,大明本土两京十三省,平民百姓想成为中产阶级,难度是不小的,机会是越来越低。
  相反,在海外领土和边境,倒是有这个可能,而且相对会比较容易,边境省份人均分配的土地多,可以有充足的资源进行畜牧养殖,五万两银子的家产,也不过是上万头牛,或者几十万只羊。
  或者是一家规模小型的企业就足够成为中产阶级了,在大明本土,富户想要雇佣仆从,那个成本越来越高,就像孙传庭这样的高官,家里也只有两个马夫,一个车夫,四个杂役,一个厨师,一个门房,九个仆从而已。
  放在从前,随便一个小地主家里也是仆从成群,人力资源的增加,没有办法增加,就这九个人,孙传庭要付出每年将近七百两银子,如果算上九个人的吃、穿,八百两银子都打不住。
  但是,在北非不一样,在北非,平民百姓也享受特殊照顾,能享受大明的法律保护,军队保护。用全旭的话说,流动的钱才能产生利润,有钱人要持续消费,政府才能有税收,从而更好的为所有人服务,商人也才有利润投入扩大再生产,工人也才有收入养家糊口。
  大明的官员也好,教师也罢,包括皇家陆军和皇家将士,所领的薪水里,都有纳税人交的税,所以,官员并不是百姓的衣食父母,相反百姓才是官员的衣食父母。
  孙传庭的态度迅速转变过来,准备远赴北非赴任,别看沈明泽与孙传庭年龄上差不多,都是四十多岁,可是,孙传庭也非常清楚,沈明泽操心劳累,身体状况很差,远不像自己,以自己的身体情况,活个二三十年不成问题。
  无论在职场,还是官场,拼到最后,拼的都是身体。
  ……
  在大明皇家海军与荷兰东印度打得遍地狼烟的时候,身在澳洲的崇祯也曾想蠢蠢欲动,当然,并不是联合荷兰人跟大明打,而是趁着大明痛殴荷兰人的时候,趁火打劫。
  在崇祯东拼西凑了五千人马,在卢象升的带领下,还真抢到不少好东西,没有办法,荷兰人可分不出全氏大明与朱氏大明的区别,他们已经被全氏大明的皇家海军揍得灵魂出窍了,在看到卢象升的卢字战旗,吓得四散奔逃,有多远跑多远。
  朱氏大明的明军倒也不客气,逮住荷兰人就是按在地上摩擦,一场大战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当然,这也不算是不费吹灰之力,因为朱氏大明的士兵们可是累得不轻。
  夜幕笼罩大地,战场上的血腥味久久不散。血战余生的朱氏大明士兵们将尸体清理到一边,生起火来开始做饭。
  在战场上想弄到什么像样的饭菜是不大可能的,朱氏大明的明军将士们补给不缺,在澳洲的大米煮出一锅锅香喷喷的米饭,每十名士兵围着一个酸菜肥肉罐头猛扒饭,那酸溜溜的酸菜让他们胃口大开,那大块大块的肥肉则为他们的身体提供充足的热量,长时间拉开强弩射击,体力消耗巨大,手臂更是酸痛难忍,不吃点高脂肪的食品真的没有办法补充体力。
  当然,体贴的老炊是不会忘记给大家弄点饭后饮料的,他们把水煮开后拿出一块块硬得跟石头似的干奶酪扔进锅里,再加入白糖、茶叶和少量的盐,煮出一锅锅浓稠的茶汤供大家享用。
  这种饮料香浓可口,不仅有助消化,还可以让人迅速恢复体力,在军中极受欢迎,已经成了军中日常必不可少的饮品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