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在明末有套房 (tx程志)


  “全帅,此事需要毛帅点头,末将!”
  “理解,理解!”
  全旭想了想道:“你回去的时候,就可以把玉米、红薯、土豆的种子带上!”
  “多谢全帅!”
  在陈继盛走后,沈明泽有些奇怪的问道:“主上,既然耽罗岛如此之好,那何不?”
  “辽东岂不是更好?”
  “只是,辽东太冷!”
  “冷,算个什么问题!”
  全旭来到书房,拿起一张图纸,放在沈明泽身前道:“这是我在去年的时候,在全家庄镇推广的火墙和火坑,这是建筑图纸,造价极低,每户投入不过二两银子,一旦生火做饭,这炕就会热得穿单衣都出汗,至于这火墙,外面冰天雪地,屋里光屁股都冻不着!”
  沈明泽望着这些图纸,一脸惊讶:“这么简单?”
  “没有金刚钻,哪敢揽瓷器活?”
  全旭有些得意的笑道:“咱们现在,首先解决口粮的问题,把土地开垦好,然后再集中力量解决住房问题,等到秋天的时候,住房问题解决了,这个冬天就好过了!”
  “可是金州卫的城墙毁坏的太严重!”
  沈明泽苦笑道:“要想修缮好,恐怕非短时之功!”
  “为什么花力气修城墙?”
  全旭淡淡的道:“在遵化城外,全家军就用一道简单的铁丝网,他们攻进来了吗?再说了,被动防守,从来不是我的习惯,我的习惯是进攻!”
  沈明泽苦笑:“辽南太荒凉了,现在人口太少,没有十几二十年时间是恢复不过来了!”
  全旭撇撇嘴道:“只要有足够的人手,它很快就会恢复往日的繁荣,甚至变得更加繁荣!”
  “难!辽东人都让老奴给杀怕了!”
  沈明泽苦笑道:“除非可以灭掉建奴,否则,他们根本就不敢迁过来,上哪找足够的人手?”
  “辽东原来有四五百万人口,经过努尔哈赤这个屠夫的血腥大屠杀,辽民剩下也就一百多万,其中半数沦为后金的包衣奴才,半数逃到皮岛等地,也有一部分,就像他们当初躲及努尔哈赤大屠杀一样,躲到了森林里,山沟里,从现在开始,调出一部分玉米、大豆、肉罐头、棉布之类的物资,交给幸存的辽民,让他们去招募附近的幸存辽民!”
  全旭想了想道:“对了,还有中原,这些年,不是干旱,就是涝灾,要不然先旱后涝,民不聊生,无家可归的流民非常多……算了,这事不交给你去办了,我去找陈应!”
  ……
  当全旭找到陈应的时候,陈应这个胖子,正在拉犁子。
  虽然说,在没有牛的时候,有的人农民会用人来拉犁子,可问题是,这种耕地的效率极低,而且非常累人。
  当然,陈应也非常累,他累得舌头都吐出来了。
  “啪……”
  苏音在后世甩了一个鞭花,吓得陈应一哆嗦,原本想休息,又赶用力拉桦犁。
  全旭仔细一看,陈应又瘦了一圈,虽然没有用称,目测他已经瘦到了二百斤以下,大肚子已经几乎看不出来了。
  看到全旭的时候,陈应的眼睛就流了下来。
  “全爷,你可为我做主啊!”
  “怎么了这是?”
  苏音撇撇嘴:“说话不算话,还算什么男人?”
  陈应此时欲哭无泪,他确实是向苏音说,愿意给他当牛作马,这不过是一句谎言,就像爱你一万年,真心永不变之类。
  可是,苏音却当真了,真让陈应套上了绳套,在这里耕地。
  “苏音,行了,不要胡闹!”
  全旭指着陈应:“你跟我来,我有要事让你去办”!
  “谢天谢地,终于可以脱离苦海了!”
  陈应此时感动的哭了起来。
  全旭看着苏音,噗嗤一笑,看来苏音这段时间没少折腾陈应。
  陈应饿啊,看到全旭的时候,也不客气,从他的柜子里,轻车熟路,拿了几盒自热式的盒饭,几个午餐肉罐头,然后大吃起来。
  “全爷,您有何吩咐?”
  “现在辽南缺人,你也知道!”
  全旭伸手敲击着桌面,缓缓道:“山西、甘肃、陕西、去年又是遭了旱灾,又是兵灾,民不聊生,苦不堪言,我也是心急如焚,你去一趟,把你的人散出去,不够的话,那就招募新人手,不用怕花钱,也不用浪费粮食,你把西北五省遭灾的百姓,都买下来,把他们河南,从洛阳、或陈留,甚至大名府上船,把他们带到辽南,我给你的经费是,每户十两银子,每个人三两银子,多多益善,上不封顶!”
  “全爷,你放心吧!”
  陈应心中算了一下,流民根本就不需要买,给口吃的,他们就会跟着走,如果自己可以招募十万户,那就是一百万两银子,虽然吃的,喝的,会浪费一部分钱粮,他却可以分到好几十万两银子,如果是一百万户,那绝对妙不可言。
  随着陈应的离开,很快在中原大地上,就掀起了一股人口买卖的浪潮。
  人口生意火爆异常,只是买家的要求非常古怪,不要唇红齿白的小厮,不要身轻体软易推倒的小萝莉,不要风情万种的少女。
  他们要牛高马大的大汉、膀大腰圆的悍妇,也要偷鸡摸狗的小偷,也要坑蒙拐骗的拐子,骗子。
  人贩子们干这行干了一辈子,还是头一回碰到这么奇怪的买卖。
  好吧,顾客就是上帝,你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于是,在牙市,抠脚大汉和抄起把菜刀就能追着人家砍上十八条街的悍妇变得异常抢手,行情一路看涨……


第三二九章 全家庄镇该何去何从
  这个世界上有钱解决不了的问题吗?
  或许有,不过在全旭看来,那主要是钱不够。
  没有粮食,可以买。
  没有人,也可以买。
  原本如同荒凉鬼蜮的辽南,慢慢就开始了繁荣起来。
  到了四月中旬,全旭叫停了垦荒行动,各部获得的垦荒结果,并没有让全旭满意,第一旅马应虎负责盖州卫,只能取得了不到六万亩的成果,勉强完成了全旭计划的一半。
  第二旅蒋百胜所部在海州,反而超额度完成了任务,由于骑兵旅没有战斗任务,他们配合了第二步兵旅进行垦荒,取得了八万两千亩的好成绩。
  第四旅负责的盖州卫,同样也没有完成任务,他们只来得及搞定七万三千余亩,比盖州卫要强,却依旧没有完成全旭交待的任务。
  金州卫的成绩最好,总共开垦了二十一万六千余亩,也没有完成全旭规定的任务,全家军总共完成开荒四十三万亩。
  各部将领也感觉不满意,他们恳请全旭放开时间限制,全旭却没有同意。
  正所谓胡天八月既飞雪,在小冰河时期,天气反常且寒冷,万物生长都有一个固定的周期,粮食种下去容易,但是,如果没有到成熟的季节,那么等于白忙活。
  不过四十万亩的田地,三万余亩的菜地,基本上可以满足全家军的消耗。
  在这个时候,全旭按部就班,开始了第二轮的重建规划。
  当然是建造房屋,全家军将士这段时间,一直居住在帐篷里,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再居住在帐篷里,肯定会捂出痱子。
  全家庄镇那种规模的砖瓦厂,全旭一口气,分别在复州、盖州、海州、金州建了五座,其中金州就有两座砖瓦厂。
  当然,全家庄镇向辽南搬迁的工作,终于落到了实处,以全家庄镇造船厂为主的造船厂,在大掌柜侯如海的带领下,七百余名造船工匠以及家眷、设备,抵达旅顺口。
  事实上全家庄镇的造船厂,工匠有两千多名,只不过三分之二不愿意离开,哪怕是全旭把船厂停了,他们宁愿打散工,也不愿意前往辽南。
  百姓担心辽南的苦寒,担心辽南的建奴,这点全旭可以理解,他也没有强求。
  全记的造船厂开始在旅顺口破土动工,沈明泽调过去两千余名铁匠、木匠,以求增加船厂的生产能力。
  随着船厂的动工,接着像军工厂也正式抵达。
  军工厂就被全旭放在了金州卫城的城里,虽然说,全旭不想建造城池浪费人力物力,然而,却不可否认,城池,却方便管理。至少可以杜绝外来人员秘密进入。
  金州卫城虽然残破,大体城墙轮廓仍在,简单修补一下,调近卫步兵旅近卫第六团过去担任戍卫部队。
  至于城内的尸骨,也被全旭命人收敛了起来,仅城内可见的尸骨就两万多具,全旭命人在金州卫城以东的大青山,建造了大青山纪念园。
  两万余具尸骨,统一埋在一个大坑里,形成一座高约三十余米,面积多达一千余平方米的万人公墓,镌刻下石碑,上书《奴尔哈赤屠戮辽民公墓》。如果有幸存者的后裔,至少还有一个可以拜祭的地方。
  在军器工厂抵达之后,抵达在辽南的不是全旭的全记工厂,而是闻风而动的全家庄镇商贾三十余家,近两百人。
  商人的嗅觉是非常敏锐的,他们在全家庄镇赚到了不少钱,在得知全旭将全家庄镇的工厂向辽南转移,他们就跟着过来碰碰运气。
  全旭对此自然是双手赞成,他并没有改变大连市的结构,以东南部,大体在后世大连市的中山区,划出一道长约两公里的商业区。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