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遇难死亡的尸体,则是更加的重要,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若是处理不好,就会死更多的人。
李靖领命之后,便下去安排。
与此同时。
原本祥和宁静地长安城突然传来一阵地动山摇的感觉。
走在大街上的百姓们突然东倒西歪的摔倒在地,小贩们的摊位更是被抖动得乱七八糟,东西掉了一地。
李世民正在与百官们商议事情,屋顶便开始刷刷地掉泥土,地面更是晃动不止。
见状,文武百官顿时惊呼起来。
“陛下,不好,这是地龙翻身啊。”
“快走,这里危险。”
“来人,快去保护皇后和娘娘们,还有皇子和公主,一个都不许少!”
李世民在被百官簇拥着撤出大殿的同时,还不忘记安排人去保护后宫的嫔妃们。
待地动山摇的晃动停下来之后,李世民的脸色都没有恢复过来,能感觉到地动,那说明发生灾难的地方并不是很远。
这就说明,他大唐又出事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由得满心痛苦,果真是天不佑大唐啊。
这旱灾的危机刚刚解决,便又遭遇地龙翻身,自他当上这皇帝开始,旱一年,涝一年,年年不断。
水灾旱灾,交替而来。
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大大小小的灾难,就没有一天国泰民安的时候,他果真是个不得上天垂怜的皇帝。
“知节,敬德,你们二人速速派人打听,看看到底是何地发生了灾难?”
程咬金与尉迟敬德双双出列,转身离去。
……
李翊收到陇右地区地震的消息,是三个时辰之后,单贤从石堡城那边,八百里加急传回来的信息,之所以这般速度,全靠依仗李翊的斑马。
李翊在得知发生地震的地方是陇右地区的的时候,并没有觉得意外,反而更加担心起来,几乎没有犹豫,李翊直接下令,有薛仁贵带着队伍前去救援。
薛万彻则是从吐谷浑抄近道去天山找葛青运送粮食。
李靖则是带着现有的粮食出发。
一切都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既然知道了,李翊自然不能坐视不理,让他在伏俟城等消息,这也是不可能的,索性带着卢紫瑜和武媚跟薛仁贵的队伍一起前往成纪。
也就是这次发生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李翊与将士们都骑着斑马,速度自然与普通的马匹的速度不可同日而语,几乎刚一出发,李靖的队伍就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不过一两日的功夫,李翊便到达了此时发生地震的地方。
因着这次地震强度大,使得兰州,定西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当然,主要发生地震的成纪受灾情况更是比想象中的还严重。
“传令下去,所有将士组成小队救人。”李翊不知道原来的成纪是什么样子,但眼前这一片废墟,绝对不是他想看到的。
四处都是残垣断壁,房屋基本上都倒塌了,即便没有倒塌的也只不过剩下一个墙角,或者一面墙而已。
地面上都是裂缝,整个成纪像是从平地陷下去了一般。
残垣断壁的周围,有的人正在一边哭喊,一边用手去挖。
有的则是凄厉地呼喊着救命,那些死了亲人的要么表情麻木,要么神色痛苦,哭天喊地。
所有人的脸上都写着痛苦和绝望。
惨叫声,呼喊声,呼救声,各种声音交杂在一起。
第266章 思细级恐
带着人马进行救援的官员看到有兵马前来,不由得心头一喜,没想到陛下这次派来的人速度会这么快,他刚把这个消息上报,救援的人就来了。
难道现在信息都传递得这么快了?
然而现在并没有太多时间让他思考,见到薛仁贵他们,他连忙跑过来行礼道:“将军一路辛苦了,没想到您们会来的这么快,这下百姓们可有救了。”
“下臣潘国斌拜见将军,不知将军怎么称呼?”
“这位乃是我们幽唐的翊皇陛下。”薛仁贵在一旁介绍道。
潘国斌脸上的表情一僵。
幽唐!!
翊皇??
翊皇怎么会在这里?
难道是陛下请来帮助他们的?可是也不对劲啊?
潘国斌满脑子的问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将军说错了吧?”他想过来的人会是哪个国公,或者大将军,甚至陛下亲自来,都想过,却唯独没想到过眼前的情景。
翊皇这么闲的??
况且幽州到成纪相距这般远,难不成翊皇还能长翅膀飞过来?
看了一眼李翊身后的将士,潘国斌心中突然咯噔一下,难不成这翊皇实际上是准备偷袭大唐?
“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救人!”李翊蹙眉训斥,人命关天,多耽搁一分钟,就会多一个人丧生,他可没那么多时间浪费。
“是,微臣,我这就去办。”
潘国斌被训斥了一番,脸上的表情就更加迷惑了。
翊皇他当真是来救人的?难不成大唐跟幽唐合并了?
“兄弟,你内心的戏可真多,要是再不赶紧救人,本帅保证,翊皇分分钟要你的命。”
虽然薛仁贵也不知道师父口中的分钟是个什么概念,但是觉得用在现在特别顺口。
潘国斌咯噔一下,不敢继续想下去,连忙投入了救援的工作中。
……
长安,李世民在得知地龙翻身的地方是陇右地区的成纪的时候,整个人面无血色,“快,快集结兵马,准备粮草,火速救援。”
从李世民让人打听消息,到收到确切的消息,这一来一回之间,好几天就过去了。
等他再清点兵马,准备好粮草出发的时候,便又过去了两日。
等人马和粮草到达的时候,大概也才过去半月,在这个时代来说,速度已经很快了,然而对于李翊来说,他们的速度绝对是慢。
因为李靖带走了十万兵马,大唐所剩下的并没有多少人。最终,由程咬金和高士廉两人带着五万兵马和粮草前往成纪。
安排好这一切之后,李世民还是心神不宁。
“二郎您别担心了,还是先吃点东西吧,这是灾异,乃是上天的惩罚,咱们尽力而为就好。”
李世民叹息一声,“果真正月初一的日蚀便不是个好征兆。”
“朕是可怜那些无辜的百姓啊,若真是朕的错,直接惩罚在朕的身上便好,何必去伤及这些无辜的百姓。”
说话间,李世民捶足顿胸。
“二郎,您莫要如此想,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切都会过去,您一直都是百姓们心中的好君王。”长孙皇后满眼心疼地安抚。
李世民摆了摆手,“将东西端下去吧,朕没胃口。”
长孙皇后动了动嘴,最终没说什么,这个时候,说得多,错得多。
……
“父亲,这李翊真是太过分了,自己带着人马走了,也不说等等咱们。”李靖的长子,李德誉一脸愤懑地说道。
明明同时出发,可他们的速度硬是比他们快了一半还不止,这算什么同行!
“德誉,慎言。”
李靖看了他一眼,语气中带着一丝失望地说道:“本以为这些日子,你能长进一些,却不想你还是这般口不择言。”
“父亲,这里又没外人,孩儿说了也就说了,不碍事的。”李德誉不以为意,“再说了,孩儿也没说错,这李翊就是故意让咱们难堪的。”
“救人如救火,能快则快,这并没有什么错,反倒是你,心中尽是不入流的小人思想,竟然一点大义都没有。
这陇右地区乃是我大唐的疆域,翊皇抛下个人恩怨,并且亲自带兵前往救援,你不心怀感激就罢了,竟然还想拖后腿。”
“难不成陇右地区的百姓死了,你心里好受?”
经过这些日子接触,李靖从内心深处不愿意得罪李翊。
且不论,他与陛下之间的恩怨,单说他这君主,却是个好皇帝,能亲民,能爱民,对将士们更是爱惜。
况且幽唐这几年的发展,他们也是有目共睹,时局变化万千,谁都预料不到未来会发生什么。
他是大唐的臣子,自然是效忠陛下,但作为父亲,如果可以,他也愿意为自己的孩子谋个好前程。
拥有今天的一切,都是靠他从马上打下来的,他为大唐的付出并不比别人少,他所受的荣誉也对得起他身上的伤疤。
他现在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庇护,可是以后呢?
李靖想的很远,但显然李德誉并不知道他父亲的一片苦心,听完李靖的话,他瘪了瘪嘴,“要我说,他那根本不是在乎百姓,而是有私心。”
“不信你看着,他们先我们一步到达成纪,将百姓们救出来,他们就会感激他,日后在成纪百姓的心中,就只知道有翊皇,而不知道有唐王陛下了。”
李德誉说得一脸笃定,当初河北道的求雨就是这样。
“你……”李靖无法反驳,并且在李德誉提起之前,他并没有想过这件事,现在想起来,不由得满头冒汗。
“全军将士听令,加速前进,陇右地区的百姓还等着我们救援,加快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