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张口之间,就能吞下数千人。
看完奏报,李世民觉得他像是在看话本一般,这世间哪有这么厉害的怪兽?
可除此之外,李世民也找不到其他的理由来解释李翊杀了颉利以及灭掉突厥十几万人的事情。
难不成此子当真天降神异?
想到李翊的那身本事,不等别人劝说,李世民自己就已经信了几分。
若当真如此,此子的前途不可估量。
只可惜……
想到李翊已经占据幽州称皇,李世民的脸色白了几分,心脏的位置莫名的有些疼痛。
再说那份奏报传下去之后,当即便引起了骚动。
程咬金率先拿到奏折,但是他看不懂,就抓了房玄龄来帮忙。“来,房大人你给俺念念,这都写的啥?”
房玄龄拿过奏折,双目一瞪,半天没找到自己的声音。
“到底写了啥,你倒是念啊!”程咬金见他半天没反应,有些焦躁不耐。
催促了好几遍之后,房玄龄一字一句的念了出来。
程咬金摸了摸头,“这一句话一句话的我倒是懂,为啥全部在一起俺就不懂了呢?”
其实不仅是程咬金,其他人跟他的反应差不多。
没办法,实在是这个消息太惊悚,太匪夷所思,太天方夜谭了。
奏折也已经传阅下去,可在场的人压根就没人敢相信。
“李翊杀了颉利可汗,还灭掉了他十几万人马,我是不是眼花了?”
“我觉得我也听岔了,房大人,你要不再念一遍?”
“这怎么可能?咱们损失了将近六万人马,才杀了不过两万突厥人,李翊在幽州无兵无将,拿什么灭掉突厥十几万人?”
“我承认李翊身手不错,可他一个人,怎么可能打的赢十几万人!!”
“一定是这个消息出错了!”
朝堂上,文武百官,个个面露惊悚,一脸的难以置信。
可偏偏奏报都已经传到李世民手中了,这不可能是虚假的。
因为谁都没有这个胆量敢去欺骗皇帝。
第144章 响亮的一个大耳光
“圣人,这不是真的吧?”
有人试探着问,这个消息像是一个响亮的巴掌,毫不留情地打在了长安众官员和李世民的脸上。
站在大殿上的无不是大唐的功臣,开国元勋,要么谋略惊人,要么身经百战。
可他们遇到突厥人,结果是什么?
是差一点全军覆没!
而李翊呢?
同样敌众我寡的局面,他却偏偏在没有任何兵力和将领的情况下,将颉利以及突厥十几万人的性命留在了幽州城下。
这样的战绩别说他们没有,就是古往今来,也没有过。
这一战称之为旷世之战都不为过。
可偏偏这样的惊世奇才不久前才被他们逼迫着反出了长安。
面对危机之时,他们还腆着脸去求对方帮忙,甚至连长安城的危机都要靠着对方才能缓解,这个响亮地巴掌打在他们脸上,火辣辣地疼。
他们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可内心都明白,消息都已经传到他们手中了,铁定假不了。
“是真是假,你们难道自己不会去调查?”
李世民怒不可遏,想到自己之前做的那些事,内心痛苦万分,他才是那个大唐的罪人啊。
“启禀圣人,河北道探子有军情来报。”
“宣!”李世民烦躁地揉了揉眉心说道。
“末将拜见圣人。”
“不必多礼,河北道有何军情?”
“启禀圣人,相府都督张景宏率相府数十万百姓以及全部将士归顺了幽州。”
“什么?”李世民怒拍几案,“张景宏他竟然敢叛变!”
“这么大的事,为何现在才来禀告?”
“回禀圣人,前些日子突厥入侵,消息实在无法传递过来。”
为了传递这个消息,他们损失了很大一批人,可最终还是迟了一步。
失了幽州,如今又没了相府,加上突厥入侵造成的人力物力的损失,李世民焦头烂额。
“圣人,臣愿意请旨前往相府缉拿张景宏!”张亮站出来抱拳说道。
李世民摆了摆手叹息道:“罢了,张景宏暂且放任不管。”
且不说张景宏现在有李翊护着,就算没有,他也是有心无力。
突厥入侵使得大唐如今百废待兴,又有流民和旱灾的灾民需要安置,他实在抽不出人力和财力去为了一个张景宏大动干戈。
“关中的旱情如何了?”
听到询问,魏征便站了出来,“启禀圣人,一切都已经开始步入正归,相信再过半月,关中旱情可解。”
李世民点了点头,脸色稍微好了一点,总算让他听到了一点好消息。
“也不知道济南府那边如何了?”
“圣人不必担忧,济南府那边有秦大人在,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房玄龄劝慰道。
李世民忧心未散,秦琼在那边是不假,但是他带过去的粮食就那么多,未必能解决问题啊。
“诸位爱卿可还有事情启奏?”最近光忙着处理战后的事情了,想来最近堆积的事情应该不少,他必须尽快处理完。
李世民问完,杜如晦就从官员中站出来说道,“启禀圣人,因战乱而产生的流民已经有很多人涌入长安城中,此时他们正聚集于皇城之外,不知该如何安置?”
如今国库空虚,要钱没钱,要粮没粮,面对成千上万的流民,杜如晦实在想不到什么好办法。
“先安排施粥吧。”小库房内剩余的粮食都是留着宫内供给的。
但是这种情况下,李世民也没办法为了自己能吃饱,而放任百姓不管。
“是!”杜如晦应下之后,便去安排。
……
皇城外,无数的百姓聚集于此,他们面色枯黄,双目无神,满脸悲恸。
能动的就去街上要吃的,那些受伤,生病的就只能躺在地上干耗着。
等待他们的,要么是被救,要么就是死。
对他们来说谁当皇帝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就得管他们的死活。
好些人进城已经两三天了,别说被救济,就是连个当官的都没有见着。
无家可归,痛失亲人,受伤的受伤,生病的生病,日复一日的绝望折磨着他们。
本以为来到长安城就会有人管他们的死活。
却不想,等来的还是无尽的绝望。
他们既悲哀,又痛苦。
“天哪,谁来救救我们啊,救救我的孩子!”一名妇人抱着她那生病的孩子凄厉的哭喊着。
突厥人杀死了她的丈夫,如今孩子又生了重病,女人半疯半魔。
指着苍天叫骂。
“老天爷啊,你怎么就不开眼啊,为什么连条活路都不给我们留。”
“你可真是不开眼啊……”
……
像她这样的,流民之中比比皆是,他们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只有满目悲凉和一身的伤痛。
“都说当今圣人是个好皇帝,可他为何不管我们的死活?”
“就是啊,早知道来了长安城会是这种结果,俺还不如跟阿牛他们一起去幽州呢,翊皇那么厉害,一定不会不管我们。”
“就是啊,俺可听说,他把突厥人都杀光了,可算是为俺们报仇了。”
“听说这长安城还是翊皇安排人来救的呢,不然啊……只怕大唐都已经灭亡了。”
流民们议论着,纷纷感叹没有早点知道这些消息。否则,他们还来长安干什么。
不仅他们如此,就是长安城的百姓们也恨不得直接能出城去投奔翊皇。
尤其是看到那些流民的遭遇,他们对李世民更是寒了心。
只可惜,如今的长安,只许进不许出,他们想离开也没有办法。
“哐啷!”
一声巨响,所有的声音都停了下来,杜如晦站在皇城入口的另一边喊道。
“大家都起来,排好队,领粥了!”
“圣人怜悯大家的遭遇,心疼大家遭受的苦难,但这都只是暂时的,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困难一定会过去的。”
流民们听说有粥一哄而上,纷纷前去抢粥。
杜如晦连忙让人维持秩序,很快便有人领到了粥。
但是在看到碗中只有稀稀拉拉几粒米的稀粥时,纷纷开始咒骂起来。
“喂,当官的,你这是什么粥?怎么连个米粒都没有?"
第145章 不,我要见翊皇
“就是,就这还想当好人,让咱们感激?糊弄谁呢?”
“真想做好人就先让我们吃饱饭。”
饿了好几天的流民们一心等着李世民出手救济,可现在到他们手中的东西,别说是粥了,就是米汤都算不上。
给的窝头也小的跟婴儿的拳头一般大小,连个孩子都吃不饱,更别说饿了好几天的大人。
一时之间,怨声载道。
杜如晦一脸的苦涩,对于流民的质问和指责,他无法解释。
小库房里的粮食就只有那么些,圣人说拿出来,他自然不可能当真全部拿走,至少圣人和各宫娘娘们的口粮得留着。
这一算下来,就去掉了一大半。
流民的数量又很多,即便他让人熬成米水,也只能撑住两三天,接下来还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