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只想安安静静地捞钱 (我爱白斩鸡1955)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我爱白斩鸡1955
- 入库:04.13
该死的!
这群鲜卑贼居然敢裹挟我汉家百姓来攻城!
看着野外数以万计的百姓被身后的鲜卑人犹如牲畜般驱赶着,城头上的汉军皆是目眦欲裂,恨不得生吃了这群鲜卑贼。
“主公,请让我带兵出城,杀尽这些鲜卑狗!”
关羽终于忍不住了,上前请战。
“对,我和云长同去,我要拿那些鲜卑贼的人头祭旗!”吕布也愤怒地说道。
“我也要去!”
“同去!”
见城墙上越来越多的士兵请战,王安终于不耐烦了,大吼一声;
“都给老子闭嘴!”
你们这群猪脑子,难道就看不透这些鲜卑贼的险恶用心吗?
这显然就是诱敌之策,逼迫我们出城与他们打野战!
王安敢百分百肯定,只要他敢派兵出城,绝对会有大队鲜卑精骑在不远处等着他们。
于是厉声喝道,
“凡是敢擅自出城迎战者,斩!”
一言既出,中兵卒皆沉默,可脸上却是写满了不忿。
见勉强压服了众人后,王安这才看向姗姗来迟的夏育;
“夏公,戏看够了吧,说说有什么应对之策吧。”
看到这老家伙明明都到了,却躲在城墙的角落里,就是不出头,搞得王安骑虎难下,不得不亲自下场弹压众人。
所以王安对此是一肚子的怨气。
——岂料夏育摇头说道——
“并无良策,只能尽快放箭驱散这些百姓。”
“那可是咱汉家的百姓!”
关羽愤怒地盯着夏育,瞳孔中的怒火仿佛要把对方烧死一般。
“不然又能如何?难道云长想打开城门,把这些百姓连同鲜卑人一起放进来?”
夏育没有因为关羽的态度而生气,只是冷冷地说道;
“这……”
关羽被问得哑口无言,脸色涨红,竟是一巴掌狠狠地拍在了城墙上,竟然拍掉了一小块石头。
夏育却不再理会关羽,反而开始催促王安;
“大人,不要犹豫了,下令放箭吧!”
此时的王安脸色铁青,死死地盯着城外,仿佛没有听到夏育在说话。
“大人!”
夏育见对方没有反应,只好继续催促。
“放箭!”
王安咬着牙,好不容易才从牙缝中吐出两个字。
……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
马邑城外伏尸处处,犹如人间炼狱。
偶有数名兵卒推着小车,把一具具尸体抬到车上,犹如叠被子般,叠了满满一车后,往不远处运。
城下某处,已经堆满了无数百姓的尸体,地下则架了些木头,显然是要准备焚烧。
王安此时却是端了个马扎坐在城头,一言不发,眯着眼睛,静静地看着远处鲜卑人的营盘出神。
迎着风声,还能隐约听到那里正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脸色阴晴不定下,王安仿佛在做着什么思想斗争般。
慢慢的,落日余晖终于散尽,天地陷入黑暗,只有城墙下那团红红的烈焰还在燃烧,不时传来阵阵刺鼻的味道,就像烧焦了的腐肉,让人作呕。
可王安却恍如未觉,依然静静地坐在那里,身边也只仅有胡车儿为伴。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天空缓缓飘来一团黑云,遮蔽了繁星。
恰好远处敌营的灯火终于渐渐暗淡下去,风声中再也听不到丝毫人声,闹腾了半宿的鲜卑人终于安静了下来。
只见王安一咬牙,仿佛做了什么决定般,刷地一声从马扎上站立起来。
“胡车儿,帮我披甲!”
“主公,你……”
胡车儿不明所以。
“难道连你也不听我的命令?”
王安扭头看向胡车儿,目光冰寒;
“小人不敢!”
胡车儿被王安看得心里直发毛,急忙七手八脚地帮王安穿上铠甲。
“好了,你去告诉关云长、吕奉先,让他们挑出60精锐,在城门等我。”
“小人领命!”
第109章 夜话
望着胡车儿急冲冲离去的背影,王安深深地叹了口气。
白天那场战斗里,他下令放箭虽然是正确的决定,可毕竟射杀的可是大汉的百姓,这对他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先不说别的,就是他坐在此处已经足足有数个时辰,居然没人前来侍候,就知道众人心中已经对他生出不满。
更遑论这个射杀百姓的消息要是被有心人加以利用,势必将成为他一辈子的污点,怎么洗也洗不掉那种。
背上这种政治污点,别说要跑去益州当官了,就是留在河东继续当他的县长都不可能,恐怕23岁就要上书乞骸骨了吧。
不要说什么曹操动则屠城那样的傻话,那是在乱世!
如今朝廷仍在,天子之威仍在,大汉秩序仍在,除了宦官能肆无忌惮外,还有谁敢乱来?
所以哪怕是一向惜命的王安,在马扎上坐了小半天后,也终于下定决心要行险一搏了。
决心已定后,王安正要朝城楼下走去,却只见城墙拐角处转过一道身影,顿时吓了他一跳。
“谁!”
王安大喝一声,手已经搭在腰间的“沧浪”上。
如今身边连一个护卫都没有,正是最脆弱的时候,反应难免大了些。
待看清来人后,王安这才松了口气,那是夏育老头。
“大人这么晚了,还身披玄甲,是要去做什么大事吗?”
此刻火光映射在夏育的脸上,显得他脸色明暗不定,有种说不出的诡异。
王安却是看也不看对方,边走边说道;
“本官要去哪里,夏公不是早一清二楚了吗?又何必再问?”
“我有一言,希望能说给大人听听。”
见王安就要径直走开,夏育却也不恼,反而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王安停步,却没有转身,只是平静地说道;
“说来。”
夏育却是盯着王安,默然良久后,这才抬头望向天空,仿佛在回忆着什么。
“昔年,我跟随段公讨伐东羌,当时也遇到羌人裹挟百姓,而段公也如你今天一般,下令放箭。
“正因此举,段公得以击溃羌人,后更是一举剿灭了东羌各部,换来了凉州十余年的太平。”
“可当大军得胜还朝后,段公却遭到御吏的弹压,拿他射杀百姓之事大做文章,后更是受盗贼冯贵人墓冢一案的牵连,被贬了官。
“此前段公虽然对此早有预料,却也没想到舆论竟是这般激烈,百般无奈下,也只好阿附宦官王甫,才得以不断升迁。”
王安好像在哪里听过这个故事,微微蹙眉;
“所以,你是要劝本官学那段颎般,去阿附宦官?”
“非也!”
——夏育摇了摇头——
“我只是想告诉大人将来你可能会遇到此等不忍言之事,至于究竟如何抉择,终究还是要看大人的。”
王安听罢,思索片刻后,立刻就有了决断。
“本官今晚袭营之心已定,断无更改的道理,所以夏公也不必拿段公之事来坚我心……”
“再说了,朝廷阉宦,人人得而诛之,我哪怕丢了官,也不会去投靠那些腌臜之人!”
原来刚才夏育口中的段颎,投靠了宦官后,虽然最风光时曾做到太尉,可风光了不到十年,随着大宦官王甫的倒台,他也跟着倒了霉,最后还落了个在大牢里服毒自尽的下场。
王安对这段历史是一清二楚,所以除非他失了智,否则肯定不可能去归附宦官。
夏育听罢,神色略微有了些变化,又很快恢复了平静。
“非是老夫要激大人,只是好让大人知道,以60骑夜袭鲜卑大营,本就是危险重重,九死一生。
“按老夫多年经验,今晚参与袭营之人十之五六是活不下来的。大人觉得,凭您的武艺,是能活下来那三四成吗?”
“嘶——”
王安听罢,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他之所以下定决心要袭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仗着身边有关羽、吕布、胡车儿三大猛将,又是夜间作战,这获胜的几率应该很大,再不济也能全身而退。
岂料却依然不被夏育看好!
王安丝毫不怀疑夏育这番说辞是否准确,面前之人可是久经沙场的宿将,见识肯定比他要多。
就在内心生出退缩之意时,王安猛地摇头。
不!
我有这么硬的背景,之前又做了这么多事,瞅着就要名利双收、娇妻美妾,突然遇到这种鸟事,想要把我从天上打入凡间?
我又怎会甘心!
妈的,为了将来的安逸生活,哪怕是九死一生,我也要搏他一把!
老子拼了!
收拾了心绪后,王安故作淡然道;
“夏公莫要再说了,还是那句话,本官决心已定,断不会改!”
“待本官出城后,就拜托夏公以我的命令集结军士,以鲜卑人大营起火为号,务必要带兵前来相助。切记!切记!”
说罢,不待夏育有何反应,转身就走。
望着王安离去的背影,夏育默然良久后,仰天长叹;
“段公,当年你不敢为之事,终究还是有人敢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