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只想安安静静地捞钱 (我爱白斩鸡1955)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我爱白斩鸡1955
- 入库:04.13
这小子居然在自家父亲葬礼上玩假哭!
于是看不过眼,刚想出言讽刺几句,又立马醒悟过来。
现在可是在王家的葬礼上,自己代表的还是朝廷的脸面,要一个言语不当,问题可就闹大发了,便赶紧把快要到嘴边的话给憋了回去……
可终究是心绪难平,颇为不爽下只好微微点头,小声嘀咕道;
“这孝字,天下难寻啊!”
岂料被一旁的某2000石大员听到,居然也跟着叹了口气;
“是啊!这孝子天下难寻啊!”
刘焉脸皮抽了抽,虽然明知道对方听差了,可如今这场合,他也不好多言,只好闭上了嘴,脸色却憋得通红。
就在他以为事情就此结束的时候,不料二人的此番言论,竟迅速传遍了在场的所有宾客。
旋即,这“天下孝子王逸之”的名号,居然借着他刘宗正的名气,渐渐传遍了整个天下。
这让后来得知此事的刘焉像是吃了只死苍蝇般难受,此乃后话,暂时表过不提。
第91章 兄弟夜话
入夜,老王家坟头旁的草庐里,
王安正盘腿而坐,对面则坐着王柔和王泽两兄弟。
今晚是为父亲王憬守孝的第一天,所以三人也不得不驱散了仆人,一起挤在了这么个小小的草庐里。
也许是身在密室,三人已经全然没有白天那副愁容,反而开始闲聊了起来。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古代又没什么消遣,再说如今正是服丧期间,许多娱乐活动也不能搞起。
长夜漫漫的,不聊天,又能如何呢?
总不能来个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吧!
于是三人便从朝堂政治聊到地方施政,又从各地民生聊到风土人情。
一番牛逼扯下来,王安获益匪浅,毕竟两位兄长都是两千石的大员,堪称资深老戏骨,见识和演技肯定比他这小小县长要好的多。
而王安则凭借现代人的知识,在很多话题上都屡屡有独到的见解,也让王柔、王泽兄弟俩对他高看了一分。
最后三兄弟居然越聊越投机,就差烧黄纸斩鸡头叫……
“逸之,其实为兄挺羡慕你的。”
王柔叹了口气,罕有地以一副知心小姐姐的语气说道;
“父亲从小就疼你,哪怕重病在床,都想着为你谋个好亲事。”
一旁的王泽虽没说什么,却是频频颔首,看向王安的目光中也满是羡慕。
只是王安不听这话还好,听罢顿时大声叫屈;
“兄长啊!这算是哪门子好亲事!”
“你又不是不知,这赵忠虽然如今权倾朝野,可此等阉宦,定然猖狂不了几年。”
“我这一旦与此人有了牵连,往后可是要死无葬身之地的呀!”
不料王柔听得其言,居然没心没肺地笑了起来,看向王安的目光中居然还有了些欣慰。
“哈哈,逸之能有这番见识,的确是长进了,父亲在九泉之下,也可瞑目了。”
——不过旋即又话锋一转——
“只是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哦?”
——王安颇感意外——
“难道这里面还有故事?”王柔含笑不语,看向王泽,意思是让他来说。
王泽会意,开始解释道;
“逸之有所不知,你的未来岳丈,就是那位辽西郡太守赵苞赵威豪,虽是赵忠的族弟,却能得天下士子的认同,与赵忠的关系反而不大。”
“什么!”
王安差点激动得跳了起来。
“二兄且和我细细分说!”
其实也难怪王安如此激动,他只要不和那赵忠扯上关系就行。
起码将来不会被天下士子所耻笑,更不用在十常侍倒台时受到诛连。
所以这消息对王安来说,简直就是惊喜。
“你小子,还是一如既往的跳脱。”
见王安高兴得快跳起来,王泽轻笑着摇头;
“我跟你说,你那未来岳父,虽然是赵忠的族弟,且未出五服,可他从年轻时就拒绝与赵忠来往。
“进入官场也是从小吏开始做起,靠着自己的才干,一步步做到了辽西太守。
“更是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与赵忠决裂,甚至当众痛斥赵忠,所以能被士人认可,还素有清名。”
王安听罢,顿时愣住了,他怎么也没想到事情居然还有这种反转!
这么说来,这未来岳父简直就是真-大佬啊!
想到自己将来又多了一条大粗腿,王安差点就要笑出猪叫声;
要不是现在还是服丧的第一天,不宜大笑,他肯定要来上一曲,
大家接着唱歌接着舞!
此刻,王安只觉连日里积压在胸中的那块大石彻底消失,人顿时变得通透了不少。
第92章 这帮鲜卑人怕是穷疯了吧,居然连匈奴人都敢打劫
见王安似有所悟,王柔便忍不住想考教这小子一番。
“逸之,你不妨猜一猜,父亲为何让你如此匆忙赶去辽西迎娶那赵家女?”
王安略作思索下,立刻就懂了;
“兄长的意思是说,赵威豪虽表面与那阉宦赵忠决裂,实则两人暗中有默契,二人互为表里?”
“说得好!”
王柔一拍大腿,击节赞叹;
“逸之,没想到你大有长进到这番地步!既如此,为兄也就放心让你去洛阳当郎官了。”
一旁的王泽也是捻须颔首,看向王安的目光极为满意,便接上了话茬;
“这赵威豪虽然表面上与赵忠决裂,但每次他在地方任上出了政绩,朝廷都会第一时间知道,又及时得到升迁。
“虽然每次所到之处多为苦寒之地,可反观之,这种地方却是最容易出政绩的。如此反复下,此人才得以在36岁便能主政一方,成为一郡之主。
“所以父亲对此早有预料,此人定与那赵忠有了默契!”
王安轻轻额首,深以为然,看向两位兄长的目光中少有地多了丝感激。
要是没有二人提醒自己,恐怕他还会继续作死,失去这么一个大好机会。
而如今,一旦自己娶了这赵威豪的女儿,未来只要不像袁术那样脑残去称帝,那基本就稳了。
想起此前那“虎、狼、蛇”所言,王安嘴角含笑;
一个乡间大户,凭着与大宦官家旁系子侄的仆人扯上关系,便能肆无忌惮到这份上。
那我一个大宦官的侄女婿,外加一个素有清名的2000石郡太守女婿,还有两个亲哥都是封疆大吏,有这三重身份,往后数年还不得横着走!
且将来哪怕赵忠倒台,自己有这位素有清名的便宜岳父在前面顶着,也不会跟着倒霉。
这是既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的好事啊!
难怪那死鬼老爸临死前如此着急,让我立马去迎娶那赵家女!
思忖间,王安忽然想到一事,便出言提醒对方。
“两位兄长,我也有件要紧事要告诉两位兄长。”
“以后兄长如果在治下发现有太平教人在传教,定要立刻将其抓捕,千万不要犹豫。”
“哦?此话怎讲?”
……
一个月后,老王家坟头边上的草庐,门外,王安正向两位兄长拜别;
“逸之,此番一别,也不知何时能再度聚首。王柔满脸欣慰地看着向自己躬身行礼的王安,叮嘱道;
“如今局势不稳,匈奴、鲜卑人又频繁南下,此番北上,你务必要小心!”
“大兄说得没错。”
待王柔说完,一旁的王泽也跟着附和;
“其实按我说,三弟何不走井陉入冀州,再从容北上,总比直接北走去那什么雁门郡要强。”
“那雁门,可是经常有鲜卑人劫掠的。”
“鲜卑人不就是那些拿着骨箭的蛮人嘛,这还有啥好怕的?”
——王安却不以为然——
老子有关羽、胡车儿,还能怕了这些落后的蛮人?
随便出来一个,都可以打他们全部!
“三弟切莫大意!”
见王安不知轻重,王泽急忙解释;
“自从5年前,朝廷兵分三路征讨鲜卑,却被那檀石槐分而歼之后,鲜卑人就越发猖獗。年年发兵南下劫掠,有一次甚至差点打到了太原!”
——王泽脸色越发凝重——
“正是有此大败,负责领兵的夏育、田晏、臧旻都被免了官,我与你大兄,还有你那未来岳父,才得以走马上任。”
“鲜卑人当真如此猖獗?”
王安不敢置信。
不是说好的一汉顶五胡吗?
当年穷横穷横的匈奴人都被汉武帝给收拾得服服帖帖,最后还分裂,不得不跑去祸害欧洲去了,留下来的那些也归化了朝廷。
这鲜卑人哪怕再厉害,还能比得上当年的匈奴人?
“三弟切莫轻视鲜卑人!”
一旁的王柔见王安还是不信,当即端起长兄的架子,肃容说道;
“自檀石槐崛起,先是统一鲜卑各部,后又尽得匈奴故地,一统漠北。乃至于在弹汗山建立王庭,在鲜卑各部仿汉制,更是在5年前击溃我汉军后,由是猖狂。”
说到此处,王柔也不免叹气;
“我久在河套,与匈奴王庭多有来往,深知那鲜卑人的嚣张。这些鲜卑人每年秋季都会南下劫掠,就连匈奴王庭也不能幸免。”